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

2024-05-05 04:14

1. 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

  对于你的追问:中国能否避开这些客观因素?
  我想是肯定的,中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发展为现在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军事实力跃居全球前五。不排除你会笑话我说了一些或许掺有水分的、伪善的信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民的生活水平的确大幅度提高了。如果你要拿西方的生活水平或是外部坏境来想比的话,我觉的这样不公平、也不客观,至于原因,请考虑中国14亿人口的基数。

  贫富差距、战争逼近、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你或许会充满忧虑,我想那是没有必要的。

  贫富差距,这种现象我想在这个世纪都是不可能消除的,在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是每个国家多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制造业,近年来的雷曼兄弟、克莱斯勒公司的破产都是很好的佐证,工人失业,无法保证生活资金的来源,陷入了生存困境,美国也有数量庞大的需要靠救济金生活的人群。这些天我想你也注意到了“蝙蝠侠3”首映礼上的枪击案,一个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还有什么理由责怪祖国。  另外就是,贫富差距的存在才能更好的推动这个世界向前发展,难道你希望整天无所是事、打打网游、泡泡妞、吃喝玩乐的人也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福利保障吗?这只是社会的负担,我不提倡弱肉强食,也不提倡无所作为,中庸才是社会的发展之道。
  你说的战火硝烟,真的,我很期待它早点来到,战争的到来就是中国崛起的里程碑。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提倡霸权主义、弱肉强食;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同富裕、和谐相处。中美永远都是对立的,除非一方的政权崩溃或者修改社会制度,才能结束这种状况,我想也只有战争或者暴乱之后才能出现这种状况吧。当然,我是不相信祖国会崩溃的,这点不解释。局部战争是肯定会发生的,其实中国这些年为了经济的确忍了太多。这样也好,“欲擒故纵”嘛 ,菲律宾和越南已经完全上钩了,中国会在必要时刻给其致命一击的,等着看好戏吧……
  至于日本,敬仰这个民族,但是我很仇视“日本”这两个字,我能想到日本的未来,要么政权被推翻,建立一个温和的、能和亚洲和谐相处的政权,要么就是经历战争之后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还记得前些天看的一个帖子,一个解放军少将说最大了梦想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和日本一战,解放军的战士或许学历不高、素质不高,但是他们有很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我能以80后的荣誉保证。扯远了,其实想说的是,战争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经济下滑,但还不至于会造成失控的局面,国民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危机就是机遇,庞大的内陆市场就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动机。
  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欧债危机一直得不得解决,结果会走向哪里都不好说,但是绝不会是发展到最好的,也不会走向最坏的,永远都是两极推动着中庸之道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走向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至于美国,多年内还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这一点变化不会太大
  政府一直在推进中西部战略大开发的计划,一直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这才是中国经济走向的重点,由外向出口型向内陆消耗型转变,未来的经济就是内陆消费拉动生产制造,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是实现全民富裕的重要步骤。

  所有的这些,我都只是想表明,不管发生怎样的外部或内部的因素,都不会重创中国经济,保持信心吧,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时代,祝你好运!

  大半夜的,睡不着觉。以上信息都是一字字瞎掰的,初中学历,没什么学历,大都是通过媒体报纸了解到信息自己分析的,有什么不对的说辞,请追问,重在分享嘛

  一个追梦的迷茫少年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我企鹅吧 77737536   

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

2.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向如何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走向如何?

3. 中国经济将以何种趋势发展?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 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 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 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 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 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 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申博成功,将为上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5、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有效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这无疑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流入上海。另外,上海举办 世博会所需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者自有资金外,还需要中国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特别旅游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热点,特别是众多国外客人来中国参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进行信用消费,这要求中国金融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金融服务要求。  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中国经济将以何种趋势发展?

