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的学术评价

2024-05-16 16:39

1. 杜维明的学术评价

杜维明对儒学精神的现代认同与显扬,做了大量艰苦而又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这集中体现在以《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中与庸: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容的人文主义”。因此,杜维明极力倡导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决非一种出自个人喜欢的非理性意愿,而是其学术理性在深思熟虑之后自觉创造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绝响30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杜维明的讲学和宣传活动是分不开的。与此相应,80年代也正是新加坡在高中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学,日本文部省支援大专院校从事探讨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化关系十年计划,韩国退溪学会全面展开儒学国际化活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开始组织儒学研究队伍的时期。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和以更开放的胸襟来看待儒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所处的地位等问题的。杜维明对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的区分,对儒学精神与五四精神关系的分析,表明他对儒学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从研究方法来看,他采用了一种“进去——出来”的研究法。所谓“进去”,即内在于研究对象的逻辑来掌握它的真理性;所谓“出来”即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杜的这一方法既与牟宗三、唐君毅等人过分强调在传统文化研究中需要一种“敬意”与“同情”的主观情感的态度形成对照,也与西方汉学家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死物、一种古董的“客观”研究方法完全不同,这些都显示了杜维明的学术特质。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二点就是,在其以前的现代新儒家学者,大都是试图说明儒家的内圣之学应该而且可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民主与科学的形上基础,认为科学与民主是儒家哲学本身的应有之意,因此这些人一般都致力于说明儒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同近代的科学民主精神是相融合的,所以,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比附”大于“论证”的倾向。而杜维明则抓住七、八十年代以来,“东亚工业”社会出现的解释,则部分地将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生,归于儒家文化导致的“不期而遇”的结果,体现出一种从儒学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的倾向。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三点就是,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等人是出入于儒学与佛学之间,或援佛入儒,或由佛归儒,他们的哲学中虽然有西方哲学的背景,但更多的是中国哲学与文化;冯友兰是借用新实在论、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想来配合中国传统哲学来进行自己哲学体系的架构;牟宗三的一生正如其自己所言是配合著康德的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唐君毅是配合著黑格尔的哲学进行哲学探究。而杜维明在面对世界性的现实经验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冲突中, 则是广泛地吸纳各种现代思想资源和哲学理念来论证自己的命题和观点,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杜维明站在人类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开阔眼光审视传统儒学,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这表达了一位海外华裔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留念之情。他“希望中国文化能实现其现代化与世界化, 希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得以发扬”,我们深信是有意义的。实际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儒学的“照察”对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的分析,对“儒学第三期发展”前景的展望,不乏真知灼见,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儒学传统应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全球文明健康发展的内在资源。我们应“真正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和西方比较杰出的思想家进行公平的对话”。所谓“真正的立场”是在儒家具有超越意义的基础上而言的,而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

杜维明的学术评价

2. 杜维明的介绍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1。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2014年1月荣获“2013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

3. 杜维明简介

        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藉广东南海。1957年入台湾东海大学,师事徐复观,亦受牟宗三思想影响。1961年毕业后,于次年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起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1996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社长。
    杜维明早年受徐复观、牟宗三等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后在美国又系统地研习过西方哲学,从1966年起开始全力从事对儒家精神作长期的探索,其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将儒家文化置于世界思潮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直接关切如何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接轨,从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比较多地阐发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儒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勾画了当代新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在东亚和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而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6部,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著作有《今日儒家伦理》、《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家思想:创造转化的人格》、《新加坡的挑战》等。由于其杰出的贡献,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荣获第九届国际T’oegye研究奖和联合国颁发的生态宗教奖等奖项。
    杜维明自述:“在台湾的中学时代因受周文杰老师的启蒙而走上诠释儒家传统的学术道路,而在东海大学亲炙牟宗三和徐复观的教诲才是促使我体悟探究儒家人文精神的本质理由”,尔后负笈哈佛,“以比较思想史为范围集中探索儒学传统的核心价值”。此后,他抱定志向据此为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矢志不渝地探究、注释、传播儒家文化。
    杜维明将自身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学术起步到七十年代上半期,他决心鼓起心力对儒家的精神价值作长期的探索,以此作为自己专业上的承诺。他努力诠释儒学传统,主要“反映了当时为推进一种既有群体性又有批判性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
   
    第二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关怀重心在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这一时期,他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传统与现代”、“儒学创新”、“儒学三期”、“工业东亚”、“东亚核心价值”、“轴心文明”等。“我关怀的重心在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
    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进一步拓展论说领域,更加关注“文明对话”、“文化中国”、“全球伦理”、“人文精神”、“启蒙反思”、“印度启示”、“新轴心文明”等问题。“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以及全球化及本土化交互影响的氛围里,如何为儒学第三期的展开拓展理论和实践的空间,是我近来的思想焦点”。这些论域与“儒学创新”紧密相关。第一阶段是他的思想形成期,第二阶段是其发展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其进一步发展期。尽管杜维明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但他的思想活动始终关怀着一个主题,即儒学思想的现代命运。
    这些论域与“儒学创新”紧密相关。第一阶段是他的思想形成期,第二阶段是其发展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其进一步发展期。尽管杜维明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但他的思想活动始终关怀着一个主题,即儒学思想的现代命运。
    杜维明对儒学精神的现代认同与显扬,做了大量艰苦而又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这集中体现在以《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中与庸: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容的人文主义”。因此,杜维明极力倡导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决非一种出自个人喜欢的非理性意愿,而是其学术理性在深思熟虑之后自觉创造的结果。
    杜维明站在人类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开阔眼光审视传统儒学,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这表达了一位海外华裔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留念之情。他“希望中国文化能实现其现代化与世界化,希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得以发扬”,实际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儒学的“照察”对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的分析,对“儒学第三期发展”前景的展望,不乏真知灼见,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
    儒学传统应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全球文明健康发展的内在资源。我们应“真正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和西方比较杰出的思想家进行公平的对话”。所谓“真正的立场”是在儒家具有超越意义的基础上而言的,而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
   

