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坝铅锌矿

2024-05-09 19:49

1. 厂坝铅锌矿

4.2.1.1 区域地质
厂坝铅锌矿位于西成泥盆纪盆地中,西成泥盆纪盆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以漳县-武山-唐藏深大断裂(商-丹缝合带部分)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相隔,南以临潭-宕昌-凤镇深大断裂与印支期褶皱带相邻。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三叠系缺失,侏罗纪以后为陆相沉积;赋矿层位泥盆纪地层为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下统吴家山组出露于吴家山背斜核部,主要岩性为石英片岩、大理岩和硅质岩;中统是西成盆地主要含矿层位,包括安家岔组(D2a)、雷家坝组(D2l)和榆树坪组(D2y)。
盆地中印支期侵入岩最为发育,燕山期花岗侵入岩主要发育于西段;西成盆地中发育大的岩体有黄渚关岩体、厂坝岩体、草关岩体。
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同时武都-通渭断裂带为银川-昆明南北向构造的部分,在盆地中部通过。近东西向断裂带有岷县-江洛断裂、舟曲-徽县断裂。西成盆地中断裂构造主要为南侧的人土山-江洛断裂,由几条近于平行的近东西向断裂组成;北部黄渚关断裂呈反“S”型;北东向断裂规模小,对矿体起破坏作用;褶皱构造主要发育复背斜,吴家山复背斜构成西成地区主体构造格架,东起大柳坝、西至海洒山,长21km,两端倾伏,平面呈椭圆状;核部地层为吴家山组,翼部为安家岔组和榆树坪组。
4.2.1.2 矿区地质
(1)地层
安家岔组是厂坝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层位,同时也是李家沟、毕家山、向阳山、洛坝、焦沟等铅锌矿的赋矿层位;地层岩相古地理恢复为台地相区台缘凹地相,厂坝铅锌矿所在区为丘后凹地相,发育生物礁和礁丘,矿体赋存于礁体上部或丘后凹地中。
安家岔组第一岩性段(D12a1)为赋矿地层,由上而下分7层:①D2a1-7,灰绿、灰白色石英片岩夹大理岩透镜体;②D2a1-6,灰绿色黑云母片岩夹二云母片岩薄层和方解石石英片岩条带;③D2a1-5,灰褐、灰绿色黑云母石英片岩;④D2a1-4,大理岩夹透镜状黑云母片岩;⑤D2a1-3,上部条带状结晶灰岩与方解石石英片岩互层;下部中厚层状细粒白云岩;⑥D2a1-2,石英黑云母片岩夹灰岩透镜体;⑦D2a1-1,上部中厚层微晶灰岩,下部大理岩夹透镜状白云岩(图4.15)。

图4.15 厂坝铅锌矿地质图(据甘肃106地质队,1993)

(2)构造
矿区位于吴家山背斜北翼,北翼为一倒转单斜构造,倾向南西;区内最重要的断裂构造为Ⅰ、Ⅱ号断层加相变带,可能为同生沉积断裂,走向北东,向南西陡倾;另一种为层间断裂,是主要赋矿构造。
(3)岩浆岩
主要为黄渚关花岗闪长岩体和厂坝花岗岩体,两者侵入造成泥盆系发生深变质作用。
(4)变质作用
在厂坝矿区及外围,因受黄渚关和厂坝岩体侵入活动影响,泥盆系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岩石变质程度达中—高级。
4.2.1.3 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厂坝矿区圈出51个矿体,其中38个为盲矿体;矿体主要有两类(图4.16),一类产于石英片岩中,包括32个矿体,这类矿体围岩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石英片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其中Ⅱ号矿体为主矿体,矿体长380m,延深680m,平均厚19.2m;另一类产于大理岩中,包括19个矿体,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和囊状,与围岩界线清楚,不切穿围岩,有分支复合、膨大缩小现象,其中Ⅰ号矿体为主矿体,长950m,延深615m,平均厚23.77m。

图4.16 厂坝铅锌矿37线剖面图(据甘肃106地质队,1993)

(2)矿石特征
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灰硫砷铅矿、毒砂、砷黝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白云石等。
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交代结构、熔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骸晶结构、文象结构、圧碎结构、碎斑结构;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皱纹状构造、似片麻状构造。
(3)成矿阶段
厂坝铅锌矿成矿过程可以分为:Ⅰ.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矿源层或直接成矿;Ⅱ.后生改造阶段,主要为埋深作用和脆性变形作用,成矿物质活化转移,重新聚集成矿;Ⅲ.变质阶段,受黄渚关岩体、厂坝岩体侵入活动影响,成矿热液与变质热液混合,成矿物质重新活化、迁移,在层间裂隙和片理间隙沉淀成矿;Ⅳ.表生氧化阶段。
4.2.1.4 矿床成因
矿床为热卤水沉积变质型。

厂坝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