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菲特炒股可以成为股神富豪,而普通人却难以做到呢?

2024-05-06 06:30

1. 为什么巴菲特炒股可以成为股神富豪,而普通人却难以做到呢?

文/北越南清
   
  
 
  
  这是因为巴菲特天生具有投资的天赋和兴趣、具有专业和丰富的投资知识以及成长在健康稳健的资本市场大国美国。 
  
 一、巴菲特具备投资的天赋和兴趣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在某个行情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往往从小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了。
  
 郎朗2岁就对钢琴演奏者的手指产生了兴趣,并在无师自通情况下在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李连杰8岁就开始进入北京什刹海学校习武,9岁参加中国武术比赛获得杰出奖。
  
  同样地,上世纪美国投机大王利佛莫尔14岁开始接触股票。而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7岁就开始买股票了。 我敢说,全世界能在10岁以内就开始买股票的人肯定屈指可数,而巴菲特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投资理财越早越好。
  
 巴菲特,不仅接触股票非常早,而且对股票非常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当跟姐姐第一次买股票,买入后下跌了,随后上涨回到成本后,卖出了,但这个股票后来有更大的涨幅,小小年纪, 他就开始钻研其中的道理了。 
  
 二、 巴菲特具有专业和丰富的投资知识 
                                          
 巴菲特虽然没能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但是后来还是 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跟著名的投资学家格雷厄姆学习,在大学系统、科学地学习投资理论和知识。 
  
 股票投资是进入门槛非常低的行业,但是其竞争程度非常高,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然后, 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就想从中赚大钱, 可是往往以亏损而收场。
  
 巴菲特毕业后,还跟人合伙成立了基金公司,在后来还收购了别的公司。所以,他投资经验丰富,资本运作经验也丰富。
  
  三、巴菲特成长在健康稳健的资本市场美国 
                                          
 美股股市早前也是造假、内幕交易、坐庄等不良行为盛行,但是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制度,逐步规范了市场。
  
 在1933年制定了《1933美国证券法》规范了内幕交易行为和交易中的不公平现象。
  
 在2002年制定了《萨班斯法案》规范了证券欺诈发行内财务造假,对违法者严惩。
  
  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范,美国逐渐走上了规范健康的道理。 与此同时 ,美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重视教育,造就了美国股市总体上长期处于牛市, 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从2009年长达10年牛市。
  
  综上所述,巴菲特,巴菲特天生具有投资的天赋和兴趣、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复利的威力,通过专业化投资和实践,经验丰富,另外,他成长在资本市场健康稳健的美国,国家比较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市场总体长期处于牛市。而其他普通人没有他这样综合的优势条件,所以在股票投资上要么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要么市场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了以亏损居多而逃离股市。

为什么巴菲特炒股可以成为股神富豪,而普通人却难以做到呢?

2. 巴菲特为什么是股神

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之为“股神”和其自身财富的快速增长,以及其几十年在股市中屡战屡胜脱离不开关系。巴菲特几十年的时间,从一百美元发展到现今身价数百亿,经济头脑让人叹服,其在股市中屡屡上演利润翻几十倍、上百倍的神奇操作,“股神”之名由此而来。
 
 
 
 “股神”巴菲特的励志名言:
 
 
 
 1、真正的人生不是你继承的那部分而是你创造的那部分,它是你不断选择和努力的结果。不论你有个富爸爸还是穷爸爸,幸与不幸都可能在你的手中转换。
 
 
 
 2、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要把他们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3、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3. 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也会亏损?

巴菲特投资出现巨额亏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一方面是美联储不合理的举措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是经济衰退的整体趋势让许多大企业的股票出现下跌,不过单季度的投资无论亏损还是收益都是正常现象。所以不可能因此就认为股神已经风光不再。
显然股市的突然变化即便是经验老到的巴菲特也始料未及。虽然说投资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行为,但是在这位投资大神的职业生涯中,类似的巨亏情况依旧是十分少见的。事实上这也是美国未来经济衰退的一种征兆,而且这种衰退将会超越所有人的想象,即便是金融界巨头也无法幸免。
一、美联储的行为引发的后果在该系统疯狂加息行为的背后,美国就业市场存在的劳动力缺口却迟迟无法得到补充。市场的萎靡不振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服务业的需求开始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
二、美国整体呈现下滑的经济从趋势上看美国当下的困境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靠着加息它能够勉强维持经济的恢复,但通胀的情况已经很难被控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表达了悲观的看法,它不负责任的经济举措已经波及到了其他的国家。
三、短期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巴菲特持仓比重大的苹果、可口可乐等公司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拥有不俗的影响力,未来依然有止损的希望。而且巴菲特在石油领域做了非常大的投资,这种战略物资就是他的底气所在。整体来说其公司的现流金还比较充足,短期的亏损不会改变他的投资策略。
你知道巴菲特过去还有过哪些亏损的案例吗?

