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留学

2024-05-08 20:04

1. 阿根廷留学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待同一个事物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静坐反省”不知道你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样的,我建议你可以就自己的情况咨询一下学校的工作人员,然后可以和其他的中介或者培训机构的项目做个比较看看哪个更适合。

我也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回来的,我把我的感受和你分享一下~(阿根廷的风景气候什么的就不说了,你可以网上自己去查找一下,那真是旅游的好去处,很美~)
因为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孩子,中国的治安相对国外要好太多了,所以安全意识都比较弱。我有好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同学,就没有没被抢过或偷过的。所以安全对于我们这些漂泊在国外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洛大在这点做得是很到位的。“全程管理”的优点也就最能体现在这个地方。我们带去的钱,可以放在老师那里,等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免得好多现金放在自己身边不安全。家里如果要给汇钱也可以通过学校,很方便,手续费也比银行便宜。
在基地生活的确是封闭式的,你不可以自己想出去就出去,但不是限制你的人身自由,想要出去只要先和老师说明原因,得到批准那也是可以的。其实就跟国内的寄宿制学校是一样的。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平时不能随便离校,难道你要去告学校限制了你的自由吗?既然你选择了这个学校,就要尊重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平时去学校上课、去超市购物或者外出活动,都是有校车接送的,还有老师陪同,当然有的人认为这叫没有自由、是监视、是看护,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满足了这部分追求“自由”的人,那我们的安全就会受到很大威胁。所以,在这方面我是很支持而且也很感谢学校的严格管理。
那有人肯定又会说了,学习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大家都住在一起也不能随便外出,怎么学习语言啊?包括我看到1楼的也说了“全封闭的管理对于学习语言没有好处,人身几乎没有自由可谈 ”,我就纳闷了,难道全封闭的管理限制了你的学习,或者干脆就让你在基地呆着,限制你的人身自由,不让你去学习了???学校教课的老师都是外国人,上课都是用西班牙语教的,教材也都是全西语的;学校除了我们这个课程其他的学生也都是外国人,包括小卖部里也都是外国人;基地里的工作人员好多也都是外国人,可以找他们聊天锻炼口语;还能使用学校的图书馆,把书借回来看;打开电视机和收音机,里面说的都是西语;学校每天给我们提供的报纸,那也全是西班牙语的。。。。。。学习的机会、方式和内容实在太多了,就看每个人自己是否想学习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成立了一个翻译小组,每个星期要翻译一段新闻,一开始可能就只能翻2、3行字,后来就越翻越多,没一会儿就能翻译一整篇的新闻。有的同学还自己写文章,然后找学校的老师去修改等等。学习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那些真的在监狱里的人,每天也在不停的学习。如果你觉得去了一趟阿根廷,学不到什么东西,我想你应该好好自我反省检讨一下。
当然,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学校还在生活基地给我们配备提供了网络上网、乒乓台、桌球、足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设施。我也亲眼看到,有的同学用父母的钱到那里玩了3年,也不听从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最后还来一句人身自由受限制。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宠孩子,一听孩子叫苦就心软。这只是一个适应期长短的问题,我刚到那里的时候,因为想家晚上还在被窝里哭过呢,可没过一星期就习惯了。再也不是衣来伸手饭啦张开口的了。
不过,在那里最不习惯的,就是吃饭了。毕竟请的都是当地的厨师,尽管她们也在努力的学习中国菜来适应我们的口味,但总觉得还差一点,因为中国菜里需要用到的好多材料,那里是没有的。因为总是吃牛肉、黄油、甜酱、面包之类的东西(其实主要因为我也比较爱吃这些东西)所以体重很快就增加了10斤,不过还好我及时纠正,加上多做运动,后来体重又慢慢恢复的原来的样子了。吃东西嘛,口味其实也可以慢慢改变的。
我现在回来已经2年多了,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当然也是通过学校给我介绍的。我的同学们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其中大部分也是由学校推荐的。当然,光有学校的推荐的是不够的,我们首先要把知识掌握了,把基础打好了,这样不就能事半功倍了吗~~

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

阿根廷留学

2. 国际投资分析师的薪水

但还是那句话,证书永远是景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的,经验能力都很重要。

就目前来说,前景是不错的。在中国过去的十多年,全部通过CIIA考试的人数不是很多,这个证可以让你很容易地进入证券公司做分析师,年薪二、三十万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进入基金公司做基金经验,那年薪是二三百万的了。

