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年度股票收益额"和"原始投资额"的数据在哪里可以找到?

2024-05-06 20:15

1. 上市公司的"年度股票收益额"和"原始投资额"的数据在哪里可以找到?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每月公布的《上证统计月报》里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平均市盈率。统计年鉴可以查看年平均的。
上证交易所网站市场数据按钮的第一个页面就可以看到上一个交易日的上证市盈率。2011年12月30日是13.41倍。

上市公司的"年度股票收益额"和"原始投资额"的数据在哪里可以找到?

2. 公司是如何通过股票上市获得资金的?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通过将自己的部分股权出售,从而获得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投资者则通过购买并持有公司的股票来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这本来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3. 怎么看一家上市公司具有成长潜力

我的股龄比您要长的多,但是对这个问题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想挑选一家成长性强的公司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单纯依靠财务指标、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性的手段很难选择到。这种挑选主要依靠的是人生经验、哲学性的思考。当然,说点题外话,在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公司的整体成长性是很强的,挑选成长股相对难度要低一些。我可以把我的一些经验介绍给您,供您参考。
成长性公司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业务往往很单纯。这种公司主营业务非常突出,管理层属于那种“一根筋”的类型,一根筋到即使做别的生意能赚一万亿他也不愿意改行,或搞多元化经营,他只做自己的业务。
二是成长性公司往往是那种轻资产重商誉的公司。也就是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这公司的单位产品的盈利要比别人强,要么他产品的价格高,要么他的成本低,通过毛利率的高低往往能找到这种公司。
三是这种公司往往具备一定的垄断性。甚至能达到依靠文化垄断的地位就更好了,比如:茅台酒、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
四是这种公司的现金流往往很充裕。比如茅台的现金流,他仅仅依靠预收帐款就能维持公司运转。
五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往往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往往具备宗教性质的情感,人品相当好。记的10多年前,万科的年报里王石每次都写给股东一封信,通过这封信,我们仿佛能感到一种宗教性质的情感,这正是优秀企业家的一大特点,如果您能找到这种人,您可以重点考虑他的公司。还有去年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他能把所有财产捐献给社会,您是否能体味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与人品,如果10年前我能了解这个人是这种类型的人,即使他从事的是玻璃这种高投资、高污染、低毛利的行业,我也会选择他的公司。
当然,选择公司除了要考虑以上这些方面,对于财务结构、行业特点、经济发展等技术性的分析也不能缺少(这些东西有很多专业书,很好学习),但这些东西对于选择股票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前面那四个特点。
以上的东西一个人只要是个勤奋的人,都能学会。但是还有一个方面却不是依靠学习能学来的,即使上学上到博士后、博士皇,到火星、银河系都留过学也学不到,那就是人生的经验和您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哲学思考。这点正是巴非特能超越大多数人的地方。比如:巴非特仅仅靠短暂的交谈就能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人品,他对企业管理的论述更是充满了对人性的彻底理解,这些东西不是依靠上学能学来的。
我把我的一个经历告诉您供您参考。三全食品您了解吗?我在08年挑选他时,他的各个方面都符合成长股的要求,可是我却最终卖掉了他。原因很简单,原因就是一篇报道里的一个短短的信息:这个公司的老板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和婆婆都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务。这么简短的信息您是否能知道我为什么要抛弃他?提醒您一下:您认为婆媳关系能处好吗?您想想两个女人一台戏的俗语。都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是不是在财产上有矛盾?
哈哈!婆媳关系也能用来挑选股票!这种东西您认为依靠学习能学来吗?所以,我说挑选股票是门艺术,不是技术。功夫在股市之外!
我也在探索阶段。随便聊聊,见笑了。

怎么看一家上市公司具有成长潜力

4. 做股票怎么看上市公司年报?

