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1万吨黄金仍难为货币背书 中国囤金到底为什么

2024-04-27 18:11

1. 即使有1万吨黄金仍难为货币背书 中国囤金到底为什么

很深奥的问题

即使有1万吨黄金仍难为货币背书 中国囤金到底为什么

2. 急求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及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材料!

由于货币的不可自由兑换和相对保守的金融发展策略,中国金融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较小。但是,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金融业面临哪些现实问题和困境,应该采取什么应对策略?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进行了专访。

  《董事会》:您是位非常关注全球变化的金融监管者。目前,美国CDS市场的风险尚未完全释放,花旗集团的出路也尚未清晰,新政府的救市一揽子新政还没明朗,通缩预期弥漫……您如何评价美国及全球金融局势的最新变化?

  阎庆民:从2007年4月主营次级房贷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倒闭算起,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延续了20个月,不仅至今仍未有见底迹象,而且愈演愈烈。目前已从金融领域蔓延至实体经济,引发了自“二战”以来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首次同时陷入衰退,并进一步波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最近,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再次提出预计金额高达77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减税规模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从国内来看,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国十条”、促发展的“国九条”以及“金融三十条”等“保增长”政策和计划。尽管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危机,但此次大规模的国际经济衰退可能还会延续一到两年,同时金融业的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

  《董事会》:受危机影响,近来外资银行连续低价套现中行、建行,您是否有所关注?您怎样看待汇金增持A股与外资减持H股的关系,中国有关部门是否应当采取对策?

  阎庆民:(外资银行连续减持)还是缺流动性,加之原协议中锁定期是三年,故减持也是可理解的,因为减持以后还是大股东,不影响占股的比例。现在市场不太好,也看不准,相对来说,这个价位还可以。对策还谈不上,因为现在大家还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因素。

  对于汇金,从战略上讲应该对应持股,对应增持。我们其实可以持有外资银行一部分(股权),这样大家利益栓得更紧。稀释与反稀释,增持与反增持,通过双向的合理互动,保持资本话语权,形成新的合理的公司治理阶层,我认为是有战略意义的。

  《董事会》:作为曾经直接监管、参与工行、中行、建行的改革、重组和上市工作的官员,您对三家银行有何具体评价?

  阎庆民:中行、建行包括工行,由于客户群、成长基础的差异,每家银行有各自的特色。相对来说,5万亿资产的建行规模小一些,我们认为,通过改革重组上市,它的运营更稳健些。

  建行的客户群相对集中单一,成长的基础主要是建筑类企业,这条线比较清晰。地产类的比例也适中,包括按揭、开发类的全口径贷款,预计最多也就是1/3。

  工行大量承担了84年代人行分离出来的工商信贷,这里面有一些属于禁止类的产业,有些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的,这就要逐步退出,而退出过程是漫长的,会形成一些不良贷款。通过股改,我们解决了一些,但还是留下很多属于限制类的,像钢铁、电解铝。对于房地产业,工行的信贷比例不太高。

  中行最早定位是外部专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多,涉及很多三资企业、进出口企业,还有部分工商类企业。这次中银香港因为迷你雷曼债券一事,香港金管局给予了盈利预警。

  《董事会》:总结反思之下,中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问题和困境是什么?需要进行怎样的进一步改革?

  阎庆民: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体系建设及金融监管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问责机制建设、财务状况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积极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水平、金融创新能力、风险管理有效性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公司治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正如你们《董事会》杂志说的,中国特色的董事会如何发挥它的核心作用。

  因此,需要“借危机、兴改革”,在系统反思和汲取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提升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培育金融创新能力并加快IT系统建设等。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董事会》:银行业自身治理的缺失,是导致其风险控制能力偏弱的重要原因。刘明康主席近期说过,现在是银行业完善公司治理的最好时机。在目前董事会授权不到位、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外部监管的度?在当今时局下,银行业如何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阎庆民:公司治理是银行创新发展的关键,但又恰恰是规制监管所鞭长莫及的领域,外部监管所能做的往往是强化原则导向监管,如明确公司治理原则,通过指引等向银行业推荐加强公司治理的良好做法等。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其盈利的根本在于比交易对手占有更多的信息,拥有更加丰富和完善的信息处理手段。而外部监管者始终不会比银行内部的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内容。

  通过这五年的改革,银行业董事会发挥了一部分作用,但总体感觉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下面的专门委员会(审计、管理、战略、薪酬等若干功能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有效的监管需要引导与督促银行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作用,重点关注并评估银行董事会的结构、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素质以及尽职与否、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发挥情况等,以形成内外合力,共同提高银行的内部治理水平。

  这也和我们的特色有关系。党委会书记通常是董事长,董事长通常也是党委会书记,一身兼两任。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董事会》:对于国有绝对控股的大型股份制商行,在未来的银行业监管框架中,出资人会否加强对下属银行董事会运作的全面考核?

