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2024-05-17 00:10

1. 公允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公允价值定义解释

公允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2.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

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在解释公允价值之前,有必要对计量属性做简单介绍。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美国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详细论述了计量属性思想。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
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是不存在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是不存在清算销售、不存在关联方交易和其他特殊特定利益关系情况下结算的金额,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为合理的动机进行交易,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公平的交易价格,这种达成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其次,可靠计量。在以公允价值确定资产或债务的金额的时候,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保证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一、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
(一)公允价值更侧重于相关性,仍然无法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也希望会计信息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虽然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比其他计量属性有进步的地方,但仍然不能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和特定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认定,使得决策信息更加相关。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的资产或负债都具有活跃的市场,比如,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养老金成本、生物资产等等,通常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判定需要依赖于管理者关于未来的假设并且使用估计模型。
(二)公允价值的判定前提是有序交易,不是公平交易
所谓公平交易是指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市场主体是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买卖双方,能够独立进行交易的行为。有序交易强调在市场上充分披露以及资产或负债持有者的主动性,不仅不存在强买强卖的行为,更不存在交易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而公平交易则仅仅强调交易本身的非强迫性。相对来说,有序交易涵盖的范围更广一些,能够包含公平交易的概念,这也使得公允价值的出现,在衡量和评价计量结果时更加严密和具有说服力。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日假定双方意欲进行的一项交易的价格,双方在有序市场上,有确定承诺但未进行实际交易时对资产和负债的交换价格的判断。它在后续计量时对没有实际交易发生的资产和负债,或者有发生实际交易但价格不合理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进行估计。后续计量中假设交易的运用,不仅与其定义中公允价值是销售资产/转移负债的脱手价格的界定一致,并且能直接反映市场对资产未来流入和负债未来流出的预期,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直接联系。
(三)公允价值并不会增加公司税收负担
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并将不同资产负债表日一些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导致上市公司确认一些“未实现的损益”。许多人因此担心这种做法将增加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根据准则的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一规定意味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已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债务法。根据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只要所得税法维持其原有的计税基础,即使上市公司在会计核算上改按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也不会增加税收负担。

3. 公允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其本质是各权利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利润生产组织。在这个复杂的产权组织内,每一权利主体都投入了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所有者投入了权益资本,债权人提供了借贷资本,经营者和职工提供了管理能力和劳动力,而国家提供了有利于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等等。每一要素投入者都要求取得与其投入相适应的权益或回报,但是在其他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量基础的不同选择有可能导致这种投入与回报的不相匹配,从而有失公平。
公允价值是在市场公平交易中自然形成的,能够为各要素投入方所接受的价值量,因此,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企业多元产权主体利益均衡的需要。
在西方价值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真实价值是供求双方在交换过中形成的均衡价格,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并不一定就是均衡价格。经济学家们通常假定实际交易价格有逼近均衡价格的趋势,这种假定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市场机制有一种由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向心力,它总是不断地把实际价格推向均衡价格。所以,如果存在一个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价格机制,实际价格就会趋于均衡价格。
因此,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价格机制是实际交易价格趋同于商品真实价值的前提条件。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当前供需条件下一种最接近均衡价格的交易价格,因而是资产价值最真实的表现。
会计目标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对决策有用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两项基本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决策来说,其相关性显然较强。就衡量可靠性的三个指标而言,公允价值显然比历史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真实价值,并且更为中立,只是在可验证性方面无法与来源于实际交易,且有据可查的历史成本相比。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这一缺陷并非不可避免。
会计计量理论认为,资产是“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fasb,1985)
这一定义完全摒弃了原有的重视成本的倾向,强调资产是价值而非企业为取得该资产所发生的耗费,从而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收益决定有三种基本模式:即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收入-费用=利润”,建立在现金流量制基础上的“流入-流出=净流入”,以及建立在经济学收益观念上的“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全面收益”。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收益决定,更符合经济学收益观念和资本保全原则。

