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求华尔街金融风暴论文

2024-05-10 17:00

1. 100分求华尔街金融风暴论文

我先把金融危机源于次贷危机的大事记给你,让后按照你的大纲再在网上找一些资料作为补充(主要是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包括对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我国如何应对),就OK了!下面是次贷危机大事记,供你参考: 


2007年4月2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4月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 

8月15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挫,标准普尔500指数回吐了今年以来的全部涨幅,而道琼斯指数跌破13000点整数关口。 

8月30日自8月9日至30日,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以防次贷危机恶化。 

9月18日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以及可能的经济衰退后果,美联储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从此,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0月30日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成为华尔街第一位直接受次贷危机影响丢掉饭碗的CEO。 

11月4日全球最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宣布辞职。 

2008年2月12日 

为避免房贷违约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提出“救生索计划”,以帮助那些因还不起房贷而即将失去房屋的房主。 

2月13日布什正式签署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大幅退税,刺激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3月14日美联储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 

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 

7月14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过去一周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 

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发生。 

9月10日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55%的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处境艰难的房地产资产。 

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已与另一家证券巨头美林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届时美银将超过花旗集团,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 
10月份美国总 统布 什向国 会提交的7000亿美元救 市计 划得以通过,至此,各国纷纷拉开了救市的大幕(降息,担保银行存款,向金融机构注资,政 府收购金融机构资产等等)......然而在各 国救 市计划通过后并没有让各 国股市止跌回升,反而让各国股指继续遭受重挫....... 
中国也不例外,在连续降息,单边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和取消利息税,上调出口产品出口退税率(整个10月份)等一系列利好刺激下后,曾经上演了史无前例的千只个股涨停的奇观!!!那时股指短期犹如吃了兴奋剂,一飞冲天......然而随后就一蹶不振,软塌塌地继续缩水...... 
以上资料截止时间是2008年10--15日左右