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也会亏损?

4. 股神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难学?

      为什么很多学习巴菲特就是成为不了巴菲特,这中间是具有原因的  软肋之一:极端化理解巴菲特      把巴菲特的“低价买进少数杰出企业股票长期持有”的经典策略等同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全部,不管什么股票、什么价位都敢买进长期投资。      R点评:对巴菲特的理解可能有两种极端。第一种就是上文说的,迷信。第二种就是全面否定。两种肯定都是要吃亏的。  软肋之二:静态理解巴菲特      别忘了,“巴菲特是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他的投资思想呈现明显的阶段进化的特征。      RIH点评:补充一句:芒格形容巴菲特,“他是一本会走路的书”。  软肋之三:对能力圈的误解      确定自己是否在能力圈之内有两条标准      1、“双十协定”。不愿意持有十年的股票,甚至不要考虑持有十分钟;对该企业未来10年的经济状况胸有成竹,10年后的10年企业前景继续看好。      2、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RIH点评:这两条标准非常棒。每临重大决策,投资者都应该问自己这两个问题。能力圈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要落地,落地到你日常的投资决策流程中来。  软肋之四:贪便宜吃大亏      廉价股并不一定都能买,“雪茄烟蒂投资法”存在价值实现的三个问题。      (1)价值下降:厨房里不会只有你看到的那一只蟑螂      (2)价值回归慢,回报降低;      (3)股价上涨后,基本面改善,卖得太早。      点评:在之前专栏中我曾经介绍过南方基金副总邱国鹭[微博]的观点,同样也提到了这几个问题。单纯的贪便宜不是价值投资。  软肋之五:会买不会卖      好公司卖得太早,差公司卖得太迟。      有四条基本的卖出原则:      1、高估时卖出;      2、基本面发生永久性恶化时卖出;      3、买进后发现当初判断错误时卖出;      4、发现更好的选择时卖出。      点评:你可以始乱终弃,但要想清楚这是为什么。  软肋之六:对资产配置的迷茫      资产配置需要战略纵深,大至是指可做战略性运动的地域空间。      点评:资产配置是门大学问,核心是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同时不同类别的资产之间不能有太强的相关性。这里就不展开了,有机会详聊。  软肋之七:压力之下技术变形      这个其实是知行合一中最大的障碍,陈理认为有三个要点:      1、外部计分卡,行为短期化:价值投资者最宝贵的品质是独立思考,目光长远,内部计分卡。短期排名、客户短期利益诉求之下压力之下使用外部计分卡,行为短期化。      2、乱创新,不纯粹: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相结合,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等。      3、正确创新之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微创新,持续改进和进化。      点评:“内部记分卡”是巴菲特最最推崇的方法论,各位仔细想想吧。  软肋之八:调研不当的危害      投资者经常会犯调研不足和调研过度的毛病。      而适度调研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第一信息源原则。      (2)抓基础变量;      (3)立体调研:企业本身,竞争对手,上下游等;      (4)现场调研的重要使命:看经营者是实干家还是钻营者。      (5)抓住身边的机会:彼得林奇的建议,尤其适用普通投资者。      (6)最伟大的提问:你正在做哪些竞争对手没有做的事情?      点评:调研不但是科学,也是艺术。最合适的度在哪里,永远没有现成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以上六个问题会对你价值千金。

5.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巴菲特

究竟要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成为巴菲特这样的人物?

