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龙的学术任职情况

2024-05-06 17:28

1. 沈继龙的学术任职情况

1、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科分会常委;2、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主任委员;3、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任委员;4、安徽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会副主任委员;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副主编;6、《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副主编;7、《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副主编;8、《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

沈继龙的学术任职情况

2. 沈继龙的介绍

沈继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专家。1982年获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

3. 沈继龙的人物简介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  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沈继龙的人物简介

4. 沈继龙的编写著作

(2007-2012)  1. 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三版.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陈文魁,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三版)》辅助课件光盘.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沈继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与试验指导》第二版,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沈继龙(编委) 李雍龙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汪学龙主编,沈继龙主审,:《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实习指导和习题集》,卫生部教材办、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黄敏主编,沈继龙(编委):《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20077. 张卓然 等主编,沈继龙编委(第13章:原虫的耐药及检测):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78. 沈继龙主编:(第二篇,临床寄生虫学检验),(鄢胜恺,李萍主编):《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技师(医师)系列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9. 卢思奇主编,沈继龙编委:《医学寄生虫学》第二版(3万字),“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0. 沈继龙编委,詹希美主编,《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医学长学制全国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11. 沈继龙 编委:《中国百科全书(寄生虫学卷)》2011.10.12. 余新炳、沈继龙主编.《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124万字,201113. 沈继龙, 张进顺主编《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四版.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 陈文魁,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四版)》辅助课件光盘.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 沈继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与试验指导》第四版,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 沈继龙编委,诸欣平 主编. 《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人卫出版社,2012

5. 沈继龙的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1. 安徽省医学会学会工作先进个人,2007;2. 医学形态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3. 全国优秀规划教材主编三等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卫生部教材办 2005;4. 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 1995;5.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安徽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授予),1995;6.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2001;7.安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1;8.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人民政府),2002;9.安徽省“师德标兵”(安徽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授予)2004;10.安徽医科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2004 ;11. 安徽省高校首批十一五优秀拔尖人才,200812. 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称号,200613.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生态与流行病学研究,省科技成果2004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微创心脏不停跳新内直视手术基础与临床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参加)

沈继龙的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6. 中国有多少叫沈继龙的

158个。
北京市(0人)
天津市(1人)
河北省(1人)
山西省(3人)

内蒙古(4人)
辽宁省(13人)
吉林省(9人)
黑龙江(13人)

上海市(7人)
江苏省(49人)
浙江省(4人)
安徽省(14人)

福建省(4人)
江西省(1人)
山东省(4人)
河南省(6人)

湖北省(6人)
湖南省(2人)
广东省(1人)
广西(1人)

海南省(0人)
重庆市(3人)
四川省(0人)
贵州省(0人)

云南省(4人)
西藏(0人)
陕西省(2人)
甘肃省(3人)

青海省(0人)
宁夏(1人)
新疆(2人)
其他(0人)

7. 沈水龙的研究成果

国际学术兼职: 国际低平研究会会员兼学报: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及特约审稿人(Reviewer) 美国土木学会岩土工程与环境学报: 审稿人(Reviewer) (ASC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 GeoEnviron. Engineering)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 审稿人(Reviewer)(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国际土工织物学报: 审稿人(Review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textile & Geomembrane).参编书籍,土木工程施工(下册)的第二编:同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上海。Published Papers in SCI and Ei indexed Journals1.Chen, J.J., Wang, J.H., Shen, S.L., and Zhou, H.B.(2004). Long-term settlement behaviour of multi-storey buildings on soft subsoil in Shanghai, Tentatively accepted by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2.Shen, S.L, Chai, J.C., and Hong, Z-S. Analysis of field performance of embankments on soft clay deposit with and without PVD-improvement, Tentatively accepted by Geotextiles and Geomemberanes,.3.Shen, S.L., Han, J., and Hong, Z.S. (2005): “Installation effects on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clays by different deep mixing methods.” Accepted by Geofrontier 2005, ASCE Special Publications, (Ei)4.Chai, J.C., Shen, S.L., Zhu, H.H., and Zhang, X.L. (2004). “Analysis of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drawdown in Shanghai.” Accepted by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5.Shen, S.L., Han, J., Zhu, H.H., and Hong, Z.S. (2004). “A case study of dyke failure caused by pile driving in soft clay.” Accepted by Journal of the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ASCE6.Shen, S.L., Han, J., and Miura, N. (2004).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mixing efficiency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o.1868, TRB,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ashington, D.C., 2004, pp.23-30.7.Shen, S.L., Dai, Y.Z., Liu, J.H., and Chai, J.C. (2004). “Construction of slurry shield tunnel under Huangpu River in Shanghai.”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2004), 397-398.8.Shen, S.L., Tohno, I., Nishigaki, M., and Miura, N. (2004). “Land subsidence due to withdrawal of deep-groundwater.”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IALT, Vol.6, No.1, pp.1-8.9.Chai, J.C., Shen, S. L., Zhu, H.H., and Zhang, X.L. (2004).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drawdown in Shanghai.” Geotechnique, ICE, UK, 54(2): pp.143-147.10.Shen, S.L., Huang, X.C., Du, S.J., and Han, J. (2003). “Laboratory studies on property changes in surrounding clays due to installation of deep mixing columns,”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 Vol. 21, No.1, pp.15-35.11.Shen, S.L., Miura, N., and Koga, H. (2003).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deep mixing column and surrounding clay during installation.” Can. Geotech. J., 40(2): 293-307.12.Chai, J.C., Miura, N., and Shen, S.L. (2002). “Performance of embankments with and without reinforcement on soft subsoil.”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39, No.4, pp.838-848.13.Chai, J.C., Shen, S. L., Miura, N. and Bergado, D.T. (2001). “A simple method of modeling PVD improved subsoil,”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Vol. 127, No. 11, pp.965-972.14.Shen, S. L., and Miura, N. (1999), “Soil fracturing the surrounding clay during deep mixing column installa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JGS, 39(5): 13-22.

沈水龙的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