100分求华尔街金融风暴论文

2. 急求一篇关于华尔街风暴的经济类论文

  一只老鼠引发的金融风暴
  2008年,全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这场金融暴的真正起因很多人对不得而知。事实上,他是由一只普通而肮脏的老鼠引起的。约翰是一名是美国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的经理,他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客户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并带着客户去选择房子。 印地麦克银行是美国一家著名银行,效益非常好。那些可观的收入来源于该银行经营的一个金融产品――次级贷,就是向那些信用不好或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提供房屋按揭贷款,同时收取高于常规贷款很多的高额贷款利息。 银行方面并不担心客户的信用和还款能力,因为如果发生还款拖欠现象银行会收回客户贷款所购的房屋并进行拍卖。由于美国房产价格5年以来涨幅达到60%以上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继续增长。所以,事实上收回的房屋拍卖后的收益比客户所付的还贷利息还要高。美国几乎所有银行都经营“次级贷”这种高回报的金融产品,因为在美国信用不好或偿还能力差的人根本无法从常规渠道获得房屋贷款,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次级贷。这个人群相当庞大,因此大部份银行对“次级贷”这种金融产品的市场前景都很看好。 2006年4月的一天,约翰带着他的一个客户保罗去看房子。保罗是一名建筑工人,年薪24000美元,他于2006年初在约翰那里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款手续,虽然根据当时的房价他的这笔贷款需要每月向银行还款1500美金,这对于他来说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保罗并不十分担心,因为即使他还不上贷款最多也就是所购的房屋被银行收回,他还可以再次申请次级贷款,从新买房。 新房是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卡拉门托的一幢公寓式建筑,一进门保罗就觉得房屋的面积并不像标称的那样大。而且作为一名建筑工人,他一眼就看出建这幢房子所用的材料并不算上乘。当保罗和约翰走到卧室的拐角处的时候一只硕大的老鼠向他俩直冲过来,两人急忙闪身躲了过去。保罗很讨厌老鼠,这个场面让他非常的厌恶。 急速上涨的房价致使建筑商尽力缩短房屋的建筑周期、造成了房屋质量的下降,这一现象在全美国都很普遍。从新房里走出来的保罗非常沮丧,回到家中他把今天的遭遇告诉了家人。“这样的一幢房子也要卖到25万美元,这太不可思意了!” 保罗对他的妻子说,“虽然房子位置和结构都还可以,但它真的不值这个价钱啊!” 之后的一个月里,保罗看了很多房子,但虚高的价格和粗糙的质量让保罗非常失望,他彻底打消了购房的计划并把原因告诉了身边很多的人。更多的人也怀有同保罗一样的失望心理,人们都认为房价太高了。 2006年6月,全美新房销售量开始减少,7月份,新房销售量比前一年同期下跌了22%,这是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行业的首次销量大幅下降。房地产商们找不到销量下降的原因,他们无法知道这种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失望情绪对房价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人们更难想象这只老鼠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什么。 2007年初,房价的持续下跌开始影响到了银行业,银行收回的房产价格剧降致使银行资产缩水,同时大量资金变成了卖不出去的房产导致银行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向优质的贷款项目银行收入急剧萎缩。约翰所在的印地麦克银行开始亏损了。银行业的不景气对依靠贷款经营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众多的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流动资金缺乏而经营困难。影响最大的是华尔街的金融业,没有了钱的支持股市就像没油的飞机向下直跌。 企业的经营困难造成了失业人口的增,股市的大跌同样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商场里的高档商品开始滞销,得不到银行支持的商家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价、减薪、裁员。很快的,不仅是高档产品滞销,人们连日常用品也很少购买了,“谁知道明天还会不会降价。”“也许下周就会失业了,兜里的钱还是省着点花吧。”对于这种经济现像的应对方法很多人发表了自己意见:“不买车、不创业,少花钱,用以前一半的钱过现在的日子。”这些言论甚至被总结成条文件在网络中流传。 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困难企业,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口,越来越低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多的滞销产品,越来越多的无法偿还的贷款,越来越亏损的银行,越来越低的股价… 2007年8月这场由一只老鼠引起的经济危机开始了。由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银行业的最大问题出在是“次级贷款”,人们主观的把这次经济危机叫做:“次级贷危机”。 2008年5月,保罗失业了,他们全家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金勉强度日。除了食品和生活必须品,他无力再购买其它物品了。对于没有工作的他来说,汽车已经作用不大了,同时他发现更多的人也不再需要汽车了。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滨临破产。 2008年7月,约翰所在的美国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倒闭了,虽然又找到一份工作,但收入只有过去的一半,以前常去和朋友去的销费场所现在大家都很少再去光临了,偶尔去一次也发现很多店铺已经倒闭关门了。 危机并不是只影响了美国的经济。由于购买力的下降美国进口商品锐减,那些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企业首先陷入了困境。同时美国股市的大跌带动了全球股市,投资者饱受损失。人们开始少花钱,商品开始卖不出去,更多的企业开始经营困难,失业人口开始增加,购买力更加下降……一个又一个国家跌入了经济危机的深渊。 2008年9月,美国共有15家银行在这次危机中倒闭,世界最大的三大汽车生产企业滨临破产。欧亚各国股市崩盘,黄金、石油价格大跌,主要石油输出国减产,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英国等国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来了。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经济衰退,这些对于看不懂经济指标的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但它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漫长而深远的。仅以汽车为例:由于产品卖不出去,汽车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汽车企业减产,钢材需求量也会相应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钢铁企业减产,矿石采掘企业也纷纷减产或倒闭。如果这种一直漫延到了工业、农业源头的连索反应持续很行时间的话,人类社会将退步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也许200年以后,人们会从新生产采用蒸汽动力的汽车了。热带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大洋比岸的一场飓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现在,这场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进行中,并愈演愈烈。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全球经济何时能够复苏,我们拭目以待。 2008年10月 鸿云若水 本文由:鸿云若水 最后编辑于2008年10月6日 《一只老鼠引发的金融风暴》一文至发表之后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国家经济方面的领导者也注意到了这篇文章。 2008年11月,某国的经济会议上终于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金融风暴的方案。在这次会议上,众多专家指出:“要应对金融风暴造成的不良影响,归根结底就是要促进消费、扩大需求。国家可以从国库中拿出一部份资金投入到一些行业中,比如大规模兴建铁路,从而拉动钢铁生产企业,带动矿石采掘业,修建公路、桥梁,带动水泥生产行业等。对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众多专家开展了讨论,其中很多看过《一只老鼠引发的金融风暴》一文的专家提出,资金投入的方向“必须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必须要与的当前的金融形式紧密联系”“必须要从危机产生的源头入手”。根据这“三个必须”的原则,会后某国终于制定了金融风暴应对方案,即:国家出资4万亿元,在全国各地兴建灭鼠药生产厂,从源头抓起,扩大内需,从国计民生入手彻底解决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水平降底、购买力下降等问题。同时会议还提出加大监管力度,对“三猫”鼠药事件严厉惩处,从生产源头把起,杜绝假冒鼠药进入市场。据专家计算这一举措实施以后将在全国兴建灭鼠药生产厂40亿家,大型鼠药生产线20亿条,提供就业岗位1亿6千万个。会大大带动食品生产、机械制造、家禽养殖等行业。并对全国的产业节构调整起到极大的促进做用。方案出台以后,世界各国争相效仿,效果如何虽尚不可知,但这场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也许会因此而结束。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要解决全球金融风暴必须从每个人多买一盒鼠药做起。”同时各国领导人经协商统一制定了抵御金融风暴的喧传口号:“每天一盒鼠药,振兴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会不会因为这4万亿的鼠药资金而复苏?我们拭目以待。

