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2024-05-16 08:05

1.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7月8日报道,“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这段感慨来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19年前,马云带着50万在香港注册了阿里巴巴,2013年,为了能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顺利上市,他在大陆与香港两地之间辗转周旋,多次表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立场。最终,港交所坚持不改变制度,阿里与港交所的这场博弈最终没能和解,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阿里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年后,马云带着团队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目前市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
如今,意识到“传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笔的港交所,从去年开始着手IPO改革,对科技企业在港股上市的限制放宽。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搭上改革后的第一班车,有消息称,蚂蚁金服、美团等公司也将在港上市。

是什么导致了港交所与阿里的擦肩而过?港交所究竟做了怎样的调整,吸引了小米、蚂蚁金服、美团这些公司上市?
同股不同权的“诱惑”
“不是香港错过了阿里,而是阿里错过了香港。”2014年9月5日,在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马云说,自己非常尊重香港的决定,支持香港不应该为了一家公司而改变原则,自己乐于见到香港变得更好。
如今看来,双方擦肩而过的原因确如马云所述,“阿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因此错过了香港。”而“错误的时机”,则是当时的港交所不认可阿里合伙人制度,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机制。
所谓“同股不同权”,也被称为双层股权结构、AB股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拥有高投票权,一般每股股票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权,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一般每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
事实上,阿里所提出的“合伙人”制度,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合伙人不同。在章程设置里,对提名董事人选的有特殊条款:即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这意味着,“合伙人”不能直接任命董事,凡提名的董事,都需要经过股东会投票通过才可获得任命。
彼时,包括马云在内的管理管对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比例仅有9.4%,阿里的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则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份,若按照“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阿里高管团队在上市后将直接丧失决策权。而“合伙人”是一种平衡阿里的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措施,管理层拿着微弱的股份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投票权,以此避免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被其他股东所取代。

在美国,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章程中均会有设计这类平衡措施,主要是考虑到创始人的特殊权利,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上市前仅持有28%的股权,但依靠双层股权结构以及投票权协议(voting agreement),却能掌握58.9%的投票权,可以牢牢控制公司。
这种看似平衡的措施在一般的创业公司中也很常见,然而,一旦上市,便涉及到无数股民的利益,在当时的港交所看来,这种结构违反股权平等原则,会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其上市规则禁止设置双层股权结构。
港交所这一表态并非“意气用事”,在港股历史上,也曾实行过双重股权结构的上市,但出现了部分AB股企业治理混乱,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之后这一制度被废除,而“同股同权”也一度被视作香港金融界的核心价值观。
蔡崇信曾撰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在错失了阿里巴巴后的几年中,港交所逐渐意识到了“同股同权”时代已经开始远去,尤其是科技公司中越来越流行“同股不同权”,若不寻求改变,港交所将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也会因此失去更多的科技公司。
港交所这次酝酿的变革有三: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二是允许尚无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三是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
就在前不久,香港媒体还透露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看法。他指出,小米、沙特阿美、蚂蚁金服都会来港上市,对此有信心;沙特阿美来港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小米如果没有来港上市会感到惊讶。
错过了第一次,不打算错过第二次
此次,港交所修订的三点规则都是其他交易所争抢“BAT”的筹码。其中两点和创新科技类公司直接相关,除了“同股不同权”外,还有对第二上市地标准的修改,而这条修改的缘起,可能也与阿里巴巴有一定关系。
港交所错过了阿里巴巴后,媒体和行业内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讨论同股不同权的主流声音中,还掺杂了关于第二上市地政策限制的问题——错过这些科技巨头后,是否可以接纳设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已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作第二上市。
第二上市就是指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时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方式一般都通过国际托管银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的跨市场流通,以存托凭证(ADR或GDR)在境外市场上市交易就属于这一类型。
而促使企业选择第二上市地,也有不少原因。比如国际上不同的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投资群体,将股票在多个地方的交易所上市,有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增强筹资能力。比如,企业往往选择市场交易活跃、平均市盈率高的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二上市地,通过股份在两个市场问的流通转换,这可以使股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而第二上市地,也早就成为一种常见的上市模式。在上文提到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另一个仍“隐藏”中的问题。

