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2024-04-29 04:15

1. 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演化证券学(EAS)是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前沿交叉学科,综合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剖析股票市场所发生的资金博弈行为背后的本质与奥秘,为证券市场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详尽阐释股市运作的内生动力机制,提出了一个解释股市波动逻辑的全新思路和方法,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与现代金融学“理性人”、“有效市场”等各种理想化的前提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探索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开山之作《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对于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认知,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其理论和方法植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研究与实践,而且以市场生态为重要研究导向,因此,对于真正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博弈策略框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股市运作逻辑的生物学解读、世界首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彻底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力图应用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方法,拓展人们对股票市场波动本质的真正理解;长期而言,股票价格由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但中短期而言,股价波动在本质上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由于传统证券投资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新古典分析范式的缺陷。演化证券学与传统投资理论的重要区别,除了“人性假设”和“范式框架”之外,至少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演化证券学重点研究股市运作的内在机理及相关逻辑关系(尘埃如何落定),而传统理论侧重于解释波动发生的现象及结果(尘埃落定后的世界);(2)、认为市场行为主体具有显著的异质多样性(心智模式和行为表现各异)、复杂性(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演化、乐观和悲观频繁转换)、应激性(正常和过度应激、显性和隐性过度应激)和自适应性(非线性反馈机制和路径依赖);(3)、强调投资者的优先目标是“生存”,而不是“最大化”,其可持续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适应性”,而不是“完美性”。在动态演化的视角下,现实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实际行为,通常表现为“竞争和适应”,而不可能达到“最优”,片面追求盈利最大化,恰恰是投资者最致命的认知缺陷!其实,经济演化思想很早就存在于经济理论中,即使在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演化思想也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就向人们提出了“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的质问。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马歇尔也承认,演化的概念比静态的概念更复杂,因此大量的经济基础理论研究,仍然以机械类比、均衡、稳定、决定性为主。并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宣称: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奥地利学派对基于数学的均衡分析,持几乎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数学是功能的、侧重形式的,不能带来对基本经济联系的任何真正理解,数学化经济关系的努力是无用的。事实上,现代经济学的均衡分析试图把经济学变成纯粹逻辑学的一个分支,成为由一系列自明的命题构成的知识部门,就像数学和几何学一样,它们只受内在自恰性(Internal Consistency)这个标准的检验,而不受实际行为和外部信息的影响。由于受相应研究和表达工具的限制,演化路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于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无法满足当时普遍萌发的经济学研究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在经历了持久的争论之后,经济学就逐渐把自己类比成物理学或数理科学,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以致于均衡分析被公认为主流经济分析的工具。尽管演化思想曾经在理论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内含的演化路径却因学术表达上的困难等原因,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跨学科方法是解决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杂性问题的最佳途径。二十世纪末期,“演化经济学”终于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从事演化分析甚至被视为当今经济学家的一种范式时尚与趋势。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正式诞生 。近年来,演化理论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密切关注,尽管其力量还不足以和传统金融理论抗衡,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2002年在苏黎世瑞士证券交易所召开了“演化金融”的专题会议;2005年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推出了关于演化金融学研究进展的专刊;201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H·弗兰克(Robert H. Frank)在其最新出版的《达尔文经济学》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论断:总有一天,人们会认为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达尔文,而非亚当·斯密。相对于庞大而繁杂的经济金融系统,股票市场毫无疑问是探索证券演化分析范式“科学性”的绝佳实验室,而且是测试其理论与方法“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的天然试验场,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更加客观对各种流行理论的真伪优劣作出正确判断和验证。创新总是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边缘开始的,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毫无疑问,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许多人的开拓性工作和许多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除了顽固的线性思维定势外,西方社会一直对进化论持怀疑态度和抵触情绪)。这符合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演化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理论多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演化证券学的最终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的研究探索越深入,离股市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越接近,也就越能够在股市的生存博弈中占得先机。

