李坤望主编的《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的课后习题答案

2024-05-01 09:59

1. 李坤望主编的《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的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这道题就是把教材25-26页复述一遍。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也达到均衡,可以用反证法,很简单。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考教材的第二章45-47页。

  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规模报酬递减。

  第二章答案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定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未必具有比较优势。证明: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或者的时候,由可以推出,但是,当的时候,不能保证。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
  答案提示: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


  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国。

  答案提示:比较与之间的大小。

  第三章答案


  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45

  15
  20

  10


  表2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12

  48
  30

  60


  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

  Ea
  K
  Eb


  O
  L
  (X=EMBEDEquation.2)
  (X=EMBEDEquation.3)
  (Y=EMBEDEquation.3)
  (Y=EMBEDEquation.3)
  B


  O
  Y
  X
  A/
  B/
  A


  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

  Qa
  Ca
  Cb


  B
  O
  Y
  X
  A/
  B/
  A
  Ob
  Oa
  Qb
  pw
  pw


  B
  O
  Y
  X
  A/
  B/
  A
  Eb
  pa
  pb
  Ea


  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  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


  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

  别?

  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

  易条件如何变化?

  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

  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

  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

  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


  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x或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


  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
  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


  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
  答案提示:依然有效。


  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

  期内,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

  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

  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提示:很多电子产品都是很好的例子,计算机等。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

  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练习答案

  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


  试根据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
  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


  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
  答案提示: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老师没讲,说垄断竞争条件太复杂,现在也没有完善的理论。


  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


  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相对于Y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

  场,而Y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图6—5中两条曲线AA/与BB/如何变动?

  答案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X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


  8. 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改

  变?

  答案提示:不改变。


  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李坤望主编的《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的课后习题答案

2.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的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  c   )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2.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d B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3.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a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需求                  D.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4.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b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c  ) 
  A.一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6.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10   )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8.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c   ) 
  A.飞机制造业              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9.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B  ) 
  A.要素所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11.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   ) 
  A.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B.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减 
  C.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D.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12.甲、乙两人现有的效用水平分别为10和20,资源的再配置使得两人的效用发生了变化,属于帕累托改进的一种变动是(   D  ) 
  A.甲的效用变为10,乙的效用变为15      B.甲的效用变为8,乙的效用变为25 
  C.甲的效用变为8,乙的效用变为30       D.甲的效用变为10,乙的效用变为30 

13.净出口是指(  a   )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4.与边际储蓄倾向提高相对应的情况是(  b   ) 
  A.可支配收入水平减少        B.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D.平均储蓄倾向下降 

15.在下列情况中,投资乘数值最大的是(   C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边际消费倾向为0.7 
  C.边际消费倾向为0.9        D.边际消费倾向为0.6 

16.市场利息率提高,(  b D )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B.货币交易需求减少 
  C.货币投机需求增加        D.货币投机需求减少 

17.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D.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18.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D  )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右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左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19.按照哈德—多马模型,当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小于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反应是(   A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        D.减少用工数量
 
20.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c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为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   c,d,e  ) 
   A.商品价格的变化              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          D.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E.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补贴 

22.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那么,该要素合理投入量应处于(  AC   ) 
   A.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二区域 
   B.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增的阶段 
   C.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减并且大于0的阶段 
   D.平均产量递增,而边际产量递减的阶段 
   E.平均产量递减,而边际产量递增的阶段 

23.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 BCD   ) 
   A.工资率              B.企业产品的价格 
   C.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D.生产技术 
    E.劳动供给的变动 

24.根据IS-LM模型(     ) 
   A.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E.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25.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abd    ) 
   A.降低法定准备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再贴现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即为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点。
27.成本不变行业 

2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 

29.消费函数 

四、计算题(本大题8分) 

30.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总水平P=1。 

(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过买的商品数量。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曲线凸向原点;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了价格外还有消费者收入水平,社会收入平等程度,消费者是好变动,社会人口数量及其组成,消费者对未来的看法等。
32.简述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所遵循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33.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4.试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及矫正外部性的政策。 

35.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A          4.B          5.C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A         14.B         15.C 
    16.D         17.A         18.D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CDE       22.AC     23.BCD   24.BC   25.ABD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是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基数效用意义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意义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条件为RCS1,2=P1/P2。 

    27.是指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或者行业中总产量)的增加,厂商的成本不发生变动的行业。 
     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28.又称货币GDP,是指一个国家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29.在两部门经济中,表示居民消费与收入总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函数形式为:C=C(Y),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四、计算题(8分) 
    30.(1)IS曲线:300-100r=-200+0.2Y 
          LM曲线:0.4Y-50r=250 
       (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 
          得到:Y=1000 
                r=3 
       (3)C=100,则IS-LM方程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 
         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100。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1.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满足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下面的三种情况可以作为需求规律的特例。 
    第一,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数量不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极其敏感,以至于价格升高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0,而价格降低时需求量趋于无穷大。此时,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三,消费者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此时,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比如名贵字画、吉芬物品等。 

    3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即VMP=r。 
    当VMP>r时,增加一单位要素带来的收益超过成本,因而应增加要素投入。 
    当VMP    故:VMP=r,即只有当增加单位要素给厂商带来的收益等于成本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 

    3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4.外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数量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 这可以由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加以说明。 
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或:如果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负的外部影响;如果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正的外部影响。) 
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外部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矫正外部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在内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影响的动机。这些政策主要有: 
    (1)税收和补贴,即向施加负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向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2)企业合并,即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3)明确产权和谈判。依照科斯定理,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市场谈判加以解决。 

    35.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3.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无习题)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 世界贸易概览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国际要素流动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第8章 贸易的政策工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贸易政策中的争议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 汇率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汇率和外汇市场:一种资产方法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货币、利率与汇率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产出与短期汇率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 全球资本市场:运行和政策问题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发展中国家:增长、危机和改革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图书目录

4. 求助,关于西方经济学教材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书目。学习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选用参考书,学习者要根据个人情况去选择。
一、为服务于国内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的读者,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委托该书编写组,针对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了系列教辅资料,可供有需求的学生选用。
二、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以及专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即使所报院校未将该书列为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为中级微观教材如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中级宏观教材如曼昆《宏观经济学》或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可将该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目。
三、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难度为中级偏初级,而名校要求达到的层次为中级,甚至有些名校要求难度为中级偏高级,因此复习时,也应参考中级经济学教材进行复习。
四、认真研究分析《历年考研真题》。通过研究分析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探索出题规律,发掘重要知识点。
但总体上,学习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原著是基础,参考书是辅助。一定要好好看原书,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做到对西方经济学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再辅于参考书研判分析,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