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的发展历史

2024-05-04 07:10

1. 新兴市场的发展历史

从一般意义上讲,新兴市场的出现,并不是什么新现象。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在英国率先发生产业革命后的150年期间,先是美、法、德相继崛起,继而日、俄等国追赶上来。这些国家,在当时,对老牌帝国英国来说,都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致力于改变落后贫困面貌的艰难过程中,前进步伐的快慢大不相同。其中位于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飞,其经济高速增长,仅仅用了大约20年时间,到80年代基本上完成工业化,被称为新兴工业经济体。当今所说的新兴市场国家,是继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新兴市场国家之后的又一批新兴国家。它们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兴起的,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与过去历次相比,大不相同。 不像过去一定时期只有一两个或少数几个,此轮兴起的新兴市场成为一个群体。1993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推出“国家出口战略”时曾提到美国将以经济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新兴市场为主要贸易对象,它们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波兰、土耳其、中国、印度、印尼、韩国。进如21世纪,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论及新兴市场时,所提到的国家就更多了。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6年)载文提到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有32个。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载文称,新兴市场有26个。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6月)发表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的文章称,新兴经济体“包括大约30个中等收入或贪困国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估计不是像克林顿当年从美国与之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角度,而是从世界力量对比、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治理的角度提出的。 本轮兴起的新兴市场之间有着较强的互补性。美国高盛公司曾提出,BRICs四国之间互补性强,关系密切。它们有可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年8月)载文,援引经济界人士话语:“这四国都保持着高经济增长率,而且它们之间己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和印度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给俄罗斯和巴西注入了资金,其中俄罗斯是石油生产大国,而巴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大国与其他新兴市场之间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促进作用也正日益增强。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具有上述种种特点,虽然它们的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意识形态等各不相同,但它们在全球国家分类中,被视为单独一类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过去把全世界国家分为三大类:先进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从2004年开始,将全世界国家重分为两大类:先进经济体(包括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新兴市场的发展历史

2. 新兴市场的兴起原因

 近20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如1988—1997和1998—2007这两个十年期间,世界实际GDP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4%和4.1%,而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1%和5.9%,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例如,在这20年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10%,印度约为6%。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更要高得多。在上述两个十年间,后者年均增长率分别只有2.9%和2.6%。即使增长率较低的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率也高于这个水平。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发表文章谈到近几年世界经济的发展时说:“在老的发达国家,这是一个经济稳步增长但增幅不大的时代。在新兴世界,新兴经济体目前的经济增长是最快的。”促使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经济快速或高速增长的原因如下: 首先,这些新兴市场,在其开始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之前,都已走过了一段不算太短的发展路程。即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获得独立时算起,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三四十年。如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国,更早在19世纪初就已获得政治独立。至于俄罗斯,其前身苏联,经济有了更高度的发展。总之,这些国家在其经济快速增长之前,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教育事业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为其快速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经历过重大的波折,吸取了宝贵经验教训其次,这些国家在其不算短的发展过程中,都在寻找最适当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间,有得有失。不少国家都遭受这样或那样的重大挫折,如中国长达十年的浩劫,拉丁美洲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债务危机,俄罗斯更是十年之久的转轨期的沉沦。这些国家都从它们本身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中获得了了宝贵的经验,更吸取了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和顺应世界的潮流,以适当的步骤,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走出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构建有本国特色的经济模式。这样做了的国家,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振兴之路。 最后,具有有利的世界历史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立斗争的局面成为历史,两个互相平行、互相隔绝的市场开始结合成统一的大市场,世界真正迈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及科技信息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规模逐步扩大,各国间经济的依存关系不断加强。互联网在全球的日益普及为世界各国间更加紧密的交往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手段,跨国公司的新一轮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这一切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对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那些拥有相当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实行适当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国家有更大的可能,抓住这个历史新时期的机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一切有益的东西,趁势而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积累率和投资率,提高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新兴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而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则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源。

3. 谁在唱衰新兴市场国家

2014年2月初始,美国公布的1月PMI极大低于市场普遍预期(预期56,实际上是51.3,前一个月是56.5)带动全球股市大跌,震动了市场预期。这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市场可能扭转2013年下半年的格局。这就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这种逻辑链条给砍断了。至于新兴市场自身,既然阿根廷是封闭式内乱,而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面没有发生很大变化,那么资本市场的平复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中国的发展程度和经济规模都使得我们有必要开始系统性地走向世界,与外在世界融合。而这个“外在世界”显然不能是西方已经定义游戏规则的华尔街,而应当是期待发展、资源丰富、人力充沛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而其中机遇时点的把握很重要。我国既应理性估计这次新兴市场国家危机的严重程度,更应该抓住机遇,借机与一些与我国长远发展能互相匹配的国家落实多方面的合作协议,让其经济与中国对接,为中国引领的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金融秩序打开局面。

近来,一些资本市场相对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发生了危机。西方媒体十分热衷于炒作这个信息,以此烘托西方经济的复苏。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下跌,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这和美国股市2013年以来的持续上涨形成对比。西方财经媒体炒作这个消息,目的是把西方往上抬,把新兴市场国家往下踩。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持什么态度呢?可以先问问国际上通常把中国划入哪个阵营——虽然我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在经济性质上与国际资本市场通常所说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很大差别,但由于有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而且同在近十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很自然被归入或被认为接近于新兴市场国家。于是,国内也有一些媒体,把中国目前的一些经济矛盾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结合起来,热衷于渲染“西方复苏,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衰退”,俨然与西方媒体一同起舞。
除了这种“唱空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的论调,还有另外一批在世界经济领域有份量的国内专家,也对此轮新兴市场国家危机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有些人士认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资本市场下跌印证了他近半年来的预言,并断言大宗商品未来将进入漫长熊市。进而,这类人士庆幸自己生在中国,“在新兴市场遭受全面货币攻击的风暴里享受中国的安宁,静候风急雨骤的危机冲洗出诸多国家的原形”。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中“新兴市场国家危机就此大爆发”的判断有过度夸大的嫌疑。以新兴市场国家的衰退衬托西方即将“重新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种观点过于短视,缺乏对国家间实力此消彼长的宏观判断。而那种割裂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联系的孤立主义思维,缺乏对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判断的长远思维,也是不可取的。

谁在唱衰新兴市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