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024-05-05 06:32

1.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亲,您的问题也问得太大了,需要写一篇论文回应?
首先,我假设你问的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那么:
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据说我国有两百多所高等院校设置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但是师资往往不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稍好一点多是心理学、社会学、马哲之类的老师在教。而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并不多。
二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情况,上海可以说是较早发展社工服务的一个城市,但是自2007年深圳开始推动这个工作之后,就是珠三角这边,特别是深圳、东莞以及广州的推动力度较大,包括推动社工服务、政策配套都相当到位。广东省还成立全国首个目前也是唯一的社工委。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 中国的社会工作趋势

中国目前的社会趋势逐渐的偏向于内卷。


以前有一句话,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业大概在哪个方面,那么这个方面就代表着有一定的希望,还能实现赚钱或者阶级跨越。


但是现在的清华北大已经大部分去考公务员了,这说明了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就是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正在关闭,导致了哪怕最顶尖的大学也是出现了这种问题。
对于,其他大部分工作来说,有实体工作的基本上应该算是最后出问题的,国家会始终站在实体一边,但是收入不高。
对于虚拟的互联网经济来说,则会十分的内卷,仿佛除了挣钱就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
以后的工作趋势也是,大部分选择躺平,还有一部分人疯狂内卷。
一线城市除了那几个非常厉害的,会有很多人口回归三四线城市养老。
各行各业,在疯狂的竞争中压低价格,剥削员工。
而导致会越来越内卷。

3. 中国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特点

中国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迄今已届28年,在此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用国际上社会工作发展的一般经验难以解释的“中国特色”。以下,将分三个阶段对中国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跳跃式”、“超常规”的中国特色逐一作出描绘和评价:

1.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前30年初期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民政部主导的与北京大学的合作而开始了中国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发展的进程。按一般规律,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是先有社会需求,再由民间发起,并以慈善组织出面组织对贫弱阶层的社会服务,然后再向专业社会工作转变。

当然,不能说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需求。在因改革开放引发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与“先发”的西方国家以及“后发”的“亚洲四小龙”在工业化过程中曾经遭遇的类似的社会问题。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计划时期的影响惯性犹存,当时人们对政府和单位的信任度远远高于社会。同时,民众囿于被费孝通称为“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并没有向社会求助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政府对民间组织的信任还没有建立起来。按一般的发展规律,民间的、志愿的慈善事业先行一步,再逐渐职业化,然后得到社会的认可乃至期待。同时,这也使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能够有时间、有机会充分了解这种有组织的爱心善行。因此当慈善事业向更加现代的专业社会工作转变时,便已经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实际上,当时民政部的目标就是培养若干掌握社会工作与管理知识的人才,然后到民政部门从事“民政理论研究”,着眼点并非一线的实务工作者。于是,社会工作与管理的专业教育就在既没有公众认可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合适的社会载体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地“被恢复”了。这样的恢复和发展,其实是与“社会”脱离的。如果用现在“制度嵌入”的理论来解释的话,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中国的被恢复,表现出一种“硬性嵌入”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30年中期 在这一阶段,以国际公认的专业社会工作的特征作为衡量标准,去看中国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七个专业特征已经具备了四个:服务公共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则采取“拿来主义”;专业组织,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并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教育体系,已经有180多所大专院校建立社会工作院系专业。然而,仔细分析,上述“具备特征”又有名实不符的嫌疑:

首先,当时中国除了一部分从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师还算得上“内行”之外,并没有专业社会工作者,但却有了社会工作者的“自己的组织”。实际上,这个组织并不是为社会工作者成立的,而是为了方便民政部门对外交流而成立的。在“民政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观念影响下,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被纳入”社会工作者的行列。

其次,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教育,借“教育产业化”和“大学扩招”的东风,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当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发现社会上并没有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教育和就业的脱节(当然这是中国教育的通病),反倒模糊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

再次,理论和和技能,国际上已经有成熟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方法,中国的大学可以拿来就用。但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是应用学科,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中国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学生也有明显的缺陷。这也是他们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最后,服务公共利益,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所谓“公共”是有讲究的。在国家和公众之间,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一般采取“第三者”的超然立场,这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得以成功的关键。但是在中国,政府太强势,要求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完全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做事。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坐的位子不同,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教育的“具备特征”,实际上是经不起深究的。

