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股票几月几日开盘上市

2024-05-17 07:01

1. 老百姓股票几月几日开盘上市

老百姓还未确定上市日期,耐心等待。
不在22日上市这一批次,但不用久等的。

老百姓股票几月几日开盘上市

2. 老百姓股票上市能有几个涨停板

1. 必须在网上申购日那天进行操作。 2. 进入交易软件,选择“买入,再输入股票的申购代码。 3. 这时候,申购的价格已经自动显示出来了,你只需输入申购的数量就可以了,申购数量要按规定,例如沪市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是500的整数倍,究竟申购多少,就看你自己的资金能力了。申购越多,中签机会越大。按照新规,上限为总股本的千份之一。 4. 其余操作和平时买入股票一样。 5. 一旦申购操作完毕,不能撤单。一个帐户只能申购一次,多购无效。 6. 申购之后,你的申购资金就被冻结了,第4个交易日之后,如果你没有中签,资金就返回到你的帐上,如果中签了,中签的股票就会到你的帐上。 7. 你申购之后,你的帐户里面可以在配号那里查到你的配号号码,如果你申购了(例如沪市)4000股,那么你就有四个号码,因为号码是连号的,所以只显示第一个号,其它号自然就知道了。公布中签号码后,你也可以自己看看是否中签。不看也没有关系,真的中签,股票自然就划到你的帐上了。

3. 中国股票每天有多少上市

每天都不一定,你可以去证监会网站上看披露的信息。但现在证监会要求公司自查,IPO变相关闸了,800多家公司等着呢,不一定什么时候开,所以现在也没公司上市。而且公司的上市计划(时间表)还得结合每年的经济状况、货币政策、股市的状况等等决定。一般牛市的时候上市的公司就多,因为股市好了,老百姓愿意炒股,打新的风险低,所以公司圈钱就容易、数量也多。有问题再问我,呵呵。

中国股票每天有多少上市

4. 老百姓大药房股票代码

申购代码732883

5. 有人知道吗老百姓如何买到原始股?想问一下:公司上市原始股如何买?

能让普通人随便买到的原始股,估计收益风险不成比例。

有人知道吗老百姓如何买到原始股?想问一下:公司上市原始股如何买?

6. 公司把企业上市,老百姓买他的股票,是买来做什么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妄明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81145/answer/19039059
来源:知乎


上市是变现和流通的主要途径。

非常明显的例子,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价值的差别可以是非常大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别。

上市的好处最直接的就是能够将价值变现和参与流通。

不要单看某公司销售或是产值什么多大。就认为老板有钱,相当多的是重资产或是需要不断投入的公司,钱都在公司里,机器设备厂房啥,老板穷得响叮当的不少。而且还极度缺钱,需要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才能保证企业不破产啥的(国内这情况非常严重)。

所以很多行业,很多企业老板真正实现价值,必须要把企业卖掉或是部分卖掉比如上市这些才能实现。

加上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巨大差价。上市之后,最直接的就是相关受益人老板啥的,名义上的无法变现的富贵,增值数倍数十倍变成真正的可以变现的钱。所以对很多行业或企业来讲,上市就是最终目的,上市是相关利益人士利益最大化的最终途径,是变现实现财富的主要途径。

而那些不追求上市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属于轻资产,现金流非常充沛的行业。
这些企业大多拥有充沛的现金流,不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老板和相关利益人能够直接从利润和现金流里能直接分红,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不缺钱就不必急着上市。

上市后的风险,还是完全在于企业自身,上市本身对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利大于弊。主要还是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受公众监督,要求透明。(少数国家大家懂的)上市后股权分散,老板卖了股份发了财,自然不能像以前那么随心所欲绝对控制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hane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81145/answer/19041657
来源:知乎