阅读年报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不能只看净利润、每股收益,更不能就以此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投资者必须了解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例。第二、不能只关注一些市场上人人皆知的“绩优”上市公司,而忽视一些亏损、特别是“巨亏”公司的投机价值。分析人士认为,即使是“巨亏”公司也往往有较好投机机会。特别是那些一次性清理公司历年包袱、轻装上阵的亏损公司就更要关注。分析年报的一般程序步骤 :一个财务系统细分起来有上百项指标,对于专业人士有用,但是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谁有这么多精力去研究呢?一、我认为只要挑几个比较常用重点的指标,对报表进行直接分析: 1、同去年相比的利润增长幅度,比如去年是一亿,今年一亿二,这个增长就有意义。但一个企业连续三年的平均指标更重要,而且这个指标浮动上下不超过20%,这才比较正常。如果超过太多,就应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除非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某些特殊的原因所造成。 2、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比较好的公司在8%,大于9%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公司了。 3、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盈利质量,就是钱拿没拿回来,钱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都关心盈利能力,比去年盈了多少,每股收益涨了多少,利润总额涨了多少,大家都只在乎这个。但有利润没现金流,它肯定不能变现,企业经营就会出现问题。无论在市场、销售等等都有问题。而有现金流,没有利润,这个情况则不是很多见,只能说利润率比较低。 4、扣除后每股收益、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昴┕啥ㄒ?- 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 - 待摊费用 - 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 - 开办费 - 长期待摊费用)/年末股本总数。扣除后每股收益已经把每股收益做了一个过滤,把一些虚胖的东西剔除掉,对一些不对称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扣除后每股收益肯定有两种情况,有时候可能比每股收益高,有的时候低,低的时候非经营性收益高就给减掉了,如果低的话非经营性损失高。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也同理。企业的各个指标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要横看竖看,比如很多公司去年来看报表不太好,那是去年业务不好,提了大量准备金。今年不用再提了,所以今年的利润会呈倍数剧烈的增长,严格来说,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才看得最清楚,才容易看到它的真实的面目。而某项业务的减少应看出他的必然性,是技术的变更还是经营性存在的问题。 5、考察应收帐款增加的幅度:可从三个方面来看,如果净利润涨,应收帐款也同步涨,是采用了赊销政策。第二个方面是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应收帐款的增加。第三个方面是盈余管理或者叫做技术性处理,说白了就是利润操纵,如果技术性处理的范围非常大,那就是在造假。造假就是无中生有,根本没有这个交易,没有这个销售,虚构销售、虚构收入这正是造假。会计政策有这样的空间,稍微调动一下,只要不太离谱这叫盈余管理。盈余管理还算是有一些令人同情的成分的,一般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如果是故意造假就该全民共讨之、全民共诛之。比如银广夏就是当年造假的最强的代表作。所以看年报不应该只看它一年,应该看连续的趋势分析,看应收帐款的增加幅度是不是1还是负,如果在1附近还可以,保障倍数还可以。三倍、四倍更好,太高了也不太好,如果是负的,说明该公司的情况很糟糕,盈利的质量低下。 6、净资产的资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净资产。这个钱如果有的话,是关能不能分到股利,如果净资产过大或者是负的都有问题,负的先弥补亏损,如果过大的话也没钱分红,盘子太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平均净资产应该能看出一些背景信息,比如公司的持续增长的能力和该行业是否为夕阳产业等等。 7、偿债能力:就是债务风险高不高,这也有很多指标来衡量,比如看短期的偿贷能力,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指标;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负债,这个指标一般为1的时候,就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好,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的良性指标为2,但我觉得因为流动资产中存在很多非现金和流动很差的数据,比如:待摊费用、预收帐款、存货等等,如果这些数据的金额所占比例很大,而且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无法变现的,之所以要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变现能力相对比较差,而且存货的价值也较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消除存货的影响会使这一分析偿债能力的指标更加保险。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也要区别对待,在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附注后面的或有负债、担保等潜在的债务,要把他们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经济效益好,但没有偿还到期债务能力的企业所面对的是付款的危机。一个有偿债能力而无获利能力的企业将会萎缩、走向衰退;一个既无获利能力,又无偿债能力的企业最终只能破产! 8、资产与负债的管理能力:周转比例,如存货周转率,比如20多天就能周转完,这个就很好。存货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三种,会计报表注释后面把存货分类,尤其是看成品的比例,这个数字过大会导致周转率的过低,周转天数过长。应收帐款的周转率或者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可以跟同行业进行比较,跟历史进行比较,会计报表有两种分析,一种是趋势分析、一种是结构分析。结构分析主要是比例分析,如果跟历史信息比较出现了异动,超过了数十倍,就可以说这个公司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说明它的资产管理能力很差。 9、要特别关注年度报告后面的附注:披露的担保、或有损失、债权债务官司,并没有在报表上列示,但这仅仅只能说还没有立即完全暴露出来,但这些却是隐藏性的问题。如果把这些信息都调整到了报表上,那么公司问题就会严重了。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找到优秀的上市公司或有内在潜力的股票应该没问题。

5. 一个公司对哪些公司的股票进行了股权投资,投资额是多少?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各大金融网站有,一般大网站更新快些。
不过最快还是要用证券交易软件,进入界面后,按f10,然后可以通过股东项查询。一般都会有迟滞性,因为季报是会计年度的一个月内推出;年报是会计年度4个月内;半年报是2个月内。通常报表都不会很快出来,
譬如:1季报是在4月份出季报;上半年报,是8月初半年报;年报,4月出年报。
有投资的兴趣,看个博客吧——网易博客 梦回大唐