但是,这一阶段在上海浦东进行的引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验”,却选择了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路径:先有问题导向,很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于是引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试试看”。然后是行动导向,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后,就让他们以民间机构的方式组织起来,然后到社区去作社会管理工作。政府的强势,用在了为社会管理的发展创造小环境、小气候上。同时,又有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在理论和方法上共同探讨。这种合乎规律的发展路径,使浦东的实验很有收获。

改革开放前30年后期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前30年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型塑了一个“大团圆”的大结局。

造就这个大结局的原因有二:其一,政府机构改革使民政部门的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在用人方面常陷捉襟见肘的窘境。其二,在城市低保、战胜SARS等工作实践中,民政部门则尝到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社区的作用的甜头。于是,民政部门开始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发展。

上海市合乎规律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轨迹终于开始产生影响,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领域,包括政府工作和基层社区中开始得到认可,进一步探索则是政府介入的专业资格的认证。

就全国形势而言,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搭建起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认证的平台,再现“跳越式”发展的特征。但是,远可对比国际经验,近可对比上海市的实践,全国的发展态势只能说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特点

4. 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一个受薪社会工作岗位出现在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但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塞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1)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2)1877年成立的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布雷姆纳总结了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原因一旦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里士满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里士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1)在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方面,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此后,该协会陆续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确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2)霍利斯·泰勒20世纪50年代初的报告和贝姆的研究对社会工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3)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规模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社会工作学院开始讲授统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4)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开始建立。 按照弗莱克斯纳(Flexner)的观点,专业化有六条标准: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这些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朝向自我组织,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按此标准,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尚非一个专业,但他呼吁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人们自觉地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专业的开端。虽然对社会工作是不是专业争论不休,但是相当数量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工作已是一个专业。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莱斯和谢弗也认为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已创办了指导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独立协会,制定了专业行为的伦理守则,兴办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院,并使教育方案获得认可,成功地在一些国家取得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执照,引导着公共教育运动把社会工作传播给公众,实现了社会工作在助人专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日俱增的专门化和限制加入专业的机会而走上了专业轨道。一些学者对专业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去专业化”思潮,认为社会工作应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独特的品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不但会导致其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的丧失,而且会偏离对社会变革的承诺。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论证暂行办法》,同年11月,开始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这些都标志着社会工作者的资格开始在中国实行。2004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试行)》,该标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到实务领域,并在国家层面和全国范围开始推广。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过社工“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迅速发展。2007年10月,民政部确定75个地区和90个民政事业单位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3.3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20086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4105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5. 社会工作的发展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明确答案: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是服务于社区和农村乡镇等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按照规划,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都有望至少配备1名社工。所以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和前景目前,我国的社工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社工需求量非常巨大,当前我国社工从业人员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北上广深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好和福利制度较全的地区和城市,社工需求特别明显,在这些地区社工工资待遇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而到了内地和社会工作发展不是太成熟的地区,工资大约在3000-5000元的样子,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社工工资待遇还不算太高,不过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这行业就业前景以及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摘要】
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明确答案: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是服务于社区和农村乡镇等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按照规划,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都有望至少配备1名社工。所以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和前景目前,我国的社工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社工需求量非常巨大,当前我国社工从业人员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北上广深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好和福利制度较全的地区和城市,社工需求特别明显,在这些地区社工工资待遇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而到了内地和社会工作发展不是太成熟的地区,工资大约在3000-5000元的样子,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社工工资待遇还不算太高,不过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这行业就业前景以及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回答】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逐渐朝着“大市场,小政府”的趋势发展,对于专业社工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但事实却是我国很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尚未考取社工资格证,实质上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各地社工待遇也逐步提高。其中,深圳、东莞、广州等地由于社工事业得到政府重视,部分费用由财政支付。近几年来,各地都对社工待遇问题给予了很高重视,社工待遇也会在未来几年慢慢提升。【回答】

社会工作的发展

6.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与专业发展如何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国社会工作职业与专业发展是非常好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未来在社会工作方面市场需求必定会越来越大,这无疑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这个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和国家大背景还是很好的。感谢您的提问,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哈。【摘要】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与专业发展如何【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国社会工作职业与专业发展是非常好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未来在社会工作方面市场需求必定会越来越大,这无疑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这个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和国家大背景还是很好的。感谢您的提问,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哈。【回答】

