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

2024-05-02 17:21

1. 2017-12-05

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诺瓦·戈尔茨坦是知名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研究权威。在影响力和说服力领域,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200万册,并被《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他们共同写作畅销书籍曾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奖。
  
 关于本书:
  
 今天要介绍的书,名叫《细节》,副标题是“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英文名为“The small big”。small是小的意思,big是大,为什么把这俩词儿放一起呢?因为这本书讲的是:怎么用最微小、甚至是完全零成本的改变,就能最大地影响别人。
  
 书中的52个“细节”
  
 1:利用从众心理,公布“有多少人选择了这样去做”,能激发他人跟随;
  
 2:利用“小众”的反作用力。如果你不鼓励他人做某种行为,就把这些行为跟他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3: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行为,那你应该从违背他心目中的社会规范的角度去说服。举个例子:你想让大家开会不迟到。如果大家觉得开会迟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准时参会的人有哪些好品质;如果大家都认为开会准时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迟到的人有哪些坏品质。
  
 4:强大的环境暗示。当人们看到其他人违反了某条社会规范之后,他们不仅更有可能亲自去违反一下,而且还更有可能去违反其它相关的社会规范。
  
 5:人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如果把他们的名字加上去,就能激发他的责任心。
  
 6:当你要鼓励不同团队的人联手合作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比如利物浦队球迷和曼联队球迷水火不容,你可以强调他们都是“足球爱好者”,更有可能促成合作。
  
 7:长期关系反而让双方疏于了解对方的变化,要定期安排机会,促进沟通了解。
  
 8:大部分人都有信守承诺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当这个承诺是他们主动做出的,如果你想让别人说到做到,就让他们主动承诺一下。
  
 9:人们对在公开场合、自己主动进行的承诺更愿意去兑现。
  
 10:“心安理得”效应:采取了一个积极行为之后,人会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比如知道废纸会被回收再利用,人们就会更心安理得地浪费纸张。要对这个效应加以防范——比如在废纸篓边加个提醒:虽然回收利用对环保有好处,但减少资源消耗好处更多。
  
 11:让员工知道他们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比给他们加薪激励效果更好更持久。比如,你可以把从公司服务中获益的顾客请来和员工互动。
  
 12:拍卖时,很多竞拍的人因为“逐步升级的承诺”而拍出可怕的高价。这是因为如果人们做出一个承诺,他们可能迫于内心和外部压力,持续做出和承诺相一致的行为,并逐步升级、超过承受能力。解决方案:拍卖时,让一个人做决策,另一个人现场执行。
  
 13:巧用“执行意向”:让做出承诺的人想想具体执行方案,会大大增加他行动的可能性。
  
 14:“未来绑定法”:当你要说服他人接受改变时,不让他们立即改,而是把改变放到未来某个时段,会更容易被接受。比如公司说服员工改用新的工作流程,“3个月内执行”比“3天内执行”会容易很多。
  
 15:如果能触动人们对“将来的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就可以说服他们做一些长远上对他们有益的事。比如告诉人们,要“为60岁退休的你负责”,就能增加他们的储蓄率。
  
 16:设置一个在某个范围内浮动的目标跟能激发人们去实现它——比如每周减肥1-3斤。让人们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有两个:挑战性和可实现性,浮动目标二者兼而有之。
  
 17:和收益相比,人们对损失更敏感。劝说别人时,强调他们不这么做会损失什么,会更有说服力。
  
 18:缩短时间期限会大大降低人们犯拖延症的概率。
  
 19:给排队等待的顾客找点简单的事干,让他们分分心,比如设计些小活动、提供些小服务,会显著提升顾客满意度。
  
 20:无论在面试里,还是在销售时,把重点放在自己(或产品)的未来潜质上,会更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21:开会前,让参会者提前提交信息、做个任务清单,都能大大提升会议效率。为防止大家思维被禁锢,组织会议的人应该最后一个发言。如果会议的目的是创造合作互助的气氛,那圆桌更好,因为圆桌强调的信息是整体目标和共同利益。如果领导希望团队成员各尽其责,那正方形或长方形桌子更好,因为带角的形状和有主有次的座次安排激发了人们对独特性的追求。
  
 22:服装有很大的影响力。正确的穿衣方式是跟对方风格差不多,又稍微高一个档次。
  
 23:专家意见可以让人们停止内心的反驳。有专家观点支持要尽快亮出来。
  
 24:适当表达出一点点不确定和犹豫的专家,反而更有说服力。
  
 25:人们会下意识认为,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是最重要的。
  
 26:需要激发创意的会议,可以选天花板高的会议室。需要具体解决方案和行动的会议,应该选天花板较低的房间。
  
 27:利用“主场优势”:如果要谈判,那让对手来你的公司谈,因为在“别人家”谈判会削弱他的信心;
  
 28:开始谈判或面试前几分钟,回忆自己的巅峰时刻,刻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会让你体内的力量激素明显上升,你会更自信。
  
