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的科研成果

2024-05-14 03:48

1. 刘晓东的科研成果

A.专著1.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0。2.《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23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3.《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合著),2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4.《孝庄文皇后传》,25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5. 《开国重臣大传——多尔衮大传》(合撰),25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B.学术论文1.《南明士人“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载《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2.《“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2期。为《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3.《晚明塾师的“觅馆”与“聘期”》,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1期。为《新华文摘》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4.《传统向现代的萌动》,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为《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5.《嘉靖倭患与晚明士人的日本认知》,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6.《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明代士人社会地位刍议》,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7.《论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8.《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9.《明代塾师生计刍议: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10.《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心态的演变》,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转摘;《新华文摘》2007年第23期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11.《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先后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12.《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载《明史研究》(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7辑,黄山书社2001年8月。13.《世俗人生:儒家经典生活的窘境与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化》,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4.《1868-1869年中英新修条约谈判评述》,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15. 《“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6.《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研究动态(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重点摘引介绍。17.《轴心期与忧患之中国》,载《北方论丛》1998年第4期。18.《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载《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19.《明代的“社师”与基层社会:以黄佐为中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20.《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21.《明代塾师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变:兼论民间教育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与优化问题》,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2.《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23.《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评介》,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5期。24.《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转摘25.《王府文官与明初中央集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26.《道体下移与晚明基层社会的教育困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27.《明代的“私塾”与“塾师”》,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28.《“君师治教”与明代塾师的社会角色》,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2期。29.《“弃儒从商”与“以文营商”:晚明士人生计模式的转换及其评析》,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3期。C.译文1。佐藤有希子:《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敦煌吐蕃占领时期毗沙门天像的一个考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

刘晓东的科研成果

2. 刘晓东的科研成果

 《传统向现代的萌动》,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先后为《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先后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载《明史研究》(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7辑,黄山书社2001年8月。《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世俗人生:儒家经典生活的窘境与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化》,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868-1869年中英新修条约谈判评述》,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研究动态(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重点摘引介绍。《轴心期与忧患之中国》,载《北方论丛》1998年第4期。《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载《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明代士人社会地位刍议》,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明代的“社师”与基层社会:以黄佐为中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明代塾师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变:兼论民间教育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与优化问题》,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评介》,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5期。《论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心态的演变》,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转摘;《新华文摘》2007年第23期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明代塾师生计刍议: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转摘。《王府文官与明初中央集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道体下移与晚明基层社会的教育困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晚明社会变迁与士人生存伦理的演变》,C级,5万。教育部2008年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启动项目《明清时期的塾师与基层社会》,C级,2万。参与: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5—18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中下层知识分子社会生活研究》,C级,5万。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政府的宗教管理政策》,B级,8万。 《传统向现代的萌动》一文获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1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网络课程)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08年)。 《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23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合著),2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孝庄文皇后传》,25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开国重臣大传——多尔衮大传》(合撰),25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中国古代史》(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晓东的主要课题

1、《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2、《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提高产业集层次水平》3、《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刘晓东的主要课题

4. 刘晓东的教学科研:

2008年参与教育厅课题《广西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   2009年主持教育厅课题《广西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研究》   2009年设计作品发表在《美术教育》期刊   2009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于《传承》杂志   2010年参与省级教改课题“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参与广西教育厅课题《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   2011年主持省级教改课题《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2年发表论文《试论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河池学报》   2012年发表论文《广西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于《前沿》   2013年发表论文《“教改论文”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于《大舞台》   2013年发表论文《动画角色服饰艺术特征探析寻》于《大众文艺》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探析》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图符造型对现代动画创作的启示》于《大视野》   2013年发表论文《基于PHOTOSHOP CS3 的“苗之韵”服装设计及意义》于《艺术教育》   2014年发表论文《从美术片看广西本土动画的创作方向》于《芒种》   2014年发表论文《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于《电影评介》   2014年发表论文《苗族服饰文化功能探析》于《作家》   2014年发表论文《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的图像元素及其在现代动中的呈现》于《艺海》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傩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界》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法制与经济》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卡通化的应用探析》于《北方文学》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民俗文化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学刊》近三年主要获奖情况   2009年获评估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 获“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获“全国第四届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先行数字艺术设计(公益)作品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2010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获四届全国大学生(文科)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1年获本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   2011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全国第七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获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2年获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2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书育人党员优秀示范岗”   2012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2年第12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八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12届广西高校多媒体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最佳艺术奖   2009—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2013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5. 刘晓东的学术成果

一、专著:专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专著《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修订版。专著《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专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专著《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江苏教育出版沈2009年版。主编《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9年修订版。二、论文:发表论文190余篇。发表有文艺作品。论文选目有:《论“奥威尔问题”》(中英文版),《学术界》2010(11)《“双基”理论与教育学的现代观念是相悖的》,《全球教育展望》2010(6)《论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教育研究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刘暁东著,第8章「中国における子ども観―子どもの精神発达の研究とその教育的意义」,载労凯声/山﨑髙哉(共编).「日中教育学対话Ⅰ 教育学研究と教育改革の现状と课题」,(横浜)春风社2008年8月。(ISBN 9784861101595)《先秦〈学记〉“禁于未发”章新诠》,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2)《儿童哲学:外延和内涵》,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写诗就是回到我童年的旧乡村》(文摘),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09日第八版《童年研究:根的探寻》,载《中国儿童文化》第二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12月。《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学前教育研究》2006(4)《文化改造与教育改造》,载《教育:思想与对话》第1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哺互补关系》,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救救孩子”以及如何“救救孩子” 》,载《学前教育研究》2004(11)《海子:一个追求尘世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载《名作欣赏》》2003(7)《论教育与天性》,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载《教育研究》》2000(11)《个体与类精神发生的一致性:历史线索与理论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美: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3)《夜很美》(散文诗,外两篇),载《青春》1998(8)《模范情书》,载 《心理世界》1998(2)

刘晓东的学术成果

6. 刘晓武的教研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园地》、《安徽教研论坛》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安徽省教科所指定的教辅用书4本。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2篇。高考同题征文《独钓寒江雪》被新浪网刊载,又作为范文被《创新作文》、《中学语文》、《满分作文点评》等杂志转载。辅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习作数十篇。2006年担任全国“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三结合研究研究》副组长,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08年主持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暨安徽省教育规划研究课题《中学生作文困境与潜能开发研究》研究。

7.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河北省小麦玉米丰产技术综合效益评价与推广机制研究 省级 4河北省农业支持水平测算及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校级 6节约型农业与发展循环经济研究 部级 2发展经济学本科重点课程 校级 4科研获奖农业支持水平测算技术评析 市级 一等发展经济学精品课程 省级 三等河北省小麦玉米丰产技术综合效益评价与推广机制研究 校级 二等代表性的教材教材名称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计量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五) 2007.7发展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9计量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 2006.6统计学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8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8.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1.参与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刑事审判程序的经济学分析”(2008年,在研)。2.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现代司法理念研究》子课题“司法效率理念”研究(已结)。3. 参与宋英辉教授主持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实证研究”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已结。4.作为主研人参与校内教改研究项目两项,计有: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导师指导组及‘团队培养模式’研究”;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科背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