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尽调和评估的企业应具备哪些资质

2024-05-04 08:28

1. 审计、尽调和评估的企业应具备哪些资质

最好有证券期货评估资质和审计资质

审计、尽调和评估的企业应具备哪些资质

2. 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尽职调查审计重点内容目录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 六、财务与会计调查 十、总体评价 ( 一) 改制与设立情况( 一) 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 一) 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否 ( 二) 历史沿革情况( 二)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二) 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 三) 发起人、股东的出资情况( 三) 评估报告( 三) 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否 ( 四) 重大股权变动情况( 四) 内控鉴证报告( 四) 公司最近三十六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 ( 五) 重大重组情况( 五) 财务比率分析 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行为 ( 六) 主要股东情况( 六) 销售收入( 五) 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 ( 七) 员工情况( 七) 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 六) 公司存在的下列情形之一的 ( 八) 内部职工股等情况( 八) 期间费用 ( 九) 商业信用情况( 九) 非经常性损益 ( 十) 主体资格评价( 十) 货币资金 ( 十一) 独立情况评价( 十一) 应收款项 二、业务与技术调查( 十二) 存货 ( 一) 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 十三) 对外投资 ( 二) 采购情况( 十四)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 三) 生产情况( 十五) 投资性房地产 ( 四) 销售情况( 十六) 主要债务 ( 五) 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 十七) 现金流量 三、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 十八) 或有负债 ( 一) 同业竞争情况( 十九) 合并报表的范围 ( 二)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 二十) 纳税情况 四、高管人员调查( 二一) 盈利预测 ( 一) 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 二二) 财务与会计评价 ( 二) 高管人员的经历及

行为操守 七、业务发展目标调查 ( 三) 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一) 发展战略 ( 四) 高管人员薪酬及兼职情况( 二) 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 五) 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 三) 历年发展计划的执行和实现情况 ( 六) 高管人员是否具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资格( 四) 业务发展目标 ( 七) 高管人员持股及其它对外投资情况( 五) 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 五、组织结构、内部控制 八、募集资金运用调查 ( 一) 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 一) 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二) 组织结构和“三会”运作情况( 二) 本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三) 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三) 募集资金投向产生的关联交易 ( 四) 内部控制环境 (四) 募集资金运用评价 ( 五) 业务控制 九、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 ( 六) 信息系统控制( 一) 风险因素 ( 七) 会计管理控制( 二) 重大合同 ( 八) 内部控制的监督( 三) 诉讼和担保情况 ( 九) 规范运行评价( 四) 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涉及财务部分同时以下划线表示一、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一) 改制与设立情况1、取得发行人改制的相关资料,包括改制前原企业(或主要发起人)的相关财务资料及审计报告、资产和业务构成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改制的批复文件等,以及发行人的改制方案、人员安置方案、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并通过与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及其员工谈话,咨询中介机构等方法,核查发行人在改制时业务、资产、债务、人员等重组情况,分析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证券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税收管理、劳动保障等相关规定。调查改制


完成后原企业或主要发起人的资产构成和业务构成情况,改制前原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制后发行人的业务流程,以及原企业和发行人业务流程间的联系;调查发行人成立以来,在生产经营方面与主要发起人的关联关系及演变情况,分析判断发行人改制是否清晰、彻底,是否已将与发行人业务有关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及辅助设施全部投入股份公司,是否保证了发行人供应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等方面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以及与原企业或主要发起人在法律关系、产权关系、业务关系(如现实的或潜在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等)、管理关系(如托管等)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瑕疵。2、取得发行人设立时的政府批准文件、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发起人协议、创立大会文件、评估报告、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工商登记文件等资料,核查发行人的设立程序、工商注册登记的合法性、真实性;必要时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二)历史沿革情况查阅发行人历年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文件,以及历年业务经营情况记录、年度检验、年度财务报告等资料,调查发行人的历史沿革情况;必要时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三)发起人、股东的出资情况1、取得发行人设立时各发起人的营业执照(或身份证明文件)、财务报告等有关资料,核查发起人人数、住所、出资比例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核查自然人发起人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的有关情况,关注其在发行人的任职情况,并关注其亲属在发行人的投资、任职情况;核查发起人是否合法拥有出资资产的产权,资产权属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以及有关发起人投入资产的计量属性;核查发起人股份转让情况。

3. Ipo尽职调查审计费用可以冲发行收入吗?

不可以
股票发行的价款扣除券商发行佣金后,面额计入实收资本,溢价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尽职调查审计费用,则根据具体的性质和公司的费用明细设置,例如审计费用、咨询顾问费,中介机构费等等

Ipo尽职调查审计费用可以冲发行收入吗?

