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与刘禅的关系

2024-05-17 08:25

1. 刘渊与刘禅的关系

刘渊与刘禅的关系为同属汉室后代。
1、刘渊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
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2、刘禅
刘禅(207年-271年),男,汉族,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

刘渊与刘禅的关系

2.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刘裕接受司马氏禅让之后,没有像司马氏厚待曹奂一样,而是把司马氏杀掉了。
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实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祖上是刘邦之弟、西汉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跟随晋朝宗室南渡后,一直居住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到了刘裕时,家境没落,自幼贫穷。为了生计,就参加了北府军,成为将领。
经过几十年的生死打拼,刘裕凭借巨大的军功,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任相国、总百揆、扬州牧,以十郡建宋国,受封宋公,加九锡殊礼。
同年十二月,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共二十郡。年末加皇帝十二旒冕、天子旌旗。
元熙二年(420年),接受晋恭帝禅让,代晋称帝,东晋灭亡,改国号为宋。
当时,刘裕看到时机成熟,就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司马德文誊抄。
司马德文欣然接受,立马执笔抄写,并对左右说:
"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司马德文这话,恐怕是真心的,事已如此,能够有这个境界,也是难得的明智。
但即便如此,司马德文也难逃厄运。

禅位后,司马德文退位琅琊王府。
刘裕登基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服饰都依照晋朝规制,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带毒酒,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
张伟不忍弑杀旧主,半路上自己喝了毒酒自尽。
刘裕得知大怒,就另派司马德文褚皇后的兄弟褚淡之前往,以探视为名,派遣亲兵跟随,再次毒杀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笃信佛教,对于前来逼迫他自杀的亲兵,摇摇头拒绝,说:
"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将他挟持到床上,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用力扼死。
司马德文被杀后,刘裕还假惺惺地率领百官亲临为其送葬。
其实,这个事无需多说。后朝接受禅让后,前朝废帝,基本都是这个结果。
司马氏代魏称帝后,虽然实现了一统,但很快就因为内斗,特别是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把大一统的西晋搞垮了。
东晋南渡,偏安一隅,但司马氏的势力还很强大,更何况争权夺利、谋反篡位的基因没有改变。
刘裕接受禅让后,地方诸侯势力依然很强盛,留着司马氏皇族存在,对于刘裕的政权来说,是很大的威胁。虽不能斩草除根,但铲除一个就减少一份威胁。
在此情况下,无论司马德文多么低调,多么配合,刘裕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也就是说,留着司马德文只有麻烦,而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这跟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的情况是不同的。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以邺城为宫室,继续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祭天地一如魏初制度。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一如汉献帝故事。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这或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司马氏家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是曹魏重臣,世受曹魏厚恩。为了安抚曹魏皇族及朝野人心,司马炎理该大度一些。
其二,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也就是说,曹奂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无论是安抚内部还是招降外部孙吴,曹奂都有价值可以利用。
但刘裕所处的情况大为不同。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自立为帝。降晋安帝为平固王,又迁晋朝宗庙到琅琊国。
桓玄被刘裕等斩杀后,安帝复位,随后又被桓玄的部将桓振俘获,直到405年才逃脱叛军。此时,晋朝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刘裕逐步把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消灭,南方归为一统,司马氏趁机恢复政权,但在整个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的势力统治。但并非铁板一块,由于时间太短,刘裕并没有彻底征服民心,站稳脚跟。
在此情况下,如果再保留着司马氏的特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度引起混乱。
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还可能导致隐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在豹眼看来,无论是司马炎厚待曹奂,还是刘裕对司马德文赶尽杀绝,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
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得心慈手软还是心狠手辣,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作为亡国之君,是无法选择的。

3.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刘裕作为南朝宋国的创始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痛恨司马家族的。他篡夺司马家族的皇位以后,果断将司马家的皇族全部诛杀。
可是我们会发现,司马炎当年在创立西晋王朝的时候,并没有屠杀曹奂,而是给了他封地让他安享晚年,为什么刘裕就做不到这一点呢?因为刘裕非常痛恨司马家,司马家族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刘裕如此痛恨呢?