 29:象征“爱”的东西会提示人们做出与爱有关的行为——用心形的捐款箱会筹到更多捐款。
  
 30:提前让对方列出“礼物/愿望清单”,到了特定时刻按图索骥,会比自己胡乱送礼更让对方开心。
  
 31:你提供帮助后,在回应对方的感谢时,应该暗示期待他的回报,这样你就为“互助”留下了余地。暗示性回答可以是:没关系,如果是我以后需要帮助,你也会这么做的。
  
 32:如果你清晰真诚地表达了感谢,那别人更有可能再次帮助你。
  
 33:利用“互惠”心理,你可以率先给别人好处,好处越是出乎别人的意料,就越能放大对方积极正向的回报。
  
 34:人们会低估别人愿意帮忙的程度。需要别人帮忙时你应该大胆提出。管理者可以用自己开口求助的往事,激发下属求助。
  
 35:谈判中,先出价的人可以把对方锚定在他的价格里。
  
 36:报价越精确越好,对方认为你经过精心准备,还价的幅度就会小得多。
  
 37:尾数“.99”的定价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让小数点左边的数字有了量级上的差距,比如1.99和2.00。“左位数”对人们的购买决策有极大影响。所以把跑步机里程设定在9.9公里而不是10公里,能让人有更大动力去完成。
  
 38:在不容易算清的时候,人们更喜欢收益在前面、成本在后面的表述顺序,“付279.99元可以观看580小时节目”,就不如“看580小时的节目收费279.99元”。给我们的启发是:销售时,先说服务、再说报价;求职时,先说取得的业绩总数量、再说你的工作年数。
  
 39:不必投入资源去为所有顾客都增加一点儿不起眼的优惠,这就好比往热水里加温水,只会降低整体温度。要用这些资源为少数重点客户提供额外诱人的优惠。激励员工时也是一样。
  
 40:说服对方答应一个大请求时,可以先化整为零拆出一个小请求,让对方衡量愿意为小请求付出的代价,之后再把大请求提出来,你就可能得到更多。比如你先让人想想,捐助一个失学儿童他愿意付出多少钱,再让他决定,如果要帮助40名失学儿童他愿意捐款多少。
  
 41:给出形象鲜明的受益者、具体清晰的帮助手段,更能获得人们的捐助。
  
 42:促动销售的一个秘诀是,让顾客具体感知到他们买了你的产品之后的“机会成本”。比如你的产品比对手便宜100元,可以让顾客具体设想一下省下来100元还可以买什么,这会促进他们选择你。
  
 43:如果你计划减肥,那开始时,多想想已经减掉了多少,到中后期,多想想还有几斤没减掉。盯着比较小的数字,更能激励自己。
  
 44:当选择简单,完成任务的动力很足的时候,强调灵活性有助于实现目标,比如顾客积攒勋章获取大奖。如果人们要做出困难改变,或者动力比较低的时候,严格的顺序和结构就更有帮助,比如健身房的塑身打卡计划。
  
 45:当你用奖品促使他人完成任务时,应该把奖励分成不同等级,这会让人们感到,如果不完成所有任务,他会有“损失”。
  
 46:当面对一个棘手问题的时候,往后退一步、站远一点看问题,会让你觉得问题简单一些。所以向顾客展示相对复杂或科技成分强的产品时,销售员离顾客远一点,会降低顾客的感知和决策难度。
  
 47:列一张“别人做过的错事”清单,更能帮你做对事。因为人对损失更敏感,所以会更重视负面信息,也更有可能从中吸取教训。
  
 48:与其纠结于“零错误”,不如把资源用在“迅速纠正错误”上,迅速纠错会获得顾客更高满意度。
  
 49:网络营销中,要想办法激励顾客“当天点评”,因为其它网友认为当天点评的消费评价更真实,也更有说服力。
  
 50:成为朋友之后,可以降低商业谈判的难度。在工作邮件中加上点个人工作经历、兴趣爱好、小幽默,都可以大大增加你的人情味。
  
 51:触碰会增加顾客对商品的亲近感,销售时应该鼓励顾客把商品拿起来看看。网络销售实物产品时,用文案帮助顾客想象触摸到商品的感觉,就能强化顾客的拥有感,促动购买。
  
 52:要特别关注顾客在体验结束时的感受,无论消费过程如何,顾客最终残留下的印象会受到结束体验很大的影响。

2017-12-05

2. 2017-12-05

  一、卡丁车运动简介
  
 卡丁车是英文 KATRING 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起源于 50 年代末的美国。其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所以迅速风靡世界,男女老少无论是否会开汽车都可以开卡丁车。
  
                                          
 
  
  
 
  
 卡丁车分普及型和竞赛型两种,日本雅马哈公司还专门为儿童设计了一款 K30卡丁车,7岁的儿童都可以驾驶它,卡丁车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而又极具竞速特性,因此在欧洲及日本等国家极为普及和流行,大部分世界著名的 F1 车手如:巴西车王塞纳、德国车手舒马赫、芬兰飞人哈基宁等都是由驾驶卡丁车开始,步入车坛。所以卡丁车又被喻为“ F1 的摇篮”。 
  
                                          
 
  
  
 
  
 自 1995年卡丁车运动传入中国至今,在全国迅速掀起一股卡丁车热,卡丁车俱乐部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仅北京的卡丁车俱乐部就有十余家,上海的卡丁车赛场已有30多家。
  
  
 
  
                                          
 
  
  
 
  
                                          
 
  
  
 
  
 驾驶卡丁车可以锻炼灵敏度,并且对大脑、眼睛、手脚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是锻炼勇敢精神的最佳选择,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
  