  阎庆民:现在严格来说没有太多对它的考核。

  与国资管理体制不同,中组部直接管理1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工农中建交+三家政策性银行+中信、光大+中投),主要是干部管理。

  对于已进行股份制改革的银行,中投作为出资人,尽管有回报,但没有办法进行百分之百的考核,只能对这些银行的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考核,衡量其经营好坏,包括资产类的贷款比例、效益类的ROE\ROA、成本类的成本收入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是通行的国际惯例指标。

  银行是垄断、负债性的,不是竞争性的,需要中央高度垄断、高度集权,比较特殊。所以,我们对银行董事会的考核和国资委不一样,只能牺牲些效率追求安全。

  《董事会》:从银行监管者角度,您一直强调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方略,还是经济危机期间的短期选择?2009年银监系统工作会议之后,当前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是什么?

  阎庆民:金融业是一个高负债、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对整个经济而言,银行及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公共性质,有较强的外部性。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方略,而不是当前危机期间的短期选择。一方面,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亲经济周期”特性,需要“逆经济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另一方面,则是切实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是,在“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下,督促银行业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一是根据“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有效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做好信用风险防范工作。二是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效防范跨市场风险的传递和蔓延。尤其是对于创新金融产品,如理财产品等,要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要求强化管理。三是经济下行阶段往往是操作风险上升的时期,需要银行认真抓好合规管理、案件防控等预防工作。
《董事会》:您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应当注重协调性、协同性。有上海学者指出,中国应尽快建立跨部门的宏观预警机制。对此您怎么看?

  阎庆民:宏观预警非常重要,但要真正做到科学有效,需要一个不断磨合和探索的过程。我想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探索:一方面,在政府层面探索建立跨部门的良好磋商协调机制。当前我国有多个部门涉及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如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三家宏观调控部门以及行业或产业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预警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包括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评级公司、咨询顾问公司、研究机构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判断,发挥“看不见的手”在宏观预警方面信息快速、反应灵活的优势,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发展和互动,提高宏观预警成效。

  《董事会》:您刚提到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房地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是宏观监管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当前这些风险暴露程度如何,能否预测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变化?上海作为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对于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流动性及机构的资产负债变化,现在有没有做好相对应的应急准备?

  阎庆民: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理财产品存在一些问题。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一些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房地产商可能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同时,一些受冲击较大的进出口企业以及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也会进一步暴露。上海银行业主要从三方面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强化相关的压力测试,把握风险演变方向和趋势,提足拨备,多核销呆坏账;二是加强情景分析和模拟,做好风险处置及应对准备;三是高度关注贷款集中度和关联企业的风险,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出现。

  《董事会》:作为银行表外资产的一部分,理财产品的风险一直备受关注,从监管角度而言,将如何防范风险?

  阎庆民:由于中国的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都在想方设法加大票据工具的使用;另外,把信用证、担保等业务放在表外,也可以减轻对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规避监管。当然,这中间也出了些问题,例如一些与市场挂钩的理财产品会在春节前后集中到期,特别是投资于QDII的理财产品,面临的浮亏风险较为突出。

  与国内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不同,国际上不少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施行的是专业柜台形式,信息充分披露,有分析师、理财顾问提供帮助。

  监管者要做的是风险提示,并希望银行“卖者有责”,细分客户,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我们已经督促银行业对每期产品都要进行分析预判,加强事前沟通解释,制定应对预案。二季度银监部门将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和指引,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资质进行评估,分级授权,实施选择性的监管介入。

  《董事会》:票据融资在银行去年11-12月的大量新增贷款中占比不少。对于单个银行来说,可能限制了风险,但因为快速传递、贴现时谨慎不一,且贷款一直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票据融资增长可能会推高未来的系统性风险。对此您怎么看,银监部门有何监管举措?