01第一,司马家族是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司马炎创立西晋王朝不久之后,情况就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个弱智,他继位以后,国家大事都是由他老婆贾南风打理。
按理说贾南风这个人虽然有点狠毒,却也能把国家治理好。可是司马家的其他叔叔侄儿这些人就不答应了。他们非要抢夺司马衷的控制权,于是乎八王之乱就爆发了。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宋书》
所谓八王之乱,也就是司马家族的八个王爷,为了自己的私心,开始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每个王爷手里都有兵权,老到司马懿的兄弟,小到司马衷的侄儿,都发起了叛乱。
一时间西晋王朝处于了崩溃的边缘,所以西晋短短五十几年就被灭了。八王之乱所导致的后果,那就是五胡乱华的局面。

当初司马懿杀光了辽东的官员,导致辽东这块地盘上长期没有人做主。胡人们发现了这块宝地,所以就南下占据了这里。等到西晋内部内乱的时候,他们又带着兵马长驱直入,直奔中原王朝而来。
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魏书》
西晋宣布灭亡的同时,汉人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屠戮,差点灭绝。而汉人是汉王朝的延续,刘裕本人又是汉王朝的后裔,他自然是对司马家族深恶痛绝。
一个人的私心怎么可能大到如此地步?就算顶着灭族的危险,也要想办法去夺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是司马家的所作所为。
02第二,司马家族不仅帮助曹丕篡夺汉室江山,自己也是篡位夺取的江山。要说司马家族,那就不得不提司马懿这个人。因为历史上除了司马迁以外,最著名的司马家族的人,那就是司马懿了。
司马懿原来是大汉的臣子,在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司马懿也就归顺到了曹操手下。不过曹操也有老去的一天,司马懿必须要给自己找下一个靠山。

