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就有钱了。那开公司的都上市不完了么?

2024-05-05 05:49

1. 公司上市就有钱了。那开公司的都上市不完了么?

  1、公司上市首先符合证监会规定的条件,不是每个公司都符合
  2、公司上市是为了公司自己的发展,不排除中国某些公司上市圈钱的意图,但是公司上市只是融资的一种方式,好多大公司都拒绝上市,比如远大中央空调的生产商,不要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误导。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

  公司上市的好处:
  1,得到资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
  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考银行贷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 problem)。

公司上市就有钱了。那开公司的都上市不完了么?

2. 为什么上市就有钱

1阿里巴巴想上市之后还是把控制权掌握在阿里团队手里或者就是说马云手里(因为他们现在的股份不多),才能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个就是纽交所的好处,包括facebook,baidu等著名企业就是用这个方法控制的)。阿里要做一个101年的成功企业不能让风投之类的不是很了解企业文化只管投资回报的人做主。若按照港交所现有制度他们一旦上市 。
就好比 父母有一个女儿 他们想把女儿一下子嫁个富豪 可以得到很多钱, 但是女儿自己觉得另一个小伙很有潜力 比较相爱 以后肯定比那个富豪有钱 
。 这个时候阿里就像女儿  风投就像父母。 女儿当然要自己做决定才能掌握自己命运。
2港交所 不想为阿里巴巴破例,若让阿里巴巴按照阿里的思路上市 虽然能获得很多收益 但相对于股民中他们的利益不容易保障  破例对港交所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3因为港交所现阶段有个内地巨无霸腾讯存在,腾讯他没有用合伙人制度。若让阿里以合伙人身份登录  势必对腾讯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不再独有港交所的资源优势。所以腾讯势必也在暗地里从中作梗。
所以暂时阿里还不会在港交所上市,要上市必然要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
这是鄙人愚见 请大家指正。

