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2024-05-10 04:58

1.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孟母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
  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编辑本段
  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以荻画地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编辑本段
  岳母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编辑本段
  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2.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曾参杀猪
曾子和孟子一样也是孔子的徒弟,曾子除了自己学习很好以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非常上心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曾子的儿子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住儿子,告诉他等自己回来杀猪给他吃。没想到曾子的妻子回去的时候,看见曾子居然在杀猪,于是她说她只是为了哄骗儿子,怎么真的把猪杀了呢。
曾子说你今天骗了儿子,儿子会有样学样,以后去骗别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造成很深的影响,我们得做好榜样。如果曾子没有杀猪给儿子吃,或许以后他的儿子以后会变成坑蒙拐骗之人。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画荻教子
说的是北宋时期,在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甚至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尽管如此,欧阳修的母亲确深知必须让儿子受教育、读书,可是没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3.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孟母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
  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
  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
  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
  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
  ”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编辑本段
  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
  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
  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以荻画地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
  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
  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
  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
  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
  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
  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
  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
  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
  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
  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
  "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
  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编辑本段
  岳母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编辑本段
  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
  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
  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
  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
  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
  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
  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
  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
  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
  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
  ”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
  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
  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
  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4.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的内容简介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中50位海内外著名华人舐犊情深的亲情故事,50位为人父母者的教子经验,50种各具特色的家教方法。内容图文并茂、具体实在、情理交融,涉及了青少年及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何教孩子做人、做事,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

5.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的目录

1 因材施教出文章林宾日对林则徐的启蒙教育6 薪尽火传的民族气节梁启超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12 人生一世要笃实黄兴教子的故事19 立身为贵祖父章太炎的“家训”24 “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冯玉祥将军教育子女的故事30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宋嘉树的教子经36 “骄杨”成材柱长天杨昌济教导杨开慧的故事42 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李大钊的家教故事49 春雨润物细无声林伯渠教子故事56 《示儿女》:诗化的家训陈毅元帅教子二三事63 正廉家风两市长曹获秋教导女儿的故事68 “老母鸡”家是如何闯过三大考验关的张黎群家教经验谈74 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鲁迅的教子艺术81 “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戈公振指给侄子戈宝权的治学之路85 帽子与民族的尊严吕思勉教女趣闻90 “虎门原无犬子来”柳亚子教育子女的故事96 逆境教儿儿成材胡适母亲教子故事103 七子皆成“千里马”陈鹤琴教授的家教观110 “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116 为儿子当“舵工”的父亲傅雷家教记事122 不教儿曹作陋儒茅盾母亲是如何教育茅盾兄弟的127 父亲,冰心心目中的太阳谢葆璋施教女儿冰心记事133 三世英才好家风钱玄同、钱三强教子记138 尊重理解加言传身教李国豪教子故事144 有意与无意的教育境界吴金堤教育女儿吴启迪成材的故事150 艺术之树为何常青?傅抱石教导儿子的故事157 父亲给我一颗仁爱心回忆父亲丰子恺对我的教育和影响165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教子的故事171 化作春泥更护花曹聚仁教育女儿曹雷的故事177 “要当一个艺术家”侯宝林教子轶事185 “炼”:从家训到遗嘱赵丹教女“一字经”190 抢戏丢戏德,抢活得夫德陈强教给陈佩斯的“辩证法”197 独立:挫折教育的第一要义邓伟志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经验203 母亲给我们一个快乐童年茹志娟是如何对女儿进行家教的209 以自信立于人生俞天白是如何造就儿子俞可的217 “以中国人为骄傲再创天地”船王董浩云教育儿子董建华的故事225 “博士之家”的背后香港大律师胡鸿烈夫妇是如何把儿子们培养成博士的230 “南洋”风雨叔侄情简铭石扶佐侄儿们创业记事235 贵在一个“韧”字胡文虎家教成功的秘诀240 父子两代爱国情霍英东教子故事247 “小超人”的人世历程李嘉诚扶子建业记事254 对金钱的态度比拥有金钱更重要蒋震的教子经257 置之死地而后生王永庆教子真谛263 玉不琢,不成器丁观海夫妇是如何培养丁肇中成材的266 “治家如治国”李光耀家教如是说273 他们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武之、罗孟华夫妇培育儿子杨振宁记事283 后记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的目录

6. 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反面、正面)