于是乎在曹操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懿选中了曹丕。在他的辅佐之下,曹丕灭亡了大汉王朝,自己当了皇帝。从此结束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时代。
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军至豫章口,于江津燔舟而进。毅参军朱显之逢镇恶,以所统千人赴毅。镇恶等攻陷外城,毅守内城,精锐尚数千人,战至日昃,镇恶以裕书示城内,毅怒,不发书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战。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镇恶焚诸门,齐力攻之,毅众乃散,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缢。---《晋书》
这是刘裕痛恨司马懿的一个地方,此后司马懿又从老曹家手里夺取了政权,将曹家宗室给杀了一大片。征服曹魏政权以后,司马懿安然下岗。紧接着他儿子司马昭接替了司马懿的位置,为开创西晋王朝做出了充分准备。
司马懿和司马昭在篡夺江山之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将丰厚的成果传给了司马家族第三代掌门人司马炎。
司马炎实在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可是司马家族如果能好好管理帝国也就算了。
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却偏偏要夺取这样的权力。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导致中原史无前例的灾难。刘裕痛恨司马家族帮曹丕夺取汉室江山,更痛恨司马家族篡位后毁了中原地区。
03第三,刘裕出身贫寒,痛恨司马家族这种士族大家。刘裕虽然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代,大小也是个王侯之后。可是到了刘裕这一代的时候,已经落魄到吃不上饭了。
他从小什么活都肯干,只要能够给钱吃饭,那他就会去。他有一手编草鞋的手艺,这一点跟老刘家的另外一位英雄刘备有几分相似,没办法,都是活不下去混口饭吃的手艺。
最后没办法,刘裕才参加了北府兵,成为了一名士兵。士兵可以吃公粮,这是刘裕当时最大的志向了。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兆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启譬令出,引令升车。帝收泪谓敬则曰:“欲见杀乎?”敬则曰:“出居别宫耳。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帝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资治通鉴》
而司马家族是什么样的家族?在司马懿之前,他们家族一直以来都是汉朝的士族,也就是历代都有人做官的。
虽然当时没有人做皇帝,可是他们家跟很多士族大家一样,历代都会有人出来做官。可凭什么他们家族就能世代做官?自己这位王室后裔,却只能做非常艰苦的百姓?
后来他们做了那么多年的官,居然还篡位做了皇帝,这就更加不能容忍了。刘裕拿自己的人生,去跟司马家族的人生做了个比较,发现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刘裕选择性地对司马家族这种士族集团产生了反感,他觉得世上就不应该有如此不公平的事情发生,而司马家族却因为能够长期卑鄙无耻地隐忍着,不仅一直享受荣华富贵,而且还做了皇帝。
这种仇富心理,其实是值得理解的。毕竟刘裕曾经吃不饱饭,差点饿死街头。而司马家族却世代荣耀,无法比拟。
总结:刘裕杀光司马家族,主要是为了给后代扫清障碍。篡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当然不是,这中间需要经历太多变故。司马家族不是一个没有实力的家族,因为分封制度,司马家族的很多王爷手里依旧还有一定的权力。
而且司马家族的数量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这全都是刘裕所建立的南朝宋国的障碍。一旦司马家族当中出现一两个能人,那么南朝宋国还能长久吗?
这国家的大权按照道理本来就是司马家族的,是刘裕从他们手里抢过来的。所以作为篡位者,刘裕的心里当然有些紧张,他担心司马家族将来会打击报复自己。
司马家跟曹家不同。曹家没多少死忠粉,唯一一个夏侯霸还被逼到了蜀汉那边去了。可司马家族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他们这些人如果都活在世上,早晚就是自己帝国的祸害。
所以刘裕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清障碍。这也是为了王朝长期的稳定发展,做出的努力。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4.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宋武帝刘裕是整个南朝历史中最有可能统一华夏的风云人物,正当他非常接近统一的成果时,集团内部发生变故不得不回师建康,加紧抢班夺权,废除司马氏。主要还是由于自己出身寒门,政治基础不牢。从汉末开始,门阀士族成为政治主导力量,魏晋南北朝则是士族社会的巅峰时期,司马氏作为大士族的代表取代庶族地主的曹氏政权当然是可以网开一面,因为司马氏已经牢固取得了大士族的认可和支持。但刘裕则不一样,从他怱忙即位既可看出内心的纠结,有一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感觉,所以为了树威,也为了断绝大士族的念想,对司马氏斩尽杀绝。

刘裕是个渴望权力的人,他杀逼司马氏的人绝不是为了什么给曹魏报仇,话说回来曹魏不还是抢了人刘家汉室的江山,如果说要报仇,他应当是为他们刘家报仇,怎么也扯不到曹魏去,刘裕逼退司马家的人怕的是将来司马氏的后代像当年刘秀一样以西汉没落皇族自居扯旗造反,名声这个东西在古代太重要了,只要有人自称是皇族后人,身边背后马上就会出现金主捧上金钱来,当年的曹操不就是以汉室皇族为要挟令诸候臣服的吗?
再说刘裕这个江山来的不正,是硬抢的,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要把那些威胁到他江山地位的潜在危胁都消除掉所以,逼退司马是势在必行的,换成谁上台都的这样做,除非上台的是个蠢才。
刘裕虽灭了晋朝司马家族,但他本人的刘氏家族的下场甚至比司马氏还要更惨,先是兄弟子侄自相残杀,最后又被齐高帝萧道成灭门,实际上正是他本人“开创”了东晋南朝亡国者均被屠戮的开端。

