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案例求解

2024-05-09 13:05

1. 信用证案例求解

不合理——信用证是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单独的、单据买卖,即信用证一经开出,就不受合同的约束,而是凭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款。且信用证的修改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部拒绝,而不能够部分接受部分拒绝。
 
因此,本案例的受益人没有理解信用证的性质——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单独的单据买卖,且在接受信用证的修改时没有全部接受,则如果仍按原信用证的允许分批装运安排分批装运的话,那么肯定是交单不符,开证行将拒付货款。

信用证案例求解

2. 信用证欺诈案例,近几年的

国际信用证诈骗已经是国际贸易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遭遇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虽然银行根据UCP500的规定,只要完成对单据的形式审查,就不须为欺诈承担任何责任。但是也有一些例子表明,如果银行对UCP500缺乏清醒的认识,且未对法院的错误禁令给予及时的抗辩,就会遭受难于补救的损失。 

国际信用证诈骗案情简介:在A市的中国某进出口X公司与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Y签订了一个贸易合同,由Y公司向X公司出口一批国内紧俏的物资,货物拟于1999年7月15日运至A市。X公司向Z银行申请开出跟单信用证,该信用证未指定具体的议付行。后来,货运期将至,X公司怀疑Y公司有诈,要求银行拒绝同意向议付行议付。Y公司找了个担保公司,该担保公司承诺,货已经装船并发往目的港。事后,申请人通知开证行授权议付行议付。议付行是U国际银行,该银行接到授权后,即按UCP500的要求于次日向受益人Y公司放款。后来,买方X公司一直未收到来自Y公司的货物,于是以受益人欺诈为由向A地法院申请保全令,要求法院冻结Z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项下款项。A地法院经审理,作出裁决:Y公司的欺诈行为成立,Y公司应按其与X公司的协议履行其义务;撤销Z银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后来,U国际银行不服判决而上诉,上诉法院仍然维持了原判决,于是该银行试图在其所在地的外国法院起诉我国Z银行。Z银行接到U银行的主张后,才意识到有可能在外国的未来诉讼中被裁决败诉,并可能导致当地分支机构的财产被强制执行。 

国际信用证诈骗案是一个典型的信用证诈骗案。但结果是诈骗的苦果并未归属于卖方而转移到开证行身上了,其直接的原因是我国法院的“禁令”――撤销开证人对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 

从《跟单信用证国际惯例》的规定来看,银行的义务是形式上的审核单据,而不是实质的审查是否有欺诈存在。 

根据《跟单信用证国际统一惯例》的规定,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它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亦与该合同完全无关,且不受其约束。因此,一家银行作出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履行信用证项下其它义务的承诺,并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或与受益人之间在已有关系下产生的索偿或抗辩的制约。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
 
从开证行与议付行的偿付关系来看,该案中的议付行只要得到了开证行的对价和同意议付通知,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索偿。《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十九条指出:开证行如欲通过另一银行对付款行、承兑行或议付行履行偿付时,开证行应及时给偿付行发出对此类索偿予以偿付的适当指示或授权;开证行不应要求索偿行向偿付行提供证实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证明;如索偿行未能从偿付行得到偿付,开证行就不能解除自身的偿付责任。

3. 有哪些信用证欺诈案例

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行骗
1.可以是买方骗取卖方货物或卖方骗取买方开出真信用证,也可以是直接骗取银行付款。伪造、变造附随的单据、文件,即伪造、变造与信用证条款相一致的假单据、假文件。根据UCP500的规定,受益人要提交商业发票、保险单据和运输单据,其中提单是受益人主要的伪造目标。一种方式是通过伪造提单的内容,另一种方式是设立假公司,伪造假提单。伪造信用证主要是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银行开出信用证或者假冒有影响的银行的名义开出假信用证。变造信用证是行为人在真实、合法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基础上或以真实的银行信刖证结算凭证为基本材料,通过剪接、挖补、涂改等手段改变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内容和主要条款使其成为虚假的信用证。   
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主要指使用过期的信用证、使用无效的信用证、使用涂改的信用证等。   
3.骗取信用证。   
可以是开证申请人骗银行开具信用证,也可以足他人骗取他人已开出的信用证行骗。   
4.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   
软条款欺诈在法学理论上和法律规定上,均没有统一的或权威的定义表述。一般认为,“软条款”是指由开证申请人要求在信用证中加列的,由其控制信用证的生效条件和限制单据结汇效力的条款。其目的在于使开证申请人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丰动权,以达到诈取保证金,增加出口商的风险,使货款的收回完全取决于买方的商业信用。所谓软条款信用证,是指在开立信用证时,故意制造一些隐蔽性的条款,这些条款上赋予开证人或开证行单方面的主动权,从而使信用证随时因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单方面的行为而解除,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通过软条款信用证设下的陷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证开出后暂不生效,需要待开证行签发通知后生效;   
(2)限制性装运条款.如规定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验货人、装船时间须待开证申请人通知或须开证申请人同意,并以修改书形式通知;   
(3)限制性单据条款,如品质证书须由开证申请人出具,或须开证行核实或与开证行存档之样品相符;   
(4)收货收据须开证申请人签发或核实。由于这些条款的存在,使得表面为不可撤销的信用变成了变相的可撤销的信用证。   
5.以保函换取倒签提单、预借提单及清洁提单。

有哪些信用证欺诈案例

4. 信用证欺诈案例有哪些?

