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章怀太子李贤

2024-05-01 10:43

1. 关于章怀太子李贤

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中国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 李贤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才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潞王,两岁时就封为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他年幼时便有读书过目不忘的能力,高宗曾在李勣前面赞叹自己儿子天生聪敏。长大以后仪容举止端庄稳重,颇得其父宠爱。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至八岁时又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十一岁时加封右卫大将军。十八岁时,改名李德,改封雍王,为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二十岁时,改回本名李贤。 上元二年(675年),其兄李弘死于合璧宫,六月时改封李贤为皇太子。不久,高宗命他监国。李贤处理政事明白公允,朝廷众臣皆称道,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李贤又召集一批学者,包括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一同注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得到许多赏赐。此外,李贤尚有著作《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 当时有术士明崇俨很得武后信赖,他说英王颇似太宗,而相王有贵相,李贤听闻以后深感厌恶。而皇宫中又有宫人私下流传一则闲话,说李贤不是武后之子,而是则天之姊韩国夫人所生,使李贤心生疑虑恐惧。接着,武后又亲手书写《少阳政范》与《孝子传》送给李贤,以后也常常写东西给他,李贤的不安感日益严重。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李贤下毒手,派人去揭发太子的阴谋,并派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一起去办理此案,最后果然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的罪过,但武后却说:“贤心怀谋逆,应该要大义灭亲,不能赦免他的罪行。”于是废李贤为庶人,将他幽禁,在天津桥焚烧搜出的铠甲,贬张大安为普州刺史,将刘讷言流放到振州,连坐者有十多人。开耀元年(681年),将李贤迁徙至巴州。 武则天得到政权以后,为避免李贤有什么轻举妄动,派丘神勣去巴州监视他。但丘神勣却做主将他囚于别处,逼他自杀,李贤遂死。武则天得知此事,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贬丘神勣为叠州刺史,并回复他的王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赠李贤司徒的官位,并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太子,与其妃房氏合葬。  李贤在当太子时,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希望武后醒悟。此诗与曹植之七步诗并列为千古绝唱。诗全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以藤蔓比喻亲生母亲武后,以四个瓜感伤四兄弟的性命朝不保夕,然而这首千古绝唱并未改变章怀太子的命运。

关于章怀太子李贤

2. 章怀太子李贤是怎么死的?

在陕西乾县,有座依傍着梁山、雄伟壮观的陵墓,充分显示了气度恢弘的盛唐景象,它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在它的东南约3公里外,有一座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墓。令人奇怪的是,李贤墓与乾陵另外两座陪葬墓——李贤的侄子懿德太子墓、侄女永泰公主墓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型制上也要低一级。
  李贤,字明允,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他曾为《后汉书》作注,算得上一位颇有一点名气的学者。然而这位章怀太子死后虽陪葬乾陵,生前却命运坎坷——他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废黜了太子身分并下令杀害。但是,60年代初,郭沫若在凭吊李贤墓时,却即景赋诗道:“乾陵陪葬恩殊握,母爱深浅莫漫猜。”意思是说,陪葬乾陵是莫大的恩典,不要随便猜疑武则天厚爱儿子的感情。郭老的诗力反成说,可谓神来之笔。大家知道,郭老是主张为武则天翻案的。为此,他在1962年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剧《武则天》。但是,要为武则天翻案,诸多不便之处,需有一个合理解释。
  例如,据史书记载,李贤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立为太子,并受命监国。他的才干博得了时人称誉和高宗褒奖。但此时,有个叫明崇俨的人,因“左道”受到武后信任,他常说“太子不堪承嗣”云云。同时,宫中又传说李贤是武后之姊韩国夫人生的。武后也一面命北门学士撰《少阳政范》、《孝子传》送给李贤,一面“又数作书诮让之”,弄得李贤惶惶不安。为此,李贤写过一首《黄台瓜辞》的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尤尚可,四摘抱梦归。”反映了他当时惴惴不安的心情,他惟恐自己遭到其兄李弘那样的命运,因而暗示武后:不要杀光自己的儿子,否则你也不会有好处的。后来,明崇俨被杀,武后怀疑是李贤指使人干的,就借机把他废为庶人,迁往巴州。684年武后当政后,即派酷吏丘神勣去巴州杀害了李贤。李贤这样死于非命,大概也是郭老感到需要另作解释的问题之一。
  果然,郭老在《我怎样写(武则天)》一文中说:“太子贤之死,看来别有原因,是史书上的一笔悬案。”对千余年来武后杀子一案,正式提出了相反的说法。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后派丘神勣前往安置李贤的巴州,“风使杀之”。郭老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新旧唐书《章怀太子传》中都没有这四个字。而且,除了当事人以外,司马光或其他人怎么知道武后“风使杀之”的?他认为,武后派丘神勣前往巴州,其实是想召李贤回京师,重新起用。那么,是谁杀害了李贤呢?郭老根据唐人张(族鸟)的《朝野佥载》推测说,李贤是死于中书令裴炎的阴谋。
  但是,历史记载既没有提到武后曾准备召回并重新起用李贤,也没有提到裴炎同李贤之死有关。因此,郭老的新说一出,学术界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它悖于情理。武则天在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初六废了中宗(李显,武后第三个儿子),她要是真想重立李贤,为什么不虚位以待?反而在初七把李旦(武后第四个儿子)立为皇帝,到初九才派丘神勣去巴州?裴炎如果真有篡位的野心,为什么不去杀住在京城的李显、李旦和武后,却要舍近求远去杀已废为庶人的李贤?
  自从郭老提出怀疑后,李贤被谁所杀因此成了悬案。其实,即使这个怀疑被否定了,也还有一个问题:武后为什么要杀李贤?迄今为止,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谋反说”,即李贤因私藏兵器、蓄意谋反被杀。二是“母子争权说”,这是说武则天想当皇帝,故而杀了李弘、李贤兄弟。三是“身世说”,认为李贤之死与他生母是武后之姊韩国夫人有关。由于李贤不是武后亲生子,所以武后对立他为太子,本来就很勉强,而当李贤知道自己的出生秘密后,自然也就难免被废、被杀的命运。四是“遭谗说”,此说的根据除了上述明崇俨的谗言外,更重要的证据是1972年出土的《章怀太子李贤墓志铭》。它用汉武帝听信江充谗言杀害太子刘据、晋惠帝听信贾后谗言废掉愍怀太子司马遹、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害申生的典故,暗示李贤是遭谗言构陷而被杀的。