2013年9月27日更新的,由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刊发的《海外公司联合政策声明》里,明文规定并限制了一点:“业务重心”位于大中华区内的公司,如果想申请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这在当时是被禁止的。
之后,港交所在一份“概念文件”中表示,如果这项政策不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能在港交所申请双重第一上市,而不可以选择第二上市。
而这次,港交所公布的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这项标准的修改,主要目的便是吸引已经在国际上市的大型科技创新产业公司。
港交所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
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其中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看到这组数据,好像能理解港交所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吸引科技公司到他那去上市了。目前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在港交所的占比是在太低,和国际市场相比,其比例更是远低他们。
然而,港交所的这次如意算盘,不知道能不能打响了。如果CDR(中国预托证券)正式公布启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吸引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港交所的三项新吸引政策外,近期,各大证券交易所们也都频频有新的动作。Spotify在纽交所直接上市,纳斯达克也表达了“选择合适时机对上市要求进行适当修改”的态度。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2. 小米将选择在香港上市是真的吗?

中国大陆智慧手机大厂小米今年计画赴海外挂牌的传闻不断,以500亿美元估值来看,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根据陆媒引述多位接近小米的市场人士透露,小米将选择在香港上市,并于今(19)日召开上市启动会。

小米这家超级独角兽的上市案,是2018年投资人关注焦点之一,先前传出将选择在纽约或香港挂牌,高盛、大摩、瑞信及德银等4大投资银行已率先进入承销商名单,估值版本有500亿到2千亿美元不等。《财新网》19日傍晚独家批露小米正在争取成为港交所新政策后,首家登录H股的互联网巨头。


小米去年业绩回神,销量排名重回前5大,并邀请投资银行协助安排挂牌事宜,根据公开招股文件内容预估,小米去年营收约170亿至180亿美元,净利至少10亿美元,今年有机会翻倍至20亿美元。投行分析师预期小米的获利高成长态势将持续到2019年,因此先前曾传出内部预期以1千亿美元估值IPO。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小米手机业务贡献大部分营收,但行动网路、物联网(IoT)、智慧硬体生态链等其他业务也很有看头,如果小米估值上看1千亿美元,以目前最大股东小米董事长雷军持有股权比例77.8022%来看,身家将超过778亿美元(约合5020亿元人民币) ,击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成为大陆首富。

3. 小米要在香港上市了吗?

3月2日,据港媒报道,市场消息称,港交所为了打响同股不同权头炮,早在上周公布咨询前,已开始游说小米赴港上市,而且希望可在4月底新例生效后立即提交上市申请,意味小米有可能最快在6至7月份上市,成为首批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消息表示,早在上周五(23日)公布同股不同权咨询前,港交所已开始游说小米来港上市,作为引入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头炮,而且初步已获得小米首肯,目前正争取小米在4月底新例生效后立即入表,成为首轮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集资额预计超百亿美元
据悉,小米已委聘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为保荐人,安排上市事宜,初步预计集资额逾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由于集资额庞大,故预料仍会甄选更多投行加入承销团队。
港交所:不评论市场传闻
据市场消息称,港交所此举主要是担心若首轮上市企业名气或实力不足,将令投资者缺乏兴趣,影响其他大型企业赴港上市的信心,因此才希望小米能成为首批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事实上,近年不少同股不同权企业均曾传赴港上市,但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等均预期不会在短期内成事。

同股不同权上市料难“A+H”挂牌
至于昨日多个内地媒体报道,小米有机会在香港及内地同时上市,但目前尚未知道小米是整个集团还是分拆业务上市。据了解,除非小米是以类似联通(00762-HK)的不同公司形式在两地挂牌,否则倘若要在香港及内地同时上市,只能采取「A+H」形式上市,但由于小米是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架构上与H股存在冲突,因此短期内难以两地同时上市。消息称,目前小米倾向先在香港上市,内地挂牌仍未有结论。
海外业务盈利贡献占近半
有基金界人士称,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小米上市估值不菲,但对投资仍抱颇大兴趣,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小米业务性质及架构有异于一众内地科网股。有接近小米基金股东消息表示,近年积极进军海外市场的小米,去年纯利约10亿美元,其中海外业务盈利贡献已接近集团一半。

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场表现尤其令股东满意,该基金经理称,不少大型企业如和记电讯亚洲、中电(00002-HK)等都曾经在印度吃亏,“小米能够在印度做生意做得这样好,是好令人惊讶”,相比一众盈利模式仍未稳固的创新产业公司,小米无疑更令投资者放心。

小米要在香港上市了吗?

