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问题

2024-05-09 10:01

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问题

1、财政支出范围需进一步规范。为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首先应规范财政支出的范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的非盈利领域,主要作用是维护政权稳定,实施扶贫济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而现行财政一方面超越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对本应由市场调节的一般竞争性领域涉足太多,以至于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本应由政府负担支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却因财力匣乏而无能为力。因此,政府财政应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转移到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方面来。2、预算的约束力有待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执行方面的改革方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地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结果。但如何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的编制才是根本。我省在预算编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早编细编预算,加强了预算管理,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行预算的约束力仍然不够,应迸一步使预算管理体制法制化,使各级财政部门做到依法理财,各级政府部门做到依法行政。3、需要充分调动预算单位的理财积极性。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财政的监督职能,但还应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各预算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既算账又理财,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行,各部门、各单位只见指标不见钱,首先从领导的思想上就产生了被动服从的观念,理财的积极性降低,而财务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领导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财积极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问题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原因

国库集中支付事关政府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国际通用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年度支出总额按期(中央部门按季、地方部门按月)拨付到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账户内由其使用。这种分散支付制度存在如下几大弊端:(1)各部门多头开列账户。各商业银行为了承揽储蓄往往置有关规定于不顾,推动多头重复开列账户,致使政府财政资金分散,脱离了预算统一管理,从而使预算执行中的监督得不到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滋生腐败。(2)预算信息管理落后。由于大量资金分散于各商业银行,政府的预算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转情况,不利于政府对就形势做出正确判断。(3)大量资金沉淀。因为各单位资金使用时间规模不一,有一个逐渐使用的过程,而政府预算部门又是按期拨付的,势必造成一方面政府财政为如期拨付资金而不得不发行公债或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政府财政资金沉淀于各商业银行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于2001年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由国库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均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收支。

3.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1、规范了财政资金拨付渠道,强化了预算执行力度。传统的国库支付管理,国库拨出的财政资金经一级预算单位账户“中转”,层层下拨到下级单位,拨付环节多、资金流转过程长。在资金拨付过程中,上级预算单位可以运用资金分配权,截留或挪用一部分资金。特别是用于基建项目资金,由于中间的审批、管理环节多,易造成层层克扣、截留挪用,最终拨到基建单位账上的资金已大大“缩水”,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政策调控作用难以发挥,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现代的国库支付管理,把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及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全过程监督、控制,规范了资金拨付渠道,强化了预算执行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财政监督环节提前到支付环节,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传统的国库支付管理,财政资金一旦拨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中,就等于将资金的使用调配权完全移交到预算单位掌握管理下,财政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资金实际运行情况,缺乏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渠道,往往只能从预算单位上报的年终决算中才能了解到资金的安排情况,容易逃避财政检查监督,削弱了预算约束性。另外,部分单位还存在着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单位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问题,更使得财政检查监督预算执行职能形同虚设。现代的国库支付管理,各单位根据预算批复,按预算级次层层上报用款计划,再由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到基层预算单位,基层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及业务需要,在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每笔支出都处应在相预算指标控制之下,财政可随时掌握各项预算的实际支出进度。现代的国库支付管理制度,财政监督环节提前,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为制定更加合理的部门预算提供准确资料。3、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财政支付能力。传统的国库支付管理,国库要一次将资金拨入单位银行账户,一方面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各项支出的实际形成有一定的滞后期,财政总预算列报的支出并不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而且两者差距很大,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给财政预算编制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却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调度困难,而国家为支付大项财政开支,不得不靠发行国债等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增加了财政债务负担。现代的国库支付管理,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分离,使单位形成的结余体现为用款计划指标结余,而实际资金结余却在国库或国库集中支付专户。财政总预算支出和单位支出实际上是同时形成的,财政总预算支出能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4、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要求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在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将制定相关财政、金融法规,以及在根本上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章可循。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管理权限及操作程序的每个环节有了严格的法定制度,就能促使财政管理行为更具有透明度、公开性和约束力,就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与预算约束贯穿于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在具体的支付过程中,限定了财政资金的去向,即使用用途,如社会保障资金、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提租补贴、工资支出等,使得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在具体的支付过程中,为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修订、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奠定基础,如《安徽省省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及时的规范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等专项经费的使用用途,提高了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严肃性。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4.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对外:国库改革最大难点在于撤销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成立各单位的零余额帐户,阻力很大,过渡办法就是保留单位原银行账户,但要把新成立的零余额账户性质定为基本户,把原账户改为专用户。还有就是国库培训要详尽,最好是有模拟实践式的培训,便于后期工作开展,特别是老财务,对财务软件不熟悉的是培训难点
对内:科室职能的划分,国库改革是财政业务流程重新规划的过程,涉及各科室审批权限变更的话会有很大抵触,如果不是强势改革建议不要对原流程做太大改动,否则财政内部问题会影响到国库运行的每个环节

