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人物形象

2024-05-11 00:49

1. 《药》的人物形象

  华老栓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211页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213页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见212页“……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浸泡的。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215~216页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210页~212页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谨慎,这些都联系着他的内心活动,表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还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的珍惜及惊惧的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和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作者对他的态度: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康大叔:

  身份与社会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

  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总结:

  对康大叔这一反面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由主要借助于外貌:“浑身黑色”、“玄色布”、“玄色腰带”、“满脸横肉”以及“嚷”着,说出的话,“撮着”人血馒头塞与老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凶狠、残暴、贪婪无耻的特征。


  夏瑜

  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作者对他的态度: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

  总结:

  对夏瑜这一正面形象的刻画,则主要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对革命矢志不移,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华小栓、华大妈:

  他们都是“小人物”,鲁迅将他们置于一种凄凉、诲暗的场景中,让他们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然后,让这些“小人物”,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味。�
  病态社会和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之人,这两者哪个更要不得呢?鲁迅什么也没说,但“醒着”的人似乎知道了,并产生强烈疗救的愿望。


  祥林嫂:
  初进鲁镇:勤劳,本分,能干,强壮.
  再进鲁镇: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唠叨.
  临死:呆滞,麻木.

  鲁四爷:虚伪,残暴,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柳妈:迷信.

  民众:冷酷无情
  愚昧无知
  麻木不仁
  自私

《药》的人物形象

2. 简要概括《药》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分析:
1、华老栓,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他整天总是勤勤恳恳地劳动,即使熬了夜,也不肯休息。他爱儿子,为了给儿子看病,他省吃俭用,拿出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药。
他又十分愚昧落后,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他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幸福。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既不关心更不理解,对革命者的牺牲,他无动于衷。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
2、夏瑜,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家境贫寒,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
3、夏四奶奶,夏四奶奶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江南某城镇的贫苦妇女形象。她家境贫寒,年老体衰。她深爱相依为命的儿子,因失去他而痛苦悲伤;又因儿子是旧制度的叛逆者而蒙冤受辱,但她愚昧、迷信、守旧,是一个尚未觉醒的社会最底层的妇女。
4、花白胡子,他喜欢见人说好话,喜欢奉承人、讨好别人。看到老栓眼睛围着一圈黑线,他猜想可能生病了,可是当老栓予以否认时,他随即推翻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点与驼背五少爷感慨人生已逝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
他还喜欢打听新鲜事儿,其猎奇的心理使他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花白胡子等茶客身上的共同之处就是一个“闲”字。“闲”正是鲁迅重点揭示的国民病态生存状态的一种。
5、驼背五少爷,驼背五少爷是茶客中最先出场的。他既叫五少爷,又能够不为生计操劳,“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足见他是一个大清国的遗老。

参考资料:作品鉴赏:
《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和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这篇小说通过对封建统治爪牙的刻画,揭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夏三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等人的形象,则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贪婪、卑鄙的反动本质。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鲁迅自己对《药》是这样解释的:“《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了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药

3. 《药》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华老栓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211页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213页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见212页“……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浸泡的。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215~216页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210页~212页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谨慎,这些都联系着他的内心活动,表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还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的珍惜及惊惧的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和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作者对他的态度: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康大叔:

  身份与社会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

  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总结:

  对康大叔这一反面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由主要借助于外貌:“浑身黑色”、“玄色布”、“玄色腰带”、“满脸横肉”以及“嚷”着,说出的话,“撮着”人血馒头塞与老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凶狠、残暴、贪婪无耻的特征。

  夏瑜

  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作者对他的态度: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

  总结:

  对夏瑜这一正面形象的刻画,则主要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对革命矢志不移,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华小栓、华大妈:

  他们都是“小人物”,鲁迅将他们置于一种凄凉、诲暗的场景中,让他们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然后,让这些“小人物”,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味。?
  病态社会和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之人,这两者哪个更要不得呢?鲁迅什么也没说,但“醒着”的人似乎知道了,并产生强烈疗救的愿望。

  祥林嫂:
  初进鲁镇:勤劳,本分,能干,强壮.
  再进鲁镇: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唠叨.
  临死:呆滞,麻木.

