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十篇)

2024-05-17 15:27

1. 真实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十篇)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 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 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5、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 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6、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 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7、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 ,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 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8、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 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9、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 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10、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 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

真实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十篇)

2. 名人创业故事_名人创业励志故事五篇

 名人创业的路上也并不都是一帆丰顺的,从他们都经历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以下是我整理的名人  创业     故事   _名人创业  励志故事  五篇精选,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名人故事”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  
   ★九大名人创业故事★   
   ★名人故事200字7篇汇总★   
   ★名人故事100字左右10篇★   
  ★  12个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经典励志的名人故事大全★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1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之李彦宏
  怎样创立百度的在回国创业前,李曾供职硅谷着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里,李彦宏亲历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春风得意以及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惨淡。李彦宏还将自己在美国积累的  经验  写成了一本书《硅谷商战》。经过大起大落,李彦宏明白:股市上的瞬间成功,很可能是最致命的诱惑,股价的疯狂上涨曾掩盖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在网络股泡沫崩溃后,这些问题又给不少网络科技企业致命一击。
  李彦宏在1999年底回国创办百度,那时的他几乎默默无闻。斯时,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狂热到了极点。而怀揣12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李彦宏,被朋友调侃为像小老板一样神色慌张地在北大校园里张贴招聘  广告  。招到6名员工后,李彦宏在北大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开张营业。他穿梭在北大校园里,仿佛一位邻家大学生。李彦宏一向寻求将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国。在百度,员工穿着随便,没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时网上聊天和打游戏被视为正常。李彦宏对员工只有两条禁令:不许带宠物上班,不能够在办公室抽烟。李彦宏嗓音醇和磁性好听,讲话既不高亢也不低沉。
  他为人温和内敛、思维缜密,也正正因李对一些事情交代得过于琐碎,员工们私下则戏称之唐僧。李彦宏确与唐僧有几分相似。投资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内烧光120万美元,李彦宏却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预算。当然,这也换来了员工对李彦宏的又一个绰号:抠门老板。但唐僧式的保守让李彦宏和百度抵御了互联网寒流的袭击。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经的专注一样,即使不被人明白,李彦宏始终对中文搜索技术情有独钟,梦想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为了这份痴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润丰厚的彩信业务。我们只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中文搜索。李彦宏说。李彦宏喜爱古诗词,取名百度的灵感就取自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彦宏对美国听众把这一中国名句做了一个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释:一个痴情的男生千百次地搜寻他的爱人。这位唐僧有敏锐的嗅觉,他注意到:google公司开始凭竞价排行的  商业模式  迅速成长,其盈利秘笈是:凭借技术领先而以点击量收钱,以域名登记为例,排行在前面,一个点击能够收费5到10美元,注册一个就收100美元。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向门户网站带给搜索技术服务,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向门户网站收取费用。李彦宏意识到原有模式只能是为人做嫁衣裳,他欲让百度转
  身,做成类似google的搜索门户。但此想法却遭到董事会抵制,2001年在深圳举行的关键会议上,董事们态度坚决地反对李彦宏他们认为李的想法是疯狂、不理智的冒险。外表温和的李彦宏被激怒了。应对众口一词,李毫不怯场,大吵大嚷,指责董事会保守和懦弱,甚至当场怒摔手机。最后,被震惊的董事们勉强同意李的冒险。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行。此时,百度一天的点击量寥寥可数。李彦宏深知:百度务必在google的阴影下学会成长。最后,百度认真研究中国  文化  ,推出了更贴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李的竞价排行  方法  也立竿见影,竞价排行带来的销售收入直线上升,百度2003年销售额是2002年的5倍,并在2003年实现盈利。
  进入2005年,百度收入持续增长,在中国国内互联网的市场占有率为44。7%。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受到华尔街投资者的追捧,并最终在纳斯达克引起轰动。在纳斯达克引起轰动后,李彦宏遇到新的挑战:华尔街分析师质疑百度股价;全球五大唱片巨头起诉百度在音乐搜索方面侵权;网络上的反百度联盟仍然不依不饶;竞争对手的拥趸也指责李彦宏在竞争中使阴招。这时候,google的创始人佩吉和布林也开始向李彦宏伸出橄榄枝,表达合作愿望,并在百度第三次融资时购买了2。6%的百度股权。事实上,google依然具有卷土重来的强大实力,百度在纳斯达克发行股票后,google还以颜色再次配股融资40亿美元。在google虎视眈眈之下,李彦宏务必带领百度学会如何更好地应战和成长,温文尔雅的李一向拒绝被收购。将会继续持续独立发展。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2 
  联想CEO柳传志的故事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3 
  “首富轮流做,今日到我家”,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为恰当的了,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上涨10.36%,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使得汉能薄膜发电股东李河君身价达到2000亿,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了新一届中国首富。
  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  毕业  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汉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汉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河君1988年大学毕业后,靠着从大学老师那借来的5万元起步资金,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和17个伙伴一起,通过6年的积累,到1994年底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本来打算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但是经过对水电站市场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变了初衷,转而进入了能源行业,以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之后,再次通过并购将旗下电站的装机量扩大到了几十万,产业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当地发改委的阻挠,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干成。于是,李河君愤然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终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业