5. 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

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作者:严素萍  时间:2007-11-21 22:11: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了重重阻力,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此,本文拟从加强改革的认识、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角度来探讨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委托代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33个省份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向城市、县级推进。按照中央的统一设计和要求,2005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集中支付制度试点改革已历时三年多,总的来看,试点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初步建立,资金收付方式日益规范,收付效率明显提高,财政监督明显加强。但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于改革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再加上对改革的认识不足,使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在分散支付条件下,各部门和单位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资金存入银行既可生息,又可作为争取项目贷款的条件。改革后,这些好处将不复存在,因此,地方和部门自然会有抵触和阻挠。另外取消政府部门在商业银行的账户,商业银行减少了信贷资金的来源,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也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
  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存在误解。许多人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都归属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将不再拥有这些权力,这成为预算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理解、不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事实上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的前提下,取消单位账户,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
  二是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在资金支付清算中存在以下违规或不规范操作问题:一是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拨到原有的实拨资金账户;二是违规改变财政预算内资金的用途或使用性质;三是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出专户并转储大额定期存单;四是使用预算内资金违规发放政策补贴;五是违规提取现金,并以虚假发票大量提取财政资金;六是代理银行违规划转财政预算内资金。这些问题的发生,反映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策还存在薄弱环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交易主体分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三方,其中,具有交易信息劣势的财政部门是委托人,具有交易信息优势的预算单位与代理银行构成代理人,它们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例如,在财政直接支付活动中,预算单位可能会凭借信息优势及较小的风险约束来伪造虚假收款人,提供虚假收款人账户,伪造、变造或提供虚假合同、虚假申请等,一旦违规行为得逞,财政资金由国库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划出或转移到非法“收款人”账下。对于财政授权支付而言,风险则更大,预算单位可能会提供虚假收款人账户,骗取或转移财政性资金,或与基层代理银行及有关人员合谋骗取或转移财政性资金。倘若不能有效减少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无法遏制国库集中支付中出现的“异化”现象。
  三是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瓶颈。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发生重大变革。国库支出数将取代现行财政拨款数成为财政支出数。这样,国库核算信息将成为政府财政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库核算电算化的要求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库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财、税、库、行之间尚未实现横向联网,部门预算的无纸化操作难以实现,这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率的提高。同时,我国相当一部分人民银行地市级中心支行的账户管理手段落后,结算秩序不符合要求,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效果的发挥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是1994年通过的,而《国金库条例》则是1985年通过的。随着我国的财政收入制度改革、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改革的进程,加上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等一些因素,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保证。
 
  二、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并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第一,应当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文件中关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指示精神,真正做到统一思想,求得共识才能做到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处理好新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充分认识到“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第二,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出现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可以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决方式,围绕着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展开。
  首先应健全代理银行的筛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银行的网络系统,选择具有资信的商业银行作为财政日常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具体确定代理银行,原则上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进行。
  其次应建立完备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紧紧围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财政资金收付实时监测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和动态监测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管的现代财政资金收付监督管理模式。(1)财政部门要以实施“金财工程”为契机,加快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的微机联网步伐,实现财政与代理银行信息资源共享。(2)建立资金支付有效制衡机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内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支付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资金用款计划的申报、审核、批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审批,以及资金的申请、支付、审核、复核、清算、会计核算、信息管理等各个环节,相互独立、互为制约。二是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财政资金支付清算的内控管理制度,防止资金支付清算风险。(3)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问效。(4)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投诉机制。及时受理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和收款人投诉,研究投诉受理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认真解决好资金支付中发生的投诉问题。
  再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在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之间实行绩效合同制度。把预算单位、代理银行的薪酬和考评与贯彻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的好坏紧密联系起来。(2)提高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违规行为的成本。代理人之所以要做出违背委托人意志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能够获取额外的好处,而不被委托人发觉;或即使发现,损失也很小。因此,要提高代理人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通过利益激励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以最大程度地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取向。
  第三,必须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必须进行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如及时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抓紧做好《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及相关资金清算等办法上升为法律或部门规章等工作,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制建设,增强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与不可逆转性;研究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国库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代理银行代理财政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和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管理办法,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二是全面推进财政其他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作用。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离不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同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只有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预算单位和具体支出项目,国库部门才能将改革推进到基层预算单位,将资金支付到项目并监督资金的正确使用。政府采购是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与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构筑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改革的效能。
  三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进一步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如对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审批程序可直接报送到国库部门予以审批,或直接按照均衡拨款的原则在每月底自动产生下达用款计划;进一步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时限,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保证单位及时用款;改进和简化资金清算程序,节省清算时间,延长单位使用资金的时间,方便单位用款。同时,建议人民银行制定电子住处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纸技凭证的传递,实现网上资金的无纸化清算。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7)。
[3]田发,田友春。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4]河南省财政厅国库处。深化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11)。

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

6.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介绍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财政性资金,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及服务采购支出等;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支出、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等。

7. 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改革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财政(国库)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收纳管理,并对各部门和单位的支付过程实行集中统一处理,财政部门将特殊用途之外的财政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的制度。一般表现为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监控。

为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改革措施:第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制定《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程序》、修改《国库条例》及细则、建立支付中心业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第二,建立资金管理方式;第三,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改革措施

8.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历程

2009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深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公务卡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缴改革进展顺利,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效果日益显现,有力促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
 
2010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研究制定强化地方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指导性文件。加强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管理,逐步将其纳入动态监控管理范围。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进力度,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工作进度。继续扩大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健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推进公务卡改革。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收缴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范围,推进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及具备条件的地方执收单位全部实施改革;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和相关制度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电子缴税横向联网,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省份都实行横向联网。四是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进一步推进动态监控系统的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建立覆盖各级财政的一体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