  阎庆民:票据融资是企业多元化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融资成本低、手续简便灵活、有利于优化银企关系以及规范企业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等优势,并且票据融资还是银行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以承兑汇票为主。监管部门积极鼓励票据融资业务的规范发展,鼓励加大对符合条件票据的背书和转让,鼓励大型企业、上下游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加大票据的使用,通过银行信用支持商业信用的拓展,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票据融资业务发展和票据市场交易中的风险问题,及时加强风险提示和监管引导,要求银行进一步规范票据业务发展,强化风险预警功能,加强催收和保全措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董事会》:政府鼓励银行信贷创新,但对于业界期待的创新(例如资产证券化)推进不多。新形势下应如何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阎庆民:金融创新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发展本身就是创新发展与创新监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个演进过程,因此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停止。与发达国家金融创新过度不同,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自我创新以及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技能等方面仍有着很大差距。监管部门将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原则,发挥银行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银行业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中的三个关系:一是科学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要从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二是要关注表内表外业务创新的协调发展;三是要重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道德自律,强化“卖者有责”的意识,尤其要加强客户适合度评估。

  《董事会》:政府采取向经济强制注资后,11、12月银行基建类贷款急速放量,但其他类型贷款惜贷明显。银监会近期提出,应在审慎前提下增加放贷。您认为,银行为完成政治任务,实际操作中会否弱化风险控制,以致不良资产出现新的增量?

  阎庆民:从国家来说,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是个成功经验,而投资确实需要靠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系数大,拉动产业多,虽然期限长,但回款有保证,只要匹配资金安排好,银行也愿意,不存在市场不适销的问题。加工制造企业存在周期性,带动系数小,要看属于哪些行业。不会(给银行压任务)。

  银行业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枢和传导作用。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运营成效,进而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只有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才会有银行业的稳健发展。这就要求银行业按照“金融三十条”意见,积极做好“保增长、促发展、防风险”的各方面准备,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信贷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审慎经营原则,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积极争取主动,实现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

  《董事会》:中小企业贷款始终是个难点,银行业将怎样切实给予帮助?

  阎庆民: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据世行和IMF统计,全球小企业的融资一半以上是股权融资;另外45%是债务融资,其中有近20%是银行贷款。即使在发达国家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真正的贷款比例也是非常低的。由于小企业天然的缺陷,事实上银行愿意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穷。

  因此,财政要拿出相当的资金做担保、贴息和扶助性基金。在此基础上,银行资金起到嫁接的作用。财政不出来,把银行抛到第一线,今后又会形成新的坏账。

  《董事会》:“金融三十条”试图通过建立利益引导机制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实现政府与银行利益目标的一致,但机制建立的时间、方式、效果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对大银行从政策、税收等方面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呆坏账核销限制,但具体如何操作,谁最终埋单?其中放权银行的“度”如何把握?您对利益引导机制的进展与前景怎么看?

  阎庆民:“金融三十条”对激励引导机制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对市场机制及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地位的认同,是当前形势下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协调配合的积极措施,将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尽管由于时间限制,相关具体政策措施还未进一步明确细化,但各相关部门都在抓紧对配套政策进行论证和制定,相信相关政策会尽快予以明确。相信通过上述配套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呆坏账核销,夯实经营基础,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董事会》:2009年,银行业将面临更高的信贷成本、信用风险和更低的净息差,行业净利润增速减慢,同时不良贷款率将上升。对于银行业的不景气(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您有何建议?

  阎庆民: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形势可能会更为严峻,相应风险会进一步暴露,这都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一是按照“保增长、促发展、防风险”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尤其是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市场、有竞争力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要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加强非信贷服务创新,继续拓展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如咨询业务、代理业务等,进一步优化银行业收入结构,增强银行收入的稳定性。三是监管上有一定的容忍度,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要求,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确保稳健经营。

  《董事会》:最后一个问题,中国金融业和金融体系经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改革后,您对可预见的未来有何愿景?

  阎庆民:这两年还是借危机兴改革。首先还得深化改革,第二要扩大开放,第三还是要继续推动创新。银行不走改革开放创新之路,始终解决不了银行自身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上市公司后,市值排得高,不代表管理水平就好,大家最终关注的是竞争力,这个过程还得若干年。

3. 为什么黄金具有硬通货的职能

黄金代表着无穷无尽的财富,可以说黄金自出现在人们严重就注定是钱财,就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是现如今的纸币只是我们赋予它的一个符号象征,纸币不能和黄金相比

为什么黄金具有硬通货的职能

4. 黄金为什么具有硬通货的职能?