4. 小米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了吗?

报道,市场消息表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已经在 6 月 7 日通过上市聆讯。小米拟最快本月底或下月初,在香港招股募集逾 70 亿美元(约 546 亿港元),部署 7 月中上旬挂牌。

与此同时, 证监会 已正式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存托凭证(CDR)发行与交易细则,并同时发布 8 份配套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6 月 7 日开始,符合条件的创新试点企业就可向证监会递送 CDR 发行申报材料。
小米已经提交 CDR 上市申请,初步申请文件明天在网上公布,争取与香港同步或几乎同步挂牌。

小米于 5 月 3 日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当时有消息称,小米赴港上市的估值目标介于 700 亿至 800 亿美元之间 ,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
消息称小米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动点科技。

5. 小米什么时候会在香港上市?

小米21日早间更新了赴港上市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小米开始接受认购,香港IPO筹资最高61.1亿美元。小米公司法定股本总面值67.5万美元,由700亿A类股(价值17.5万美元)和2000亿B类股(价值50万美元)组成。据悉,小米预计7月9日在香港上市。 

小米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本公司有不同投票权架构,根据该架构,本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及B类股份。对于提呈本公司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案,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一票,惟就有限保留事项有关的决议案投票除外,在此情况下,每股股份享有一票投票权。 

另外,小米执行董事、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透过多个中间实体持有并控制4,295,187,720股A类股份及2,283,106,380股B类股份(假设全部优先股转换为B类股份)。 小米赴港IPO提速,越来越多的基石投资者浮出水面。6月20日下午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正在洽谈投资小米IPO,随后中国移动向媒体证实,称“消息属实”。另外还有消息指出,高通、招商局、顺丰签约入围小米IPO基石投资者名单。

小米什么时候会在香港上市?

6. 小米今天在香港上市了吗

小米已于7月9日在香港上市了,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香港上市的优势如下:
首先便是国内股市上市的审批条件异常严格,首先要满足的是连续三年盈利,接着变数股东人数有要求,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指定人数;
其次是审批程序非常繁杂,走完固定程序至少要三年,多则五年,而冗长的程序导致效率低下,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超过千家;
接着就是费用,内地的股市税率较高,按每天的股票交易量来看,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
而香港股市就要便捷和便宜许多:
小米于2018年5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在香港上市,到2018年7月9日挂牌,仅仅历时2个月,审批时间和效率让内地股市难以望其项背。
最后,在港股上市,能更方便的获得国际资本的关注,吸引国际投资。并且能让内地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登上世界商业舞台。
而在香港上市,首要条件便是拥有一家香港公司。注册香港公司程序便捷,需要时间短,所需资料提供简单。
希望可以帮到您。

7. 小米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

小米公司是上市公司,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9年3月19日,小米公布上市后首份年报。2018年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扩展资料
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机719万台,2013年售出手机1870万台,2014年售出手机6112万台,2015年售出手机超过7000万台,2017年Q2季度出货量2316万台,2017年全年售出手机9240万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别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来自全球其他地区,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长。相比于小米 2016 年 91 亿元的海外市场收入,2017 年达到了 321 亿元。
2017年,小米集团收入1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5%,与全球收入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机销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创造了97.4%的增长,中国区的增长是57.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小米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

8. 小米上市了吗

小米公司已经上市了,小米公司在2010年4月正式成立,经过8年的发展,于2018年7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1810。上市之初市值约为5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5.3亿元。从小米的财报来看,小米的营收主要还是来源于智能手机、ITO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拓展资料:1、小米公司2010年4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2010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此外,小米公司还推出手机操作系统MIUI,当年6月底MIUI社区活跃用户达30万。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通过媒体沟通会正式发布小米手机、米聊、MIUI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2、小米公司由雷军创办,共计七名创始人,分别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1月18日,小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两公司均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均包括技术开发;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社会经济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3、2021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9%,达到3.428亿部,增速较1-11月的14.7%有所加快。12月整体手机出货量攀升25.6%,至3,340万部,上月发布了56款新机型。中国12月5G手机总出货量为2,710万部,占当月整体手机出货量的81.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由Vivo,OPPO,Honor,小米集团和苹果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