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2. 演化证券学的介绍

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是由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等人创立的一门证券投资崭新学说,其理论精髓在于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和理想化假设,以全新的研究范式(Paradigm)系统解析股市波动的内在机理,指出股市是一个“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其运作背后具有很强的生物进化逻辑;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股市波动的复杂性是由其生命运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人类对于股市波动逻辑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00年,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作为全面和系统阐述股市中短期波动逻辑的理论创新体系,演化证券学对股市波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推理力,对于揭示股市定价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演化证券学的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在其名著《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开诚布公地指出:毋容置疑,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深化,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金融市场中还有许多复杂的现象我们无法解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股市研究的质量非常缺乏可信度,而在民众中流传的研究结果,其透明度和准确性就更值得怀疑了。在古今中外的股市发展历史长河中,精通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者无数,但能在其中长久生存与发展者却寥寥无几(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这背后必定存在着“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至今为止人类对于股市运作逻辑的认知,实际上还仅仅停留在经验模型上,远远未能达到科学法则的层面!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显著不同的是 ,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政治、经济、金融事务)的认识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任何投资理论和方法,都不可能脱离市场生态或者超越时空环境而恒久正确可靠,否则,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或者“张冠李戴”,从而导致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最终失效,甚至对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例如,现阶段的中国股市,由于缺乏适合于价值投资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因此,教条主义式的简单效仿“买入并长期持有”(Buy-and-Hold)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方法,并非普通投资者优先考虑的交易策略,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总结和生存法则。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各种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的投资理论,都无法揭示市场波动背后的真实逻辑,因此也就无法帮助我们彻底摆脱股市危机一再循环上演的”历史魔咒“。正如索罗斯在2013年达沃斯论坛的一场访谈时指出的那样:“已有的市场理论已经崩塌,但是人们还没能正确理解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或者可以说,正是由于那些似是而非、颇为流行和时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无数关于投资技巧的陈词滥调,充斥着媒体的各个角落,甚至连专业书籍也未能幸免,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又在先入之见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其严重误导,才导致了长期以来空手而归(即所谓“七亏二平一盈”)。难怪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序言中说:我购买了一千多本股市和投资类的书籍,然而,根据我45年的从业经验,发现其中仅有10-12本真正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至于无处不在的股市评论,只要我们稍为认真地分析,或者跟踪验证一下,那么多年以来众多券商、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或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及相关报告,其论点论据的荒谬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例如,中国股市里一个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股评人士、分析师或者中小散户,误以为在K线图表里,可以找到战胜市场的快速和长期获利方法,从而对那些所谓的K线“致胜绝招”趋之若鹜,甚至把它们当作投资操作的最重要依据,殊不知其中很多只是事后诸葛亮“想当然”式的“看图说话”,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理论上不具备前提假设的科学性和现实合理性,在实践上不具备博弈决策的高胜算以及盈利的可持续性。换言之,股市波动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绝非仅凭几张K线图表就能够描绘和理解的!任何形式的价格图表,都无法揭示或改变股票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及其内生驱动因素,其描述的仅仅是股价波动的结果,并没有抓住不同市场环境下股价波动背后的真正成因,按照这种“缘木求鱼”式的方法来操作,其对错概率实际上与“抛硬币”游戏无异(华尔街曾经有个关于大猩猩和股市互动的著名实验,有兴趣者不妨用抛硬币来试一试),根本不存在高胜算博弈的内在逻辑基础——巴菲特甚至讥讽地指出,技术分析不过是股市算命先生用一些貌似科学的术语,来包装自己并唬弄别人的手段罢了!如同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一样,演化证券学理论认为,股市是一个“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过去和现在的技术面、基本面状况,仅仅属于股市运作的微观、宏观环境因素(外因),与市场资金流动及股价未来走势之间,不存在直接、简单、清晰的线性因果关系——如果一定要揭示两者之间逻辑关系的话,那么只能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入手进行探究。经过长期而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内在逻辑关系或者动力学机制,就是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内因)!这也正是造成股市波动轨迹无法准确预测,以及股市上“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等现象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而人们对各种复杂因果关系的表面化、简单化、理想化解释及行为响应,实际上只不过是人类厌恶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一种生物本能反应,以及漠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已。尽管如此,演化分析并不完全排斥价量分析,只是强调:股价波动K线形态只不过是股市演化机制的一种颇具“蒙蔽性”的直观、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向左看似乎一目了然,向右看却如入迷宫而不知所措,只有把技术分析纳入股市运动的内在属性(如变异性、应激性、逐利性、适应性等)分析框架内,才能赋予其高胜算博弈的基础和前提;演化分析也不排斥企业价值分析,只是强调:由于投资者知识、视野、能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企业发展状况不确定性也普遍存在,加上生存竞争压力和人性固有弱点的共同影响,人们所谓的企业价值及合理估值,不仅其客观性值得商榷,而且会随着市场生态和价值取向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它与市场波动之间,往往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巴菲特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这样说道:“在华尔街,股价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巨大影响,当最情绪化、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决定股价的高低时,所谓市场价格是理性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事实上,市场价格经常是荒谬愚蠢的”。因此,只有把基本分析纳入股市运动的内在属性(如代谢性、变异性、可塑性、节律性等)分析框架内,才能为普通投资者的中短期股票交易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演化证券学的基本原理

