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2024-05-06 02:17

1.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2.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我们对民国时期的大洋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大洋和铜板是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工资的发放也是以大洋为单位。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概等于现在人民币的100元左右,但是在那个时期,一块大洋却异常的珍贵,因为那时候的物价比较便宜,工资也比较低。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100元左右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约等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普通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5~10块大洋左右,应该就是现在的500~1000元,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东西比较便宜,所以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一些其他的职业,比如律师,大学教授的一个月的工资就比较高,大概月薪300大洋左右,就相当于现在月工资的3万元,而且当时的物价比较便宜,这样的工资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甚至可以在很好的地方买到一栋房子。

二、物件上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正在大幅度的上升。那时候的一个大洋,基本上可以抵得上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1/5,但是就现在的社会来说,一块大洋也就是100人民币左右,大概只够一个家庭几天的饭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物价上涨的非常快,与民国相比,已经上涨了大概有十几倍。

三、如果想要保值可购买黄金
对于现在的货币来说,都存在贬值的风险,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所以如果想要保值,还是选择购买黄金比较好。
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3.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不同时期的货币换算其实是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比如说古代某个时期一两银子或者一个铜板能抵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很难有一个比照物去比对,最常用的一个比照物大约就是所处同一时期的米价了,但用米价来做一个比照依旧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因为米价的波动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现在的大米生产量要远高于古代。那么相近时期的货币换算是不是就容易呢?也未必,就拿十年一个时间段来说,十年前同现在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此想要知道百年前的大洋抵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解的,因为民国的环境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现代社会的虚拟货币,或者说网上支付、通货膨胀之类,对货币换算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当然换算也是可以换算的,但是如果用数字简单表达的话,可能没有办法达到精准的效果,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来换算。
在换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民国的大洋指的是什么?我国的第一批大洋是来自于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最初这些外来银元只在广东等沿海城市使用,后来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批自制大洋。到了民国时期,大洋的使用被规范起来,具体可以参考《新国币条例》。
大洋或者说银元的名称都不如“袁大头”更为人熟知,其实这三种叫法指的是一种东西。关于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的地位,这里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一书中,描写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场景。就是当时的农民种了粮食,一般是留一部分自己吃,另外一部分就会卖出去以补贴家用,卖出去的那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我们常说的收购商收购,可是有一些商家就会选择给农民伯伯纸币。
我们现代人对于纸币的使用已经形成习惯,并不会觉得怎样,也很乐意接受纸币,但是民国时期的人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宁愿不卖粮食也不要纸币,必须要用袁大头换粮食。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袁大头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多么地重要,是纸币完全比不了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物价更直观地去看一下袁大头的购买力。首先从“衣”来看,一块大洋可以买十尺布,还是百姓中最受欢迎,也是冬天最为希冀的棉布,那时候的棉衣服可以相当于现在的羽绒服。其次从“吃”方面来讲,一块大洋可以买十斤猪肉,而且我们还不可以用现在的猪肉价格来衡量当时的猪肉价格,因为民国的社会不稳定,所以那时候的肉类应该是比现代社会的贵很多。同时民国初年的白糖价格为六分钱一斤,油为八分钱一斤,你们可以自己在心里换算,一块大洋可以买到多少东西。
看完物价,我们再来看看当时人们的收入,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袁大头的使用和购买力。在当时最为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为二十块大洋,而更为需要技术性的职业,如教师、护士这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他们的薪资为每月五十块大洋,而更为复杂或者说高级的工种,如律师、记者、医生、作家这种,则每月工资可以达到两百大洋,这已经是当时社会高收入的代表了,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的月收入,很长时间稳定在三百到五百大洋之间,后期还有增加,平均来看的话,月收入在四百大洋以上。
所以通过物价和当时人们收入的对比,能够得出一个大体的数据如果一定要说一块大洋可以相当于多少人民币的话,私以为一块大洋在民国初年是相当于人民币二百元左右,可以往上调一点。但是大洋到了民国后期就不那么吃香了,按照换算的话,最多可以达到人民币一百块。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4.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的钱币换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来做对比,而参考的商品最好的就是百姓通用的吃穿等物品。 