3. 中国到阿根廷有多远

中国到阿根廷距离约为两万两千公里。
1、从太平洋往东,北京与阿根廷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2000公里。
2、从大西洋往西,北京与阿根廷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0000公里。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2,780,400平方千米(不包括与英国有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以及南极地区,下同),领土居世界第八位,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国。
仅次于巴西。
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陆上边界线长25,728公里,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

扩展资料:
中国与阿根廷——跨越半个地球的邂逅
2014年世界杯刚刚落下帷幕,阿根廷决赛的惜败让众多中国球迷为之慨叹不已。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阿根廷,这个充满魅力的拉美国家再次吸引了国人的目光。
在中国人的地理课上,说到阿根廷,老师都曾告诉孩子们,阿根廷和我国在地球的经纬度上相对,位于地球的两端。
如果从我们能从脚下穿过地心到达地球的那边,就到达了阿根廷。“阿根廷人在地球的另一端是怎么生活的呢?都是头朝下倒立着生活的吗?”成为很多孩子童年的疑问之一。
如今提到阿根廷,大多中国人都会想到阿根廷的足球明星,马拉多纳、梅西……这些名字都让中国人耳熟能详。其实,在足球之外,中阿这两个远在地球两端的国度也有很多共通之处。
习近平此访将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1972年2月19日,中国与阿根廷建交。2004年,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领导人不断互访,中阿先后有9位国家元首实现互访,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阿之间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13日至16日,应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邀请,阿根廷总统劳尔·阿方辛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0年5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这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阿根廷。
两国元首初次互访之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断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而在习近平此次拉美之行之前,克里斯蒂娜总统在2010年7月11日至15日,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习近平在出访前夕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阿已经成为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平等互利的好伙伴。双方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效。
我期待着同克里斯蒂娜总统就中阿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规划双边关系发展蓝图,密切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随着中阿关系日益密切,阿根廷在中国设立4个常驻外交和领事机构,中国成为阿根廷在亚太地区常设外交和领事机构最多的国家。
阿根廷还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拉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009年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
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加强了中阿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与阿根廷——跨越半个地球的邂逅

中国到阿根廷有多远

4. 与中国展开货币互换的国家有多少

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  4月6日,美联储也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总额近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与人民币各自进行的货币互换,两者被赋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联储寄望通过货币互换,维持美元的价值稳定和地位,而中国央行与多个经济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则是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创造条件,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地位,继而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2870亿美元五大央行新货币互换  根据美联储的声明,此次互换协议涉及总金额约为2870亿美元,美联储可通过支出美元购买其他央行的货币储备。具体来讲,美联储将可从英国央行购买300亿英镑(约合450亿美元)的储备,从欧洲央行购买800亿欧元(约合1080亿美元)的储备,从日本央行购买10万亿日元(约合990亿美元)的储备,从瑞士央行购买400亿瑞士法郎(约合350亿美元)的储备。  五大央行当天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将通过这一新货币互换协议,向美联储提供相应的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声明还强调,西方央行将继续合作采取必要步骤促使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当天,《华尔街日报》撰文认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设置这样的货币互换额度,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国市场处于休市状态时,其他国家市场还在运作,这种情况下,在海外市场操作的美国机构可能会面临暂时的资金需求。  另一个原因是让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过去几个月来,根据之前已宣布的互换计划,美联储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数千亿美元,这些资金随后被提供给需要美元的外国金融机构。而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许在需要的时候实现资金反向流动。  此外,这轮金融危机期间,外国金融机构对美元资金需求很大,这迫使其他国家央行转向美联储,希望后者能对外出借美元。但美国金融机构并不存在严重需要外币的情况,没有必要向美联储求助获得外币贷款。  美元贬值风险较大货币互换为财富保值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挽救实体经济大举发债。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国债净增发额达1.47万亿美元,2009年美国增发国债规模势必会更加庞大。高额财政赤字和美国货币当局本身已无限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使得美元未来走势不容乐观(图5)。中长期看,美元贬值风险较大,而美元贬值的直接后果便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财富缩水,因此继续持增美国国债或意味着未来出现更大损失。在此次参与货币互换协议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国国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国央行(图3)。基于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有规避汇率风险,财富保值的考虑。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同样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与人民币不一样,美元长期有贬值风险,货币互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规避汇率风险(图4),这是货币互换的一个目的,另外,通过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的整体,对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快速恢复经济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对美国有较大依赖,力挺美元对大家都好。  强势美元受挑战货币互换维护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积极维护美元地位的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如是说。  美元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点燃了市场对创立新的储备货币的兴趣。从4月2日20国峰会落幕那天起,美元强势的地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20国集团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的规定以及预备于今年9月在纽约讨论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问题,毫无疑问,在短期内对美元的走势将不利。  丁志杰认为,美国与西方四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是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西方经历经济危机后正在衰退,这个时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货币互换就是合作的最佳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积极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挑战首先要在西方确立美元的优势地位,因为从当前看,无论欧元还是日元都无法取得美元的地位,与其内部竞争分散美元的优势不如一致行动做强美元,其次,通过西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辐射美元影响,美元的地位巩固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利益也巩固了。尤其是英国和日本,他们与美国息息相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同样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元预期贬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货币挑战,G20前,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更是对美元地位的挑战。此次五方货币互换,是在一大利益集团内维护美元的地位,同时凭借西方五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巩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同是货币互换人民币与美元使命不同  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美元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出现了借贷困难和汇率风险,因此区域内自然产生了本币互换贸易结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图6)。此外中国央行正积极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同为货币互换,但两者被赋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如是说。  在吕随启看来,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是一种创新形式,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借以减轻因美元流动性缺乏带来的贸易融资萎缩,也推动了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国央行对于交易伙伴亦有自身考虑,从实际情况看,主要是选择周边经济体,特别是经贸往来密切的经济体,比如选择马来西亚、韩国、白俄罗斯等等。就是因为中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显现出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长期来看,周边地区以及本地区外国家开始以人民币进行贸易定价,也将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及国际地位(图1)。  “具体来说,中国货币互换协议顺序为‘先周边,后拉美’。”丁志杰表示,与阿根廷的互换,人民币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与韩国的互换,主要作用是方便韩国在华企业进行融资;与香港互换,是由于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与马来西亚和印尼互换,是用于双方的商业贸易结算。