形势使然,不杀不行!主要因素如下:一、东晋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刘裕崛起,是军阀取代门阀,但门阀的势力仍然雄厚(门阀彼此牵扯,任何一个门阀想当皇帝,都会被其它门阀合力拉下来,这从东晋的历史可以看出来,门阀是不希望上面有强势皇帝,希望上有弱势皇帝,实权由门阀共享),刘裕以军事强人的称帝,但反对他的势力也不小。
二、刘裕的时间不够,如果刘裕是二代或三代,经过长时间的整合,大部分反对势力会逐步清理出局,自然可以对司马氏宽大处理。三、刘裕清除司马氏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因此,这是刘裕为了死后刘氏地位稳固而不得不做,因为他担心死后,他的反对派很容易又把司马氏的大旗举起来,而把司马氏清除掉,反对派彼此牵制,群龙无首,反对派的力量分散,对刘氏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所以,每个人面对的实际形势不同,采取的对策自然也有区别,做出的选择往往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

5.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历史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些历史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基于以上原则,小编就来说说今天的话题,要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对司马后裔斩尽杀绝,未免有点不切实际。不过其连续杀死司马家族两个皇帝,开创了前无古人的篡位者残杀前朝末皇的先例,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其实在刘裕篡位之前,不管是魏国的曹丕还是晋国的司马炎,都对前朝皇帝优待至极。可刘裕的做法却与前人大相径庭,分析原因离不开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的历史背景不一样。曹丕和司马炎都是在家世背景非常优越的情况下才开始策划篡位之事,他们的先祖把根基早就打得异常坚固,因此他们当皇帝也是顺手牵羊,轻而易举的事,而那些前朝皇帝只是形单影只,孤家寡人一个,根本没什么价值,所以都能逃过杀身之祸。再看刘裕,《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由此可见,刘裕出身贫寒,没有什么背景,其母去世后,他差点被父亲扔掉。幸好继母仁慈,将他抚育成人。不过后来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的。

其次,他们的性格也不一样。据史料记载,由于家底贫困,刘裕一度遭到相亲邻里的鄙视,但刘裕并未受此影响,长大后的他为人豪杰,做事不拘小节,且天赋异禀。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曾对他说过: “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后来刘裕选择从军,从小兵做起,一路披荆斩棘,直到桓玄之战,刘裕打败了意图谋反的桓玄,一举成名。而当时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智力低下的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他的号召力依然存在,刘裕讨伐桓玄时也就打的他的旗号。要知道刘裕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会甘于位居人臣,所以当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时,他想到了篡位。