  2009年,李河君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涉足到了光伏行业。当时,正式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的光伏行业进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业都因为产能过剩而破产,包括无锡尚德。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时,选择了薄膜太阳能领域并于2011年寒冬来临之际开始投产。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尽管薄膜的市场远不如晶硅,市场占有比例还不足1层。但是,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且还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汉能薄膜被诟病
  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业的发展路线存在争议外,其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涨到了50.56%,成为了控股股东。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连续收购了其多项知识产权和技术研究公司。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其中,最大头的是应收合同工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  措施  ”,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成“新首富”出名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一年内涨幅达255%,进入了2015年,股价涨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来的3天内达32%,市值迅速膨胀至1500亿港元。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首富。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无论李河君的这个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他的创业经历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创业时的独到眼光和执行魄力都是令人惊叹的。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4 
  80后  留学  生回家创业  只为安全健康的鲜牛奶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城万和城沿街,有一处“奶吧”十分显眼。奶吧老板是一位80后女性,叫薛静。她曾在日本留学,原本有更大的空间继续发展,但却毅然决然地返回家乡莒县,做起了牛奶事业。近日,来到奶吧,见到了这位80后创业者,倾听她与健康牛奶的故事。  
  她毅然决然回家创业  与牛奶结下不解之缘  
  走进汇和奶吧,就看到一位干练的女青年在大型玻璃窗隔断后擦拭着不锈钢的奶罐,她就是薛静。薛静出生于莒县夏庄镇,今年29岁,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80后。  
  据薛静介绍,2015年,还远在日本留学的她就听同学说国家正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就爱折腾的她,这次按耐不住了。同年四月,拿到大学毕业证后,她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牛奶结缘,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引以为豪的“折腾”。  
  做牛奶事业,源于薛静从小对牛奶就产生的深厚情感。据薛静介绍,她小时生活在农村,最爱喝的就是牛奶。那时的奶制品,浓香、挂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更别说添水、加糖这样的做法了。但现在,这种“原生态”的奶制品,在市场上十分罕见。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薛静开始频繁地接触牛奶相关的知识。  
  精益求精,只为做一杯健康、安全、营养的新鲜牛奶  
  创业自然是又欢喜又疲惫,好在付出总有回报。在经过一年的学习、考察、交流后,山东省奶业协会和莒县丰阳奶牛专业合作社递给了薛静迈上希望的橄榄枝,省奶业协会领导及专家多次亲临指导,在他们的精心策划和耐心帮扶下,成立了莒县第一家大型原生态规模化巴氏鲜奶吧,也是目前整个日照市环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奶吧。  
  据了解,薛静经营的汇和奶吧坚持制作精益求精的高标准生态奶。奶吧每天从远离工业污染的果庄镇丰阳奶牛养殖合作社提取优质、新鲜奶源,经专业人员严格化验,各项指标达标后,再冷藏运送至奶吧,然后再经巴氏低温消毒杀菌灌装销售,每一道工序的严格要求真正保障了奶品从源头到成品的品质安全与质量安全。  
  采访中,记者忍不住品尝了一口鲜牛奶,确实奶香醇厚,与平时超市内购买的牛奶口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薛静自豪的说,不管是从挤奶、运输、透明且自动化的生产加工还是到储存,汇和奶吧都有严格的品管工艺流程。  
  奶吧严格采用巴氏低温灭菌方式,巴氏低温灭菌在杀灭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菌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牛奶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配合全程2-6度的冷藏保鲜,在保证牛奶品质的同时,更减少对奶品的外围污染,全方位、多角度给奶品五星级保护。  
  “赚钱只是一方面,年轻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追求。我只想用心做一杯让莒县市民喝的安心、喝的健康、喝的营养的鲜牛奶。”薛静告诉记者。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5 
  第二次融资经历尼葛洛庞蒂的访华让张朝阳一下子获取了注意力,也由此吸纳了诸多人才的加盟。不过,张朝阳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他所创办的爱特信公司账上现金已经消耗殆尽,需要进行第二轮融资。如果说第一次融资的股东多少是基于对张朝阳个人的信任以及私交的话,那么第二次融资则再也没有这样的情感因素帮忙。对于张朝阳来讲,这次融资的过程几经起伏,长达半年的融资经历令他刻骨铭心。在张朝阳的印象中,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十分陌生,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听他的计划。事实上,那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愿意接见这个中国创业者的投资人都很困难。在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的引荐下,张朝阳自费前去美国加州见那些亿万富豪。他先在加州的一个小旅馆住下,用绿卡租了辆车,然后用了两天时间不停地打电话与几位可能改变他的公司命运的人约定见面时间。
  1997年9月11日让张朝阳终生难忘,他至今为自己在这一天表现出来的能力而骄傲-在这一天中他马不停蹄地见了4位风险投资人。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张朝阳应该在早上9点先去见英特尔投资公司的人,接着是12点与世纪投资的负责人会谈,下午3点是软银,下午5点则是后来给王志东投资的亿万富翁罗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资人都在硅谷附近,而最后一位则在旧金山。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头一天晚上张朝阳利用雅虎地图已经把路线搞清楚,准备第二天飞车前去会见这4位超级富翁。谁知道第一个会面就被推后了半个小时,虽然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面,但当会面结束时,已经中午12点了。张朝阳匆匆在麦当劳买了食物然后一边开车一边吃地赶往世纪投资。当张朝阳见完前三位投资人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再加之那天赶上旧金山的地铁罢工,所有的车都在地面上爬行,严重的堵车迫使张朝阳勉强开下高速公路。
  到了距离罗伯森·斯蒂文森还有7个街区的时候,他将车弃置在一个停车场后提着  笔记本  电脑飞奔着跑到了见面地点,他到的时候,罗伯森·斯蒂文森已经等了他将近一个半小时。还好,双方谈得不错,罗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强的投资意向。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名人创业故事_名人创业励志故事五篇相关文章: 
  ★  名人创业故事 
  ★  创业励志故事五篇大全 
  ★  创业名人的励志故事 
  ★  8个激励人心的名人创业故事 
  ★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  名人创业成功故事3篇 
  ★  关于名人创业的故事5个 
  ★  简短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  名人创业励志的故事 
  ★  创业成功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3. 名人创业励志小故事,推荐一个