  第一,黄金与人类社会生活结合以后,与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关系,即黄金具有了难以解除的经济属性。黄金逐渐成为人类用于衡量其他商品的经济价值尺度的一个恒定物。
  第二,黄金具有的天然货币的属性。黄金千古不变的恒定性的特质,使其成为货币最好的原材料。
  第三,任何国家的纸币的生命,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各国金融货币发行情况去看,长期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即使曾经是超级大国的苏联卢布原来也是极其坚挺,一夜之间也会变成废纸。尤其很多国家发行货币的纸币上的票面数字和发行量,太容易被人随意操控。并且,像现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其货币的发行量也太随意,美国人想发行多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行多少,这就更增加了黄金的权威性。黄金不仅不可能无限生产出来,而且,无论世界变化天翻地覆,无论自然变化海枯石烂,不管放在哪里,永远不会变色变性。
  第四,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虽然是国际货币,但在很多国家不能通用,也不能兑换其国家的货币。即使现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元,在很多国家也不能通用,不能兑换。但黄金却可以在世界各国换成当地国家的货币,有的国家不允许黄金自由买卖和兑换,但在民间,黄金与当地货币的兑换,依然畅通无阻。即使官方不允许,民间依然认可黄金的价值。在很多国家,普通民众对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之类的国际货币完全无知,但他们对黄金的价值还是绝对认可。
  第五,在当今的世界,一百九十多个主权国家中,有超过一百八十多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的货币,拿到国际金融市场中,甚至不被认可。但在这些国家的货币不被认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民众拿出黄金到国际金融市场中,一定还是被市场认可的。
  第六,黄金现在还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在国际金融市场抵押融资的功能。任何国家、团体、个人和企业,如果拥有黄金,都可以用黄金抵押融资。
  第七,世界各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至今依然把黄金储备作为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客观上,为世界投资者做了投资黄金的示范作用,对黄金硬通货起到背书的作用。
  第八,各国民众对黄金的大量储备和年年递增的购买力,与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购买力的增长形成的共同效应,使黄金至今仍是全世界比任何货币更认可的硬通货。亚洲民众对黄金具有天然的信任感,民众对黄金的追求和民间储备量以及购买力,远远大于各国政府的国家性质的黄金储备量和购买力。

5. 土耳其突然大规模购买黄金,各国存放在美国的5750吨呢?

黄金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硬通货,而黄金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条件之一。一个国家黄金的储备是抵御经济危机以及国家货币崩盘后最后的保障,而很多国家都将本国的黄金交给美国保存。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位于纽约自由大道33号的,是一栋文艺复兴时期宫殿风格的建筑。从外观上看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它的内部的地下25米,是金库所在地,整个金库存放有5750吨黄金。金库被花岗岩层包裹,而金库门框为一个重达140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大门则是一个90吨重的用钢制成的圆柱,圆柱中间为通往金库的狭窄通道。当大门关闭后,金库会自动处于气密状态,即便窃贼能穿越铜墙铁壁进入金库内部,也会因瞬间窒息而亡。因此整个金库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黄金储备与金融霸权,互为支撑。没有黄金储备,那么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也将会动摇。当土耳其将220吨黄金运回国内后,美国以意图不明拒绝了德国和俄罗斯运回本国黄金的请求。俄罗斯和德国呼吁世界联合起来彻查存放在纽约的黄金储备,严重怀疑美国将自己的黄金挪作他用。

各国交给美国保管的库存黄金,背后有美国的国家信用背书。挪用甚至是私吞其他国家的黄金,等于放弃了国家信用,与其他国家为敌,对美国不是一件划算的生意。所以,黄金的安全不用担心。但是,美国可能会采取拖延大法,想方设法阻碍其他国家运回黄金。世界各国想拿回自家的黄金,恐怕不会太顺利。

土耳其突然大规模购买黄金,各国存放在美国的5750吨呢?

6. 央行数字货币是以黄金作背书吗?

不是的,中国没有这么多的黄金。是以国家主权信用作为背书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