不想上市的民营企业家还是很多的,主要还是不希望被他人分权,觉得上了市以后企业经营就不是自己家关上门能决定的事了,要法批,要投票,要股东决议,要董事会决议,很多接触过的民营企业家就这样把上市列作待考虑事项的后几位,不到缺钱的那一刻不会提。
目前国内的企业家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还不是很成熟,也不像米国的企业家老想着开个控股公司然后并购这个并购那个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最后做成产业龙头,大部分情况下,一个经营得十分稳健的非上市企业,完全没有充分的驱动力让企业家谋求上市。我干的好好的,每年发完工资交完税付完成本剩下的净利润除了缴纳公积金之外都是自己的,干嘛要自讨苦吃找那么一大堆监管机构和一群突然冒出来就想靠着我的企业赚点钱的股东来管着我,更何况还会有一群什么都不懂只想着一夜暴富的股民天天骂我。
一般会走上市路线的企业,或者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国企或国资委下属企业,或者是老板或管理层很有资本市场意识,希望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或者就是地方政府金融办上市办的政绩目标摊派对象,天天有人劝你上市吧上市吧上市吧给你免税给你补贴给你批地给你批楼求求你啦你们这么好的企业不上市简直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啊。。。最恶心人的一种,就是管理层与中介机构沆瀣一气想通过上市圈钱甚至套现的。
说白了,上市的好处,就是给了一个资本市场的接入口,那些什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都是中介机构在拉业务的时候扯的淡,业绩和口碑才是硬道理,能做到华为、老干妈那个级别,上市和不上市有什么区别?除了股民,普通老百姓谁关心买的空调、磕的瓜子、喝的酒、炒的菜、睡的床垫是出自上市公司?
对于企业来说,能以尽可能便宜的钱融资才是上市的根本诉求,附带能有些税收减免呀、财政补贴呀、拿地优先呀更是大大滴好。而现在国内的资金情况,别说股权融资这类借了不一定还的,上市公司即便是发个债拿个贷款,资金成本也比非上市公司低得多。更别提那些高大上的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外发个永续债或者美元优先票据神马的,瞬间领先好几个马身。而有的企业利用这些融资,并个购、投个资、整合个产业链,甚至直接用上市公司股份作为对价支付(这也算是便宜的融资),运作得好的话发展就是一日千里,当然这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大部分企业还是老老实实地在需要投资扩产的时候才去融资。
而且奇怪的是,国内的股民最喜欢的还就是看到企业融了资去投资项目,除了IPO一定要有个募投项目才能上市之外(只有我国才有的古怪规定。。。),要是最近没什么动静,互动平台上天天有人问你竞争对手最近收购了这个投资那个开工了这个为啥你没有动静管理层真没有上进心……于是有的扛不住骂或别有用心的企业也投其所好上赶着把钱往外花,见过最奇葩的,还有最近劝某医药企业做民营银行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沈一冰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81145/answer/19036252
来源:知乎


行业方面,有以下好处:
重资产行业+民企,难以处于垄断地位也难以融资,不上市就眼睁睁看着被对手赶超。这是必须上市。主要是传统重工业。本来可能每年贷款利息费用好几千万,上市带来的巨量现金不光能把利息费用抹掉,还能反过来多赚好几千万,对于资金饥渴行业来说是久旱甘霖,故梦寐以求。反例好像想不出非上市民企+重资产行业还能做很大的能称得上巨头的。
服务业等毛利高但是品牌很重要,需要兼并收购来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扩展规模。全用现金是不可能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不值几个钱。有了上市公司平台,股权收购变得很容易。比如蓝色光标。反例是娃哈哈,不过人家已经基本垄断中国农村市场和城市中低端市场,达到了“巨头”的规模,上不上无所谓了。
IT等高科技行业,拼的是人才,没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难以留住人。反例是华为,不过华为也已经是巨头,也无所谓了。

创始人方面
上市手里的股权的可变现价值翻了N倍,从富人变成富豪。一家上市公司,只要业绩过得去,反反复复的资本游戏可以赚出不少钱来。具体略过。
年纪大了,儿女也无意或无力接班,变公众公司,让公司内部接班人在上市公司的光环中再带着企业走一程。

其他方面
1 上市公司平台上可以结识更高层次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或者风险)
2 融资变简单了,昔日高姿态的银行倒过来求存款
3 人才引进简单了

条件:
法律条件自己查
实务条件我也不知道,从没有哪家公司(造假除外),是绝对不能上或绝对能上的。

风险或者说不利因素:
1. 信息透明,容易被竞争对手针对
2. 创始人不能随心所欲了,诸多掣肘,业绩也有压力了
3. 创始人的财富被更多人盯上了
4. 初创团队上市以后就泄劲,不思进取了

总体而言就想到这么多。在我看来,符合第一段,行业较为适合的企业,上市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不想上市的主要是:

1. 冷门领域的垄断者(往往还是行政垄断),或者不愿打破默契的寡头,闷声发大财,避免关注。
2. 屁股不干净,发家的钱有问题,或者逃税漏税,或者黑心产业。
3. 巨头,上来干嘛
4. 毛利率极高,根本不缺钱,也没必要和别人分钱。比如高端服装,利润极为可观。

除上述之外,企业自称不想上市,其实往往是有心无力,不能上市。

7. 老百姓股票第一天上市交易的换手率是多少

这个一般买不到吧

老百姓股票第一天上市交易的换手率是多少

8. 老百姓能以发行价购买刚上市的股票吗,如何购买

你说的是申购新股吗?

申购新股就是在申购日以申购价买入新股


就是在申购日那天跟平常购买普通的股票一样

输入代码购买

申购代码在前几天会在网上公布

沪市的以1000股为单位购买

深市的以500股为单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