中国首富马云的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励志小故事,推荐一个

4. 创业名人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刘强东大学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创业。毕业之后,他先去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两年,担任过打字员、业务经理、物流主管等职。但刘强东不甘心,于是两年之后,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拿着1.2万元在中关村苏州街上的银丰大厦租了一个摊位,摊位起名叫“京东多媒体”,主要卖刻录机等电子产品。他还花500元在中关村电脑城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2000年刻录机单价跌得厉害,从2000多块一下子跌到800多块,毛利从几年前的200多块钱跌到一台只赚十几块钱。刘强东决定把自己从代理商转变成分销商,他相继拿到雅马哈、理光、NEC等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到了2001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刘强东把京东商城定位为传统渠道商,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
2004年,非典过后,刘强东开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过当时京东多媒体网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并不能直接在上面买卖,当年12月,刘强东认真研究了一番当年京东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曲线,他惊喜地发现:尽管网上业务的利润只占公司总利润的5%,但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那个曲线图顿时让他眼前一亮,于是刘强东决定慢慢收缩线下连锁店,加大投入线上的“京东商城”。
从2004年开始,留给刘强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停搬仓库。第一次搬仓库,是从银丰大厦一百多平米的库房搬到街对面200多平方米的库房。只隔了半年,又重新搬到银丰大厦地下库房,不过仅仅半年后,地方就不够用了,于是公司全动员起来将仓库搬到凤凰岭。
2007年,刘强东将自己以前赚的1000万全部砸了进去,不过还是存在2000多万的缺口。刘强东就去找银行,银行一看刘强东就一个大仓库,还没有一件东西是他的,当然不可能贷款给他。
2009年1月,京东获得来自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那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的第一笔融资。
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刘强东开始招兵买马,产品种类从3000种一下子增加到了18000多种。
2011年11月1日,京东图书启动周年庆活动,刘强东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刚开始系统就出现“订单无法提交”,“提交半天没有反应”等故障。精于用户体验的刘强东大手一挥:在本次活动结束后20日内,对所有未提交半价订单的铁牌及以上会员发放图书优惠券进行补偿,“我也希望爱书人都买到”。强哥这一招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虏获了几百万用户的芳心。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JD”,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公司,融资近20亿美元。