 卡丁车作为赛车运动中是最经济的一项运动,具备所有赛车运动的基本内容,加上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费用低廉、安全性好,成为适合大众化消费的赛车运动。每逢双休日,很多青年人纷纷奔向卡丁车赛场,在蜿蜒起伏的赛车道上风驰电掣地过把瘾,成为都市的时尚,是一道都市靓丽的风景线。

3. 2017-05-12

依附关系与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探讨
  
 2012-04-19 13:30阅读:1,556
  
 依附关系与原生家庭
  
 ——亲子关系的探讨
  
 一、幼儿期的依附形成
  
   1.Bowlby 的依附理论
  
   依附(attachment)指一个人对一另特定他人永久的情感连结。依附具有识别性与特殊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对婴儿来说,最早的依附发生于婴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通常是母亲)。
  
   2.Ainsworth的依附类型
  
   继Bowlby之后,Ainsworth进一步发展出「陌生人情境实验」,使依附理论更为精进。Ainsworth根据婴儿在实验室母亲在场与不在场时,对于陌生人的情绪反应,将依附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依附:此型的婴儿在陌生的情境中能顺利的与母亲分离并探索环境,在遇到压力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慰藉。这样的小孩经验到照顾者可以提供安全的基础供他探索环境;懂得找寻照顾者的抚慰,最后则能形成一个值得被爱、有能力的自我价值观。逃避依附:逃避型的婴儿也可以顺利的和母亲分离,最不爱哭,对于陌生人的兴趣高于对母亲的兴趣,明显地逃避母亲。逃避型小孩早期经验到的是自己的需求被拒绝,不受到照顾者的重视,其自我模式是「孤独」、「不被需要」,并认为人是不可信任的,是拒绝的。
  
   矛盾依附:矛盾型的婴儿在与母亲分离时,表现出焦虑不安、哭闹,但当母亲回到身边时,却又明显表现出既接近又抗拒母亲的行为。此类型小孩经验到的照顾者反应是不一致的、时好时坏,其自我模式为「不确定」、「害怕」。此一类型常是既渴望与照顾者亲近,
  
 另一面却又表现生气、抗拒等行为。
  
 二、幼儿期依附V.S 成人期依附
  
 国外许多研究依附风格的学者认为,幼儿期的依附经验,会继续保存在个体相关的认知、情绪及行为中,持续的影响个体的生活适应与亲密关系,亦即,成人的依附风格受到幼时的依附类型所影响,继续支配着个人的生活适应、亲密关系等等状况,因此若幼儿期的依附风格是逃避型或是焦虑型时,则成人期的依附风格会延续这个部分的负向情绪,表现在与重要他人的依附关系上.换言之,当与依附有关或类似的情境、事件发生时,个体过去的依附经验就会开始自动运作,提供个体对于事件的解释。而且,这样的经验对于成人以后的亲密关系,主要不是反映在实际的依附行为上,而是反映在个体对于事件的自我解释上。
  
   根据这样的想法,有学者将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按 照正向与负向,分成四种:
  
   安全型:对亲密关系感到舒适,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被关心;在亲密关系中,能同时维持关系又保持自己的个人自主性。
  
    耽溺型:觉得自己没价值,没自信,过度依赖亲密关系,靠亲密关系来维持自己的自我,需要赞同,害怕被拒绝,常常追求极端的亲密。
  
   放弃型:觉得自己有价值,但不相信别人,不愿依赖别人,避免和他人有亲密接触,保持距离以免受到伤害。
  
   害怕型: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也觉得别人不可信赖,别人会拒绝自己。
  
 潜意识的、深度心理学的、原生家庭的、人开始成长的经历影响到人际关系。人间最强烈的爱与恨都与这个东西有关。
  
   这个东西就是最重要最精髓的原理,这个心理的定律,是the core of human beings,是人性行为中最大的精华,它是一个mata- theory,它是the mother of all theory from mata-spective!它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因为你了解这个理论的话,你会对人类的行为有很深切的了解。所谓的深切的了解就是,你可以做预测。你知道那个行为会怎么发生,碰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解决。这就是理论的重要性。
  
   这个理论就是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由著名临床心理学家Dr. John Bobby最先提出来。所谓依附(attachment),就是指一个人对一另特定他人的情感连结。依附具有识别性与特殊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对婴儿来说,最早的依附发生于婴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通常是母亲)。
  
   继Bowlby之后,Ainsworth进一步发展出「陌生情境实验」,使依附理论更为精进。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1.安全型。它的反应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可以自由地在玩玩具,妈妈在旁边,他就很愉快,很安心。玩玩具以后呢,看到妈妈要走了,他就大惊失色,开始要哭,要妈妈。但是,妈妈走出去,过了一阵子,他好象自己可以稍微安静下来。等到妈妈从外面走进来的时候,这个小孩子看到妈妈,他手就张开来,等待着被妈妈抱起来。他手张开的时候,妈妈把他抱起来,安慰他一下,这个小孩就好象融化在妈妈的手臂中间,很安心,就很甜蜜,很满足地就睡着了。等一下醒来以后呢,这个小孩知道妈妈在旁边,就可以很开心地去向外探索(explore),就是说,他在那里继续开始玩他的玩具。这是安全型。
  
   2.逃避型(avoidant)。当妈妈站起来离开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竟然没有什么反应;等妈妈回来的时候,孩子好象看了妈妈一下,也不太有反应。但是他也不是真正地在玩,他就坐在那边好象蛮木的、蛮僵的反应。但是你若给他装上测验他的心跳的仪器,从他的手汗的盐份,你可以知道他受压的程度。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虽然外面看起来as cool as a cucumber,看起来像黄瓜一样的凉快,但他里面很焦虑。
  