3. 章怀太子李贤为什么被废?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 李贤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太子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2] 。李贤又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被收藏在皇宫内阁。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为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有个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废为庶人
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于是派人揭发李贤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以昭告天下。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人遭到贬职流放,连坐者十多人。
《资治通鉴》对太子事发记载了另段插曲:李贤平日颇好声色,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宠,多赐之金帛,曾有东宫官员上书劝谏不听。太子事发后,赵道生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哲(即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被迫自尽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而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检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于他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
身后追封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追赠李贤司徒官爵,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为什么被废?

4. 章怀太子李贤是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子?

是李治的,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5. 李贤太子:章怀太子李贤是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子?

 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旧唐书记载李贤是早产儿,有人认为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他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嫂子韩国夫人生的,因此难免被杀的厄运。章怀太子李贤真的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
  据《旧唐书・高宗纪上》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生李贤于去昭陵的路上,是早产。由于武则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后又生过一女,即被她亲手扼杀的长女,在两个年头里生三个孩子,况且李贤为不足月早产,又是数九寒天在路上,所以那个在拜谒昭陵路上所生的不足月孩子,可能并未活下来。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记有当时官人私下里的传说:“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作为替身的李贤,原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李贤和武则天长子李弘差两岁,但他们之间还有那个被武则天杀死的小公主,无论如何两年不可能生三个孩子。有人认为当时韩国夫人正受宠,武则天为夺权就认下了李贤。
  影视中的李贤
  韩国夫人早年守寡,因武则天而人宫,得幸于高宗,如果武则天小产孩子死了,正巧这前后韩国夫人也临盆生子,那么悄悄地抱来私生子顶替,也是可能的。李贤问世仅一个月,父皇就给他封王,急急忙忙要确定小孩的身份地位,也侧有什么缘故。
  武则天起初不会反对这种安排,多一个儿子只会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优越,当李贤成年后,武则天越来越不放心这位非己所生的儿子,对立他为太子,就显得很勉强。当李贤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自然难免被废、被杀的结局。
  关于这点在史料上并没有真正记载,在史料上都记载着武则天疼爱子女的纪录,但是唯独没有留下对于李贤得纪录,因此被认为章怀太子李贤有可能不是武则天所生。
   

李贤太子:章怀太子李贤是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子?

6. 章怀太子李贤是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子?

  李贤是唐高宗与的第二个儿子,旧唐书记载李贤是早产儿,有人认为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他是和武则天的嫂子韩国夫人生的,因此难免被杀的厄运。章怀太子李贤真的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 
   据《旧唐书·高宗纪上》记载,永徽五年(655)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生李贤于去昭陵的路上,是早产。由于武则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后又生过一女,即被她亲手扼杀的长女,在两个年头里生三个孩子,况且李贤为不足月早产,又是数九寒天在路上,所以那个在拜谒昭陵路上所生的不足月孩子,可能并未活下来。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记有当时官人私下里的传说:“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作为替身的李贤,原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李贤和武则天长子李弘差两岁,但他们之间还有那个被武则天杀死的小公主,无论如何两年不可能生三个孩子。有人认为当时韩国夫人正受宠,武则天为夺权就认下了李贤。 
  