4. 演化证券学的应用举例

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达30亿个碱基对构成,而表达遗传基因的密码种类,只有区区数个而已。同样道理,股市博弈方法和策略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不断衍生与传承的成功秘诀,总会有某些共同之处,都应该具有某些相对稳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主要包括投资人对于市场的时空观念,对市场趋势的理解,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四个方面。为了便于记忆,可将其归纳为4个关键词:时机、趋势、止损、耐性,并称之为股市生存的四个“成功密码”。通过对国际金融界几十位巅峰投资家和顶级基金经理成长经历与成功经验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投资哲学,都是基于对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四个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尽管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内涵没有任何差别。如同遗传密码决定生物性状一样,在股票投资中,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4个核心要素,在投资人思维架构中的不同定位、排列组合和优先顺序,决定了投资人不同的交易理念、操作策略和行为偏好。它们是关于股市生存智慧的海量资讯中,使用频率最高、参考价值最大的4个单词,有足够的资格成为股票投资的成功密码。在这四个成功密码中,前两者主要是投资人对于市场的认识,属于“知”的领域,可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后两者则主要是投资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属于“行”的范畴,只有通过长期修炼才能达成!在股票操作实践中,投资人如果有什么困惑,遇到什么难题,或者出现什么失误,只要从这四个方面认真探寻原因,那么基本上都可以解开种种谜团,找到正确的答案。显而易见,它们是股票操作理念最具生命力的内涵,是普通投资人通往成功彼岸的四维路径。

5.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文献

1、《金融进化论》,(美)里奥M·蒂尔曼著,2009年3月第一版2、《演化经济学》,陈劲,王焕祥编著,2008年2月第一版3、这就是股市真面目吗?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2011-03-264、经济学诺奖缘何六次钟情博弈论?新京报-2012-10-165、演化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范式的创新 九五论文网-2012-10-126、演化金融学最新研究进展 生产力研究,学术动态综述-2007-04-017、演化金融学的创新与展望 学习与探索,2012年07期8、索罗斯:人们仍未搞懂金融市场 中财网,2013年01月28日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文献

