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银大厦的介绍

2024-05-08 01:45

1. 香港中银大厦的介绍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七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中银大厦的介绍

2. 香港中银大厦 是干什么的?


3. 香港中银大厦 是干什么的?

香港中银大厦是办公的。
中银大厦是中银集团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决定兴建,体现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银大厦是香港的城市地标,它和它的设计者贝聿铭以及香港一样,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混合体。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立者之一,加上当时香港回归的背景,中银大厦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中银大厦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中国银行在世界银行界显著地位的象征,它不仅要让老殖民地的其他标志性建筑相形见绌,而且还要象征香港美好的未来前景。贝聿铭说,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雄心”。

扩展资料:
故事:
1986年12月香港总督尤德(Edward Youde)访问北京时,因心脏病发作猝死于英使馆内,“中银大厦破坏港督府风水”之说更是甚嚣尘上。继任港督卫奕信(David Wilson)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请香港风水大师指点化解方法,在港督府花园正对中银大厦尖角的延长线上种植了三棵柳树,以化解“煞气”。
但是柳树屡种屡死,港督府屡死屡种。香港回归后,总督府改为礼宾府,但首任特首董建华直截了当拒绝入住,曾荫权则找来好友龙景铨查看风水,最后在礼宾府正对着中银大厦的那边墙外添建了一座锦鲤池。
中银大厦另一条边对着诺曼·福斯特爵士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1983年开工,1985年竣工)。其正立面直对维多利亚湾,一无遮挡,中银大厦开工当年,汇丰就发生业务惨跌。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楼顶加装了两门“大炮”(实为起重机),正对中银大厦,据说效果还挺灵验。
1994年李嘉诚取得了中银与汇丰之间的地块,修建长江集团中心。左边是尖刀,右边是大炮,对香港风水师是个极大的考验,最终采用方方正正的平面,两角分别对着中银和汇丰,让双方的火力从自家墙外擦过去,此外还在长江集团中心的南边修建“长江公园”,公园里除了用流水来改善风水之外,还摆放了一块巨大的茶水晶作为风水镇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是干什么的?

4. 香港中银大厦的结构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5. 香港中银大厦是什么时候建的?

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

设计者为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大厦楼高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香港中银大厦是世界最著名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贝聿铭这位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的为20世纪现代建筑留下浓厚的一笔

香港中银大厦是什么时候建的?

6. 香港中银大厦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在沿岸眺望对岸景色时,你一定会看到一幢外形像竹子,由几组三角形组成的摩天大楼,它就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中国银行大厦,独特的造型寓意“节节高升”。中银大厦最着名,也是最值得欣赏的就是它那独特的外观。它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大厦揉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现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铝合金所建成。它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整个大厦的三角柱身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空间感,体现着贝聿铭“让光线来作设计”的设计理念,大厦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美的银行之一。欣赏中银大厦最佳位置就是在尖沙咀沿岸的或者,白天你可以坐上,在畅游的同时,欣赏中银大厦。而夜晚,你也可以坐在叮叮车二层的最前方,当车行驶至金钟道时,除了看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抬头还能近距离的欣赏这有着强烈空间感的几何形大厦,在夜晚灯光下异常的棱角分明。如果还想再进一步的参观中银大厦,不妨走进它。进入大厦大堂的大厅,大厅中央是服务台,向服务员提出申请到43层观光,并递上有效证件,如通行证或者护照。服务员登记完后,会递上一张门禁卡。在服务台左侧便是观光区的直达电梯,在电梯的闸口刷门禁卡进入电梯走廊,上电梯。 抵达43层观光层,出电梯右转便是观光区。观光区不大,可站西北面的落地窗前,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美景,以及对面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还可观赏到地面车水马龙的街景。而站在西面的窗前,还可眺望远处的。 参观完中银大厦,下了电梯,记着把访客证交给电梯口的服务人员。之后可步行5分钟至中环花园道山顶缆车总站,可在此乘坐缆车前往太平山顶的,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观凌霄阁内的。如果想要登上中银大楼观光层,需要在大堂登记证件。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中银大厦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7.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介绍

位于香港中西区花园道与金钟道交界处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香港最现代化的建筑之一,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该大厦曾经是香港最高和世界第5高的建筑。建筑的顶部为会议中心,一般公众不被允许进入。游客在大厦的第55层俯瞰壮观的香港城市风景。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介绍

8.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25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