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战略意义

2024-05-17 22:14

1. 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战略意义

从深化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和香港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城市之间互补性强,语言文化相通,拥有长期的合作经验,因此完全可以在各个政府的推动和协作下,进一步分工合作,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并辐射华南一带,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第二,作为一个相对先进和长期对外开放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引进更多的技术、政策和制度的创新,配合中央以创新为发展主要动力的方针,为国家的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担当“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强化中国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城市的联系,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积极作用。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让香港更全面的融入国家的发展,利用其“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走向世界搭桥铺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香港凭借其制度完善、法律健全、人才充裕、信息流通、金融和服务体系发达及国际联系广泛等比较优势,完全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担当各种枢纽、协调或中心的角色。一直以来,香港都有参与到粤港澳合作、深港合作、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经济发展合作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在总结经验后,香港要更好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其建设作出贡献,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好。首先,香港特区政府必须意识到,当香港仔国家发张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和香港的产业结构必须尽快转型升级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第二,香港特区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向香港人讲解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以及香港各界的重要性,同时排除部分人的误解和疑虑,为香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扫除内部阻力。第三,香港特区政府需要积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政府的沟通与合作,推动香港与各城市在制度、法律、交通运输、公共政策、专业和行业准入标准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对接,让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成为香港人和内地同胞的一个共同家园。最后,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对其在经济发展上的角色重新定位,提升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性和领导功能。为此,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思维也应该做出调整,尤其重要的是,要让香港的财政资源能够扶持产业和投放在内地,否则,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参与上便会受到很大的

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战略意义

2.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概念

文 | 2017年5月17日 优品财富网
  
 三大主题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概念
                                          
 广州:绿景控股、保利地产、粤泰股份、珠江实业。珠江实业是市值较低、广东区域内有较多业务和土地储备的纯正地产股,龙头概率大。此外,还有粤水电、粤高速、白云机场、中远海特等个股。
  
 深圳:万科A、世纪星源、深振业A等18只地产股。土地储备多的像招商蛇口、万科A等,但市值较大;沙河股份、深振业等国资委控制的小市值地产股,也是老牌妖股。港口股深赤湾A、盐田港等,龙头风范显著,两只股票均涨停。
  
 珠海:世荣兆业、格力地产、华发股份等地产股。其中华发股份处于停牌中,世荣兆业市值最低;珠海中富也是在珠海有较大土地储备的公司。交运中的珠海港、恒基达鑫,珠海港已经是龙头。
  
 昨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政策落地,格力地产放量,跳空走势。
                                          
 记得,春节后,2月13日从珠海坐高铁到广州,对面座位上两位衣着得体的老太太,一路讲着粤语兴高采烈地讨论些什么,然后在中山下车。
  
 我这一路上,从珠海出来看着车窗外高楼林立,风景秀丽,脑子里还想到这地方离珠海也挺近,应该有很不错的发展前途,或许退休后可以来这里住住,甚至买套房产什么的!
  
 原来这中山,属于大湾区!那两位老太太说不定就是去中山考察房地产的呀!

3.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什么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它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什么中心

