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哪些?

2024-05-07 19:15

1. 有句话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哪些?

指的是楚国的三个大姓,分别是“屈”、“景”、“昭”。
“屈”、“景”、“昭”,古代这三个姓氏的楚国人最多,而且很多都是楚国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屈原;
当时除了楚国三户以外,还有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之说法,而楚地人性情刚烈,敢于反抗,作为秦国邻国的他们时常和强大的秦国发生战争,因此楚国对于秦有着十分强烈的仇恨。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范增投奔项梁,就奉劝他在楚地起事,因为“秦灭六国,楚国最冤。”东汉的学者苏林也认为:“但令有三户在,其怨深,足以亡秦。”

扩展资料:
屈姓是楚国公族中,来源最早,名人最多的。其渊源主要来自。的儿子有个叫屈瑕的,因被封在屈邑,故而以地为姓。屈瑕这个人,是个武将,曾经率军征伐,败军后因羞愧难当自缢身亡。
屈匄,时期的楚国将军。此时的楚国尚且处于全盛时期,可惜的是并非是个聪明的君王,受到张仪挑唆欺骗,派屈匄与秦国大战,此战屈匄以惨败为结局,8万将士也惨遭屠杀。
屈姓公族中最为有名的自然就是屈原,当时屈原遭受贬斥,还曾担任“”,也就是负责“三闾”祭祀和子弟教育的官员。屈家子孙多在楚国任职,除了屈原外,其余还有屈完、屈荡、屈建,都曾是楚国大夫级别的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三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国

有句话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哪些?

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谁说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其实,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议地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它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首先,亡秦大业虽成于天下民众,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确实当首推三个楚人——陈胜、项羽、刘邦.其次,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三户水(今河北临漳西)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以下即根据历史记载,考察这句名言的应验情况.
楚国地大物博,民性强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首先,后来发生的历史也证实了南公这一说.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相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刘邦的谋臣武将,除张良等少数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
史记质疑上对这句有两种解释 ,一个就是指楚国的三大姓,三户是指楚国三大姓昭、屈、景.另一个就是指即使楚灭亡后只剩三户人家 ,也必是他们灭亡秦 ,含义是说楚国人非常憎恨秦国.

3.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指的是哪三户呢?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千百年来,很多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认为这里所说的“三户”,指的是三户人家,也有人认为是楚国的三大姓氏,即“昭、屈、景”;甚至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地名而已;龚维英先生则认为,这里的“三户”即屈原。
总而言之,关于“三户”的理解,千百年来争论不休。不过在笔者看来,想要真正理解“三户”本身的含义,就必须要先解决两个问题才行:一是什么人所说;二是在什么背景之下说的;

当然了,关于第一个问题,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已经明确说到了,此话是“南公”所说。但问题是,这个南公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根据《史记正义》中的记载:“南公者,道士。识兴废之数,知亡秦者必于楚。”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则记载他是六国时期的一位阴阳家,还说著有《南公》十三篇。总而言之,这个人物给我们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神。这位“神”一般的人物,竟然能预料到“亡秦必楚”,致使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怀疑这不过是后人根据已成的史实进行杜撰构想出来的罢了。
在笔者看来,这里所谓的“南公”并非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个群体。
根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郊为南郡”。此外,在《史记·六国年表·秦表》中还记载道:“白起攻楚,拔郢,更东至竟陵,以为南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白起进攻楚国郢都的记载。
所以这样看下来,秦人口中的“南郡”,实际上就是楚人的“郢都”。而“郢都”之人称之为“郢人”,而南郡之人自然可以称为是“南公”,而公是楚人对长者的尊称。所以这样看来,所谓南公并不是一个人,应该是一个群体,而这就是指生活在“南郡”里面的人。

战国时期地图
而我们知道,秦国在攻占郢都之后,将郢都改为南郡就算了,秦人还烧毁和铲平了楚国先王的陵墓。此事在《史记·白起列传》中有明确记载:
“其明年(秦昭王二十九年),攻楚,拔邪,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于那。东走徙陈。”
在那个宗法观念十分讲究的社会里,秦国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对楚国人的极大侮辱,所以他们也必须得进行抗争。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中,被创作出来的。
至于这其中的“三户”,也可以叫“三夷”。 在古代“户”等同于“易”,皆属于支部字,可以通用。而“易”与“夷”声相同,故“户”也可与“夷”通用。当然了,这并不是笔者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有据可考的,在《楚辞·天问》等著作中均有记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

