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的意思是什么

2024-05-19 16:38

1. 染指的意思是什么

染指指人们用“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1. 典出《左传》:郑环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2.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染指的意思是什么

2. 染指是什么意思 染指解释

1、染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ǎn zhǐ,指人们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法利益。出自《左传》。
 
 2、宋 苏轼 《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清钱谦益《序》:“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朱自清《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3. 染指是什么意思


染指是什么意思

4. 染指是什么意思


5. 染指是什么意思?

一、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
出自: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译文:没有时间把头巾下,还应用手指蘸着品尝。
二、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出自: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
译文:在三国时期当时这么说的话,那么献帝就没有分取利益的希望了。
三、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出自: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不易染指。”
译文:七言诗句相关的韵律法则十分严厉,不能轻易参与。
扩展资料
染指近义词
一、问鼎 [ wèn dǐng ] 
1、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
2、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二、介入 [ jiè rù ] 
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不介入他们两人之间的争端。

染指是什么意思?

6. 染指什么意思

1.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於郑灵公。公子宋 (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清金人瑞 《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 
2.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於 蒯通 。然 通 之说, 韩信 以此,犹有 汉 之一足。当 三国 时而为是说,则 献帝 无复染指之望矣。” 清 无名氏 《亡国恨·协约》:“这三 韩 一块土, 俄 人久欲染指。” 孙中山 《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 广西 一切幸福权利,祇 陆荣廷 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 广西 同胞不能丝毫染指。”   3. 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宋 苏轼 《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 清钱谦益《序》:“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 朱自清《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7. 染指是什么意思?

“染指”指人们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引证解释:

1.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於郑灵公。公子宋 (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清金人瑞 《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

2.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於 蒯通 。然 通 之说, 韩信 以此,犹有 汉 之一足。当 三国 时而为是说,则 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 清 无名氏 《亡国恨·协约》:“这三 韩 一块土, 俄 人久欲染指。” 孙中山 《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 广西 一切幸福权利,祇 陆荣廷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 广西 同胞不能丝毫染指。”

3. 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宋 苏轼 《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 清钱谦益《序》:“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 
朱自清《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染指是什么意思?

8. 染指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 [take a share of sth. one is not entitled to]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公子宋,郑国贵戚)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2.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1] 

引证解释
1.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於郑灵公。公子宋 (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清金人瑞 《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
2.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於 蒯通 。然 通 之说, 韩信 以此,犹有 汉 之一足。当 三国 时而为是说,则 献帝 无复染指之望矣。” 清 无名氏 《亡国恨·协约》:“这三 韩 一块土, 俄 人久欲染指。” 孙中山 《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 广西 一切幸福权利,祇 陆荣廷 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 广西 同胞不能丝毫染指。”
3. 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宋 苏轼 《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 清钱谦益《序》:“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 朱自清《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1] 

古籍典故
编辑

原文
《史记·郑世家》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於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左传·宣公四年》
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従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