公允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4. 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
中国会计准则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类似的理解,将公允坐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买入(承担)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拍卖的情况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的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2014年新准则下对于公允价值定义有了新的新解释
旧准则: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新准则: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新准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原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调整
是明确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体现了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预期。即使企业打算通过使用该资产而非出售该资产获得现金流入,脱手价格仍能通过向将以相同方式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出售这一资产,体现从该资产的使用获得现金流量的预期。
是突出市场参与者概念。原公允价值定义中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不够清晰明确,因此,本准则将市场参与者定义为在相关资产或负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相互独立的、熟悉资产或负债情况的、并且能够且愿意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是将债务"清偿"概念转为"转移"概念。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应当基于市场,但企业使用自有资源清偿该负债时,相对于市场具有一定优势。企业具有的这种相对优势应反映在清偿过程中,而不应反映在清偿之前的损益中。此外,转移概念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流动性、不确定性以及与负债相关的其他因素的预期,而清偿概念则并非如此,它仅考虑了企业的特定因素。因此,本准则要求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当在假定将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基础上进行计量。
是明确资产出售或者债务转移是发生在计量日,而不是其他日期。

5. 公允价值的意义

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可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这样做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生物价变动,资产的市价低于原账面价值,则期末需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则;若市价高于原账面价值,则不需做任何会计处理。尤其是当市价远远高于原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本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紧密结合价值,它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其带来的影响尤其表现在金融、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取得初始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经济的发展等原因,造成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比如某投资性房地产原来取得成本是100万元,后来市价涨到1000万元,但仍在报表上显示为100万元,就根本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了。 
2.2 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由于实行的是历史成本计价,企业的账面价值都是属于静态的会计信息,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由于大多数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得相关财务信息,这时很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允价值反映的则是相对比较动态的信息,因此它能够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即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谷澍说,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也在收益中得到体现,有助于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3 公允价值计量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在2006年9月15日,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回应,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所以,此次国内引入公允价值,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3 新公允价值准则的应用
事实上,公允价值如何取得,以及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个难题。本次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3.1 会计准则提出,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同时新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原因,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列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既活跃市场存在着相同或相近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或不活跃市场存在类似的其他房地产最新交易价格的,均可以参照类似房地产的现行市场价格,亦可以采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确定。在上述前提条件的限制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可靠性。
3.2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现行的“一刀切”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实物抵债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视为公允价值。同时,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准则定义中,增加了“只有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对债务人的让步确认为损益。因此说,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更加务实。
3.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以确认购买商誉。在这样的处理下,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再调整留存收益。因此说,公允价值的运用推动了非同一控制下的商业企业重组。
3.4 我国目前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只有在收到补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损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会计准则还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易必须具有商业实质,此外准则还规定,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因此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计处理注重商业实质。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应用要十分谨慎,不能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才会真正做到公允。

公允价值的意义

6. 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公允价值]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只要某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是被并企业的,都需对其确定公允价值,如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行动计划成本、开发某配方成本等等。

7. 公允价值的意义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其本质是各权利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利润生产组织。在这个复杂的产权组织内,每一权利主体都投入了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所有者投入了权益资本,债权人提供了借贷资本,经营者和职工提供了管理能力和劳动力,而国家提供了有利于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等等。每一要素投入者都要求取得与其投入相适应的权益或回报,但是在其他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量基础的不同选择有可能导致这种投入与回报的不相匹配,从而有失公平。
公允价值是在市场公平交易中自然形成的,能够为各要素投入方所接受的价值量,因此,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企业多元产权主体利益均衡的需要。  在西方价值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真实价值是供求双方在交换过中形成的均衡价格,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并不一定就是均衡价格。经济学家们通常假定实际交易价格有逼近均衡价格的趋势,这种假定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市场机制有一种由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向心力,它总是不断地把实际价格推向均衡价格。所以,如果存在一个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价格机制,实际价格就会趋于均衡价格。  因此,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价格机制是实际交易价格趋同于商品真实价值的前提条件。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当前供需条件下一种最接近均衡价格的交易价格,因而是资产价值最真实的表现。  
会计目标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对决策有用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两项基本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决策来说,其相关性显然较强。就衡量可靠性的三个指标而言,公允价值显然比历史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真实价值,并且更为中立,只是在可验证性方面无法与来源于实际交易,且有据可查的历史成本相比。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这一缺陷并非不可避免。  会计计量理论认为,资产是“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FASB,1985) 这一定义完全摒弃了原有的重视成本的倾向,强调资产是价值而非企业为取得该资产所发生的耗费,从而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收益决定有三种基本模式:即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收入-费用=利润”,建立在现金流量制基础上的“流入-流出=净流入”,以及建立在经济学收益观念上的“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全面收益”。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收益决定,更符合经济学收益观念和资本保全原则。

公允价值的意义

8. 公允价值的定义

什么是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