那么,知道了对比的商品后,还要根据年代的商品价格为例。

1872年时,白米每旧石为2.7银元,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为1旧石=160旧斤=177.7市斤。也就是说当时每斤白米为1.5分银元,这时候的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一百多块。1901年时,白米每旧石为4银元,也就是每斤为2.2分钱,这时期的一块银元大概为今天70元左右。1911年-1919年,米价涨幅不大,当时每旧石为6银元,也就是每斤米是3.4分钱。1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只要1角2分,1银元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的一银元相比现在人民币为40-50元。1920-1925年,上海米价到了每市石9.5银元,1市斤=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要5分多钱,1银元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为1角4分左右。这时候的1银元折合人民币为35-40元左右。1926-1936年,米价每市石需要10.2银元,每市斤为6分多。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为2角左右。这时的1银元等于人民币30-35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清末民初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概念。虽然当时上海的物价要比北京高出10%左右。
民国初期到后期的物价相差极大
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请吃西餐;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演出入场券,而报纸这些,一份只要3分钱,一块银元就可以包月。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
根据清末时期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我们可以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的工资300大洋来算,相当于现在至少3玩人民币,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云南总督时月薪也才65个大洋。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5.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如果是喜欢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读者朋友,对于经常出现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东南亚等殖民地银矿的开采,世界储银量急剧增高,而大量白银,也随着贸易进口流入了中国内地,而早在16世纪,西班牙银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为是洋人钱币,银元上又雕刻着象征卡洛斯王朝的老鹰,因此人们称之为“大洋”或者是“鹰洋”。

然而此时的中国,白银尽管成为了常见的货币,但是一直是银两制,通过计重来确定价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正式采用了七钱二分的银元作为货币发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后续的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进行纸币改革,大洋的发行,在中国持续了整整25年。

尽管银本位制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但是在乱世,却有着很大的保值性,同时确定了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在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敌占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大洋作为稳定的货币依然充斥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这也让人感到好奇,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学者李开周曾经在《晒一晒70年前工资单》中提到,1933年首都南京的物价如下:大米每斤大洋4分,牛肉每斤大洋3角,五花肉每斤大洋2角3分,菜油每斤大洋1角6分。至于在生活物品上面,一双男士短袜,每双在大洋7分左右。
这样我们一换算,就能得出结论,一块大洋大约能够买将近5斤五花肉,25斤大米,6斤菜油,以及14双左右的袜子。

从这个结果来看,那时的猪肉,相比于其他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贵,至于一块大洋,差不离能够买120元到150元左右的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工资三千左右的人,在过去一个月能够发大约20块大洋。
那么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在北京,一块大洋,就能够请好友吃一顿上好的羊肉火锅。而在民国初期,大洋的购买力要更上一层楼,5个银元,就能买下一头水牛。

至于当时的普通工人,均工资在5-10个大洋左右,能够勉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律师、教师、官员等高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显然要高上不少,民国初期,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而他出手也不客气,在1919年买下一套四合院,花掉了3500大洋,方便自己和周作人一家居住,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工资。

著名的李宗仁,在抗战后的“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是800大洋,还有“年功俸”,即年终奖,810大洋,相比于鲁迅,又要高上一个层次。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6.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如果是喜欢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读者朋友,对于经常出现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东南亚等殖民地银矿的开采,世界储银量急剧增高,而大量白银,也随着贸易进口流入了中国内地,而早在16世纪,西班牙银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为是洋人钱币,银元上又雕刻着象征卡洛斯王朝的老鹰,因此人们称之为“大洋”或者是“鹰洋”。




然而此时的中国,白银尽管成为了常见的货币,但是一直是银两制,通过计重来确定价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正式采用了七钱二分的银元作为货币发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后续的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进行纸币改革,大洋的发行,在中国持续了整整25年。




尽管银本位制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但是在乱世,却有着很大的保值性,同时确定了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在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敌占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大洋作为稳定的货币依然充斥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这也让人感到好奇,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学者李开周曾经在《晒一晒70年前工资单》中提到,1933年首都南京的物价如下:大米每斤大洋4分,牛肉每斤大洋3角,五花肉每斤大洋2角3分,菜油每斤大洋1角6分。至于在生活物品上面,一双男士短袜,每双在大洋7分左右。
这样我们一换算,就能得出结论,一块大洋大约能够买将近5斤五花肉,25斤大米,6斤菜油,以及14双左右的袜子。




从这个结果来看,那时的猪肉,相比于其他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贵,至于一块大洋,差不离能够买120元到150元左右的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工资三千左右的人,在过去一个月能够发大约20块大洋。
那么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在北京,一块大洋,就能够请好友吃一顿上好的羊肉火锅。而在民国初期,大洋的购买力要更上一层楼,5个银元,就能买下一头水牛。