   在家里的互动。一般来讲,在家里的时候,安全型的小孩,他需要什么东西,妈妈通常都是蛮sensitive,蛮敏感的,而且蛮敏锐的,而且蛮体贴的会满足他的需要。而逃避型(avoidant)这类小孩的妈妈呢,通常不太懂得去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需求,不太有反应。
  
   3.焦虑和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这样的孩子在妈妈站起来,要离开的时候,大吵大闹,比前面两型都热闹得不得了。等到妈妈走了,还是没法安静下来。他比较不会去玩他的玩具。等到妈妈再回来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很有意思,他既爱妈妈,又恨妈妈,要处罚妈妈,要生妈妈的气,要跺脚等。又爱妈妈,又生妈妈的气。妈妈抱起来后,挣扎了半天,慢慢地才安静下来。然后,有的时候就不再玩耍了,就一直抓着妈妈,怕妈妈再跑。所以,这个跟第一型(安全型)的不太一样。
  
   焦虑型的母亲,一般来讲,在家里也是很焦虑的。她也不知道怎么样来安抚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这种焦虑型的母亲,她不是很一致(onsistant),有的时候不在,有的时候不太一致。
  
   4.紊乱型(disorganized)。这种类型在第二型跟第三型之间,都是在极端之间摇摆,找不到一个特定的办法来处理这个痛苦的形态(strange situation)。他不像逃避型的置之不理,他也不像焦虑型的拼命地去抓母亲。等到妈妈走的时候,他会抗议。但是最明显的是等妈妈回来。等妈妈回来的时候,这种紊乱型的孩子,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都成长于abused family,受虐待的,情绪虐待、身体虐待或者性方面的虐待的孩子。等到母亲回来,这个紊乱型的孩子手张开,一面哭,要妈妈,但是,这个孩子不是向前走,而是向后倒退。又要妈妈,但是妈妈同时是安慰,又是一个痛苦的根源。所以就变成一个很痛苦的状态。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上面所说的四种形态,研究结果发现,你在18个月的时候所测量的,你到底是哪一种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到你18岁以后对人的交往,你建立关系的模式,好象在那个时候就定型了。我不敢说是完全的定型,但是,好象在小的时候,你那个依附的形态,它那时候就决定你,你那个时候学到一些人生的功课。你学到的是人可以信任,别人都是有价值的,我也是有价值的;或是你学到说,人都是不可靠的。因为依附关系里面问的最中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所有人在问的一个问题:Will you be there for me,in times of crisis。当我受苦、遇难的时候,你会不会在旁边支持我。这个是依附理论的精髓。
  
   人生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依附的需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在医院回来,听到医生告诉你,你有废癌,你大概只有有六个月可活。你陷入到一个焦虑的状态,你那个时候你心理会退化,你需要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在旁边帮助你。
  
   18个月可以预测18岁以上。如果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别人是安全的,我受苦受难的时候别人会在那边支持我,这就是安全型的人。
  
   而逃避型的人认为,别人都不可靠,所以我要学习靠自己,我绝对不可以轻易地去相信人。我表面上可以笑嘻嘻地,但是你对我一点都不了解,因为我不告诉你。我告诉你了我会受伤。所以这样的人也可以开玩笑,你从表面上看不太出来的。一个人的依附形态,通常是他处在危急的时候,你才可以看得出来。
  
   碰到焦虑型的人,我不行,我完全不行,但是你行。然后,这个世界是可怕的,除非我找到什么人,找到一块扶木,我就把它抓住,紧紧抓住,再也不放,这样我就可以存活。
  
   紊乱型。几乎就是你不行,我也不行,我们统统是没有希望的,做什么都没有用。
  
   这四种类型的人长大以后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呢?在讲这个之前,我要强调一个东西。这是脑科学最新的发展。现在科学发现,行为跟生理不可以分开,心理跟生理不可以分开。外在的东西会影响到你的内分泌和里面的状态。里面的状态,里面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你外在的行为。
  
 小时候的依附关系为什么会影响到将来的行为?为什么小时候是这样,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倾向?原来,你要看到我们人的神经,脑神经。每一个人都有大概10兆神经元。而每一个神经元有10万条连线。小的时候的影响,小时候的环境会对你的脑有很大的影响。出生后第一年的时候,脑神经增加非常快。等到过了一岁以后,脑开始自动会有些修建的工作。但是诺贝尔奖得主某某讲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外在的关系,外在的环境的影响虽然没办法改变你的DNA跟你的遗传,但是他可以改变它的表现的方式。
  