4. 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

中国经济近几十年保持较高增速的增长,既不是高速发展,也不是高速跃进。毕竟过快的经济增长将会带来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加剧和产业结构的失衡。                                                                  
       中国过去十年经济总量整整增长了200%,中国经济总量现阶段超过51万亿元,在2011年就超过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增长方面,2012年各地区城乡人均收入增幅不尽相同,但都在10%以上,基本在12%至17%之间。国家实力强大、民众生活富裕是全体国人的梦想。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速大约在7.8%至8.2%之间。
      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21万亿元,总比增长超过1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近年广义货币发行量处于高位。 
       虽然2012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成“V”走势,春节后曾出现短暂放缓情况,但下半年开始消费市场逐渐回热,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商务部预计,2012年全国社销总额将突破21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1年时的51.6%提高至55%左右。
       2012年实际完成零售总额为20.7167万亿元,与上一年度比增14%。
       未来10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多,居民收入也将翻一番,国家实力更为强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将会更为富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更多。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为中国经济受到欧债危机冲击,市场需求低迷,大宗货物价格降低,工厂开工率不足,失业率上升,但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了7.8%,同期印度为6.1%,美国仅为2.2%。201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行业先后实现见底回升,截止一月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6% 以上,今后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2013年经济运行态势将会好于去年,经济增长率有望实现7.8%至8.1%的增长,但既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急剧下滑。
     2012年已经过去,最后一个月经济有两大看点:一是受蔬菜价格上涨推动,CPI将继续回升;二是投资见效,制造业经理指数为50.6%,与上个月持平,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已出现小幅回升,二月份物价指数上涨2.3%,轻微加大,这主要是春节期间购物活跃所致。 
  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在年末出现众多可喜变化,先是PMI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再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制造业指数连续四个月由负转正,一系列数据成为印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最新证据。  
  201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8%,较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对应全年增速约为7.7%。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销售的持续提速,是拉动四季度相应工业生产和消费活动景气度回升的主要驱动力。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8%,经济总量超过50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总量的13%,约为美国的39%,但美国近年仅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率,2012年仅为2.2%。 
       2013年为中国经济恢复期的第一年,但还会稳定增长,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间,中国上一年度GDP为5.19万亿,2013年经济总量将达7万亿。
        稳增长成为2013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侧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不会大起大落,既不会急剧增长,也不会大幅回落,属于经历欧债危机之后的恢复性增长。
       但由于钢铁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及其我国调控政策存在的变数,以及美国正忙于应对财政悬崖危机,美国经济面临6000亿美元额度的增加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双重夹击,美国经济后期难免重振乏力,如果态势急转直下恶化,将会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美国、日本先后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将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这会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我国经济增长还会保持较高增速,并且,由于存贷款利率处在低位,通胀压力将会轻微加大。
       对此,中国的企业界应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应对2013年的经济局势,顺势而为,未雨绸缪,早作计划,拓展市场,以争取生产企业的更好收益。
       强国、富民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摆脱农业大国帽子的中国正在向着工业大国迈进,加速追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国家实力在持续增强,正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从2010年起的10之内,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要再翻一番,到期就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但现阶段我国国民民众社会收入水平高低悬殊,高低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大约中共创建100年,就有望和美国平起平坐,到 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再到2049年,在新中国创建100年的时候,就将会全面超过美国,但美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科技竞争力依然很强,不可小觑。

5. 明年中国经济将有哪些新动向

中国经济明年将有哪些新动向?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4-12-12 05:24:28 来源:重庆商报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调结构能否保持稳增长?改革有哪些重头戏?民生有哪些新看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

  看趋势:

  消费心理分析成重点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还有人认为新常态意味经济衰退。通过这次中央对新常态全面、深刻、系统的界定,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客观看待新常态。”

  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引导社会预期等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重点。

  看改革:

  引入群众评价机制

  会议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当前企业、市场、群众都呼唤改革加快推进,但改革措施是通过具体部门来推进的。“各级政府部门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问题,在抓落实上可能主动性不够。必须强化责任,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引入群众评价,为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建立制度保障。”

  看民生:

  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会议着重强调要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张立群说,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

  看区域发展:

  三大新亮点不掩四大老区域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会议将目光投向区域发展战略—“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但会议同时突出强调,“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

  张占斌说,会议释放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明年中国经济将有哪些新动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