4. 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作者:Ronnie 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06153/answer/190630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共同点:
都需要做财务计算,计算公司的财务数据。(其实共同点可以举出很多,但都是基于财务方面的)

区别:
1. 雇佣方

雇佣审计的通常是企业本身或者监管部门。而雇佣尽职调查的通常是投资人,收购/并购方或者贷款方。

在计税、上市、年检或年报时做的是审计;而在收购/并购、股权投资和贷款时做的是尽职调查。

2.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反映目标公司当前的财务情况(对象是好人);而尽职调查的目的更偏向寻找过去的问题以及做出对未来的预期(对象是坏人)。

审计计算的是当前的价值;而尽职调查侧重于解答雇佣方(客户)的疑惑以及反映某种价值趋势。

3.  途径
审计是通过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这个准则,在美国会是GAAP。

而尽职调查,通常包括财务、法律和业务三方面;而且基于目的的不同,尽职调查并没有专门的「准则」,而是根据需求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

4. 执行人

基于第三点,审计的执行人通常是审计师或者说会计事务所;而尽职调查通常会包括审计师、律师以及业务专家。

第三方尽职调查;即雇佣专门的第三方团队进行DD。而这些第三方团队中,通常会包括大量的审计和法律从业人士,以及不同行业的专家。第三方尽职调查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供专业意见,会更详尽严格。说起来,就是@MrToyy 老师所说的「被动保证」。

5. 重点

审计的重点是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而依据多是过往的会计记录、合同协议和公司运营资料。

而尽职调查,如果要我说来,更重要的是on-the-ground;即除了在纸面上的探索之外,还需要实务上的调研。

举例而言,尽职调查需要了解对象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对象产品的市场前景,对象的公司的系统架构和主要管理者背景,对象的渠道和营销模式,公司的基础硬件等等。而这些,在做审计时未必会涉及到。

6. 一点私人概括

如果非要概括的说个实质区别,一个不算适当的类比:审计是「对事」;而尽职调查更像是「对人」。


写的比较泛,有不足之处请随意喷。

5. 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尽职调查的重点在:
公司的获利能力 (偏重成长性的获利能力);
公司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尽职调查和审计的共同点:
二者都包含基本的审计程序,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来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尽职调查和审计的区别:
1、保证程度不同。二者对财务报表的保证程度不同。尽职调查多是被动保证;而审计多是主动保证。
2、重点不同。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公允;而尽职调查中侧重于对客户商业模式的分析。尽职调查会分析客户分布、竞争对手、供应链,盈利前景等。
3、出发点不同。审计程序的选择比较传统,基本上按标准程序走即可。而尽职调查中审计程序的选择相对灵活,会引入更多的调查来确认客户报表所称情况的真实性,包括更多的与普通工人接触聊天、上下游企业询问,以及收集任何其他相关的第三方证据。
4、报告内容不同。审计报告格式统一,阐述清楚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允性即可。而尽职调查中,大量篇幅在于对客户的分析,包括客户的收入、供应链、人力资源、法律税务合规、资本需求等等,需要进行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

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6. 财务尽职调查是怎么收费的?

和一般审计类似,根据审计准则已经不能按目标公司的收入、利润等指标收取审计费了,那会影响独立性。理论上按照审计范围,确定审计时间,确定人员投入,根据人工工时计算。
但一般DD收费的影响因素是目标单位的复杂程度和是否跨国,这两点是非常关键的