4. 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法律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从国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重新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国内来看,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挑战下,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和期待。
法律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第三条 重大意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5. 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从国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重新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国内来看,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挑战下,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和期待。
一、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旨是改革,中心点当然是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
1、体制性的、机制性的改革。强调必须力推关键领域市场化取向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才能使我国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得以进一步释放,使得我国技术、产业、经济结构提升得以更好推进。
2、通过采取一个市场出新的办法,采取一个严格遵守纪律的办法,严肃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严肃应对资产泡沫化与过高杠杆化带来的金融风险。而不是完全回避,更不是用一个更大的刺激来短期的推演它。
二、天津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一、天津率先碳达峰具备优势潜力:一是具备减排优势基础。“十三五”期间,天津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至38.7%,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到20.4%,光伏、风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断发展,单位GDP能耗稳步下降,单位GDP电耗稳中有降,超额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任务,为下一步实现碳达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碳减排实践经验丰富。天津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年碳市场交易总量位列全国第二,碳市场履约率连续六年达到100%,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率先实现碳达峰对天津而言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规模仍处于双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将长期并存。不仅如此,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付处的努力和成本也远大于这些国家。在这样背景条件下,天津要率先实现碳达峰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能源发展面临能源双控、减碳、环境治理的多种约束;二是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一步下降难度较大。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一降”:以降碳为绿色低碳转型总抓手,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层面发力。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化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能源、工业、建筑等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推进传统制造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煤电、石化、化工、钢铁、电镀等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不断降低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引导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建立低碳企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层面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深度低碳化转型。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大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太阳能、高压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研发突破与广泛应用,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力替代,加快建设低碳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统。“一增”:以增强碳汇能力为关键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降低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双管齐下、统筹推进。如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于实现城市碳达峰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持续深入挖掘天津碳汇基础优势和潜力,建立全域统筹的生态碳汇体系,整合城市绿地公园、湿地、森林、农田以及海洋资源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建设陆地和海洋碳汇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碳汇数据库,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一协同”:以协同联动为着力点,畅通碳达峰协同衔接机制。一是加强规划衔接,完善各部门、各领域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十四五”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构建“减碳源、增碳汇,建市场、促交易”的工作体系,强化能源、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协同。二是强化数据协同,增强碳排放核算统计体系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加大碳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分析的联动,推进碳达峰工作与环保工作在技术、标准和制度等层面的深度融合衔接,探索推动细颗粒物、臭氧等主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有效路径。“一借力”:借力金融与市场,构建更好的绿色投融资和碳市场环境。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碳市场的减碳作用。一是建立以低碳减排为导向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机金融机构发展规划,加强以碳金融创新为主的绿色金融创新,强化对低碳发展领域的金融政策支持。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引导,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识别绿色低碳项目融资需求,构建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低碳”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探索转型融资,包括转型基金、转型债券、转型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和激励高碳行业、企业的低碳化转型。二是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推进碳交易试点创新,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探索建立碳汇交易机制。“一试点”:开展碳达峰示范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工厂建设。聚焦工业领域,出台相应的专项鼓励和辅导政策,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探索制定零碳工厂、园区标准,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项目,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园区,从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核算、制定碳达峰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示范。因循“低碳—超低—近零—净零”的减碳路径,打造一批零碳建筑、零碳社区、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零碳岛等示范单元,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市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三条重大意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6. 粤港澳大湾区最主要的城市 原来是这些

1、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其中主要的城市就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这些国际都会和省级重要城市。
 
 2、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7. 为什么要提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有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哪些变化?

因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的变化: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便利三地居民生活。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已通车,未来随着三地基础设施和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三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空间距离将不断拉近,“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
二、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大湾区将聚焦引才育才机制和人才市场统一化,将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就业岗位,为粤港澳居民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
三、治理创新提供更优质生活圈。湾区内社会治理协防共治,资源整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大湾区影响力的提升,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  

扩展资料
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1、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2、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4、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港澳大湾区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从现实影响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对三地居民的利好

为什么要提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有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哪些变化?

8. 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支持和推动哪个城市?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广西、福建、江西、贵州、海南等周边省市联动发展具有现实基础、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
1、地理上相邻,历史上关系千丝万缕,文化、政治、社会、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各地区位优势互补明显。
2、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湾区内部的产业联系将会更强,周边省份如果只是沿袭原来的“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思维,就有可能失去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需要积极对接大湾区。
3、周边省份广阔区域可以通过资源、人才、产业链等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足够强大腹地支撑。

大湾区规划出台的背景:


众所周知,湾区经济已成为大国经济的象征。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改革举措。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深圳启动了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开启了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但此刻,中国经济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模式转换的难题,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这需要大湾区的探索。在新的城市发展阶段,需要构建城市群合作模式。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发展势头良好。


但京津冀、北京独树一帜;长三角、上海领头,各省份各自为战;而广东省的九个地级市,同属珠三角,而毗邻的港澳,则是我们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