5. 创业名人的成功故事

我举荐李嘉诚!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

创业名人的成功故事

6. 名人励志创业小故事?

  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教我们怎样做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分子。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一个成功的人,他心中始终明确一点,当他在向前奔跑时,除非是有猛虎拦路,否则,如果路上只是有些石块或坑洼,都可以忽略不计,只管向前冲。如果做什么都要把路上的障碍清理得乾乾净净,那你将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李金元有1.80米的身高,100公斤的体重,一双大手宽厚而有力。2001年,他出访泰国时,一位泰国政要在和他握过手后,深感他的手大得不寻常。李金元意味深长地对这位政要说:“我的心比手还要大。”的确,李金元的心一直很大。 
 
    1958年出生在河北农村的李金元,因为痛恨饥饿,才14岁就闹着要去挣钱,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到华北油田当上了一名连工作服都撑不起来的石油工人。 
 
  
 
    当了两年工人,李金元被调去搞后勤工作。在买米买菜之中,他悟到了买卖的学问,并大胆地开始了粮食生意—北方的粮食便宜,他收购粮食、豆饼,一火车皮一火车皮地运往南方,一趟就能赚好几万元。他收购的时候不付现金,但等货款到手后,他非常坚守信用,把所欠的收购款一分不少地付给农民。就这样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知道什么时候,城市里开始出现了服装干洗店。年轻的李金元也看准了这个商机—但他不是开干洗店,他要做大生意,办起了制造厂,专门制造干洗机械。随着各地干洗店数量的急剧增多,李金元的干洗装置供不应求,赚得不亦乐乎。 
 
    生意是火爆了,但李金元也有些烦恼。卖了一年干洗装置后,他一算账,还有40多万元的装置款没有收回。不管他怎么催对方还款,对方总是说:“你等等,再过两个月钱就能周转了,到时候你再来吧。” 
 
    而让人意外的是,李金元突然宣布放弃要账,转而专心致志地投人到建设一家面粉加工厂的事务中去。很多人都不理解地问他:“要账与办厂可以同时进行,你为什么一定要放弃要账?”李金元说了一句当时从深圳特区传出来的、新鲜得让人不太明白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他说:“我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讨那40多万元的死钱上,我得把时间用来干大事。 
 
    我把对付人家扯皮要账的时间省下来建厂,可以很快就赚回不知道多少个40万元……”就是这个可以忍痛放弃40万元的李金元,在几经风浪沉浮之后,果然成就了大事业—创办天津市天狮集团,他成为世界级企业家、全球直销界领军人物和国际著名慈善家。 
 
    李金元的成功在于他始终知道自己该去做大事,没有时间浪费在小事上—从一开始做生意就不是做小打小闹的贩卖而是贩运,到人家开干洗店他却开干洗装置厂,再到放弃40万元的“小账”而专心于发展办厂赚回“大账”··一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芝麻也想要,西瓜也想要,到头来的结果不是两样都没得到,就是只能得到可怜的一点儿芝麻。一个成功的人,他心中始终明确一点,当他在向前奔跑时,除非是有猛虎拦路,否则,如果路上只是有些石块或坑洼,都可以忽略不计,只管向前冲。如果做什么都要把路上的障碍清理得乾乾净净,那你将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篇二  
    当你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时候,别人却实现了梦想,这不是因为他有很多本钱,而是因为他知道,机会永远靠自己创造,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即使只有一块没用的石头,也能煮出一锅鲜美的汤。 
 