   用刚才所说的依附关系来讲,一颗脑细胞,那你怎么知道我这颗脑细胞要跟哪一个脑细胞连线?连线的时候是第一、三、五……还是二、四、六……?你学习就是这样学习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外在的环境来影响。他们发现,刚出生的婴孩,婴孩跟母亲之间可以互相有影响的。实验发现,当母亲严肃的表情面对婴孩的时候,婴孩不是被动的。讲得难听点,他会去勾引母亲;讲得好听点,他会发出爱的邀请。婴孩笑一笑,看到母亲没有表情;再笑,母亲还是没有反应;再笑,还是没有反应。研究发现,婴孩平均起来,试到八次以后,婴孩就不再尝试了。因为他的脑筋在连线,希望有一些刺激,但是好象被砍断,被短路。所以他就不再发展。这样的婴孩有可能变成逃避型。所以你要知道,母亲有产后忧郁症的,她没有那个情绪,她没有爱,她没有那个注意力来给婴孩。这个婴孩会不知不觉中受伤。这个时候,做父亲的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给你的妻子每天按摩三次15分钟,有产有忧郁症的妻子,她的忧虑降低60%。对早产儿,作为母亲,可以去按摩早产儿,每天三次。几天下来,比起那些没有做按摩的早产儿,体重增加47%。
  
   实证科学发现,你从小的经验会影响到你对人的关系,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怎么看世界,你怎么看别人。脑细胞在选择到底是A、C、D,还是B、D、E,还是什么样子,就是这样连线。就是根据你的经验来连。如果婴孩在这段时间受到心理伤害,受伤的、受影响的是情绪脑的部分。当一个人有情绪而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没办法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小孩在还没有语言之前,他受挫折,他没有办法表达,他会怎么样?他跺脚,他撞头。大人的情感智慧还没有发展得很好,还没有找情感的字眼来标明他的情绪经验之前,大人会怎么样?大人会割手,会用火柴烧自己,会用外在身体上的疼痛来减低里面的压力。
  
 情感智慧。听音乐,你有几种不同的听法。“嗒嗒嗒嗒嗒……”,是一种,“54523176……”,这又是一种。你要变成这个步骤的时候,你的脑神经里头,你的pallium(大脑皮层)必须要重新分化,你必须要做很多的学习,很多的连线,你才有办法分5跟6之间到底有多远,5跟3之间到底有多远。当你有办法把它们differentiate(区分),当你有办法拿话语,拿这种extremetive symbols,像36都是symbols,把它代表的时候,用言语或是这些抽象的东西来represent your experience,来代表你的情绪经验的时候,你从你可以开始这样分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对那个情绪,对那个经验有所掌握,因为once you understand,once you differentiate,音乐就在你的掌握之中。但是它有不同的难度。你要猜准所听到的音的音阶的时候,你必须要动动你的脑。你的脑神经元中间要重新学习,重新连线。你要知道,音阶之间有很多层次。
  
   所以,小的时候,情绪脑受伤,但是连线有不同的连线法。一个从小得到很多的爱护,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护,得到很多的爱,很安全的情境下的小孩子,当他焦虑的时候,爸爸妈妈懂得帮助他安抚他的焦虑,他慢慢自己就懂得。因为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抚,让他能够安全下来的时候,他的脑神经中的连线已经开始在重新组合,是一种好的组合。他将来碰到挫折的情况,他懂得怎么疏导他的情绪,他懂得怎么处理他的焦虑。 
  
 碰到一个逃避型的,他的公式是,人都不可靠,我只能靠自己。不知不觉中,他就发展出一种虚假的自尊心出来。好象什么都知道,我是无缺点的,我是电脑,我什么都会。一般来讲,逃避型的人对于东西比对人有兴趣,因为人没有给他安全感。但是,一般来讲,逃避型的人,他对自己的情绪没有什么了解。当一个人对自己内在的情绪世界没有什么了解,对别人情绪世界没有什么了解的时候,你们中间很难有亲密感,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要去发展情感智慧,太重要了!所以呢,一般来讲,这个逃避型的人是“我行,你不行;我有价值,你没有价值”。安全型是“我有价值,你也有价值”。这种逃避型的人,他容易做的事情,他寻求快乐的时候,他就乱找刺激,他吸毒、酗酒、性泛滥。他表面上as cool as a cucumber,他容易out。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什么需要,其实心里面需要大得很。他是不正常地去满足他的需要。
  
   焦虑型的。将来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公式是,刚才第二型是人都不可靠。这就像relationship DNA,你从小学到的那个东西,将来你跟人的应对,跟人的交往,就按照过去的那个模式来进行。人都不可靠,所以要防人一把。第三种型的是,别人都比我好,我跟他扯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安全了,就不断地追。这样的人就不知不觉中很intense,他情绪比较激烈,他很紧张。他们很容易追,要你给他亲密感。所以这种型的人,很多时候他为了怕被抛弃,他就不断地去抓。这种抓的行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就attachment behavior。
  
   
  
   第四个型态,紊乱型的是什么样子呢?他从小受了太多的伤,他没有什么存活的计策,他有的时候就会尽量拒人于千里之外,知道人很可怕,但是又很需要人。偶尔,他可以拒绝人拒绝到很久,但是一旦让你进来的时候,啪,整个将你吸进来,像耙抓章鱼一样,整个抱得紧紧的,绝对不准你走。你走的时候变成什么样子呢?你敢走,我就自杀。你敢走,我就杀你。
  
