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2024-05-07 14:45

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1.金融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货币的出现,生产过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换产生了时空上的分离,一旦这种分离导致商品卖出受阻,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的危机就会发生。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资本运动过程中才出现了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首先,商品买卖分为两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使货币与商品转化出现随机性、不确定性。因为卖出商品取得了货币的人,不一定立刻购买,这意味着货币退出了流通,而商品却在市场上等待。这种买和卖的分离或独立就使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包含着中断或危机的可能性。其次,随着信用的发展,商品买卖中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出现,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出现在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依托信用所发生的商品交换的债务债权不是恰好在同一时期内相互抵消,而且它所获的进款不能清偿债务,就出现了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 
    2.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的发生 
    虚拟资本的运作直接表现为分配和交换关系。虚拟资本并不直接进人生产领域,也未直接用来消费,它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是没有生产成本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对它的估价,也就是取决于人们对这类资产未来收人的预期。因此,可以将这类资产的价格看作是由人们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包括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构成了虚拟资本系统。虚拟资本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与实体资本积累相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虚拟资本的量与实体资本的量不一致,且信用经济越发达,虚拟资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过实体资本的量。一旦超量过大,交易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虚拟资本量相应会急剧缩小,这就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据马克思分析,虚拟资本市场的过度膨胀和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就是货币金融危机发生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金融系统超常发展条件下,只要证券市场的资本注人停顿、银行收缩信用、金融投机者或金融机构失败,都会直接触发金融危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接触到金融风暴产生的深层原因,即处于交换和分配领域的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脱节以及生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的严重矛盾。实际上,引起此次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市场问题,就首先表现为住房信贷的虚拟资本与建筑业实体资本的脱节,而这种脱节又源自于生产、消费领域的不理性行为和贫富两极分化。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2. 引起全球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以下三点,看后你会对为什么美国会出现这次以次贷危机引发的经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全球有些认识。说明一点,现在欧洲爆发的是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经融危机。
  一、房地产泡沫是这次危机的源头。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3. 国际金融界出现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后续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1999年,美国政府正式废除1933年颁布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的是“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上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一度迅速转化为Nasdaq网络泡沫的推动力量,网络概念股均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数百美元的离奇价格。2002年Nasdaq网络泡沫破灭,正式宣告美国虚拟经济进入了危机动荡期。美国原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力的飞跃,但由于美国本土缺少实体制造经济,所以信息科学技术并没有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而成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

  网络泡沫破灭以后,总计将近10万亿美元的资本从Nasdaq股票市场夺路而逃,同时“9·11”后美联储大幅降息至二战以后最低水平1%,并维持这一利率长达1年之久,造成了超级低廉的信贷成本。逃离的网络资本利用廉价信贷,在金融杠杆作用下不断投机,随即制造了房地产泡沫。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开始不断泛滥,根据美国财政部对美国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市场的统计:2005年CDO市场总值为1510亿美元,2006年为3100亿美元,2007年仅第一季度就达20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导致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到其GDP的近40%。以致面对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连小布什总统都自嘲华尔街喝醉了,老是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第二,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上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

  其次,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Nasdaq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出本地,将腾出的空间作业态转换,重点发展金融、通信和设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此刻,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眼下正在探索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也称“2.5产业”,介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包括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等;它既是服务业,又和实体生产性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再次,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国际金融界出现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引起全球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以下三点,看后你会对为什么美国会出现这次以次贷危机引发的经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全球有些认识。说明一点,现在欧洲爆发的是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经融危机。
一、房地产泡沫是这次危机的源头。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5. 全球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本次次危机到今天已经造成了世界金融也蒸发了50万亿美元左右,全球约有数千万人在此次危机中失业,
世界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将来会投入更多

中国受到的影响:
股市缩水60%,市值蒸发近20万亿RMB;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许多公司销售业绩下滑;房产市场冷淡,部分房产商血本无归,许多楼盘无人购买,大量中小房产机构倒闭,中小企业艰难度日,部分企业倒闭;大型企业融资困难,面临合并或被迫收购;消费市场缩减,开始出现通货紧缩。 

但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增长率为9.9%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快了1.1%,去年GDP的增长率为12.3%,今年d发展虽然有所放缓,但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品还是很高的,遥遥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金融不景气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占有国民经济总量中比重还不是很大,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市场巨大,所我们小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
1银行降息,鼓励老百姓去做投资,不要把钱存起来
22008-2010年左右投入4万亿RBM 用于社会投资和刺激消费
3救助中小企业,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及适当的减税政策
4为大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使这些支柱企业尽快复苏
5扶植建筑业,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 的建筑业脱离困境
6投资农业以及加快一些大工程基础工程建设,拉动内需 

2008年紧急危机的根源:
追寻此次危机的根源是现有的以美国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以美元为世界唯一世界通用货币的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这次危机过后肯定会制定新的金融经济秩序。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说这次危机能否平安快速度过度,很大程度在于中国。因为;
1中国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净资本输入国,近几年每年的外汇收入都高达1000多亿美元
2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超过8%,有句话叫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3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外汇储备高达20000亿美元,中国要是不稳定抛出手中的美元无疑是毁灭世界的
4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和最大新兴消费市场,是未来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其潜力和能量都是空前的
5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欧洲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他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6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
所以中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很可能借助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美欧经济不景气,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疲软的机遇崛起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因此形成 。

全球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6.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有那些?