杜维明简介

4. 杜维明的主要著作

《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美国新泽西学徒堂1970年版《三年的蓄艾》,台北志成出版社1970年版《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人文心灵的震荡》,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6年版《行动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472—1509)》(英文),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美国柏克莱亚洲人文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美国波士顿Cheng & Tsui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英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三重和弦:儒家伦理、工业东亚及韦伯》(主编,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91年版《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儒家世界的透视:当代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讨论》(主编,英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1992年版《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9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译版《常青树:今天做中国人的意义》(主编,英文),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转化中的中国》(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日本和“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新加坡1988年儒学群英会纪实》(主编),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一阳来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儒学与人权》(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十年机缘待儒学》(周勤),香港牛津出版社1999年版《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版《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寻求文化的尊严:余秋雨和杜维明谈中国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杜维明文集》(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儒家精神性》(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十字路口出版社,2000年《儒家的人论》(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杜维明的个人履历

杜维明 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6部,发表论文数百篇。由于其杰出的贡献,杜维明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荣获第九届国际T’oegye研究奖和联合国颁发的生态宗教奖等奖项。祖籍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此外,他还担任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

杜维明的个人履历

6. 杜维的基本信息

出自:《恶魔法则》 (跳舞著)姓名:杜维·罗林·鲁道夫原名:杜维·罗林身份:本书中的男主角、罗林家族前家主、帝国统帅部副总统领雷蒙伯爵的长子、罗兰帝国郁金香公爵、宫廷学者、宫廷魔法师、宫廷占星术师、罗兰帝国魔法学院委员、魔法学会委员、领德萨行省总督职、魔法公会承认的魔法药剂师、大陆第一魔法药剂师(被推掉)、帝国上将、曾经地西北军政大臣、帝国魔法学院院长、帝国军事学院院长、罗兰帝国护国亲王。(小说最后卡琳娜女皇册封的)、帝国摄政王(续集【天骄无双】中提及,因为最后娶了卡琳娜女皇,所以成为了帝亲王,摄政王)外貌:红色长发,身材修长,外表十分英俊的青年(继承了罗林家族的优秀基因),额头上长着与从恶魔仆人(老克里斯)处交易所换来的角,后期因为融合了精灵神而耳朵纤细异常。前世:阿拉贡·罗兰,罗兰帝国开国皇帝,曾经和恶魔的仆人克里斯做过交易,以此获得无穷的力量,征服了千年的罗兰大陆;杜维1,阿拉贡为了抵抗光明女神而跨越到千年之后的罗兰帝国出生的转世,与杜维经历过几乎完全相同的遭遇,最后因光明女神干扰计划而失败身亡。武器:计都罗喉瞬狱箭(寂灭之弓)、德库拉之矛、缺月五光铠(损坏)、泪光晶坠性格:少年老成,阴险狡猾,爱好坑人,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会露出标准的邪恶的笑容,是个资格的老滑头。很有恶搞精神,在异世界里把地球上的东西大放光彩,内心只不过想把这个世界尽量地弄地更像原来的那个世界而已。骨子里是绝不服输的倔强和强硬,一直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杜维,对阿拉贡和杜维1两个前世有着相当抗拒的心理。是一个典型的高智商腹黑美型男。名言:吐啊吐啊的就习惯了!师傅:绿袍·西西里斯·雅克·甘多夫 、白袍·西西里斯·雅克·甘多夫、古兰修、艾黎可大师妻子:乔安娜(乔乔),薇薇安·杨,妮可(美杜莎女王),艾露,卡琳娜·奥古斯丁,艾露前世爱人:罗莉塔(弥赛亚,薇薇安与乔乔的前世)师兄妹:蓝海悦(师承古兰修),赤水断(师承古兰修),白河愁(师承古兰修); 薇薇安(师承白袍甘多夫),乔乔(师承绿袍甘多夫)父亲:雷蒙·罗林(罗林十一世伯爵)弟弟:加布里·罗林(罗林十二世伯爵)弟子:查理·奥古斯丁,卡琳娜·奥古斯丁(辰皇子子嗣,先后继承皇位)曾曾曾祖母:塞梅尔(其真实身份为光明女神创造的天使并作为降临人间的肉身)后人:弥赛亚·罗林·鲁道夫(天骄无双时期郁金香家族唯一继承人,中文名杜薇薇),马尔希·奥古斯丁(天骄无双时期罗兰帝国前任皇帝),希洛·奥古斯丁(天骄无双时期罗兰帝国现任皇帝),白王(天骄无双时期大雪山巫王,杜维与艾露的后人)经历:十四岁在政变日大放异彩,封郁金香公爵;身兼大陆第一魔导师弟子之位;开创“魔法共享精神”,建立魔法学院,魔法学会,和魔法工会分庭抗礼,开创一代先河;坐拥西北十万雄兵,歼灭西北军团,打退草原人;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军;在与罪民的战争中功不可没。后被女皇卡琳娜封护国亲王。后与乔乔,薇薇安,妮可一起去草原生活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