7. 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职业化

政府放权,加强管理工作。政府在对社会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适当的放权,加强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相对统一的完善的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在西方的社会工作中都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社会工作的管理,如资格认定、职业规范、登记注册等等。目前,我国的政府部门虽然设有管理的部门,但是都不完善和规范,因此,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加强社会工作的规范度;其次,政府要加强社会工作的宣传工作,让民众了解社会工作并树立社会工作意识。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民众还不能够真正的理解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政府要通过宣传让民众树立起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自觉主动地加入到社会服务工作当中。
高校要加强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教育是实践和理论联系较为密切的教育,目前的高校教育大都重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要加强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教育。这就需要高校和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或者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能够为学生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素质。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尤其是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对社会工作开展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和道德的修养,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工作中道德水平有时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素质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社会工作者素质的提升。
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制度。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因此,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对社会机构的有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促进机构内部人员素质的提升。社会工作机构是联系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之间的桥梁,能够促进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社会工作机构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善机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合理有效的制定相关的制度;其次,要根据机构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员工和整个机构运行方法的制度。总之,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机构发展和社会工作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直至能够真正的发挥自身在社会工作中的价值。
总之,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工作职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职业化

8.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应以社区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理念为引导,综合应用社会工作各种方法,整合公益和慈善的资源,一起向着和谐社区,人人安居乐业的远景迈进。此为道明而术优,最终完成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回应如今政府的政治诉求。
     一、社会工作为什么要本土化 
    首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中国社会现实情况的迫切需要。
    翻开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工作是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个解决和舒缓社会问题的职业门类。它这样的基因构成,就决定了在中国推广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回头看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当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提速是何其相似。相应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无论是老生常谈的老龄化、环保、贫富差距,还是最近提出的流动人口和心理抑郁,这些问题都在呼唤着社会工作的介入。虽然与国外相比,这些问题的表述都是相似的,但是,问题的起因却有中国的内在特点,如果忽视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特点,而盲目推广社会工作,势必会影响社会工作应有的成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必然需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举世认可的职业,这一点从如今社会工作发展的蓬勃程度中就可见一斑。凡是能成为一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必然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用的,否则不但人民群众不会认可,市场不会认可,政府也同样不会认可。而社会工作的推动作用则在于成效的凸显,在于人的改变,在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如果这些东西没法达到,社会工作迟早会因水土不服而退出中国。因此,要想社会工作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职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那么本土化的改良就必不可少,社会工作只有从中国本土的情况出发,方能在中国职业分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二、社会工作能不能本土化 
    如前文所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今的中国社会是否有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趋势已经出现
    十六大决定建设一支宏大的社工人才队伍。那个时候的的社工发展只能叫做跟风,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就业后的专业转化率(我自己的定义,就是专业技术转化为社会产出)非常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政府还不知道怎么来给这个新兴职业找个合适的盈利点,说到底就是社会工作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而非产生于社会诉求。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加速社会改革,优化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街道共治,深入探索社区自治成为一线城市的重要工作内容,当政府的目光转向社会问题的时候,社会工作的春天才真正到来。此为势已取。
    其次,行业相对成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跌跌撞撞,已经逐渐完成了从学术引入到社会实践的转变,随着专业转化率的提高,社工人才在社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可以称为相对成熟了。此时能够踏上政府职能转移的节奏,在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中拿出自己的专业姿态,为政府分忧解难,必将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可能。此为术已优。
    最后,萌芽已有收获
    这里的萌芽是指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的萌芽,或者可以直接了当的说,张和清教授带领绿耕探索的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并且这些成果也证明了,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必然选择。此为道已明。