    阿龙原来在学校做老师,由于收人不高,他就辞职后创办了一家文化策划公司。因为阿龙没有过硬的人际关系背景,一开始的时候公司业务很少,他一心想要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把公司宣传出去。可是本钱少,做不起广告,怎么办呢?一直在发愁的阿龙,有一天无意中在出租车上听到本地一家调频广播电台的一档点歌节目很受欢迎,他就突然产生了灵感。一回公司,他就策划了一份方案,分派给全公司的员工去实施。 
 
    从第二天开始,这家电台的点歌节目里就不断地接到类似这样的电话:“喂,你好!我是xx策划公司的,我的电话是xxxxxxxx,我想为我们公司全体同仁点一首歌,祝他们……”每一次打电话的人不一样,但开场白一样,送歌的物件不同,理由不同,有的是为同事表达生日祝福,有的是向同事表示某种祝愿,有的是为客户点歌,有的是为朋友点歌。这样隔三岔五的,听众总能听到他公司的名字。连主持人最后都发现他们是在做免费的广告,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而他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除了装作点歌,阿龙又盯上了各种求医问药的节目,佯装患病,打电话到节目里咨询,又把公司的牌子亮了出来。甚至因为经常要请客户到歌舞厅、夜总会等地方去玩,他也总会在点歌时,抓住两首歌曲的间断时间说一段开场白,报一下公司名号,又给公司做了宣传。 
 
    在阿龙的策划下,公司全体员工都具备了随时随地给公司做广告的意识。于是,阿龙没有花一分的广告费,却让自己的公司“名声”越来越大,人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深深记住了他公司的名字。于是客户也就纷至沓来,阿龙就这样成功了。 
 
    阿龙的成功经验,令人感慨万千。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想创大事业却没有本钱,于是总是安于现状,不敢去开拓未来。但他们却没有转换思维方式,想一下,成功并不是树上的桃子,总是安安静静地等着你来摘,而是需要你自己创造,并要懂得利用一切机会,就像花朵,要懂得借助风的媒介,才能“雌雄”合一,结出果实。 
 
    聪明人就是这样,哪怕身处绝境,也能找到希望。有这样一个古老的西方故事:一个流浪汉因为饥饿难耐,就想了个主意,敲开了富人的门,对富人说:“我带了一块石头,想借一下你的锅来煮石头汤喝。”富人很纳闷,石头能煮汤喝吗?好奇之下,他开门让流浪汉进了家门,借了一口锅给他,流浪汉马上把石头放人锅中。煮汤得有水啊,富人就给了他一些水。流浪汉又说:“要是有点盐和调料就更好喝了。”富人又给了他盐和调料。流浪汉说:“真香,要是再有点胡萝卜和番茄就更好了。”·一 富人又都给了他。 
 
    于是,流浪汉凭著一块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的石头,却喝上了一顿有滋有味的汤。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也许你和别人都一样,曾有远大的目标和伟大的理想。而当你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时候,别人却实现了梦想,这不是因为他有很多本钱,而是因为他知道,机会永远靠自己创造,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即使只有一块没用的石头,也能煮出一锅鲜美的汤。

