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的钢铁行业情况怎么样

2024-05-18 14:45

1. 2015年中国的钢铁行业情况怎么样

其实很难说,给你看一个预测吧:

国际钢铁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近日在上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钢铁消费峰值将在近两年(2015年左右)到来,这比大多数机构预测的时间要早。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排名世界第一(7.79亿吨),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二十二名产钢国的总和。在中国拉动下,亚洲钢铁产量占全球的比重高达67%。
  关于中国的钢铁消费峰值,近年来业界有不少讨论,一些机构认为会在“十三五”后期即2018年左右到来,但中国经济的加速转型改变了这一预期。统计显示,今年1—8月中国粗钢产量达5.5亿吨,同比增长2.6%。但扣除净出口后,表观消费量仅5亿吨,同比减少0.3%,为2000年以来的首次。
  “有人认为这种下降是短期的,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看,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趋势。中国的钢铁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甚至停滞,时间就在近两年。”钟绍良告诉记者。
  钢铁消费峰值的到来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密切相关。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将直接拉低国内钢铁的消费增速。新常态还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从投资转向消费,而中国钢铁50%的需求与投资和建筑活动有关。

2015年中国的钢铁行业情况怎么样

2. 2015年钢铁为什么大跌

2015年钢铁为什么大跌?
我认为:2015年钢铁大跌的原因是:需求减少,供求关系失衡,是造成钢铁大跌的主要原因。另外,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也促成了钢铁价格进一步的下跌。所以,2015年钢铁价格才会出现大跌的情况。

3. 中国钢铁行业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钢材产量为81542.01万吨,同比减少7.17%,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随着2013年国内钢材需求的恢复性增长,势必引发国内产量的相应提速。前瞻预计2013年钢材产量将会达到或超过8.5亿吨,增幅在4%以上,明显高出2012年增长水平。

根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前瞻预测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在7.5亿吨左右,钢材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在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

同时,由于我国钢铁需求增长主要是被密集的项目投资拉动起来的,政府投资难以大规模持续。“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降低用钢强度。我国铁矿资源贫乏,且环保压力大,这些均不允许中国成为世界廉价钢材的供给基地。前瞻认为中国钢铁业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行业未来将主要从钢材数量的增加转向品种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中国钢铁行业的问题