  鲁四爷:虚伪,残暴,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柳妈:迷信.

  民众:冷酷无情
  愚昧无知
  麻木不仁
  自私

《药》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4. 《药》中的人物形象有几个?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既不关心更不理解,对革命者的牺牲,他无动于衷;
这又表现了他愚昧、麻木、无知的一面。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和毒害所造成的,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
康大叔:文中先后用“黑的人”“横肉的人”指称他,到以后通过跟华大妈对话,才知道他是康大叔。作者之所以那样指称他,不仅是为了突出人物外貌特征,更主要体现对他的憎恶之情。文中并没有交代他是刽子手,但我们可以从课文注释和小说具体描写看出来。
华小栓: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也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内容。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华小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次是华小栓咳嗽表现的意义,再次是华小栓无语的深层含义。
夏瑜:该人物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扩展资料:
故事主线
1、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而且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毕恭毕敬,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
2、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献身。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连结起来,就更加突出了群众的愚昧,但却又使献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么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
并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这种弱点和革命、革命者联结起来,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药

5. 《药》这篇小说主要想表达怎样的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在结构安排上,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军阀杀害为暗线,双线交织,构思精巧;在人物刻画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形象生动,技巧高超。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脱稿于“五四运动”时期,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号。从作品所处理的题材来看,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期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1907年就义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后四年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在仙台学医时,他看了日本人杀中国人而另一大群中国人却来 “鉴赏” 杀人 “壮举” 的电影以后,深切感到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笔创作了《药》。

《药》这篇小说主要想表达怎样的主题?

6. 如何理解小说《药》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鲁迅的《药》写于1919年4月,是鲁迅的一篇重要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与特异的艺术构思,使这篇作品成为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典范。鲁迅曾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这是鲁迅当初构思这篇小说的主旨,也可以说是作品的基本主题。它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必须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药》的思想内容,可进一步分析如下:
反映迷信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揭示当时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觉性的国民性弱点
抨击封建统治阶层的罪恶残酷与愚昧与愚民政策
揭示没有唤醒群众、脱离群众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
 歌颂革命烈士大义凛燃的气概
透露出革命尚存希望,以及后继有人的信念

7. 小说《药》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在结构安排上,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军阀杀害为暗线,双线交织,构思精巧;在人物刻画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形象生动,技巧高超。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脱稿于“五四运动”时期,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号。从作品所处理的题材来看,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期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1907年就义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后四年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在仙台学医时,他看了日本人杀中国人而另一大群中国人却来 “鉴赏” 杀人 “壮举” 的电影以后,深切感到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笔创作了《药》。

小说《药》的主题是什么?

8. 《药》中刻画了一些什么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的《药》吗?
好多年前学过的课文了,建议楼主可以自己细心揣摩一下。其实这是一篇读完以后会让人深思并且痛心的一篇文章。
鲁迅那个时代是个麻木愚昧的时代,他是个先驱者,试图唤醒麻木的民众,当时也有许多仁人志士,但是依旧有许多麻木着的人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药可救。鲁迅对当时的人民大众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华老栓和康大叔是正面描写的人物,革命者夏瑜没有正面出场。至于具体的人模形象分析请参考,可以建议楼主自己揣摩下作者的构思和对人物的描绘是从几个方面入手的。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然后就可以得出有什么特点。还有学习语文要重视阅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
具体分析请参考 也是网上摘的。

华老栓:是一个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劳动人民形象,他生活十分艰辛,(“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但作者着力描写的并不是他的经济状况,而是他的精神愚昧。老栓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感到“幸福”。在他的内心儿子的性命是重要的,至于所谓的“革命”,他不关心更不理解,更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 

康大叔:作为统治阶级杀人的工具,凶暴、残忍、贪婪。小说中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都有描写,尤其是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等动词更是生动表现了他的蛮横。但要着重指出的是,康大叔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却并不是罪魁祸首。 

夏瑜:家境贫寒,但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作者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而他的牺牲虽然并非毫无影响,但也有英雄振臂一呼却并无人响应的孤寂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