这么说吧,要成为巴菲特,首先你得有一对“逆天”的父母。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在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要知道,那时人们刚刚经历股市的大崩盘,无数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股市不知是多少人夜夜惊醒的噩梦。在那个“谈股色变”的环境里,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这种反向操作可以说是非常需要勇气了。霍华德知道这样的生活很可能有上顿没下顿,什么时候生意失败就得去捡破烂。于是,他让巴菲特的母亲利拉回娘家去,别跟着他挨饿。利拉也是很硬气,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开始节衣缩食。她脱离了教会圈子,因为轮到她提供咖啡的时候,她无力支付那29美分;无论多远的距离,她都用步行替代坐电车,节省电车费;甚至,为了确保霍华德有吃的,她宁愿自己不吃饭。不仅如此,利拉还是个数学天才。她的大脑犹如一台计算器,能够双手离开纸笔完成复杂计算。当利拉宣布退学和霍华德结婚时,利拉的微积分教授“啪”的一声撂下了手中的书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能力让她帮助霍华德拓展业务,更让巴菲特有了一个天生对数字异常敏感的大脑。

而霍华德在爱的鼓励下,屡败屡战,人们害怕股市,他就推销安全的股票和债券,一步步的把业务做了起来。巴菲特一家的生活终于日渐改善,给巴菲特的童年提供了一个美满富足的成长环境。霍华德是巴菲特心目中最完美的父亲,谦和、善良、正直,永远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也是后来巴菲特“内部计分卡”的由来,按照自己内心的做事标准和原则作出决策,不理会外界的评头论足。这个从父亲“遗传”来的特质,将在巴菲特未来的诸多决策中,帮助他保持清醒和坚定。然而事无完美。巴菲特父母以缺乏温情出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政治、金钱、哲学,吃完饭后霍华德便会独自一人去看报纸,一连看几个小时,完全不理会其他事。后来巴菲特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这一点。而利拉,这个总是对外人嘘寒问暖,被外人看成“完美妻子和母亲”的人,却有着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常常会莫名地责骂她的孩子,说他们“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一无是处”,同样的话甚至会说上2小时,直到把他们骂哭为止。以至于在未来的人生里,巴菲特十分恐惧见到自己的母亲,甚至面对面走来,巴菲特都会刻意躲避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即便在股神家中也同样适用。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看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很关键,因为这本书告诉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会变成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就像雪球滚过雪道而逐渐变大的道理一样,这是巴菲特与复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而11岁的巴菲特宣布,自己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和一般孩童妄语后不同的是,巴菲特言出必行。他从5岁时开始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跃身股海,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14岁他就用炒股赚的1200美元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6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五万美元。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950年,被哈佛大学拒绝的巴菲特,只身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在那,他见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的舍友说的那样,“他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从此成为格雷厄姆的骨灰级粉丝。

大学生活中的巴菲特,让周围的同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股票和债券的课堂上,格雷厄姆喜欢和学生互动,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然而大部分时候,格雷厄姆问题说完,全班就只有巴菲特举手回答,整堂课变成格雷厄姆和巴菲的“二人转”表演。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他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巴菲特每天早上洗漱总会把浴室弄的一团糟,牙刷毛巾丢一地。他的舍友屡次提醒巴菲特用完浴室要收拾好,每次巴菲特都十分谦虚地道歉并承诺不再犯,然后第二天照旧。舍友愤怒之下把巴菲特丢在地上的毛巾牙刷全扔垃圾桶,以此警示巴菲特。而巴菲特什么也没说,买了一套新的,然后照旧。后来,当舍友再次谈及这段经历,他反问记者,“你经历过绝望吗?”

即使成家立业,巴菲特的“不拘小节”也从未变过。巴菲特连自家的墙纸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很难想象他还会对生活的其他细节有所留意。因此,不管是照顾三个孩子,洗衣做饭,还是修理灯泡,所有的家庭生活都由他的妻子苏珊来打理。而巴菲特在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完饭就回房间读报。巴菲特深知自己融入家庭生活太少,给孩子们的关怀也太少,他痛恨自己这一点,却无法做出改善。他很愿意听孩子们讲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但没听一会儿就会走神,转而开始思考某个公司的合理估值。巴菲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高速运转的神奇大脑决定了他注定无法融入这人间的烟火之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苏珊,近乎完美地照料了整个家庭,让巴菲特不用操心家庭的琐事,能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巴菲特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有两个,一个是抽到卵巢彩票,一个是娶了苏珊。”

毕业后,格雷厄姆将这位得意门生招揽至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往纽约的火车。没过几年,26岁的巴菲特就赚到了174000美元,并拒绝了格雷厄姆发给他的“普通合伙人”的邀请,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开始为家里的亲戚朋友打理资产。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后的12年,年平均回报超过31%,而在那期间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回报只有9%。依靠着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奥马哈,成为当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会遭遇失败。这个失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整个商业帝国的母公司。伯克希尔纺织厂当时正在以低于资产价格的折扣代售,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烟蒂”投资理念--购买那些别人不要的,极度便宜,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然后从中榨取最后一点利润。仿佛捡起别人抽剩丢掉的烟蒂,点上吸净最后几口。然而这个纺织厂的业务实在难以扩大,面对外国布料的低成本竞争,以及日益陈旧的设备,纺织厂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巴菲特几次想将它卖了,都没能脱手成功。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6. 巴菲特炒股巨亏3500亿,“股神”也有翻车时?为何能亏损如此严重?