    综上所看,社会工作本土化已经完成“取势,明道,优术”的三个步骤,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
     三、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战场在社区,或者说是在居民的聚集区。包括现在的某某小区,某某居委会,也包括城中村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乡村。
    这些地方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也是社会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聚集的地方。只有把这些地方的问题解决,让这里的居民安居乐业,才能让每一个个体的问题得到相应解决。
    因为我们必须有这种认识:社会问题的产生不是个体的原因,而是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所以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案,甚至小组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而社会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寄希望与政府,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从社区出发,从社会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才能正在的解决问题。当居民之间的关系变的柔软了,那么每个社区的环境就变的和谐了。
     四、如何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张和清老师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城乡社区,在相伴同行过程中推动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并满怀信心地工作和生活,应该是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
    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开展应该遵循三个步骤,寻找四个切入点。
    三个步骤就是研究-组织-社区重建。这也是社会工作萌芽初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研究是目的,而非形式
    这个步骤的关键是融入居民,贴近社区,和社区居民打成一片,从居民的角度去体会在社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真正的了解现阶段社区居民关心什么,对什么问题最敏感。从个性化问题中总结出共性的问题,并逐渐梳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组织是根本也是核心
    社区之所以成为社区,是因为他是人的集合体,回应了人类群居的原始诉求。但是如今的社区充其量是睡觉的地方,完全忽略了人类社交的需求,熟人社区在很多地方都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因此,在获悉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之后,需要以此为契机,将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共同诉求的集合体,并逐渐规范起来,循序渐进的灌输“社区自治”理念,用大多数人的方法去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让社区居民看到改变的可能。
    组织的建立有一个关键要素是公共空间的开放和管理。只有开放没有管理会沦为牌棋室之类的小团体空间。只有管理,没有开放会沦为居委工作的一言堂和表演场。因此,公共空间的建设需要开放和管理双管齐下,让社区居民有一个聚会的场所,让大家的思想有一个碰撞的空间。
    社区重建是结果,也是开始
    组织营造之后产生的行动计划,将成为社区重建的规划蓝图。而这虽然是研究-组织之后的结果,但更是整个社区工作真正的开始。唯有有条不紊的推行社区重建,将居民的问题用居民的方法一一解决,在同居民相伴同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者的作用,让“社区自治”落到实处,回归本源。
    而四个切入点是公共参与,文化认同,社会互助,社区经济。这四个切入点是理想社区的四个体现,因此也将成为开展社区工作的四个切入点。而这四个切入点都回应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让人聚集在一起,而不是把人聚集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要“深得民心”
    公共参与的核心在于爆点
    所谓爆点,就是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找到这个爆点,然后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解决,将会成为开展社区工作最好的切入点。比如,社区居民为关心的拆迁问题,停车问题,群租问题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企业的大额捐赠等等,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都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当然了,正向的切入点更容易操作。
    文化认同的核心在于归属
    古代祠堂制度是社区文化认同的最高体现。如今的社区除了广场舞,也许很难找到更好的机会让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了。但是,广场舞并不能成为文化认同,只能成为实现文化认同的一个契机。如上所述人的群居需求,可以解释广场舞如此火爆的原因,只是,广场舞没有得到良好的引领,成为昙花一现的群众聚会。真正的文化认同在于获悉社区居民的精神寄托,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以此为突破口,将社区居民吸引到一起。
    社区互助的核心在于人情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僵硬,那么社区的关系同样会充满矛盾。社区互助是缓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实现的核心就是人情。人类的天生特质就是付出为乐,只有让互助成为一种风尚,才能真正的激发人类的这一天性。在付出与接受过程中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受到社区中的人情味。
    社群经济的核心在于优势
    开展社区工作的时候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这个社区有什么,而不是盯着社区中没什么。知道社区有什么之后,以此为核心,嫁接额外的资源,以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只有建立基本自给自足的经济才能让社区工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真正认可。此法在乡村社区工作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五、社区社会工作的政治诉求 
    以上社区工作开展的设想是完全学术型的思考,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推广社区社会工作是否可行呢,以下就是此项工作的政治可能。
    首先,社区是执政之基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执政党坚实的执政基础,而执政的基础在于社区,在于民众,在于社会问题最集中的金字塔底层。唯有这个层面的问题得到缓和或者解决,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社会安定与和谐。本届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有序的推进基层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关乎国家安危的核心。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次,社区是自治之本
    优化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来,政府简政放权的落脚点还是在社区,而社区有效、高度的自治是权力下放的基础。如果社区政治环境不佳,群众基础不牢,放权的结果必然是危险的。因此,简政放权的先锋就是社区群众基础的改善。在社区工作中做到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目前所有基层政权的核心目标。而社区社会工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最后,社区是民生所在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满足人民需求的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如今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社会问题的解决成为了翘楚行业。包括以改善水、空气质量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都成为资金流入的洼地。社会问题的焦点在社区,在人类聚集的最基本单元,社区问题的解决关乎民生的改善,关乎社会问题的缓和。
    如上所述,政府已经将目光聚焦在社区,已经意识到社区的核心地位,因此,社区社会工作的推进可谓正当时。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