5. 哪些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曾与韩国、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马来西亚、土耳其、蒙古、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英格兰、新西兰、阿根廷、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相关介绍:
利率互换是相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而货币互换则是不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货币互换双方互换的是货币,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初次互换的汇率以协定的即期汇率计算。
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

扩展资料
货币互换避免汇率风险,这是因为互换通过远期合同,使汇率固定下来。这个互换的缺点与利率互换一样,也存在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的风险,如果是这样,另一方必然因利率、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
规避外币管制。现有许多国家实行外汇管制,使从这些国家汇回或向这些国家公司内部贷款的成本很高甚至是不可能的。通过货币互换可解决此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互换协议

哪些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6.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问题

  人民币贸易结算顺应市场需求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次上海市和广东省4城市成为首批落实试点城市。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指出,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迄今为止,我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将本币结算从边贸扩展到一般国际贸易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近些年内地和港澳之间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对贸易融资产生了较大冲击。汇率的剧烈波动和贸易融资的萎缩,都对贸易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能够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促进系列本币互换协议做实

  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为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人民币结算也为互换协议搭建了一个做通贸易的平台,促进货币互换做实。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人民银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央行表示,与有关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系列本币互换协议,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对货币互换的创新,即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

  举例来说,我国与马来西亚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可根据需要将得到的人民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马来西亚企业从我国进口商品时,就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国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进行结算。我国出口企业则可收到人民币计值的货款,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表示,在当前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贸易融资萎缩的情况下,总金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系列互换协议的签署,为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使得互换货币可以从中央银行进入商业银行,进而进入企业,这为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通过互换协议获得的对方货币提供了一个回流渠道,有助于促进货币互换做实。

  人民币结算需多部门协调推进

  专家指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给予人民币在跨境使用方面与外汇同等的地位,解除其长期以来受到的束缚。据介绍,目前,人民币出口退税在云南边贸地区已经开展了试点,今后有待向其他地区推广。

  有专家将人民币结算视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对此,央行有关人士此前表示,人民币贸易结算主要是顺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本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多练内功,才可能支撑人民币真正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进行。除了人民银行牵头策划,还需要海关、税务等部门就人民币报关、出口退税等配套政策共同推进。监管层需要对贸易进行真实性审核,确保人民币结算建立在真实贸易基础之上。银行方面,需要提供好跨境贸易的结算服务,企业需要根据实际贸易情况进行计价和结算的币种选择。同时,贸易伙伴国家政府是否有意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影响人民币结算推进的一个因素。