   人间最强烈的爱恨,都跟这个最强烈依附关系有关。依附理论,非常的重要。那怎么办呢?好消息是,你要了解自己的依附形态。第二个,你要学习怎样让你的关系变得更安全。Without afety,there is no connections.关系不够安全的时候,我就不敢把我打开。因为我打开的话,我会被一箭射死,我们中间就没有亲密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很多的实证研究就可以帮助我们当然,更为精确的了解个体的依附状态,还是用“成人依附状态问卷”(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Main and Godwyn, 1998)和相应发展起来的其它依附状态测试工具,再加上治疗师的访谈。“成人依附状态问卷”比DSM更具有治疗的指导作用,并提示治疗的方向和适应的治疗方式,对于依附治疗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安全型依附模式的成人,通常在幼年对其主要的养育者(caregiver)表现出不同的依赖方式,比如婴儿饥饿、尿床或恐惧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快就有人来关心和保护他们。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总是在他/她需要的时候出现,小孩就舒适地享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能实现需要关爱和照顾的预期,觉得他人是安全和亲切感的可靠源泉。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他们会以养育者(caregiver)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然后怀着好奇心,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安全型依附模式的成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较高的评价,有点像沟通分析学(TA)所言的你好,我也好,你行,我也行。他们比非安全型的人对他们的亲密关系更满意,能体会到高水平的亲密,激情,和承诺,有较高程度的投入度,性爱和自发之爱,与较低程度游戏爱情相联系。相比之下,有苦恼的时候,安全型的人,会转向别人寻求安慰和支持,也会保持相对平静,很少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我的经验中,特别是亲密关系问题的咨询个案,发现许多当事人,有着非安全型依附模式的倾向,在这后面,通常隐藏着一个人在幼年的养育问题。我感到这是中国亲子关系的一个大面积的问题!对于有经验的咨询师,经过面谈、留心观察和验证,会发现当事人的依附模式,对焦虑?反抗(anxiety resistant attachment style)的人来说,这样的当事人,对爱人非常地“粘”:即一种过分的依赖。当对方发出某种离开的信号时(也许只是平常恋人间的冲突),对这样的当事人来说,简直是一件要命的事!她可能不是通过交流去解决问题或消除误会,而是很快进入愤怒、受挫的状态。可以说是严重的PTSD,继而引发“失恋性抑郁”。.对那些从小就离开父母,寄养在亲戚家的人,我们在这方面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当然在亲密关系的咨询中,不光是依附模式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其它的因素,如气质、遗传、重大挫折事件、天生的不同个性和兴奋水平等等。
  
 中国目前在“依附理论”的研究和“依附治疗”方面可以说几乎是空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非常地快,所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有这一理论的更多的研究,有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出一部分重视理论的临床依附治疗师,部分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亲密关系治疗的需求。
  
 母亲对新生儿的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依附模式,对亲密关系模式有重大的影响,这是依附理论的核心成果,许多心理学流派所强调幼年的发展对成年期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与依附理论是一致的。可以看到,依附理论已经成为主流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我们观察到,早期的亲子依恋缺失,孩子成人后会以非健康的方式 “加倍地讨回”,所以应该让母亲们知道,母亲的所作所为,对你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每当看到那些母亲们把幼小的孩子送去全托,或放在亲戚家寄养,我心里就有一种情绪:孩子般的---滴血的愤怒......。母亲啊,你这样做会给孩子留下一生难以修复的心理创伤

2017-05-12

4. 2017-04-12

什么是个人品牌?我们总假设自己是职业的商品。什么是职业?通过满足他人需求获得恰当收益的交换方式。小偷就并不算职业,非法的高利贷也不是,因为不是合理的。
  
 职业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当你把自己当成商品,就是你把自己往外界传递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价值。
  
  
 百度百科的个人品牌指: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展现足以引起群体消费认知或消费模式改变的力量。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性。
  
 这样大段的介绍其实不能让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个人品牌。
  
  
 
  
 我的理解是,个人品牌就是“品”“质”“名”“牌”
  
 品:不一定是什么项目,也不是人品,而是你做事情的样子。
  
 举个例子:老板让你通知一个会。
  
 1 你只是群里喊一声,这就是第一层。
  
 2如果你在群里艾特每一个人,并及时确定人数,保证每个人到场,这只是第二层。
  
 3如果你提前准备会议议程,通知大家准备有关内容,推进有效讨论,这是第三层。
  
 4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明确一个问题去解决,这是第四层。
  
 5如果你盯住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一直推进问题的解决,这就是第五层。
  
 6如果你真的监察这个事情,总结经验,为以后留下参考内容,这就是第六层。
  
 7最后如果你可以出一个书,为其他人解决问题,这就是第七层。
  
 不同的品级对应的每个人可能的地位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人连“品”都没有,就很难有“牌”。
  
 一定是品和质够了,才可以。
  
  
 郭德纲的内容,两周以后,不论是不是同一个地方,都会换一个内容讲。这样不断的迭代,就形成了他独特的品质,因而逐渐有了 名 牌。
  
  
 如何释放一个人的价值,如何让自己有名?
  