至于当时的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在5-10个大洋左右,能够勉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律师、教师、官员等高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显然要高上不少,民国初期,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而他出手也不客气,在1919年买下一套四合院,花掉了3500大洋,方便自己和周作人一家居住,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工资。




著名的李宗仁,在抗战后的“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是800大洋,还有“年功俸”,即年终奖,810大洋,相比于鲁迅,又要高上一个层次。

7. 民国时期用的大洋是现在人民币的多少

        1912年的北京,一块大洋能买60斤普通大米(孟天培、甘博《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年版),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羊肉火锅(据《吴虞日记》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0*3=180块

         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买44斤大米,也可以供5个人去中档的西餐厅吃一顿西餐(据香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
44*3=132块

         1931年春天的广州近郊,一块大洋能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豆角(玉昆《广州近郊的生活》,收录于《农村生活丛谈》,申报馆1937年版)。
25*3=75块

         1937年夏天的成都市区,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魏树东《成都地价与房租之研究》下编表1《成都市二十七年六月及七月出售物价表》,收录于《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77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影印版)。
16*3=48块

1911年相对稳定,粮食价格不是很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银元购买价格,14年以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粮食价格一直在涨,所以1块银元约等于现在200块RMB

         *从地域上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粮价较高,大洋的购买力相对低一些,比如说鲁迅在北京定居时,一块大洋能买五六十斤大米,后来去了上海,一块大洋只能买20斤大米(据鲁迅日记)。
        从时间上看,粮食价格越到后来越贵,大洋的购买力也就跟着越来越低。例如同样在北京,1915年一块大洋能买20斤面粉,到了1925年,就只能买12斤面粉了(据孟天培、甘博的调查报告《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
        虽然大洋的购买力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点,不管是谁,只要几十块大洋花出去,一定能买到一大堆好东西。以五四时期曾经跟鲁迅齐名的反礼教斗士吴虞为例,他有妻有妾,有几个女儿,有四个仆人和一个老妈子,一家十几口人,在成都市区过小康生活,一个月下来全家买肉买菜只花22块大洋就够了(据吴虞1914年6月20号日记)。后来他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做教授,请蔡元培、胡适、周作人、顾颉刚、钱稻孙等同事吃饭,在王府井大街东华饭店大摆宴席,鱼翅、鲍鱼等名贵菜品应有尽有,一顿饭也只花了25块大洋(据吴虞1922年2月26号日记)。再后来吴虞去上海旅游,晚上入住英租界最豪华的酒店“远东饭店”,要了一所高档套房,每天房费才5块大洋(据吴虞1924年6月24号日记)。
       民国前期,北大的教授生活优裕,家家都雇听差、雇保姆,甚至还雇厨子、雇车夫,全部算下来,一个月无非只要花上30块大洋的工钱(仍据吴虞日记)。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买下第二所四合院以后,把母亲和原配夫人朱安都接过去住,并雇了三个老妈子侍候她们,每个老妈子除管吃管住以外,每个月的工钱只花两块大洋(详见拙著《民国房地产战争》第三章,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这说明大洋的购买力确实很强,也说明那时候老妈子的收入确实很低。

民国时期用的大洋是现在人民币的多少

8. 民国时期一大洋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在中华民国,银子跟银元被同时使用。银元有许多款式,包括墨西哥鹰海洋,还有孙中山的头部,也有孙中山的立身形象,以及各种风格的银元,如袁大头。我们只以袁大头为例,它拥有最具收藏价值和最丰富的白银。现在袁大头的收藏价值从七千元到一千元不等。
如果要说民国初年的一个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就要根据它的购买力来计算,果如参考资料不同,我们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另一点是,中华民国持续了二十八年。随着货币价值的不断波动,银元的购买力每年都有大幅度和小幅度的波动。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只能在这里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在民国,一公斤大米的价格是三分,所以一元可以买到33公斤。根据我们超市里每公斤大米2.5到三元的价格,一元现价大约是八十五元。中国北方一头奶牛的价格是五大洋,但现在我不得不花大约一千五百元买一头奶牛。根据这一计算,目前的价格可以达到两千五百元。如果我们的参照物是中华民国的女工,纺织厂熟练女工的月薪是三十元。目前的三十元相当于一名高科技技术工程一千五百到两千五百元的工资。因此,目前海洋的参考价值约为六千元。我们可以在民国初年找到一个袁大头,可以兑换成现在的人民币八十五元到九万元。
在清末与民国初期,也就是大洋刚刚流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昂贵的。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5块大洋。我们现在一头牛的价格可能要好几千元。这中间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因为以前对于牛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说牛的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