4. 08年钢铁行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我们的供需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国内供给小于需求。钢材价格将呈现高位运行,阶段性上涨的态势。
  *今年以来月度粗钢增量的逐月递减显示淘汰落后产能进程正在稳步推进。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延续和不断加强,2008年的供给增量有望大幅缩减。钢材产量在60672-63072万吨,同比增长7.4-11.7%。国内消费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国内钢材消费量将达到60739万吨,同比增长16.8%。
  *钢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只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如果铁矿石合同价格涨幅达到30%,钢材价格上涨5%-6%就能抵消。
  *我们认为,未来钢材价格的上涨将带动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升。维持对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维持对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管线、邯郸钢铁“增持”的投资评级。
  供需关系将明显改善
  从2007 年单月粗钢产量的增速呈现递减趋势来看,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发改委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9 月,第一批10 个省市累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969 万吨、炼钢能力873 万吨,分别完成全年关停淘汰目标的43%和36%。虽然这一进度远远低于预定的目标,但我们认为重要的在于这一趋势正在延续和加强。
  2007年11 月2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对于通过转移落后生产设备而变相提高产能的做法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制止,从而解决了落后产能在淘汰过程中产生的顽疾。11 月国家发改委将与大约18 个省份的政府签订第二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军令状”,预计总规模大约为1000万吨。另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酝酿一项财政支持政策,以激励地方省市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缓慢进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将不断加快,从而使供给增量持续呈现递减的趋势。
  根据统计,2008 年将新增4900 万吨炼铁产能和5100 万吨粗钢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如果2008 年完成2007 年的既定目标(2007 年淘汰1100 万吨粗钢产能,2008 年淘汰2400 万吨),那么实际新增的粗钢产能只有2700 万吨。
  国内消费将强劲增长
  工业化阶段,钢材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根据1993-2006 年的统计数据,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1。2007 年1-9 月,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4%。据联合证券研究所预测,2008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不会低于25%,仍然对钢材消费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在我国的钢材消费结构中,建筑、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家电、集装箱八个行业占有绝对的比重。1998-2002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八个行业年均消耗钢材所占的比例为81.92%。因此未来这八个行业的增长趋势将直接影响对钢材消费的增长。根据联合证券研究所相关行业研究员的预测,未来这八个行业仍将高速增长,是拉动钢材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3 次出台出口政策,意在控制过快增长的钢材出口。虽然自2007 年7 月开始,月度出口量逐月下滑,但是绝对量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如此大规模的钢材出口显然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出口政策的调整象一把悬在上空的达斯克摩之剑,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出台。因此从宏观政策导向的角度看,未来出口量不会大幅增长。
  在出口政策的调整不断抬高钢材出口成本的形势下,有着强劲需求增长支持的高价格区域市场将成为出口钢材的重要流向。这一趋势其实已经在今年的出口中有所显现。今年中东地区的钢材价格仅次于欧盟,并且供应能力明显不足。2007 年1-9 月,伊朗在我国钢材出口的国家比重排序中从去年同期的第26 位一跃到第3位,仅比美国少66 万吨。而美国市场由于与我国的价格差逐渐缩小乃至消失,使得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态势,虽然1-9 月出口量仍位居第二,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6 万吨。未来新兴发展中国家将接替美国在我国钢材出口市场的地位,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流向。
  根据以上对2008 年供需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支持钢材价格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并且由于钢材消费的季节性特征,将出现阶段性的上涨。
  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影响小
  根据我们的测算,2008 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供给大于需求(供给增量7000万吨,需求增量4856 万吨),但是由于铁矿石供应方的寡头垄断格局不仅使供应量易被调控,而且具有很高的议价能力,2008 年铁矿石合同价格的上涨既成事实。我们预计涨幅将在30%以内。
  通过对每一种可能的涨幅对钢铁企业吨钢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如果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30%,钢材价格上涨5%-6%就能抵消。如果将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的话,我们认为长单比例越高的企业,铁矿石成本价格的涨幅越大。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由于有相当比例的铁矿石从国内市场采购,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已经反映到了企业当期的报表当中,因此受到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的影响反而较小。
  我们认为,钢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只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通过叠加钢材价格指数与铁矿石价格以及重点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发现,铁矿石价格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钢材价格指数的长单比例越高的企业,铁矿石成本价格的涨幅越大。
  无论是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还是销售净利率指标都显示,2007 年前三季度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处于回升阶段,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也从一个方面反映行业景气度并未达到高点。
  单独分析第三季度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龙头公司均出现了环比下滑的态势,而二线公司则情况不一,有的与二季度持平,有的甚至有所增长。钢铁类公司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价格政策的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其中龙头公司(鞍钢、武钢)的产品价格的滞后期更长。虽然市场价格从7 月下旬开始止跌回升,但部分公司,特别是龙头公司三季度的产品价格均比二季度有所下降,所以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下滑符合实际。
  由于大多数钢铁类公司已经大幅上调了四季度的出厂价格,我们预计四季度钢铁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环比提升。其次基于2008 年钢材价格仍将上涨的预测,2008年的盈利能力仍将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8 年行业景气度仍将继续提升,维持对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5. 我国钢铁产量会大幅下降吗