7. 如何做互联网企业的财务尽调

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常规审计,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如下提示:
一、互联网企业的行业特点
互联网企业是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企业。对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企业经营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
互联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新兴的行业,处于受追逐和追捧的境地,而且互联网企业由于需要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通常都是在短时间内成立并且飞速发展起来。因此,这就导致互联网企业生命周期相比传统行业迅速缩短,需要快速更新创意顺应互联网潮流,这样就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高风险。此外,因互联网行业的万众追随,容易滋生创始人盲目扩张情绪,一旦因商业模式甚至创意未充分获得投资方认可的情况下不能持续融资,以及不能够对技术前景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及商业模式不具备摸索和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在竞争中被淘汰。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的失败是瞬间倒闭而不可能有轰然倒下的过程。
(二)毛利率奇高且收入成本配比性差
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与成本、费用的直接关联性较小,传统行业常用的毛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互联网企业不具有适用性和可比性。
(三)产品或服务更新替代频率高
互联网企业产品和服务不断交替更新,新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活动会一直延续,与之相关的研发支出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占据重要部分。
(四)专业化知识密集型产业
互联网企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人力资源构成企业主要的竞争实力,经营成本中人员成本支出的比重较大。
二、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特点

(一)互联网企业通常都是“用户流量为王”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是建立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再将用户流量变现为各种类型的收益,如网页用户的PV(访问量)、UV(独立访客)、IP(独立IP)等指标,APP用户的下载量、注册量、活跃度、留存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外的,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互联网公司,有用户量的飞速增长,但财务账面上没有反映出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量变化可能会在深层次的影响着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收益。因此注册会计师需关注这些非财务指标,特别是这些指标趋势与财务会计核算的收入趋势出现背离的情况。
(二)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大部分来自于系统生成的数据
互联网企业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在下游的用户不具有固定性,并且面对的用户群体是非常庞大的,存在着业务量大,单笔业务金额小的特点。只有依靠系统后台数据的统计汇总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如视频网站与商家对广告收入按照CPA(实际点击付费)、CPS(实际销售付费)等模式来结算收入,这就需要依靠双方认可的后台系统中统计的广告实际点击量和通过广告来实际消费的情况,再如游戏运营商的游戏产品的收入确认,是通过会员或玩家实际消费的点卡或游戏币或充值卡金额来计算的,对于这种虚拟的货币使用情况依然是通过后台系统来统计汇总。
注册会计师一方面缺乏对系统技术的了解,同时也难以对系统生成的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专家的力量进行IT审计和复核。这其中主要包括系统流程控制,数据集成准确性,数据备份安全性,数据查询检查等几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注册会计师从谨慎性的角度,对系统业务数据的逻辑性、与财务对应的匹配情况来考虑收入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此外还应考虑获取更多的外部证据作为支撑,如经电信运营商确认的系统数据比企业自行生成的数据更具有可靠性。
(三)互联网企业合作分成的运营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互联网企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依靠广告,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合作分成的模式越来越被接受,如网络游戏开发商除了自主运营外,还通过其他游戏平台联合运营,这两种运营模式的主要义务责任人均为游戏开发公司,两者的区别在于玩家下载、进入游戏及充值的平台不同。对注册会计师而言,需判断相关交易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相应的在会计核算上会产生收入总额法和净额法确认的差异。
(四)互联网企业间业务互换的情况不断增加
互联网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为降低宣传推广成本、同时利用现有资源,与相关合作方进行业务上的互换,如许多网络视频网站开展了影片版权互换业务,不同的视频类互联网公司相互让渡影视作品的使用权,即进行使用权的交换,但同时自身仍保留相应版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再有如APP开发商在与应用市场结算宣传推广费用的过程中,一部分用所开发的APP向应用市场提供推广服务进行抵偿。这些业务上的互换需注册会计师从交易的实质上、相关产品的公允价值,来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换以及是否确认收入。
三、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形式和盈利模式
互联网企业按照主营业务内容可分为五类:从事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企业、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网络娱乐服务业的互联网企业、从事互联网通信联系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和从事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互联网企业。其中,根据盈利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一)搜索引擎业务类
主要通过竞价排名服务来实现收入。这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企业销售额。例如:企业在百度里注册与产品相关的关键词后,企业就会通过搜索引擎被查找这些产品的客户找到。竞价排名按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客户访问数量计费,企业可以灵活控制网络推广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具有针对性强、推广关键词无限制的特点。
(二)门户网站类
主要是通过广告获取收入,包括时长收费,或点击量收费。以大量的免费各类资讯、大小热点新闻去吸引大量的浏览者,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以保持较高的点击率和知名度,然后吸引企业在门户网站上投放广告,通过广告推广再推广自己的产品。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的增值服务,包括:VIP邮箱,企业邮箱,网上商城等,与商家合作从中获取收入。
(三)第三方平台
交易平台及支付平台类,例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通过收取商品交易扣点、服务费等获益,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则通过收取手续费获益。目前第三方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可分为五类:
1.各项服务费用:包括分交易平台卖家的技术服务费以及支付平台的收款和付款服务费,比如目前支付宝-银行卡转账服务已经由原来的全部免费转变为仅支持手机转账免费;
2.利息收入:盈利主要来源于交易中的手续费和常驻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这种盈利方式可以说是 “借鸡生蛋”;
3.服务佣金 :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行业来看, 这类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支付平台就像是一个在网络中搭建的银行,它与银行之间以及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之间的转账活动犹如现实世界中的跨行转账活动,当然最终也会像银行一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4.广告收入: 在支付平台主页上发布的广告针对性强,包括横幅广告,按钮广告,插页广告等;
5.其他金融增值性服务:代理第三方理财产品,包括各类公司基金等,年利率均高于银行存款,非常具有吸引力。比如支付宝涉足基金理财,与天弘基金合作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
(四)网络游戏运营类
网络游戏运营类,主要盈利模式包含:1.公司自主经营收入,来源于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购买虚拟游戏装备、某些特殊游戏功能模块或为游戏在线时间支付费用的方式取得在线网络游戏运营收入;2.与游戏平台联合运营的收入;3.与电信服务商、分服运营商的合作运营收入等。
(五)提供数据库,发展会员
提供数据库,发展会员,通过会员费收费类,主要以出售有价值的数据来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决策和精准化营销,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数据的分析,从里面寻找有价值的数据帮助企业作出更好的商业决策。比如超市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记录可以判断这个消费者消费习惯,从而可以精准的向客户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折扣信息。
(六)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为企业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类,如阿里云等,发布弹性计算平台、开放数据处理服务、ACE平台、云应用平台、开放存储服务和CDN、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等。为依赖于大规模数据分析的阿里巴巴金融、万网、shopex等典型客户服务并间接为20多万家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比如:当前国内金融行业多数采用小型机或大型机,由于其成本高昂以及可扩展性较差,该方案正被云计算架构的解决方案所替代。阿里云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搭建部署构架使其实现与支付平台的快速对接,为其卡用户增加便利的网络支付渠道,增强了卡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目前已有渤海银行、东海银行、吴江商业银行等上百家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行在阿里云计算上。
四、互联网企业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一)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审核需放到首位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是各行各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判断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匹配性。互联网企业业务模式相对复杂,比如,互联网企业收取款项(资金)时的渠道多种多样,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其业务模式、资金流向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其是否存在把款项,如充值收入、购买某项权利或产品的收入等,存入个人卡或账外账户的情况。再比如,与传统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在前期存在大额研发支出,该类支出可能存在账外支出的情况等,注册会计师对此也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研发项目投入产出、市场投放的进展情况、研发团队规模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其研究费用、开发支出的确认是否与其研发项目进展相匹配。
(二)互联网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存在着经营失败而导致的审计失败的风险
在企业飞速增长的过程中,技术、资金、人员能否及时跟进,是否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均构成互联网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同样经营的不稳定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若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况下,对其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相关报表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
(三)鉴于互联网企业交易过程的特殊性,该类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更具隐蔽性
互联网企业为维持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高速增长的趋势,达到投资人的预期或者获得新的投资人融资,在财务会计上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利用业务数据系统生成的先天优势进行造假,隐蔽性更强,相应的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四)特殊的交易方式可能带来收入确认的风险
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业务模式多样、结算方式不一、业绩波动普遍等特点,审计人员应关注其收入确认政策的合理性和谨慎性。互联网企业特殊的交易方式,给收入确认审计带来一定风险。比如撮合企业和个人交易的互联网企业,由于下游个人无法开具发票,而上游企业必须要发票,那么互联网企业虽然本质上只是代理收入,但需要全额开具发票缴纳税款。互联网企业为了降低税负,可能会形成账外收入。此外,互联网企业的人工成本很高,为了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会用一些发票顶替,或者用账外收入支付,导致人工成本不实及逃漏个税。
注册会计师应充分考虑互联网企业在成立之初由于经营运作不规范而可能出现的账外收入、账外投资,把款项如充值收入、购买某项权利或产品的收入存入个人卡或账外账户等事项,全面分析业绩波动的合理性等。
(五)高额研发费用的重点考虑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普遍较高,实务中普遍存在研究费用与开发支出混淆的情况,审计人员应结合互联网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开发完成等各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开发支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开始资本化及停止资本化时点的确定是否合理,及其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六)审计人员对互联网行业、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从而导致审计风险。
互联网企业可能利用审计人员对其公司业务和技术的不熟悉而采取各种方式来蒙蔽审计人员,同时审计人员也不能够针对其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要特别关注互联网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制定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以确定内控是否可信、有效运行;利用行业专家的工作,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性的判断;或者聘用专门的IT专家实施IT审计,以适应互联网企业的信息系统数据量大、信息多的特点;此外,还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对于审计的影响。
五、互联网企业审计的通用技能