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此番亏损并不是实际的资金损失,而是属于市场正常波动所造成的盈亏。只要不卖出,未来依旧会有上涨的可能。
许多有炒股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在股票交易市场当中真正的亏损,只有将持有的股票卖出时才会产生。巴菲特虽然此次的财务报告看似巨亏了很多钱,但只要他不卖出,那么一切的判断都是不太准确的。
我认为巴菲特并没有翻车。
与其他人对于巴菲特此番亏损而嘲笑的心态不同,现在整个美股的大市场环境,因为国际局势与美国本身的问题,本身都在呈现着不断下跌的状态。巴菲特作为一个私募基金投资人,自然会有自己的投资经验和专业团队进行防范。退一步而言,即使他真的产生亏损,他的公司依旧可以凭借其他的投资来进行挽回。巴菲特拥有失败的实力和底气,但普通人并没有这种能力。
他目前是根据市场环境遵循的一个长线投资做法。
即使短时间内巴菲特所持有的相关股票都产生了大量的亏损,只要不进行卖入,随着未来经济的逐渐恢复,那么持有股票依旧会产生升值的情况,这足以抵消曾经产生的所谓巨额亏损。 那巴菲特为什么要长期持有呢?正是因为他在投资上面采取的是长线投资的方法,这可以抵御因为经济环境波动而炒制的衰退和通胀问题,其更加看重的是长远的盈利。
要追求长线盈利的朋友,可以学习巴菲特的投资心得。
就个人的一些投资经验而言,短线操作不仅要对投资者个人的信息收集以及市场预判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想要追求长线盈利,并抵御一些经济环境所造成的资金亏损,可以学习一下巴菲特的投资心得,让自己更好的确定市场预判。

7. 股神巴菲特的7大投资失误

      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即使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能达到一年20%的投资回报率,他也有过投资失误的时候,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失误。  1、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      1965年他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 然而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他于20年后关闭纺织工厂。  2、投资不景气的产业      巴菲特1989年以亿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然而随着航空业景气一路下滑, 他的投资也告大减。他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  3、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      1993年巴菲特以亿美元买下制鞋公司Dexter,不过他是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20亿美元。  4、太快卖出      1964年巴菲特以1300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5%股权,后来以2000万美元卖出,若他肯坚持到今天, 他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高达20亿美元。  5、对零售业的恐惧      他在1989年的致投资者信中称,1966年收购巴尔的摩百货商店Hochschild Kohn的交易是该集团曾犯下的最大错误。巴菲特承认他虽然看好零售业前景,但是却没有加码投资沃尔。他此一错误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平均一年损失80亿美元。  6、现金太多      巴菲特的错误都是来自有太多现金。而要克服此一问题,巴菲特认为必须耐心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  7、别人恐惧时过于乐观      巴菲特信奉“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的信条,但也有失误的时候。      2008年金融危机,巴菲特也没能躲过。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了70%。巴菲特长期大量持有可口可乐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受到了市场的沉重打击。2008年9月份,巴菲特突然宣布投资高盛集体。在当时看来,高盛的股票不失为优质股,但随着危机的加深,高盛也损失惨重,这令其股票大幅下跌。

股神巴菲特的7大投资失误

8. 股神巴菲特炒股的技巧

股神巴菲特炒股的技巧
一般来说,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的人比较适合投资股票:

(1)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股市投资变数极多,千万不要企望自己成为常胜将军。要做好万一遭到套牢或出现亏损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在真正遇到困难时冷静应对,兵来降到,水来土掩。
2、在选股时首先确定选择那个版块,以及在确定板块之后可以去选择这些板块内的热点或者龙头股,因为这些热点股或者龙头股往往走势比较好,是可以长期获利的股票,因此在选股时要确定在哪个版块,并在该版块内寻找热点或者大盘中代表主要趋势的股票。谢你对我们的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作用,欢迎追问,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