    影视中的李贤  
   韩国夫人早年守寡,因武则天而人宫,得幸于高宗,如果武则天小产孩子死了,正巧这前后韩国夫人也临盆生子,那么悄悄地抱来私生子顶替,也是可能的。李贤问世仅一个月,父皇就给他封王,急急忙忙要确定小孩的身份地位,也侧有什么缘故。 
   武则天起初不会反对这种安排,多一个儿子只会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优越,当李贤成年后,武则天越来越不放心这位非己所生的儿子,对立他为太子,就显得很勉强。当李贤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自然难免被废、被杀的结局。 
   关于这点在史料上并没有真正记载,在史料上都记载着武则天疼爱子女的纪录,但是唯独没有留下对于李贤得纪录,因此被认为章怀太子李贤有可能不是武则天所生。 
   

7. 如何评价章怀太子李贤?为何判李贤谋逆罪?

    章怀太子李贤,大概是历史上一位颇为有名,却结局悲剧的太子。虽然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但是却似乎并不受母亲宠爱,以致后来还是她母亲出手要了他的命。
    章怀太子虽然不是唐高宗一开始看中的继承人,但是当太子李弘去世,李贤继任后,他的表现还是让唐高宗高看,认为自己的江山能够交到他的手上。
    唐高宗出巡的时候,依例章怀太子李贤奉圣命,留守京都监国。监国期间,李贤处事公允,为人公正,能明辨是非,得到许多大臣的称赞。
    唐高宗回来之后,看见李贤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他称赞自己的儿子说:“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相比于政治上,李贤在文学上的成果似乎还更大一点。他在很小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有时候看见书中一些好的句子,总是反复观看思考。
    唐高宗有一次就对司空李称赞李贤,说他聪慧至极,小小年纪就能得知经典中字句的意思。并且还能选择对自己好的来思考,让人难以置信。
    而后来章怀太子带着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而章怀太子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则更能见证太子的文学修养极高。
    李贤与武则天最终走到母子相争的地步,因为伤感于此,他曾作《黄台瓜辞》,虽然简单但却饱含情谊。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后来因为谋逆罪名,而被圈禁,后来又被判流放,最终被武则天手下逼死。“谋反”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呢?
    他的罪名其实是他母亲揭发出来的,武则天说他谋反。随后是士兵从李贤的东宫,搜出了数百具盔甲。
    李贤的去世,也是因为他被武则天改判流放,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令自杀。
    《新唐书》和《旧唐书》对于李贤的谋逆罪名都抱有异议,《旧唐书》更是说:“唐年钧德,章怀最仁,凶母畏明,取乐于身。”表明章怀太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孝子,隐射谋逆罪名子虚乌有。
    唐高宗驾崩之后,武则天先后废除两位帝王,随后自己称帝。这些行为引发李唐宗室不满,其中有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起事。当时李敬业高举的旗帜,正是李贤。
    李敬业表示:太子并没有死,他逃亡到城中,暗中命令我们起事。而许多人跟随,也可看出李贤在当时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虽然李贤以谋逆罪论死,但是却并不是谋逆者。  
   

如何评价章怀太子李贤?为何判李贤谋逆罪?

8. 章怀太子李贤真是被武则天逼死的吗?

太子李贤是被武则天逼死的。李治晚年。体弱多病,逐渐减少的精力不能让他继续处理政事,所以武则天获得了与李治一同上朝的机会,并称二圣。但是武则天还不能高枕无忧,太子李贤从小聪明伶俐,李治对他寄予厚望,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也让他一同处理政事,也好分掉武则天的权力。也就是说,武则天前有李治后有李贤,如果她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就要除掉李贤。
李贤在朝堂上发挥的作用显然让武则天忌惮,作为名正言顺的太子,他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太子的势力一天天壮大,并且能和武则天分庭抗礼,再加上他和武则天政见不同,双方势力你争我斗,一时间无法分出胜负。679年,深受武则天宠幸的大臣明崇俨被杀,查到太子的东宫时,搜出来很多兵器,这件事触到了武则天敏感的神经,她不认为太子要对付他的父皇,那么只有她了。
有人认为,李贤并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武则天的姐姐以前也侍奉过李治,所以李贤很可能是李治和韩国夫人的儿子。李贤并不是出生于皇宫,而是出生于去昭陵的路上,没有皇家玉牒的见证。之后年仅1个月的李贤就被册封为王,似乎是李治急于承认这个儿子的身份似的。很可能是李贤非武则天亲生子的身份传到了李贤耳朵里,所以李贤开始谋划除掉武则天。
李贤死后,徐敬业反叛,叛乱过程中,死去半年的李贤居然死而复生,毫无疑问,只要李贤还活着,他就会被迫走上一条反抗母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