白起——剧照
我们知道,周王朝属于四夷的诸侯国,其国名是带有族名的,比如“戎蛮”的戎等。所以“楚虽三户”亦可称之为是“楚虽三夷”。所以我们在联系前文说到的白起进攻楚国的郢都,则不难发现,所谓的“三夷”实际上就是针对“夷陵”这件事来说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所谓的“夷陵”并非是某一个先王的陵墓,其实这只是一个专有名词而已,所谓的“夷”,实际上是“铲平”的意思,主要用作动词。
比如在《汉书》中就这样记载道:“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徒其民河内,夷其城郭”。这里的夷,实际上也就是铲平(除)、夷为平地的意思。
所以总的来说,这里所谓“三户”,其实不过是楚人创作的谣谚,是在白起攻占郢都,铲平楚国先王陵墓,并将郢都改为南郡之后才创作和传播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这“三户”想做是这一件事的整合。

项羽——剧照
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国人对秦国人充满着仇恨,同时也表现出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此外,关于这句话现在也有很多新的解释,比如很多人都将这“三户”看作是三个人,即项羽、刘邦和陈胜。
当然了,对于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而本文也不过是笔者在结合史料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出来的而已,并不就是唯一答案!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指的是哪三户呢?

4.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是那三户


5. 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是指的哪三户?

秦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第1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可以说秦朝的建立,为后来中华民族开疆扩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正是因为秦朝当时统一了六国,中华文化在当时才能蓬勃发展,才能对外扩张,可以说秦国的历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秦国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实施的是暴政,引起了很多民众的不满,在秦朝时期就有一个典故,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就算楚国达到只剩下三户人家,楚国也一样能将秦国打败,这是因为当时的楚国民风彪悍,而且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经过军事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后来的楚霸王项羽就是旧时的楚国人,而霸王举鼎的故事依然流传到今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而这里面的三户指的就是屈原,昭阳,景差三户。

他们是当时楚国最大的氏族,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甚至还有着属于自己的军队,而这些军队在抵御秦国吞并楚国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的楚国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被秦国吞并了,如果不是这样当时秦国的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写。其实楚国对秦国吞并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楚国皇帝楚怀王的政治头脑远远低于秦始皇,放任秦始皇吞并其他国家,并且实力发展壮大,而他一直害怕战争,如若不然,当时早已是楚国的天下。

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是指的哪三户?

6.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指的是什么


7.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面的三户是指哪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战国后期楚国隐士楚南公说的,最早被记载于《史记》。说当年六国被灭楚国最可怜。当年楚怀王也算一号人物,用屈原,灭越国,夺魏国八座城池,结果在和秦昭襄王的会盟中居然被秦国给扣下了,以怀王之命要求楚国割地,怀王以国家为重坚决拒绝秦国的无理要求,怀王的儿子也只顾着自己当王享受,丝毫不管自己老爹遭的什么罪,其他诸侯也乐得秦楚互掐,导致怀王最终客死异乡。

不得不说秦国这事干得不地道,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你会个盟把人家国君扣了算怎么回事。而且怀王本人有雄心大志,深得民心。如果怀王不出这岔子,绝对能带领楚国走得更远。所以怀王客死后楚国人便留了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以表达对秦国深深的痛恨。其实就是放狠话来着。
楚虽三户指的是“屈、景、昭”三大氏族,是熊姓下的三个分支。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权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氏族势力逐渐衰弱,国君和大地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楚国是战国七雄中改革力度最小的国家,士大夫阶层在楚国还有着相当强大的势力,其中屈、景、昭三氏可以说是楚国氏族中的翘楚。
在灭秦战争中虽然屈景昭这三氏后人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但是刘邦项羽陈胜吴广都是楚国人,这句话也算说对一半吧。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当时天下大乱时,楚人逐鹿中原,为灭秦所喊出的口号。
当时最有可能灭秦的只有楚国人,楚人的长江文化对中原文化没有认同感。中原人束发右衽,楚人散发左衽。
周朝灭商后在分封诸侯时,按公,侯,伯,子,男排爵位,给楚国一个男爵,楚国人大为恼火,自立为王。
在文化上中原人偏向儒家,孔子,孟子是中原人,而楚国人崇尚道家,老子,庄子是楚国人。
在文学上《诗经》是温柔敦厚,《楚辞》汪洋恣肆;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浪漫,属于两个流派。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虽亡,楚地还有屈,景,昭三氏家族。这三个氏族,都来源于熊姓一个家族。管这三个氏族的官为:三闾大夫。
在诸侯国之间,除了宋国是商朝的遗民,其他的都是周朝的近亲,只有楚国是外人。有道是: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所以,楚国人是最具反抗精神。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面的三户是指哪三户?