  在首批试点城市确定后,有关管理办法也将出台。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发布有关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7. 人民币如何走向国际化5000字论文

写作思路:先写出人民币的发展之路,然后写出人民币在国际上被限制的事实,最后写出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方法。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汇率的决定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人民币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汇率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仅作为调控进出口贸易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例如,在1979年,当中国人民银行将汇率定为1美元:1.55元人民币时,尽管政府严厉打击,黑市还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赚取外汇的出口商在中国银行指定的兑换柜台获得大量补贴。而自1981年以来,汇率一路下滑,直到1994年触及1:8.61的底部,双轨制的结束为两年后宣布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铺平了道路。

当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黑市消失了,作为货币管制工具的外汇凭证(FEC)也被逐步取消。汇率在接近1:8.30的水平上稳定了10年,直到2005年,它完全取消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并将其价值与全球5种主要货币(英镑、日元、美元、欧元和港元)挂钩。这使人民币进入升值轨道,成功抵御了世纪之交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仍保持着弹性。
自2005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外汇交易以来,中国央行管理外汇动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其目的是维护其货币稳定,同时谨慎扩大波动通道,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除了以主要货币进行双边和对现货交易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外,还使用了许多金融工具,包括信贷贷款、债券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和商业票据报价。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PBOC)采用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人民币指数,对目前上市并正在直接交易的13种货币的人民币进行加权,进一步拉开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距离。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表现都不必紧跟在美国货币政策摇摇欲坠的美元之后。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尽管在国际商界获得更广泛的效用还需要时间,这被认为是人民币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被视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机构继欧元诞生后的又一次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这也给中国货币管理局注入了更强烈的责任感,以提高其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避免了与邻国类似的货币贬值,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货币信誉的兑现,中国已经成功地与30多个伙伴国签订了一系列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协议。这是一项旨在为应对2008年以来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构筑一道屏障的共同努力。
总部设在上海和北京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新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认为在这些机构中,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NDB仍然仅限于金砖五国的框架下,但亚投行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到102个批准成员。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数十个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中。
它们不仅弥补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边金融机构的不足,而且也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这完全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相关措施,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基金经理手中的中国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诱惑下,在全球金融界引起轰动。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举措,可以说类似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11项措施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和参股的限制进行了彻底改革,规定了具体的条款和时间表。
2019年初,标普全球获得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本土分支机构的外国信用评级机构,随后不久,负责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证券评级的惠誉评级也相继获批。预计外国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中国更加接近全球化的公平竞争环境。
简而言之,中国人民币走的最为显著的道路就是:自由化和全球化。虽然时不时的谨慎可能会被批评为保护性的政策,尤其是考虑到境外资金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待已久,但这是一条负责任的道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全球资本!

人民币如何走向国际化5000字论文

8. 人民币可以和哪些货币互换

2008年12月,央行和韩国签订了26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1月20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2月8日,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实施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11日,央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央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在北京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9日,央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在亚麦德林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
2010年6月9日,央行和冰岛签署一项价值超过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2010年7月24日,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约300亿新加坡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金额为2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人民币7亿元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5月6日,央行和蒙古国中央银行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6月13日,央行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了金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中央银行)在首尔续签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扩大至3600亿元人民币/64万亿韩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4月20日签署的原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本续签之日起失效。韩国央行2013年1月27日表示,该行首次动用了与中国签署的用于贸易结算的货币互换安排,向韩国外换银行贷款人民币6200万元,这笔资金将贷给希望用人民币向中国贸易伙伴付款的韩国企业。[1]

2011年 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币扩大至4000亿元人民币/4900亿港币,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1月20日签署的原货币互换协议自续签之日起失效。

2011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在曼谷签署了中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3200亿泰铢,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在伊斯兰堡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卢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01月17日,中国央行与阿联酋中央银行在迪拜签署了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200亿迪拉姆(约55.4亿美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中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扩大至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林吉特,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2月8日签署的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续签之日起失效。双方认为,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续签将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2]

201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土耳其中央银行在安卡拉签署了中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3]

2012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蒙古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蒙双边本币互换补充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亿元人民币/1万亿图格里特扩大至100亿元人民币/2万亿图格里特。双方认为双边本币互换补充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4]

2012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澳大利亚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5]

2012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乌克兰国家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190亿格里夫纳,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6]

2013年3月26日,巴西与中国签署了一项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预计这一安排将为两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提供保障。[7]

2013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其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期限为3年。英国也由此成为首个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G7国家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