3. 除了钱,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导语】企业为什么要上市,这一直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本文通过从规范管理、企业价值提升、满足风投退出要求的角度你告诉企业上市的原因。 企业为什么要上市,这一直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有一些疑问,如果这个企业很牛,为什么要拼命卖给别人呢;如果企业不牛,那上市就是糊弄别人的钱,这个结论虽然不道德,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但是这里还引申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风投可能就是吃亏的,因为花了大价钱买了着急上市公司的股权。上市是一个产业链,从企业,到资本中介,到投资人,再到审批,最后是基金和股民,生生不息的在来回倒腾资本。今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企业为什么要上市的问题。 为更规范的管理而上市? 这是上市合理性的常见论证。上市公司将接受公众和监管的监督,按照法律的要求安排公司的治理模式,公司要有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股东会这些组织,还有向公众披露重大的决策,一些重大的决策需要按照法律程序由股东表决通过。看似高端合理的治理制度,确实是一些土老帽企业家的心病。这些企业家往往在磨砺中起家,历尽艰苦。对于赚钱和糊弄手下人颇有心得。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总不免接触外面的世界,世面见多了,觉得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归根结底是很山寨的。对于外面的制度,对于所谓的高端先进的治理结构有着天然的自卑感。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工厂式或者作坊式管理模式,但是也有人被这些企业治理的观念打动(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接班有点成问题的企业家),认为自己这一代算是人治,要想让儿孙能一直富下去,就要有个制度,这样才能千秋万代。 公司治理的理论都源于国外,自然这种治理的模式中掺杂了很多外国的商业因素,包括人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这和中国的情况有些不同。根据国外的一些统计,大概的结论可以概括为:私有制企业效率高于公有制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权责分工较为明确的公司效率要优于管理决策分工不太明确的公司;完全公众公司的效率略微优于家族制公司。这些统计的主要指标是资本回报率以及股票收益。从这些统计来看,至少有两个结论值得关注:第一,规范的治理模式确实能够提升企业效率,但是这个提升是统计意义上的提升,对于个案而言未必;同时,这个提升非常有限,不显著;第二,就是上市和更规范的管理不能等同,上市公司都按照法律进行了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设置,但是只有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公司才能体现出管理的优势;同样,这个优势也不是显著优势。 上面是国外的情况,国内的情况也很难说。在国内,公司治理制度做的最到位的似乎是国有企业;虽然官僚,但是国有企业的层级和管理功能的分工确实是在中国企业中最接近法律规定的。国有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充分竞争行业都有涉及。除了垄断行业,充分竞争行业的国企似乎数量和体量每年都在减少;而即便在垄断行业,或者半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效率也一直饱受诟病。主要的抱怨是费用太高,另外无法做到在商言商。 从另外的一个方面看,国内做的较好的私营公司中,所谓的治理结构都是一个幌子,君主式的管理无处不在,管理层及董事会相对弱势,而创始人的强势贯穿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企业都令人如雷贯耳,例如苏宁,美的,富士康,以及平安。所以说,上市不能保证治理结构就得到改善,而且即便改善,也未必真的对公司有好处。 为了身价跃升而上市? 企业上市中最令人神往的原因是身价。这里面有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创始人或者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值钱了,而且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这是直接身价的增加。假设某企业的利润是5000万元/年,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每年可以支配的利润理论值是2500万元,但是现实中的利润是没办法全部拿出来分掉的,能有一半拿出来就不错了,那么每年的分红是1250万元,这里不考虑避税及税收的成本。但是如果这个企业上市,对于股东而言,至少账面上的东西就好看了很多:假设企业的发行市盈率是40倍,则企业的估值就是20亿元,大股东的理论身价是10亿元,打个对折也有5亿元,相比1250万元,至少是翻了40倍;如果股票能顺利套现,存在银行买理财每年分的钱也做企业分红拿的多,财富瞬间跃迁了2个量级,实在是越想约觉得划算。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套现的时间长度。从一个企业开始准备上市,到成功发行,通常要经历3年的时间(最短)。成功的发行上市之后,企业主并不能任意的套现,而是要经历3年的限售期,也就是说,在3年内,法律上企业主是不能出售股权的。在此后,企业主可以出售股权,但是有两个限制。一个是法律上的限制,例如说公告,说明等义务;如果大股东同时又是企业高管,减持每年不能超过一定限制;第二就是市场的反应,如果企业的流通市值不大,那么企业主减持将必须考虑冲击后带来的股价下跌。 所以说,没有8-10年的折腾,从上市到变现的路将没办法完成。 有人认为融资本身就将扩大企业能够掌握的资源,变相的增加了企业主的身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分情况讨论。有的企业上市的时候就具备了百亿市值,融资金额达到10-30亿元之间,这显然极大的增加了企业可支配的现金。但是多数的企业还达不到这个量级。假如说一个企业5000万元的利润,上市估值40倍市盈率(上市后),总市值为20亿元,其中15%的股本为公开发行获得,那么扣除发行费用,和一些实际产生的公关费用,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数额在2-2.5亿元上下,这是多数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个和开发房地产相比,也不算太多,何况花起来还有很多限制。 为了风投而上市? 有人上市后非常后悔,例如俞敏洪,大概的意思是说,上市是被风投给绑架了。这种心态比较普遍。很多人觉得,企业上市以后企业家也没法真正的套现,还得艰苦经营;凭空多了这么多要求你负责公众股东,还要应对监管,风光的同时也有很多负担,没有以前小日子过得舒服,真正便宜的是风投 – 投资以后啥也不管,等着上市一年后就可以套现走人。在很多企业看来,风投的工作无外乎吃饭喝酒拿钱数钱这四件事情。 这种说法对于早些年的风投确实适用,因为那个时候机会多,风投赚的多赔的少。但是对于现在的市场,却有些不公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一个企业不要求上市,那么即使有风投投钱,价格一定是按照净资本溢价估值,而不是现在的PE估值法,风投的入股溢价将大幅的降低,因为没有什么退出渠道,只能等着分红。 假设一家企业的净利润是5000万元,可以用于分红的资金为每年2500万元,那么如果入股20%,得到的分红将是500万元/年,假设按照8年分红覆盖本金的算法,这家公司20%股权的估值将是4000万元(=500万元×8),公司的整体估值是2亿元。这还是理想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考虑到经营风险可能还要打折。但是如果企业承诺风投上市退出,那么风投可以接受高溢价入股,原因是退出的回报预期大大的提高了。同样的公司,假设按照投资前10倍市盈率估值,那么总估值就是4亿元,增发20%的股权价值就是1亿元,投资后估值为5亿元,是原来估值的2.5倍。 所以说,为了风投上市确实是个负担,但是前提是企业获得了溢价融资,从而在短期内获得了资金优势。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如果要接受理想的融资,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也是上市的一个优势(或者说打算上市的一个优势),就是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期可以获得风投的大量资本,用于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在短期内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的业务扩张。

除了钱,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4. 上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上市就有钱了

上市是一个证券市场术语。狭义的上市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当大量投资者认购新股时,需要以抽签形式分配股票,又称为抽新股,认购的投资者期望可以用高于认购价的价格售出。在中国环境下,上市分为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公司直接到非中国大陆的证券交易所(比如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以及中国公司间接通过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并以该离岸公司的名义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红筹股)三种方式。

温馨提示:
①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0-1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为什么公司上市就会比之前有钱?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公司为了扩大规模都会选择上市,上市后的公司就会比之前有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以前公司就有那么一些钱和员工,上市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公司就会有更多的钱去发展生意,下面我就说下上市之后为什么会更有钱。

公司上市前的状态公司上市前的状态就是公司的老板或者股东自己出钱帮助公司运作,所以老板和股东的钱都是有限的,做的生意也是在一定规模内的,假设老板出资200万,其他股东一共出资100万,这样公司就有300万的资金,如果一个公司的收益是50%,最后公司资本是450万,这就是公司上市前的状态。

公司上市后的状态当公司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上市了以后,就会发行股票,如发行了100万股,每股30块钱,一下子公司就有了3000万的资金,比以前的资本就多了10倍,这还是募集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后股票大涨,或者企业运作良好生意大涨,这时候就会比3000万还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公司上市后就有钱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上市后的公司股票不一定大涨,也许都不一定上涨,下降的也有很多,但即使是这样,公司的资金还是比以前要多,所以公司只要上市一定会让企业增加资本,与此同时企业上市后也要每个季度公示自己的财务报表,因为持股的人也是公司的股东,所以有权力知道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一旦公司出现亏损,生意不佳,甚至一些丑闻的出现,这都会对公司股价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公司的市值多少就取决于公司的运作了,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与想法,仅供参考。

为什么公司上市就会比之前有钱?这是怎么回事?