  
 名牌的定位的第一点不是独特,而是有价值。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价值。如何标示价值,可以用数据和证书表示。我得到了一种证书,有这种证书的人,有3个,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还为500多人做过咨询。这就是我的价值。
  
 你的朋友是谁,也很重要,比如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搭档。我自己的母校是湖南大学,我们的品牌很长,我们已经跻身一流名校,有湖大、有北大。
  
  
 小名声靠朋友、大名声靠敌人。
  
 比如罗永浩,和星巴克死磕、和西门子死磕。
  
 1切实的数据和证据,你的成就事件
  
  
 2你的朋友是谁
  
 3你的敌人是谁
  
 接下来讲转述者好处,浮萍效应。
  
  
 64片浮萍覆盖了一半的湖面,结果第二天盖满了整个湖面。一个事情几何速度倍增的时候,是很惊人的。
  
 浮萍有稳定的DNA。
  
  
 大部分广告传播到第三个人就已经面目全非了,这就是没有稳定的DNA,而生物基因就能稳定的吧DNA传递下去。如果经不起口口相传,他就不是好的品牌。浮萍的本能是传递。
  
 转述者收益:当一个人帮你转述的时候,他也能收获好处。
  
 自然界规律:动物有繁殖冲动,DNA控制了往下传递。所以想想你给了转述者什么具体的好处。
  
 个体:
  
  
 1你要有清晰的DNA,有一项专长,一项优势,并且稳定。
  
 2你要给你的传播者一个好处,在组织内你的品牌不要妨碍别人,让别人帮你传播。
  
 3你要高频次刷新。
  
 4你要找一个“大池子”刷新。
  
 这个工匠精神的结果会产生涟漪,品和牌会产生联动效应。千万不要以为,你在一个小团队、3线城市、小公司就没有品牌。即使你是一个小球员,你的每一脚都被世界在看着。做一个精进的小工匠,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和浮萍效应,更好地传播。

5. 2017-11-05

百里守约和百里玄策是兄弟,亲生的兄弟,可怜两个半大不大的孩子从小便没了父亲,母亲在几年后也去陪了父亲,于是二人只得在其父亲的姐姐家也就是二人的姑姑家住下。
  
 
  
  
 这一住,就重铸了百里兄弟的人生。
  
 
  
  
 姑姑和姑父关系不甚好,日日吵年年吵,每当这时百里兄弟便会躲回自己的屋内,年纪较大的守约用双手捂住了玄策,为他在吵闹的环境中隔出一片宁静。
  
 
  
  
 但是玄策有哥哥,守约没有哥哥啊,所以他将他们的吵架听了个清楚,无非就是酗酒,找人开了个房。时间久了百里守约甚至能背出来他们吵架的内容。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也会是姑父身下的那个人。
  
 
  
  
 那是一个不怎么完美的早上,常常夜不归宿的姑父竟然出现在了早餐桌上,姑父也没有管早餐完全没有他的份这一事情,找了个面包片就吃了起来,之后还满脸洋溢着开心对着守约说“守约,一会我送你去上学。”
  
 
  
  
 从来对任何事都温柔的百里守约,当然不会拒绝,可他旁边的百里玄策却不甚高兴了,嘟嘟囔囔一直着些什么别人听不见的话。
  
 
  
  
 饭后百里守约跟着姑父坐上了姑父很久前买的面包车,昨晚因赶忙复习所以睡的有些少,百里守约坐不了5分钟意识就开始朦胧。
  
 
  
  
 再次醒来的时候便是一群体型不一的男人围着他站了一圈,其中还有一个人拿了红色的盆,再联系到一起便是这个人将自己用冰水泼醒的。
  
 
  
  
 “你们要做什么,我姑父呢,他去哪里了?”
  
 “做什么?当然是做爱呀,你那个所谓的姑父已经把你卖给我们了,别惦记了。”
  
  
 
  
  
 “卖..卖了...”
  
 “卖了”
  
 
  
  
 百里守约有些发懵,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夜之间便像一条狗一样属于了别人,他们刚刚还说什么了,还说了做爱,百里守约虽然尚未成年但该懂的还是有所了解。
  
 
  
  
 百里守约有些害怕了,他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双腿双手是多么乏力,他想逃,想要赶快离开这里,他要去找玄策,玄策还小,他需要照顾。
  
 
  
  
 旁边的几个人看着百里守约满眼的害怕,苍白的脸色,和因浇了一盆冰水而瑟瑟发抖的身躯。
  
 
  
  
 心中的施暴欲极速上升,其中一个黑发中分的男子最先按捺不住,一脚踹向百里守约的的肚子直叫百里守约重重的摔到了地上。
  
 
  
  
 另一人见已有人动手,便也要将自己的嘴唇印向百里守约的唇瓣,结果还未碰到便先迎来了一个巴掌和一句滚,那人也真是恼火了,一个巴掌扇向百里守约的脸颊,火辣感瞬间漫上百里守约的脸颊。又见那人喝了声“把这个婊子的手给我绑起来。”便来了个人拿着一根麻绳利落的将百里守约的双手捆了起来。
  
 
  
  
 上面有人想下面自然也有,百里守约两条细长的腿胡乱蹬着,不过一会便被捉了去,那人似乎也烦躁于百里守约的挣扎,不待任何前戏便直直捅了进去,直叫百里守约凄惨的叫了起来,百里守约本来紧闭的嘴也因此而张开,上面那毫无办法撬开百里守约嘴的,也趁机将舌头钻了进去,肆意的挑拨着百里守约的舌尖。
  
 
  
  
 百里守约觉得有一把刀在自己身体里来回,磨得他万分痛苦,那人的物什在百里守约的穴中肆意横行,动作粗暴得叫人直皱眉。
  
 
  
  
 “爽不爽啊宝贝,爽就叫出来嘛。”
  
 “唔..呃..滚..呃”
  
 
  
  
 “玄策!”
  