国际信用证诈骗已经是国际贸易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遭遇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虽然银行根据UCP500的规定,只要完成对单据的形式审查,就不须为欺诈承担任何责任。但是也有一些例子表明,如果银行对UCP500缺乏清醒的认识,且未对法院的错误禁令给予及时的抗辩,就会遭受难于补救的损失。 

国际信用证诈骗案情简介:在A市的中国某进出口X公司与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Y签订了一个贸易合同,由Y公司向X公司出口一批国内紧俏的物资,货物拟于1999年7月15日运至A市。X公司向Z银行申请开出跟单信用证,该信用证未指定具体的议付行。后来,货运期将至,X公司怀疑Y公司有诈,要求银行拒绝同意向议付行议付。Y公司找了个担保公司,该担保公司承诺,货已经装船并发往目的港。事后,申请人通知开证行授权议付行议付。议付行是U国际银行,该银行接到授权后,即按UCP500的要求于次日向受益人Y公司放款。后来,买方X公司一直未收到来自Y公司的货物,于是以受益人欺诈为由向A地法院申请保全令,要求法院冻结Z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项下款项。A地法院经审理,作出裁决:Y公司的欺诈行为成立,Y公司应按其与X公司的协议履行其义务;撤销Z银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后来,U国际银行不服判决而上诉,上诉法院仍然维持了原判决,于是该银行试图在其所在地的外国法院起诉我国Z银行。Z银行接到U银行的主张后,才意识到有可能在外国的未来诉讼中被裁决败诉,并可能导致当地分支机构的财产被强制执行。 

国际信用证诈骗案是一个典型的信用证诈骗案。但结果是诈骗的苦果并未归属于卖方而转移到开证行身上了,其直接的原因是我国法院的“禁令”――撤销开证人对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 

从《跟单信用证国际惯例》的规定来看,银行的义务是形式上的审核单据,而不是实质的审查是否有欺诈存在。 

根据《跟单信用证国际统一惯例》的规定,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它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亦与该合同完全无关,且不受其约束。因此,一家银行作出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履行信用证项下其它义务的承诺,并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或与受益人之间在已有关系下产生的索偿或抗辩的制约。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
 
从开证行与议付行的偿付关系来看,该案中的议付行只要得到了开证行的对价和同意议付通知,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索偿。《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十九条指出:开证行如欲通过另一银行对付款行、承兑行或议付行履行偿付时,开证行应及时给偿付行发出对此类索偿予以偿付的适当指示或授权;开证行不应要求索偿行向偿付行提供证实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证明;如索偿行未能从偿付行得到偿付,开证行就不能解除自身的偿付责任。

5. 国际贸易信用证案例分析题

额,你这个日期假定在1997年吧。根据UCP600 article 3 “the words 'before' and 'after' exclude the date metioned”,即使用before、after时不包含提及日期,因此信用证的最迟装运日期应为8月31日。出口方9月10日装船确实晚装了,按照信用证要求,对方可以因为晚装而拒付此票信用证。但你方已顺利结汇,则表示进口方已接受有不符点的单据并照价付款了,此时会扣去不符点费用,你方收到款项后才可结汇。若已收款结汇,则此时此信用证结算已顺利完成。故你方可顺利结汇。而后买方来函要求索赔,并不在《ICC跟单信用证惯例》中。国际商会对信用证结算的惯例中,并未规定此类逾期罚款事项。至于商业合同等规定,则已与国际惯例无关,应参考双方签订合同及适用法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问题再问吧。

国际贸易信用证案例分析题

6. 信用证案例

1、这种说法不准确,避免出口人欺诈,不是靠“在开证申请书中详细、复杂地规定有关单据的每一细节”,而是靠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对开证申请人来说,贸易伙伴的资信可靠,是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关键。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对方是否有履约能力以及是否能诚实守信地履约。

2、如果开证申请人这样做,会给信用证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信用证要求单证一致和单单一致,本来要求就比较高,如果再加上“在开证申请书中详细、复杂地规定有关单据的每一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

3、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申请人可以:
a.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核单据。
b.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质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注意不是复杂的规定),防止出口人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

7. 信用证案例分析

银行的做法合理——因为在信用证没有规定交单期的情况下,受益人必须在提单日后21天内交单。货物于月5号装船,那么受益人必须在10月26日之前做交单议付。而受益人却是于10月28日才向银行递交信用证规定的全套货运单据要求议付,因此,超过了提单日后21天。根据惯例银行将拒绝接受迟于提单日后21天的“陈旧单据”。
 
所以,对于受益人10月28日的交单予以拒付合理。

信用证案例分析

8. 信用证案例分析~

本案例有两个焦点——
 
其一、受益人B做了不符交单,致使开证行拒付,并由此引出后续的退单。
 
其二、受益人B自称开证行I 向开证申请人做了担保提货,即“B公司却告知N银行此套单据项下货物已被A公司凭开证行I银行出具的提货担保书提走”,而此事在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的交代清楚,即所谓凭开证行的担保提货是否为真?
 
所以,本案例因为交代不清楚,问题不明,因此,不能够进一步分析。但是,相关的交单不符被拒付,受益人要求退单也没有障碍,即本案例的全部单据,包括全套正本提单最后都应受益人的要求退给了受益人。而货物是否被提走没有交代。
 
其实本案例一般只会有两个结果:
 
1、如果此套单据项下货物的确已被A公司凭开证行I银行出具的提货担保书提走,那么,受益人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向开证行索赔,即开证行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并对受益人付款,然后再向开证申请人追索。
 
2、如果此套单据项下货物已被A公司凭开证行I银行出具的提货担保书提走的情况是伪,即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那么,这是受益人自己在无事生非,给自己套枷锁。因此,受益人只能够另找买家,或者安排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