(一)充分了解企业的行业、技术、业务,提升相关知识和能力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自己对相关的技术与业务有较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分析与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的真实性,才能运用符合互联网企业特性的审计手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例如掌握互联网企业的专业用语如GMV指成交总额,用户活跃度、灰色用户、活跃用户、付费用户,还有用户留存率可能指产生消费的用户或是用户已达到一定级别或登陆天数等情况,还有游戏分类有端游、页游、手游及HTML5游戏。
再如某互联网物流平台公司,其业务主要系用户(车主和货源方)使用自身开发的APP,用户在APP平台上上传相应的车源、货源、目的地、时间等信息,该公司后台系统通过匹配信息来撮合双方的交易。上述业务的特点实际上与传统的物流中转站信息交换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不受地域、时间、空间限制,迅速的扩展用户量。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需关注的是用户获取过程中费用支出与用户获取量的匹配性,并与同行业的单位用户获取成本是否存在重大差异,以此来判断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内逻辑的合理性。
(二)重视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和逻辑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更要对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经营、面临的经营风险、高管人员的背景等进行详细了解与评价;对互联网企业的控制环境、经营环境、产品的制造研发过程进行深入了解与评价;对企业主管机关或供应商的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加以研究或重视。只有在充分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基础上,才能对客户现状及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与评价,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例如注册会计师需密切关注互联网企业团队建设情况,特别是团队负责人即CEO的管理和经营风格,是否存在对实现业务爆发式增长的迫切需求,由此在业务上采取激进的营销推广策略,同时在财务处理上有选择性的迎合投资人的期望。
(三)重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从非财务信息印证财务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注重互联网企业与业务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寻找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连接点,从逻辑、趋势上判断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充分识别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例如某互联网车辆在线拍卖平台,在买卖双方通过平台交易成功后,公司根据每次成功的交易收取交易佣金,公司会计上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后台系统的自动生成,注册会计师需关注的是当期总的交易成功量与单次定额收费的乘积是否能够与当期该项收入匹配,是否存在大量成功交易未收取交易费,注册会计师需判断未收取交易费的方式是否符合公司正常的销售政策,同时还需结合交易佣金费银行流水情况来判断真实的交易量。
(四)特别关注互联网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制定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以确定内控是否可信、有效运行;在审计实务中可以利用行业专家的工作,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性的判断;或者聘用专门的IT专家实施IT审计,以适应互联网的数据量多、信息多的特点;此外,还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对于审计的影响。

如何做互联网企业的财务尽调

8. 财务尽职调查和审计有什么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和审计的区别如下:
1、工作的性质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
而审计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2、职责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而审计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
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考核内容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审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4、工作内容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主要制定、修改关于权限和职能责任的组织结构,建立双轨的、相互的、纵向及横向的信息交流系统。预测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出人员投入计划,并对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计划做出预先设想。
人员的配备和使用:即按照工作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录用、调配、考核、奖惩、安置等。帮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进行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而审计主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好工作人员的工资定级、升级和各种保险福利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工作情况和程序进行总结、评价,以便改进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尽职调查
百度百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