那就要看国家的调控力度有多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产能”,主要是压缩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钢铁行业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到2020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煤炭行业的去产能目标则是,从2016年开始,用3到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产能的目标清晰、边界比较清楚,应该是首先有效率推进并完成的任务,这样才好推动其他挑战更大的工作。不过,在现实之中,去产能开始面临现实的挑战,在去产能压力大的重点区域,开始出现了抵触甚至是“反弹”情绪。
今年5月,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压减1726万吨钢铁、1422万吨炼钢产能的军令状,此后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用3-5年时间,全省退出煤矿123处、退出产能5103万吨。不过,部分河北钢企表示,当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产能时,外省企业却到河北购买已经拆除的二手装备。有钢企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表示,过去三年来,在国家要求去产能之际,东部某省的钢铁产能反而增加了1500万吨。部分钢企和基层地方对去产能产生了抵触情绪,称“钢铁去产能是国家意志,不应当只由河北承担”,“其他有钢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场利益,却不承担去产能责任,要真正做到全国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对去产能的地区性公平提出质疑,部分钢企还对环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满。据媒体援引河北国有钢厂负责人称,现在合规企业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约为150-200元人民币,但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则为40-50元/吨,甚至没有成本。一旦国家相关检查和标准执行有所疏漏,没有管住执行较差的企业,对于合规钢厂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补偿资金到位也有问题,很多去产能对象是民企,由于民企很少给职工上保险,而职工没有保险就不能得到补偿,又形成了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去产能”之下,相信类似的“反弹”现象并不多见,而且在行政调控之下,也不会影响“去产能”的大局。但是,政策执行中的现实问题却不能忽视,否则会留下很多后患。在我们看来,当前“去产能”亟须处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产能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的矛盾,区域之间可以有目标差异,但绝不能允许出现其他省份到河北买旧设备的现象!也不能允许这边去产能、那边却在扩产能的现象。二是环保执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环保硬约束,还要有广度,点和面都要覆盖,不能有大的遗漏。三是去产能补偿中,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顾行政方式“去产能”与市场回暖后的现实需求。
对于去产能与市场回暖问题,尤其需要处理好。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价上涨与煤价上涨比较明显,这是在“稳增长”目标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对这种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变化,就不是简单化的压制能解决问题的。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能够系统、全面地来处理问题。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最近在相关规划中表示,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对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钢企实施整体退出,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在这类总量控制政策之下,去产能政策的执行的确也需要有一些弹性。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如果推进不下去,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对于地方和企业在去产能的一部分“反弹”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钢铁产量会大幅下降吗

6. 影响中国钢铁产量因素

市场需求拉动钢铁产量来快速增长
受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钢铁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从钢铁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 2020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3.2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6%;生铁产量为8.88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0%;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钢材、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3.29亿吨、2.21亿吨和2.71亿吨,较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碳达峰将控制钢铁产量
据新闻报道,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重点行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经形成修改完善稿,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



实现钢铁行业碳减排量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低碳冶炼技术,降低相对排放量;二是控制钢铁产量,降低绝对排放量。短期来看,降低钢铁产量或是钢铁行业的首要问题。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哪些困境

1、产能严重过剩(受世界经济影响,需求严重不足,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中国正快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需求递减,而中国产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2、同质化严重(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都生产几乎同类型的粗钢)
3、低质化严重(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精细钢产品尚需从国外进口)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哪些困境

8. 2016年,钢铁行业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这次去产能的政策是以市场挤压、政策引导、技术设限、节能门槛、环保监控、银行抽贷、拆除僵尸为手段,以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强力的考核问责为措施进行,不具体分指标到某一企业,谁在线内谁拆除。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及欠缺大刀阔斧动力是国家政策难以迅速落地的一大阻碍。地方政府干涉市场过度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尤其对“招商引资”项目格外偏爱,动辄提供各类税费减免,土地优惠政策等条款吸引从外省转移过来的落后产能项目,使这些本该淘汰的“败兵”又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死灰复燃的能力。其次,这些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也是急需破解的难题。手持市场退出令的企业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导致市场跨地区、跨行业重组转型困难,财务清算困难,人员安置矛盾重重,让市场迅速摆脱这些“包袱”、轻装上阵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重大成果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啃掉这些硬骨头,政府和企业都要拿出巨大的责任勇气和历史担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实施主体,要时时以国家经济大局和转型方向为重,淡漠地方个体“私利”,针对本地区情况因地适宜地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落后产能审批和政策优待。对能耗高、污染重、质量差的落后产能予以坚决淘汰,对短期因结构性调整出现的短期阶段性产能过剩进行宏观调节。作为政府部门的“当家人”,更该摒弃“唯GDP英雄论”等不合符市场规律、急功近利的思维思想,踏踏实实花心思,花时间重构本地区产业布局,让地方经济焕发出有生命力的青春。
对于处在落后产能泥陷里的企业来说,环顾左右抓救命稻草不切实际,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的新思路,开辟符合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并重的产品生产线,主动抛弃落后产能的“重型铠甲”,才能减轻“重量”,从泥沼里慢慢爬出来,摆脱生存危机。而后,再经过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强强联合、方能打造众多中国经济的先进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