8.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来自哪里,三户是哪三户,为何亡秦必是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居鄛人范增,年纪已经七十岁了,一直居住在家,喜欢奇策妙计,他跑去找项梁说:陈胜失败是必然的,秦国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进入秦国不能返回后,楚人一直想念他,所以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从范增的话中可以看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早是楚南公这个人说的,楚南公是战国晚期楚国的贵族,同时还是楚国的阴阳学家,楚南公擅长天象、占卜、相面、阴阳学说,曾经在秦朝最强大的时候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八个字的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楚国哪怕只有三户,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楚国有千里之地,地大物博,当然不止三户人家,一般传统意义上认为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家贵族,也就是:昭氏、景氏、屈氏,这三家都是楚国王族的旁系宗亲,与楚国王族一样都是芈姓,不同的是楚王一系是熊氏,而这三家是:昭氏、景氏、屈氏。
其中昭氏是楚昭王的后裔,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昭阳,昭阳是楚威王和楚怀王时期的楚国令尹和上柱国,最高军事官职,昭阳曾经率军灭亡越国,率军打败魏国夺取八座城池,楚怀王专门把和氏璧赏赐给昭阳。
屈氏是楚武王的后裔,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因为秦军攻破了楚国都城,而屈原本人又得不到楚王的重用,悲痛之下投江自杀,成就了华夏的端午节。景氏是楚平王的后裔,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景缺,景缺是楚国镇守襄城的将军,与秦军作战时英勇战死,景缺还被封楚国封了一个谥号叫令武将军,现在当地还有一座山叫令武山,就是用来纠集景缺的。
昭氏、景氏、屈氏这三家在楚国的实力很强,楚国朝廷的权臣大部分都是这三家的人,这三家也左右了楚国朝政几百年,说“楚虽三户”也说得过去,但是这里我认为三户,并不是指昭氏、景氏、屈氏三户,三在这里只有一个大概意思的数词,不是具体的数字,这三户虽然在楚国势力很强大,但楚国远远不止这三户,起码连楚国的王族熊氏就没有。

另外,秦末时期反秦义军的主力就是楚人,陈胜、吴广是楚人,项梁、项羽也是楚人,刘邦也是楚人,所以三户也包括:陈胜的陈氏、项梁的项氏、刘邦的刘氏,再加上昭氏、景氏、屈氏、熊氏以及楚国所有的姓氏,这才是楚虽三户的意义,所括了所有的楚人姓氏。
再回到范增说这话当时的实际环境,当时陈胜、吴广已经战死,整个楚地反秦义军群龙无首,而当时秦嘉趁机立景驹为楚王,但被项梁所灭亡,楚地反秦义军则以项梁为首,但在章邯的压迫下处于劣势地位,范增就趁机劝说项梁应该立楚王后裔为王,才能团结楚人,高举反秦义旗。
换句话说,范增的意思就是为反秦喊口号和打旗帜,陈胜吴广起兵打的旗号是扶苏和项燕,然后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起兵口号,范增同样是模仿陈胜吴广的做法,不过范增的方法更高明,他建议立楚怀王后裔为楚王,为什么要立楚怀王后裔?
因为楚怀王是死得最委屈的楚王,楚人一直怀念楚怀王,当年的楚怀王是被秦昭襄王以商谈为名骗到秦国,然后秦昭襄王却不讲道德,私自扣留了楚怀王,不让他回国,并且要求楚怀王割地,楚怀王不答应,于是一直被扣留在楚国,逃了一次也没有逃走,最终客死秦国,以一国之君身份死在秦国,楚国历史上最可怜的就是楚怀王了。

所以楚人一直怀念这位被秦国使用阴谋手段而害死的楚王,项梁就从楚怀王的后裔中找了一个人当楚王,名字仍然叫楚怀王,范增的意图很清楚,就是打楚怀王的旗号来拉拢楚人,共同反秦,然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就是楚人反抗秦朝的口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八个字的真正意图就是当作反秦口号,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作用,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听起来更加悲壮,更加蛊惑人心,这就是范增的高明之处,最终反秦能够成功,这句口号也起了作用。
那么范增为什么会认为灭亡秦朝就一定是楚国呢?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项梁、项羽所率领的反秦义军绝大多数都是楚人,他总不能打着”亡秦必齐“或者”亡秦必赵“的口号,只能打着亡秦必楚的口号。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国的实力在战国晚期是最强的,一是楚国的地盘最大,方圆几千里,当时楚国的地盘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全部、湖南全部、江西全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全部、福建全部、江苏南部、上海全部,这么大的地盘,从最西边长江三峡一直到最东边的大海,是战国地盘最大的诸侯国,楚国面积是秦国的2倍多。

二是楚国的人口最多,战国中后期楚国有500多万人口,楚国人口在诸侯国最多,秦国才400万人口,这也是为什么秦国灭亡楚国王翦要动用60万军队才行,因为楚国人多,兵就多,必须要有合适数量的军队才能灭国。
所以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原来的楚人也是最多的,所以反秦的主力是楚人,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刘邦都是楚人,包括项梁所立的楚怀王也是楚人,最终是楚人灭亡了秦朝,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第一个打进咸阳灭亡了秦朝朝廷,楚人合力灭亡了秦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喊起来很有一股悲壮的意味,就算我楚国只剩下三户人,我们楚国也要灭亡你们秦国,这既能激发起楚人团结的心态,又能激发楚人反抗秦朝的决心,是一句很有政治意义的反抗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