据史料记载,刘裕先是害死了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帝,后又从司马德文手中取得了皇位,可谓是一波三折。总而言之,刘裕的皇位也是来之不易。据史料记载,刘裕登基时已是57岁的高龄了,而长子刘义符刚满15岁。当时司马家族的势力犹存,门阀士族的威严也是根深蒂固。刘裕担心司马家族的后人卷土重来,而刘氏子孙的根系还未站稳,势力相对薄弱,为了以绝后患,也让那些士族们不再抱有幻想,遂又痛下杀手残害了司马德文。虽说刘裕的做法过于残忍,但生在那个年代,有些事也是不得不为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刘裕在位两年,还是为百姓做出许多贡献的。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6.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刘裕接受司马氏禅让之后,没有像司马氏厚待曹奂一样,而是把司马氏杀掉了。
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实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祖上是刘邦之弟、西汉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跟随晋朝宗室南渡后,一直居住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到了刘裕时,家境没落,自幼贫穷。为了生计,就参加了北府军,成为将领。
经过几十年的生死打拼,刘裕凭借巨大的军功,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任相国、总百揆、扬州牧,以十郡建宋国,受封宋公,加九锡殊礼。
同年十二月,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共二十郡。年末加皇帝十二旒冕、天子旌旗。
元熙二年(420年),接受晋恭帝禅让,代晋称帝,东晋灭亡,改国号为宋。
当时,刘裕看到时机成熟,就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司马德文誊抄。
司马德文欣然接受,立马执笔抄写,并对左右说:
"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司马德文这话,恐怕是真心的,事已如此,能够有这个境界,也是难得的明智。
但即便如此,司马德文也难逃厄运。
禅位后,司马德文退位琅琊王府。
刘裕登基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服饰都依照晋朝规制,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带毒酒,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
张伟不忍弑杀旧主,半路上自己喝了毒酒自尽。
刘裕得知大怒,就另派司马德文褚皇后的兄弟褚淡之前往,以探视为名,派遣亲兵跟随,再次毒杀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笃信佛教,对于前来逼迫他自杀的亲兵,摇摇头拒绝,说:
"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将他挟持到床上,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用力扼死。
司马德文被杀后,刘裕还假惺惺地率领百官亲临为其送葬。
其实,这个事无需多说。后朝接受禅让后,前朝废帝,基本都是这个结果。
司马氏代魏称帝后,虽然实现了一统,但很快就因为内斗,特别是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把大一统的西晋搞垮了。
东晋南渡,偏安一隅,但司马氏的势力还很强大,更何况争权夺利、谋反篡位的基因没有改变。
刘裕接受禅让后,地方诸侯势力依然很强盛,留着司马氏皇族存在,对于刘裕的政权来说,是很大的威胁。虽不能斩草除根,但铲除一个就减少一份威胁。
在此情况下,无论司马德文多么低调,多么配合,刘裕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也就是说,留着司马德文只有麻烦,而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这跟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的情况是不同的。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以邺城为宫室,继续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祭天地一如魏初制度。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一如汉献帝故事。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这或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司马氏家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是曹魏重臣,世受曹魏厚恩。为了安抚曹魏皇族及朝野人心,司马炎理该大度一些。
其二,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也就是说,曹奂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无论是安抚内部还是招降外部孙吴,曹奂都有价值可以利用。
但刘裕所处的情况大为不同。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自立为帝。降晋安帝为平固王,又迁晋朝宗庙到琅琊国。
桓玄被刘裕等斩杀后,安帝复位,随后又被桓玄的部将桓振俘获,直到405年才逃脱叛军。此时,晋朝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刘裕逐步把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消灭,南方归为一统,司马氏趁机恢复政权,但在整个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的势力统治。但并非铁板一块,由于时间太短,刘裕并没有彻底征服民心,站稳脚跟。
在此情况下,如果再保留着司马氏的特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度引起混乱。
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还可能导致隐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在豹眼看来,无论是司马炎厚待曹奂,还是刘裕对司马德文赶尽杀绝,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
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得心慈手软还是心狠手辣,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作为亡国之君,是无法选择的。

7.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可是我们会发现,司马炎当年在创立西晋王朝的时候,并没有屠杀曹奂,而是给了他封地让他安享晚年,为什么刘裕就做不到这一点呢?因为刘裕非常痛恨司马家,司马家族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刘裕如此痛恨呢?

01第一,司马家族是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司马炎创立西晋王朝不久之后,情况就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个弱智,他继位以后,国家大事都是由他老婆贾南风打理。
按理说贾南风这个人虽然有点狠毒,却也能把国家治理好。可是司马家的其他叔叔侄儿这些人就不答应了。他们非要抢夺司马衷的控制权,于是乎八王之乱就爆发了。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宋书》
所谓八王之乱,也就是司马家族的八个王爷,为了自己的私心,开始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每个王爷手里都有兵权,老到司马懿的兄弟,小到司马衷的侄儿,都发起了叛乱。
一时间西晋王朝处于了崩溃的边缘,所以西晋短短五十几年就被灭了。八王之乱所导致的后果,那就是五胡乱华的局面。
当初司马懿杀光了辽东的官员,导致辽东这块地盘上长期没有人做主。胡人们发现了这块宝地,所以就南下占据了这里。等到西晋内部内乱的时候,他们又带着兵马长驱直入,直奔中原王朝而来。
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魏书》
西晋宣布灭亡的同时,汉人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屠戮,差点灭绝。而汉人是汉王朝的延续,刘裕本人又是汉王朝的后裔,他自然是对司马家族深恶痛绝。
一个人的私心怎么可能大到如此地步?就算顶着灭族的危险,也要想办法去夺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是司马家的所作所为。