7. 名人创业励志小故事,推荐一个

从一位软件工程师,到中国即时通信业务的开拓者,腾讯CE0马化腾如何用“企鹅”征服地球上最多网民的国度。
1、从工程师到腾讯“教父”
腾讯98年10月成立,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和销售“BP机寻呼系统”,后来发现市场饱和,于是转到互联网寻呼系统,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了即时聊天工具ICQ,他“嗅”到里面潜藏的巨大发展前景,顶着其他股东的压力,执意开发QICQ, 当时的原话是“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
随着QICQ用户不断增加,公司的经费却逐日减少,到99年10月,也就是公司运营一年后,公司帐上只有1万多元,马化腾想了很多办法,也求助国外的风投公司进行融资,最终在几个月的努力下拿到了200万美金的“救命钱”。
如果马化腾当时没有坚持保住QQ这个“复制品”,他可能依旧是那个蹲在深圳一角的“蚁族”,腾讯也可能只是一家随时倒闭的“危房”,成功总是不会来的太容易,不考验你对梦想的忠贞,又怎么能轻易让你得到梦想的馈赠。
马化腾在融资过程中,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手提电脑办公的,病痛丝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在创业期间不幸的东西挺多的,就是自己要去扛、自己想办法。
2、十年如一日的创业激情
“我们不缺进来的用户,通过优秀的体验留住用户,才是我们的重点,口碑是可以通过优秀的产品体验累积起来的”这是在腾讯内部培训时,马化腾对参加培训员工说的话。
从中国网民必备的Q,到五星级产品QQ邮箱,再到现在让三大移动运营商头痛的微信,腾讯的产品大多能令用户粘合度极高,能做到这一点,和马化腾本人一直没有离开网络有关,他对腾讯的产品,竞争对手的产品,都是非常熟悉。
在腾讯内部,产品经理们都把他当做不可多得的产品测评师,认为他做过这么多优秀产品,如果能给自己的产品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十年如一日的激情,也对中国创业文化产生了影响。中国从来不缺激情,不缺豪迈,也不缺一-夜成功的故事,可是,永远在执着的坚持耕耘,是很罕见的。
成功路不会一直畅顺,坚持耕耘,保持事业激情就一定能助你攀登成功顶峰。

扩展资料:
OICQ一出生就很受欢迎,用户几何级疯狂增长,但从商业上说,OICQ在相当长时间内,带给腾讯和马化腾的,只是麻烦,主要的麻烦就是这玩意儿费钱却不挣钱,因为采取免费模式,OICQ用户的增长不但没能为其带来收入,而且还不断加重其运营负担。
当时的市场也还没有意识到用户的商业价值,马化腾他们也没有意识,可以去找风投融资,既不能自己挣钱,也无人看好与投资,OICQ没干多久,马化腾他们手里那点老本就快花光了,严峻时刻,落魄到连服务器托管费用都负担不起,开工没多久,马化腾和其他几个创始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为钱操心。
参考资料:马化腾_百度百科 

名人创业励志小故事,推荐一个

8. 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创业故事

李想:泡泡网CEO简介:1981年生,河北石家庄人,高中学历。1999年创业,PCPOP。COM首席执行官上榜理由: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到成立PCPOP,李想只用了两年。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的身价,也不过短短四年。如今,泡泡网市场价值2亿。戴志康:康盛世界CEO简介:1981年  李想:泡泡网CEO  简介:1981年生,河北石家庄人,高中学历。1999年创业,PCPOP。COM首席执行官  上榜理由: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到成立PCPOP,李想只用了两年。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的身价,也不过短短四年。如今,泡泡网市场价值2亿。  戴志康:康盛世界CEO  简介:1981年生,黑龙江人。初中时,在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下编了第一本DOS程序书。2001年,受电影论坛灵感启发,开发设计出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  上榜理由:靠做软件起家,一边上学一边赚钱。2003年收入几万,2005年几百万,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身价过亿。  赵宁:非常在线CEO  简介:1983年生,曾签约为chinabyte。和tom。的特约撰稿人,2000年注册,网站正式命名:中关村男孩。2003年休学创业。  上榜理由:成立非常在线,做IT专业硬件。2004年,实现单月盈利。目前,身家上亿。  高燃:MySee总裁  简介:1981年生,湖南人。1998年中专毕业,半年后考上清华大学新闻系,后在《经济观察报》做了半年财经记者。2003年,凭着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进入IT界创业。2006年6月,和校友邓迪合作,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由此诞生。  上榜理由:财经记者出身,投身IT业,一笔美国的风险投资使其公司身价上亿。  茅侃侃: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Majoy总裁  简介: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自创MaJoy项目———魔幻和欢乐的缩拼。  上榜理由:没有投入一分钱,仅凭创意和理念,取得了这个年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将近20%的股份。  郑立:163888翻唱网CEO  简介:1982年生,重庆人。四川大学物理系专科,2002年创业。初期,十分艰苦。2004年,《老鼠爱大米》在163888上首发。  上榜理由:在互联网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后,首先意识到平民网络音乐的巨大商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