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2024-05-08 16:58

1. 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2. 三大战役的介绍

2012年3月15日公安部公布,将部署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三大战役”,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和打击制售假药犯罪,全力保卫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和用药安全。

3. 三大战役的介绍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1。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1。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的介绍

4.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此次决战共产党投入了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兵力,而国民党则投入了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5. 三大战役是

三大战役:大决战

三大战役是

6.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大决战

7.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此次决战共产党投入了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兵力,而国民党则投入了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8. 三大战役指哪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总结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