6. 为什么只要公司一上市总会挣钱呢?

一、上市本身就是说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的过程想要上市的公司就是打算这样做的所以总的来说公司上市股民就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公司就有钱了二、另外,上市公司是怎样从股市圈钱的?1.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群体中处于强势群体的角色,这就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融资者解决资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或债权融资等,但股票融资的非偿还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融资者首选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资;当然融资者通过股票融资时必须要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就是融资将要投入的所谓项目)描绘得很好,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口袋的钞票拿出来,相反投资者在利益预期的促动下,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融资者的真实面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精力、识知等条件限制永远不可能对融资者情况全部摸清。2.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融资者群体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换言之融资者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地位,而投资者群体无疑是弱势群体。用当代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的话来说就是融资者结构群体与投资者结构群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分布”。3.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证券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顽症,被发现的表现为再融资失败,而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市场公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见,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者群体和投资者群体“结构分布”本身就不平等关系,赋予给上市公司的优越地位,为其能够在市场上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4.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为过度“圈钱”提供了土壤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管理层采取渐进式市场经济模式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对于这一点理论界、学术界早已经进行了阐述,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背景去揭示这个问题。5.过度“圈钱”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企业“投资饥渴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软预算约束在没有得到彻底改进的情况下,过度“圈钱”行为也就难免,而且关键是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企业原有的“投资饥渴症”意识并没有因为增加几个社会股东而削弱。今年股票发行方式由计划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定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圈钱”饥渴症行为的。  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为一些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借口。6.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圈钱”已经取得了做大、做强的目的,虽然这种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知道“圈钱”,但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本身并不是坏事。7.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用来搞所谓的“资本运作”(至于以此搞腐败也并不少见),即上市公司没有把圈得资金投入到实质经济中,这种行为无论是首发上市公司还是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称为过度“圈钱”行为。8.这也许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否为过度的一个标准。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首发圈钱后没有投入实质经济项目中,使募集资金闲置多年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底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宝贵资源的白白浪费。9.国内市场良好的二级市场背景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奠定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上市公司“圈钱”如果没有良好的二级市场市场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么 “理性”,投资者介入市场基本以短差运作为主,他们并不十分关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这也给上市公司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过度融资“圈钱”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

7. 上市公司真的缺钱吗

近来,除了新股的密集上市,沪深股市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再融资,也十分频繁,几乎每周都有好几单再融资计划等待证监会的审批。 上市公司为实现资本和资产双重扩张,利用证券市场再融资,本身无可厚非。从证券市场本身的功能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配股,上市公司既可获得实物资产,又可得到现金资产,而通过增发新股或发行债券,上市公司则可以筹集更多现金,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问题在于,当牛市行情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炒股或者打新股,而且获益不菲时,频频再融资的动机,也就显得不那么单纯。 笔者以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应该是在公司缺钱情况下的选择。而拿出巨资打新股,如*STTCL一拿就是10个亿的资金,这足以证明上市公司资金充沛,而且,*STTCL方面也表示,公司有较充裕的账面闲置资金。既然如此,上市公司又为何要再融资呢? 理由也很简单,在沪深股市的财富效应下,上市公司圈钱欲望随之膨胀。有些上市公司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钱,趁着市场圈钱容易的机会频频推出再融资计划。而在这种圈钱的欲望下,为了能够有更多资金用来投资,也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请再融资时,编制虚假项目或夸大项目资金使用量,以便向更多投资者圈钱。更何况,上市公司热衷于炒股或打新股,公司收入大量来自投资收益,而非主业的扩张,不仅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泡沫。对于这样的再融资,市场又怎能为其埋单呢?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雅戈尔发行可转债的申请,遭遇了管理层的严格审批,最终未能获通过。虽然,雅戈尔的确是一家经营稳健、业绩不错的公司,而且没有任何不良记录,这样的公司再融资,在通常情况下,理应得到政策的支持。只不过,成功投资中信证券,让雅戈尔财富急剧膨胀,当初投入的3.2亿元,除了已经收回12亿元,目前,剩余股权市值也超过了100亿元。在管理层看来,雅戈尔并不缺资金,其持有的巨量中信证券绝大部分都已可以流通,如果需要资金,完全可以抛掉一部分证券来腾出资金。 上市公司频频再融资为哪般?雅戈尔的碰壁,则给圈钱欲望膨胀的上市公司浇了一盆冷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公司真的缺钱吗

8. 为什么公司都想上市

1.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注入的资金可扩大经营规模。

2.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公司上市后需要定期的披露财务报表,把经营状况置身于公众视野下。提高对行业和受众的影响力度,创造财富,使股东、员工的财富增加,提升员工忠诚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