一个公司对哪些公司的股票进行了股权投资,投资额是多少?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6. 股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总体而言,与上述的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相适应,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也经历了从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建立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基础性功能;到促进国有企业转机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搞活国有经济服务;再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级、复合性功能的逐步演进历程。然而,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投资者自律、系统风险控制以及财富的不合理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新兴+转轨”的特殊阶段,都会长期伴随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因此,从股票市场成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发展、完善和规范市场这一角度看,当前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然还处于比较稚嫩的成长期。

7. 如何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作为中小投资者首先要明确的是自身的定位。比如自己的性格和背景更适合做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投资,是风险偏好型或者是厌恶型,从而选择不同的策略。
  先尝试了解的是进行长线投资。结合企业经营的一些经验,笔者认为长线投资首先要侧重的是行业的选择,行业决定了企业在未来五到十年是否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高增长的行业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行业规模无边界,比如过去十年中通信、电器、房地产行业,未来十年的医药、互联网、电子信息等行业;二是行业发展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医药、电器、地产等泛消费行业;而矿产、船舶制造、运输、机械装备等行业则受影响较大。
  从战略角度看,外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公司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决定了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可以来自公司的垄断地位,独特资源;也可以是核心团队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是显性的,容易造成企业的股票价格被高估,比如酒类、黄金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具备的资源;后者往往是隐性的,需要通过财务报表和公司经营的细节中去发掘,比如苏宁和国美的差异,主要就是其后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物流、供应商管理系统,而非其门店增长速度的差异。
  第三层次,从运营层面看待一家公司,来判断企业的发展会否出现大的危机。企业内在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市场衍生能力等,外部的风险主要在于政策风险,产业升级等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指国家出台的针对某一产业的政策,而非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产业升级是指市场主导的由技术变革引起的对传统行业的彻底颠覆。
市盈率小于20,peg小于1,每股现金流大于0.2)笔者谈些粗浅的认识。首先是看销售收入是否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连续3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大于30%),可以通过分析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得出初步结论。其次是判断销售增长是否其主营业务增长(连续3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大于30%),重要的依据就是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同行业企业之间增长率的比较。内生式的增长要进一步判断是由品牌、技术、还是市场营销所带来的,而企业所在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企业又具备哪些?这点决定了收入的增长是持续的还是偶然的。分析企业的市场构成,客户构成,可以了解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在不同的地域非常容易的复制,或者是同一地域是否会受到销售收入基数增长的限制影响后期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行业相当的了解,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也是投资者最好选择自己熟悉行业的原因。
  通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搞明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原因,再去分析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是否同步(连续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大于30%)。企业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成本的增幅往往更加显著,通常的原因是销售费用增加,或者毛利水平下降等。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这类因素的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比如企业所处品牌营销的阶段会决定营销费用的分摊周期。卓越企业必须具备出色的内部管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体体现在费用控制,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的管理等方面。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限制,A股市场中适合长线投资的企业可谓千里挑一。
  在现实的操作中,中小投资者往往不能具备清晰的投资逻辑。比如长线投资者去分析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情况、资金流向、亦或是MACD和KDJ等指标,往往会陷入长线投资中的陷阱。因为显而易见,长距离的跑步运动中,决定胜负的是耐力而非爆发力,所以研究运动员的爆发力而决定中长跑的最后赢家是无稽之谈。
  然而无论是长线投资者,还是短线投资者,都必须关注的企业的一些最核心的指标,比如主营业务构成、毛利率、管理团队和技术储备情况等等,在概念炒作盛行的A股中尤其重要。作为中小投资者,无法去控制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也无法预测在某个周期内股票价格的最高或者最低点,能做的只是选择优秀的上市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由于宏观环境的差异,我们也很难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去确定短期的价格,因此只能通过市盈率,PEG或者现金流量等指标去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市盈率小于20,peg小于1,每股现金流大于0.2),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内涵。
  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经常会进入一个误区,即人们常常会把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等同起来,而基本面分析又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而实际上企业的报表是反应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而企业战略和战略实施才能真正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家才能和管理团队的执行力、企业文化才是优秀企业的根本。

如何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8. 股票上涨,市值增加,那上市公司的资本不是也增加了吗?每月的统计的时候增加的那部分钱从那里来?

1. 上市公司市值与上市公司的资本是两个概念,两者增值途径也不一样;
2. 上市公司市值,是二级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与公司发行的总股票数的乘积,是一个虚值,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
3. 上市公司的资本,是公司上市时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时筹措的资金,是一个实值,增值与减值,与公司的经营好坏有关,有利润就会增值,反之则下降。

欢迎继续追问,如果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能及时采纳,谢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