6. 演化证券学的内在逻辑关系

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和证券教父、被誉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直言不讳地指出:数学逻辑不适用于股票市场,投资人不应该将一般的数学逻辑套用在股市上,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就能测量出来的,其未来走势也不是用数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的。美国华尔街顶级量化金融大师、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伊曼纽尔·德曼,在《数学建模如何诱骗了华尔街》一文中,也毫无忌讳地承认: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发明出一个能够预测股票价格将会如何变化的模型;如果我们相信人类行为可完全遵守数学法则,从而把有着诸多限制的模型与理论相混淆的话,其结果肯定会是一场灾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2009年4月发表的题为《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的文章中声称:在很大程度上,股价变化的推动因素是人类的天生倾向,即在兴奋和恐惧之间间歇性摇摆,这种摇摆尽管也深受经济事件的影响,但它本身也自有一定“生命力”。根据我的经验,人类情绪的这种摇摆,不仅是对未来商业活动的预测,而且还是左右未来商业活动的关键起因。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则在《动物精神》一书中明确指出:有大量证据证明,动物精神才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而且无所不在。主流宏观经济学假设它们不具有任何重要作用,这真可谓荒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撇开“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来谈论股市运作的逻辑与规律,无疑只是隔靴搔痒。以数理思维及模型来理解、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问题,是近一百年金融史上最隐蔽、最合理的“骗局”,也是金融危机一再上演、投资者屡遭重创的根源所在。基于对股市运行规律的长期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并且坚信,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股市运行规律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对应关系,几乎涵盖了股市运作的全部过程,其逻辑基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这些对应关系的仔细分析,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加全面地理解股市波动的本质特性,更加准确地把握股市运行的内在逻辑。纷繁世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在股票投资实践中,学习和吸收生物进化优秀成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观测数理模型或者K线图表,因为前者属于大智慧,后者则只是小聪明,两者之间是“道”与“术”的关系。毫无疑问,只有认清股市波动真实逻辑的投资人,才有可能对市场的重大行情作出正确判断,才有可能在股市的长期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现把这些对应关系列举如下:生物系统:股票市场  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及资金类型  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及资金集群  遗传密码:决定投资理念的核心要素  基因型:股市投资理念与潜意识  表现型:市场交易行为及其特点  生存习性:股市操作习惯与偏好(行为偏好和风险偏好)  生态环境:股市运作规则/潜规则与投资文化等  生物多样性:交易主体及其理念、策略、技巧多样性  自然选择:市场多空博弈、优胜劣汰的过程  适者生存法则:投资人顺势而为的交易策略  演化/变异:市场主导性价值观、审美观或交易策略的演变  路径依赖:市场多头或空头的思维惯性  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响应和风险控制行为  过度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非理性、非特异性恐慌行为  冬眠现象:市场环境恶劣时保存资金实力的策略  生物节律:牛熊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或股价涨跌循环的规律性只要对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的各种对应关系逐一地进行解析,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可持续生存智慧与博弈策略。 1.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所谓生物体,通常是指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生物体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 生物体都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趋利性);  (3)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5) 生物体都有可塑性;  (6) 生物体都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7) 生物体都有生物节律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股市交易者及其拥有的资金,是股票市场运作的主体,也是完成各种交易活动的基本单位,他(它)们在股市中的行为表现,与自然界里的生物体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股市波动实质上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2.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与资金类型  物种通常是指一个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极为相似的生物群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的繁殖单元和进化单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  在股票市场上,也确实存在着各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市场资金类型。例如各种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社保资金、信托资金、券商自营资金、民间游资、中小散户资金等。  可以认为,生物学上的物种与股票市场上的资金类型或属性相对应,自然选择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分配。股市中资金流动的方向、数量及趋势,与市场中操作策略或交易模式的受欢迎程度有关,一个成功的策略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而成为市场中的主导性策略。当另一个新的成功策略出现时,市场中的资金就会及时重新进行分配。由于交易模式的市场化选择,最终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演化。  从这个角度看,股市不一定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肯定是资金的晴雨表。  因此,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实际上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投资者个人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但完全可以在制定操作策略时充分利用它。3.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与资金集群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群落则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的。例如,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  在股票市场,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投资人及其资金,也会形成某种具有类似交易行为特征的“集群”,这种“集群”对一些具有相似行业/企业特点、或者相同概念/题材的股票群体的偏好和追逐,造成了股市上经常出现五花八门的“板块联动效应”或“热点题材”轮番炒作。。。。。。。