 
  
  
 “宝贝你叫谁呢,我不叫玄策。”
  
 “他叫我呢。”
  
 
  
  
 百里守约见到百里玄策是万分的高兴,他知道弟弟喜欢跆拳道,果然很快就将那群人驱得鸟兽散尽。
  
 
  
  
 “玄策”
  
 百里守约挣扎着要站起来。
  
 “哥”
  
 百里玄策摇了摇头示意他不必站起,随后蹲了下来。
  
 “我来了”

2017-11-05

6. 2018-09-12

心理辅导课上,学生受到他人言语攻击怎么办?
  
 ①要注意做好课堂管理工作,自觉加强组织行为和要求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每一项活动,说的每一句话,处理的每一个问题,思考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着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教师课堂行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课堂行为的质量。心理辅导课也是一种课堂活动,而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冲突,有矛盾发生,各种各样偶发的干扰事件使课堂教学和辅导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
  
 ②要克服教师中心切勿把活动效果差,归因于学生的不配合。辅导首先是一种关系,就本质而言,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关系发展的过程,关系深度决定了心理咨询的效度。
  
 ③要牢记团体辅导具有意伤害性。需时时防范暗流涌动。心理教师带领一个班级团体需要学习许多调控课堂的技巧,需要接受相当程度的教学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在课堂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观察并防止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因素。
  
 如何处理心理课堂上突发的师生冲突。
  
 ①课堂师生冲突的根源在于师生关系早已受损。经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心为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
  
 ②人的本性都渴望生存的尊严,对再小的学生也不可伤其自尊。尊重教育和辅导的理念,更是教育和负责的行为,教师必须检点与学生相处中的一言一行,不可恣意妄为,尤其是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几十名学生的面,教师共要禁言慎行,绝不可为了自己宣泄愤怒的需要而撕破一个学生的颜面,羞辱一个学生的人格,否定一个学生的价值。
  
 ③尊严面前人人平等,切勿将教师的自尊凌驾于学生的自尊之上。师生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问题。老师看重的是成绩,纪律,道德,社会法规,而学生看中的是尊严,面子,同伴关系,友情,亲情。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是无法考虑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的。
  
 ④对师生关系伤害最大的是教师的情绪和言语失控。
  
 心理学从专业理论走向教育负责的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解决课堂冲突的根本举措在于通过培训学习,帮助教师真正读懂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尽可能减少误判。

7. 2017-11-04

《活法》稻盛和夫
  
 1、精进
  
 极度认真地过好每一天。认真地对待工作,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在认真对待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地丰富和充实自己。
  
 2、怀抱善念,拼命努力
  
 正面的思维方式,才有正向的发展。越是简单,越容易被忽视。与人为善,心中常利他,向往美好的世界,心之所向,欲往达之。
  
 3、越主动,越幸运
  
 主动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越全面,达成目标的路径就越清晰,你可以通过主动思考“看见”自己的成功。
  
 4、大胆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设想可以尽量天马行空,计划要考虑得仔细周到,执行要照着最乐观的标准努力。
  
 5、命随心动
  
 命运由自己掌握。积极的心态,创造积极的人生,吸引力法则,对于任何人都适用。想得美,的确是可能的。
  
 6、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要相信未来的可能性,契而不舍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可以把现实的不可能性,转化为未来的可能性。
  
 7、越利他,越收获
  
 利他之心,是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常怀利他之心,越付出,越收获。
  
 8、越简单,越贯彻
  
 原则越简单,越容易执行。然而,也越容易收到忽视,越容易被干扰。任何时候,都不做违反原则的事情。
  
 9、越体验,越明白
  
 知道和会之间的鸿沟,只有做才能填满。不在现场,没法发现问题,不亲身体验,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做。
  
 10、越投入,越热爱
  
 不是因喜爱而投入,而是因投入而热爱。越投入,你就越能从中得到快乐,越快乐,就越热爱。

2017-11-04

8. 2018-09-10

(稻盛哲学学习会)打卡第163天
  
  
 姓名:占晓敏
  
  
 部门:分水碶
  
  
 组别:利他二组
  
  
 【知~学习】
  
  
 学习《经营十二条》第二章  经营者必备的三种力量   
  
         3.第一种“他力”------得力的副手及全体员 工的力量
  
 【内容感悟分享】
  
  
             先生用经营作了一个比方,经营好比重担,如果经营者一个人单肩独挑,弯着腰走上坡,那肯定会很吃力。如果把这副重担放在中间,两个人一起来扛,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那么自然就轻松很多。
  
  
           一家企业单靠经营者一个人当然是无法经营下去的,他需要一个团队,团队中需更需要好的搭档。而搭档关系不能基于厉害,重要的是同心同德,心连心的信赖关系。员工也同样要有这种彼此心心相印,团结奋进,这样企业就能顺利发展。
  
 三、建功:
  
  
 1.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
  
  
 2.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3.坚持每天做一善事。
  
  
 【感谢】
  
  
   感谢家人
  
  
   感谢单总
  
  
   感谢同事
  
  
   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朋友
  
  
 【志愿】
  
  
   1: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平安
  
  
   2: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帮助她人。
  
  
   3:  践行«六项精进»
  
  
 【打卡始于2018.2.23持续今后每一天】
  
  
 相关推荐
  
  
 2018-09-07
  
  
 阅读 3
  
  
 2018-09-07
  
  
 阅读 0
  
  
 2018-09-07
  
  
 阅读 1
  
  
 展开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2018-09-08
  
 阅读 0
  
 2018-09-08
  
 阅读 2
  
 2018-09-08
  
 阅读 5
  
 展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