教子故事:
1、正面:曾参杀猪
曾子和孟子一样也是孔子的徒弟,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他还撰写了《大学》和《孝经》。曾子除了自己学习很好以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非常上心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曾子的儿子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住儿子,告诉他等自己回来杀猪给他吃。没想到曾子的妻子回去的时候,看见曾子居然在杀猪,于是她说她只是为了哄骗儿子,怎么真的把猪杀了呢。
曾子说你今天骗了儿子,儿子会有样学样,以后去骗别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造成很深的影响,我们得做好榜样。如果曾子没有杀猪给儿子吃,或许以后他的儿子以后会变成坑蒙拐骗之人。
2、反面:伤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扩展资料
历史上,教子故事成功传承的除了曾子杀猪还有孟母三迁、剪发退鱼等故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剪发退鱼
东晋人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一位贤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
她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争取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以便学习他们的长处。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虚心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同郡的孝廉范逵是一位贤达之士,陶侃对他很仰慕,与他结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冬天,范逵因为有事要去洛阳,途中经过陶家时,恰巧天色已晚,他想在陶家住下,但陶家房屋太小,又无粮米,当时正在下大雪,无法外出借贷。范逵有仆从多人,还有马匹牲畜。一时间,陶侃感到十分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到里间去问母亲。
陶母听后,稍稍考虑了一会儿,就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招呼客人,我自有办法。”等儿子出去后,陶母就开始准备。她的头发本来又长又美,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这时,为了能够很好地招待客人,她毫不犹豫地将它剪了下来,托邻人拿到市上卖掉,换了一些米和蔬菜佳肴。她又把房内的柱子从中间锯开,劈下半边来截为烧柴,把床上铺的草苫子拿下来,切碎给马吃……就这样,饭菜马料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范逵及其仆从都受到了款待,马匹也吃得很饱。
范逵知道内情后十分感动,他赞叹说:“这样的母亲实在让我敬佩!”范逵到洛阳后,向一些亲友谈起此事,他们对陶母也都称赞不已。
不久,陶侃被征聘为寻阳县县吏,做了个管理渔业的小官。
有一次,鱼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陶侃看着那活蹦乱跳的鱼,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贫困的母亲,于是派人送了一罐腌鱼回家。管鱼的官员送点鱼回家,这在当时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没有想到,一天之后,腌鱼又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来人还带来了一封陶母的信,信中说:“你身为一个官员,竟然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并不是孝顺我。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希望你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以后一定要廉洁奉公,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
他时刻牢记这次的教训。后来,他由一个小官吏,逐步升迁为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及都督八州军事等高官,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廉洁奉公。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在行军打仗时,他能够和兵士们同甘共苦,凡有所获,陶侃都分给士卒,自己绝不会私藏一点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杀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仲永

7. 一位名人教子的故事五十字

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儿子。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文革”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对儿子说:“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接着,他结合自己从艺过程,说:“我有个好条件──出身苦,又不怕苦。当年,我每每出去画画,一画就是整天,带块干粮,再向老农要根大葱,就算一顿饭啦!”在父亲的教导下,李燕不怕风吹日晒,不畏爬山涉水,长期坚持野外写生。

一位名人教子的故事五十字

8. 名人的母亲教子的故事有哪些

欧母画荻教子习字
  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
  岳飞的母亲——“岳母刺字”
  历史上,中国出现了许多伟大而著名的母亲.中国古代就有“四大贤母”之说———孟母之外,尚有岳飞的母亲、被誉为“乡野贤母”的姚太夫人,“画荻教子”的欧阳修之母郑氏,“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
  不义之财
  田稷子,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一次,他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并用这些黄金来孝敬自己的母亲.田母非常诧异,于是责问田稷子说:“你虽然为相已经3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么多吧?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洁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我怎么能收留下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着向母亲解释说:“这些金子确实是下属送给我的.”田母严肃的训斥田稷子说:“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洁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办事公正,眼下你却不是这样,远离了做臣下的要求.像这些不是从正道上来的财物,我是不会享用的.你这样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儿子.你快起来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着这百镒黄金退了出来.他先将那些受贿的黄金退还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向齐宣王请罪.齐宣王明白了此事缘由,很钦佩田稷子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义举,于是赠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复了他的相职.
  这则成语故事歌颂了田稷母亲教育儿子拒收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典故出自汉代刘向著的《烈女传·齐田稷母》:“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其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余下.’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惭而出,返其金.”
  .【孟母三迁】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就是孟母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事.
  孟子的母亲是在三个地方之间搬迁,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学宫之旁,搬迁的次数实际上是两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孟母断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