02第二,司马家族不仅帮助曹丕篡夺汉室江山,自己也是篡位夺取的江山。要说司马家族,那就不得不提司马懿这个人。因为历史上除了司马迁以外,最著名的司马家族的人,那就是司马懿了。
司马懿原来是大汉的臣子,在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司马懿也就归顺到了曹操手下。不过曹操也有老去的一天,司马懿必须要给自己找下一个靠山。
于是乎在曹操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懿选中了曹丕。在他的辅佐之下,曹丕灭亡了大汉王朝,自己当了皇帝。从此结束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时代。
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军至豫章口,于江津燔舟而进。毅参军朱显之逢镇恶,以所统千人赴毅。镇恶等攻陷外城,毅守内城,精锐尚数千人,战至日昃,镇恶以裕书示城内,毅怒,不发书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战。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镇恶焚诸门,齐力攻之,毅众乃散,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缢。---《晋书》
这是刘裕痛恨司马懿的一个地方,此后司马懿又从老曹家手里夺取了政权,将曹家宗室给杀了一大片。征服曹魏政权以后,司马懿安然下岗。紧接着他儿子司马昭接替了司马懿的位置,为开创西晋王朝做出了充分准备。
司马懿和司马昭在篡夺江山之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将丰厚的成果传给了司马家族第三代掌门人司马炎。
司马炎实在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可是司马家族如果能好好管理帝国也就算了。
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却偏偏要夺取这样的权力。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导致中原史无前例的灾难。刘裕痛恨司马家族帮曹丕夺取汉室江山,更痛恨司马家族篡位后毁了中原地区。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8.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公元265年,司马炎从司马昭手中继承了晋王的爵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在登基称帝后,司马炎对于曹奂可谓厚待。魏国灭亡后,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不仅没有被杀,还在西晋王朝继续保持较高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司马炎篡位后厚待曹奂,刘裕篡位后是怎么对待司马家族的?


一
首先,在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由此,对于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其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当然,就司马炎来说,之所以厚待曹奂,也是受到了魏文帝曹丕厚待汉献帝刘协的影响。在汉末三国时期,亡国之君的待遇超过了古代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比如蜀汉后主刘禅、东吴皇帝孙皓也获得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不过,就司马炎建立的晋朝,在被刘裕篡位后,后者却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


二
公元419年,东晋权臣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后,司马德文被刘裕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在这之后,刘裕继续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宋武帝刘裕,已经夺取了东晋王朝的江山,为什么不愿意放过司马懿的后人呢?换而言之,刘裕为什么不像司马炎一样厚待曹奂呢?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宋武帝刘裕之所以杀了司马德文等司马家族的人,主要原因还是确保自己和后代可以坐稳江山。一方面,对于东晋王朝来说,大权基本上掌握王谢袁萧等世家大族手中,而对于刘裕本人来说,则出生于草根。在此基础上,王谢袁萧等世家大族比较支持司马氏,而刘裕的推行的策略,很多还和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相冲突。所以,因为担心这些世家大族可能之后帮助司马氏的后人复国,刘裕决定司马家族斩草除根,断了这些人想要复国的念想。


四
最后,对于文治武功的刘裕,不是非常害怕司马氏的残余势力。但是,刘裕在登基称帝时,已经57岁左右。即便是在古代历史上的皇帝中,57岁已经是高龄了。但是,非常不巧的是,刘裕在40多岁后才有了儿子。在此基础上,因为儿子的年龄较小,若干年很难完全掌控朝廷的局势。为了避免之后的隐患,宋武帝刘裕才对司马炎的后人如此残忍。值得注意的是,宋武帝刘裕没有后代东晋王朝的末代皇帝,对于宋武帝刘裕所建立的南朝宋,其末代皇帝也篡位大臣的杀害。根据史料记载,公元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于萧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杀于丹阳宫,终年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