7. 演化证券学的主要分析方法比较

从科学范式视角来划分,股票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股票市场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巨型、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多空资金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斗兽场”,其生存竞争策略和手段,复杂多变而且无所不用其极。上述三种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都只侧重于市场运作的某一特定领域,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它们对于全面认识市场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三种方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前提假设、范式结构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相互联系之处,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的具体操作层面——技术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缘木求鱼”,而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纳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重要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人与市场关系的哲学层面——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股价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基本分析派认为他们自己的分析是对的,市场出错会经常发生,其基本理念是利用市场出错机会“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则从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出发,认为市场和投资者的对与错,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企业价值、市场估值),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高估低估、超买超卖),都不存在绝对、普世、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弱点与市场生态的协同演化进程,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生物本能与进化法则考量为前提”。由于受到机械论思维定式的限制、以及各种有着致命缺陷的投资理论的影响,投资者在具体决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其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在认识论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方法论上却又简单问题复杂化;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实属“此一时彼一时”,其科学性和逻辑性一直受到广泛质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见仁见智”,其适用性、时效性、可行性也受到严峻挑战。演化分析以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作为思考依据,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诸多盲区与陷阱。虽然目前在学术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做到直观明了,但其应用效果显著,这在中国股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轨迹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并长期持有”,在安全边际消失后卖出。(2)、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市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有三个颇具争议的前提假设,即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波动;历史会重演。国内比较流行的技术分析方法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内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或者现象,都可以从生命运动的基本原理中,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合理解释,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博弈决策框架,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的是,演化分析方法论强调,除非投资者对股市运作逻辑及人性弱点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并且自身具备完善的心智模式、超凡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管理能力,再加上不可或缺的运气成分(偶然性因素),否则,任何企图针对市场短期波动轨迹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及策略实施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它更多聚焦于帮助普通投资者建立起一种观察和认识股市波动的全新视角,有效摆脱对各种复杂因果关系理解的表面化、简单化、理想化倾向,真正突破机械论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片面性,优先关注和准确把握市场演化的中期波动规律及其博弈策略,并对市场的重大波动行情做出正确判断,以最终达成持续、稳健获利的目标。演化分析方法论认为,“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是股市运作的主导性力量,是推动市场持续演化的原动力;股市运作并非基于数理逻辑,所有市场行为都受到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的广泛制约;只要多从“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角度来审视各种市场现象,多以“动态演化”而不是“静态均衡”的观念来理解市场演变过程,在理论上不断研究探索,在实践上善于总结反思,把演化分析、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可以获得可持续盈利的智慧、策略和方案。在股票交易实践中,只要我们认同演化证券学的基本原理,把股市看作是一个带有臆想、偏见、情绪的鲜活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一台呆板的机器或甘于被人随意摆弄的时钟,运用演化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市场,那么,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摆脱错误思维方式的束博,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清除认识论上的盲点,规避方法论上的误区,建立起真正符合股市运作内在规律的正确理念,早日获得可持续生存博弈能力。对于那些以股价波动作为研究视角和导向的分析方法,巴菲特曾经尖锐地指出:“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Bet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也不感兴趣。我总是惊奇地发现,如此众多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分析臭味相投,他们关注的都是股票价格和数量行为”。巴菲特的导师、享有“价值投资之父”美誉的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则替股市起了一个人格化的名字——市场先生,并把他视为一名躁狂抑郁症患者。十分遗憾的是,格雷厄姆只给出如何对付“市场先生”的简单方法,却未能指出应该怎样对他进行科学的“病理诊断”。更耐人寻味的是,格雷厄姆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访谈中,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派,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股市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疑似肺炎患者,那么,技术分析就相当于患者体温测量,基本分析相当于血液检验,而演化分析则相当于X光透视。充分认识这一“病理诊断”的隐喻意义,对于厘清“相关性”与“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正确看待认识论(认知体系)和方法论(博弈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拓展人们对股市波动逻辑和规律的真正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演化分析的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有兴趣对股市波动机理做进一步探讨的投资者,可详细研读索罗斯的经典著作《金融炼金术》、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以及马克·布坎南的《隐藏的逻辑》,前者的“反身性理论”、“非线性反馈机制”与演化分析体系中的“适应性”、“可塑性”观点可谓殊途同归,后者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论述,则与演化证券学对股市运动内在“属性”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而江恩理论的时间法则,虽然与演化分析体系中的“节律性”有共通之处,但逻辑基础有所不同。

演化证券学的主要分析方法比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