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点之后,一路下跌,到 2008年9月18日 上证下跌到1802点,下跌超过7

2024-05-03 22:37

1. 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点之后,一路下跌,到 2008年9月18日 上证下跌到1802点,下跌超过7

      ①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2分)股票受公司经营、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也有可能带来高收益。(2分)②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存款储蓄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2分)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2分)③储蓄存款、股票、商业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2分)           本题考查投资理财方式。考查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应了解它们的收益性与风险性。    

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点之后,一路下跌,到 2008年9月18日 上证下跌到1802点,下跌超过7

2. 受国际股市呈现“股灾”影响,2008年沪深股市在震荡中持续走低。据此回答题。小题1:下列选项对股票认识正

     小题1:B小题2:C         小题1:试题分析:A的说法错误,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不是有限责任公司)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持有股票的人只是公司的股东,持有股票达到一定规模的那些人才是公司的董事,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称作股息(不是利息),正确答案是B。小题2:试题分析:居民 投资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其他三个选项都不是居民投资股票的目的,正确答案是C。点评:小题1主要考查股票的性质和收益,考生要能把股票和债券区分开来;小题2考查的是居民投资股票的目的,凡是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依靠记忆,理解起来并不难,考生只要熟记即可。    

3.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股票指数大多下跌。自2007年见顶以来,A股市场已在下跌趋势中走到第六个年头。统

     (1)①储蓄存款——可以获得利息,且比较安全、风险较低;②国债——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且风险小;③保险——可以规避风险。(每点2分,任意2点得4分)(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能指导我们进行正确的投资理财选择。对于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         试题分析:(1)该题考查学生对居民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股票除外的投资方式的选择包括储蓄存款、债券、保险。选择一种投资方式的理由可以从收益率和风险性、投资方式的特点上考虑。(2)如何正确对待金钱,是综合探究部分的内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坚持取之有道、用之用度、用之有益;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金钱观和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故进行投资理财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股票指数大多下跌。自2007年见顶以来,A股市场已在下跌趋势中走到第六个年头。统

4.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 从2005到2013年,中国股市的重大事件,深股和沪股. 高分悬赏`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我认为目前4300是阶段性高点 

创业板上市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推出

2010年债务危机阴云笼罩欧洲

中国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盘点

1 特点:波动极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2 特点:上涨极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3 特点: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4 特点:牛市极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5 特点:绩优股带头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从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两只领头羊深发展从6元到20.50元,四川长虹(5.21,0.07,1.36%,吧)从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最知名的当属《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发表当天,配合涨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场暴跌。   

6 特点:一度历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5·19”行情直接的爆发点是上海证券报记者李威的《网络股能否成为领头羊——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进军网络产业的思考》,一开市领头的是东方明珠(10.59,-0.27,-2.49%,吧)、广电股份、深桑达等网络股。   
这一次,《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申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坚定信心。就是在这轮行情中亿安科技破了百元大关,但最终成为一桩丑闻。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问题。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四年时间股指下跌超过50%。   

7 特点:调整时间历史最长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这一轮牛熊市目前波澜起伏,从998点到6124点的新高,让无数新股民做了一场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而梦醒时分,却在三千点的沼泽地里痛苦挣扎。这一次牛熊市我们经历了上半场,下半场的走势又将会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国经济复苏阶段,人们对股市充满希望
推荐一本书给你《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一书,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为《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一书作序称,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该书“对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和思考,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命运做出了展望,非常有意义”。

从2005到2013年,中国股市的重大事件,深股和沪股. 高分悬赏`

6.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扩展资料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参考资料凤凰网-中国股市的八轮暴涨暴跌和历次股灾的原因
参考资料中研网-中国股市暴跌暴涨让人困惑,原因几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股市
参考资料人民网-股市暴涨暴跌 真正凶手是谁

7. 股票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我国A股股票市场指数从2007年10月份6100多点跌到2008年10月份2000点以下,小明

读图分析可得:(3)说法不对,账面亏损不含股票交易税;故应为账面亏损为37.5×1000-41.5×1000×(1-8.2%)2×(1-5.4%)元.(1)(与2)的说法都正确,故答案为C.

股票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我国A股股票市场指数从2007年10月份6100多点跌到2008年10月份2000点以下,小明

8.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扩展资料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参考资料凤凰网-中国股市的八轮暴涨暴跌和历次股灾的原因
参考资料中研网-中国股市暴跌暴涨让人困惑,原因几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股市
参考资料人民网-股市暴涨暴跌 真正凶手是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