一、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2)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3)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4)“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a.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b. 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b. 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三、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进一步坚定信心。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
2.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总体上的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加快结构调整,稳定市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3.进一步推进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既是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4.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5.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和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不断改善这些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参考资料:金融危机百度百科

7.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改变未来世界中的经济格局,未来世界的经济增长中,中国将越来越重要

2.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话语权将增多

3.各国都将会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不会放任贪婪的投资家胡搞

4.金融危机让一些一向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转型,包括中国,扩大内需越来越重要

5.美元的地位将会下降,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找可替代美元的货币来进行国际贸易。

由于金融危机向欧洲和新兴金融市场持续蔓延,特别是随着全球信贷渠道的干涸,欧元区等许多国家银行希望利用美联储货币互换工具获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为避险资产和应急资产,美国出于为后续向国际社会发债融资也极力稳定美元,这些因素有望支撑美元短期走强。然而美元近期的价格反转并不能改变美元中长期的价值下跌趋势,决定美元长期走向除了经济基本面和美元策略外,还有三大根本性因素。 
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地位。尽管美元仍占全球24%战略储备,占11%世界贸易份额,然而全球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1995年到2008年第2季度,美元比重降至62.48%,欧元从8.54%大幅升至26.99%。 

美元享有的铸币税特权。在1977-2006年,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的覆盖比率高达86.2%,美国绝大多数的经常项目逆差通过国际铸币税得以“抵消”,这也解释了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为何没有导致美元大幅快速贬值的原因。而在近两年随着美国经济走软,美国的国际铸币税减少,使美元贬值逐步丧失了制动阀,国际铸币税已无法挽救美元信心的危机,表现为美元的加速贬值。随着近年来美国国际铸币税的抵消能力的降低,美元趋向疲软是大势所趋。 

美元走势受制于日益严重的双赤字。双赤字始终是决定美元走势的长期根本性因素。随着美国大规模救市行动的展开,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国负债率急剧上升,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日益失衡,主权违约风险加大,据统计,2008年联邦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2009年更会攀升至7500亿美元,因此美元救市债的发出极有可能成为美元贬值的导火索。 

综合以上判断,美元走势的逆转和币值内在的不稳定性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加剧实体经济恶化的风险。 

金融大乱之金融大治。短期来看全球金融局势岌岌可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在美国财政状况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旨在缓解金融危机的救助政策将对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产生“挤出作用”;而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以来8次降息的效果也逐渐减弱,联邦基准利率无力引导金融市场利率,再加上金融危机期货币乘数的杠杆收缩,消灭货币购买力的速度极快,货币政策也面临失效。 

然而从长期看,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加深而提前成熟。亚欧首脑会议和即将召开的G20全球金融峰会,就是重建新体系的萌芽。可以预期,这些会议的召开将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制约主导货币国家本币扩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与协调机制;以及平衡国际收支格局三个方面,对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全球化向结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必须认识到国际金融新秩序和金融货币体系的重塑是一个全球性的博弈过程,美国为了维持在全球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霸地位,显然不肯轻易将美元的发行权拱手转让,欧盟也正在寻求欧元势力的上升,未来针对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制度的重大难题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 

由于本轮世界经济金融周期面临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已经累积了大量风险,当经济危机对金融危机的“反冲击”时,很可能使全球经济步入一个时间为3~5年含有两次衰退的“W”型调整期。 

金融大动荡需要金融大治理。结构性失衡问题不仅是全球金融体系也是中国自身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中国如何因势利导借这次金融危机参与重塑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格局?中国需要采取怎样的金融改革战略?如何完善现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面对未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调整和中国发展转型的趋势,中国要有长期的准备,仅仅为了应对危机和经济下滑频繁地动用货币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我国利率下调空间已经不大,财政赤字逐月扩大9月份 732亿元人民币,为8月份的3.89倍),应该转向更为坚决的结构性治理模式,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将“促进发展转型,深化金融改革与维护金融安全”通盘考虑,思考全方位金融发展与稳定的总架构.
.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8. 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08年次贷危机最终恶化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