3. 需要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在线等

一、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j7Y+Z;M{/_V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造成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作为世界高校首富的哈佛大学在这场危机中损失颇重,其大学捐赠基金在2008年7-10月四个月缩水达到22%,直接损失高达80亿美元,估计全年缩水达到30%以上,而哈佛大学的预算的1/3和日常开支的1/2以上来自该基金的收入。[“1]三大家”中其他两家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也有类似报告,但损失没有像哈佛那样严重[2]。报告损失比较严重的大学还有如康乃尔大学、宾州大学、达拉华大学等[3]。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对美国大学的捐赠基金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与银行的借贷关系发生了变化,大学内部的资金周转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由于银行借贷利率的普遍升高和大学基金股票的贬值,大学募捐能力下降,大学经营成本也出现了大幅度上升[4],一部分大学面临经营困难,其员工的工资发放都受到了严重影响。[5]金融危机给美国高等教育影响更多的是间接的。伴随金融危机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各州的财政税收。各州的经济结构不同,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那些富有能源的州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甚至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获益,而非能源州则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作为金融中心的纽约州似乎受影响最大,因为金融业是该州税收的主要来源。目前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虽然美国政府正实施救援,但其经营的颓势无法立即扭转。该地的经济和汽车配套产业的区经济状况因此颇受打击。伴随经济衰退的是零售业严重受挫,如位居美国电子销售行业第二的Circuit被迫宣布破产。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税收收入,各州被迫调整自己的预算计划,高等教育方面预算也被大幅度压缩。预计2009年和以后的几年内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都会有不同程度减少。这对美国公立大学影响普遍较大,因为政府投资在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6]受各州政府拨款减少的影响,已经有20多个州宣布了在2009年将要提升学费标准,其中佛罗里达州学费将上涨15%,华盛顿州宣布增长20%。其他各州也有较大幅度上涨,但涨幅各不相同,而且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如加州将采取削减招生名额和削减预算的双重措施。[7]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两家最大联邦贷款机构(the Pennsylvania Higher Education Assistance Agencyand The College Loan Corp.)宣布将暂停联邦担保的学生贷款计划[8],这样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贷款资助的机会将受到大为减少。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择学困难和家庭支付学费的压力。

7T:TvfDxr6d$p zD
经济不景气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最大,其中不少家庭是这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受害者,而且他们受失业的威胁最大,学费上涨对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家庭由于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比较大,其不利的语言文化背景也使得他们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抵御风险能力也比较低,这样就加剧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不利的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专业领域。同时也影响到在读学生寻找兼职的机会。许多大学都报告2008-2009学年度申请资助的学生数明显上升,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大学运营成本,同时也对无法提供更多资助的大学形成了一个严峻的考验。[9]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大学捐赠基金收入严重缩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的日常运转。而后续的间接影响一时还难以估量。除政府投入减少、学生负担加重、贷款发生困难外,还会对学生的入学选择和学习时间造成一系列的影响。[10]为此,各大学管理层紧急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来应对这场危机造成的消极后果。

2mC3A)kz`.\V7oQ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发表文章-论文写作-权威期刊 EH&a7r!pO

Os,K"rX@;` Xi
二、美国大学界对金融危机的反应

u%cq7V/P b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各大学校长表现出极大的理智和镇定。他们一方面主动向全校师生员工通报大学财政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动员人们特别是相关专家献计献策共渡难关。另一方面大学管理层已经着手进行预算计划调整,通过一切办法来增收节支。普遍采取的措施有: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大学基金变化情况[11],削减建设项目,控制行政开支,冻结工资增长,暂停招聘计划,内部调度流动资金等,以应对目前的不利的经济形势。在冻结招聘人员中包括康乃尔大学[12]、波士顿大学[13]等著名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校长计划冻结高级行政人员的工资增长,预计一年可节省200万美元的开支[14]。这个时节更需要激发校友捐献来支持母校,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募捐运动并收到了大额的校友捐赠,如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一次获得了3500万美元的捐赠,这也该学院收到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捐赠,为此法学院易名为Michael Maurer法学院。[15]可以说,控制增长已经成为2009年甚至未来几年的美国大学基本发展策略。

:d8]8Mf!z(E
一般而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捐赠基金收入越少、学费收费价格越高、越依靠华尔街筹资和办学方向分散的大学则受影响越大,而捐赠基金收入越多、捐赠基金来源越广、学费价格越低和办学方向比较集中的大学受到的影响越小[5]。如哈佛大学尽管在2008年7-10月的四个月捐赠基金损失了22%,但它在2007年的捐赠基金收入增长却是20%以上,而且根据市场评估分析,哈佛大学的证券的信誉度仍然是最好的等级,即Aaa/AAA,[1]说明市场对哈佛大学的股票仍然是信心比较足的。这也说明金融危机对财力雄厚的大学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对一些依靠收费、其他来源少的、小型的私立大学则出现相当的考验,高昂的学费,且很难提供学生资助,会使不少学生转而选择收费低的公立学院和大学。有些大学基金经营不善还遭到了银行冻结资金,致使其工资发放都受到了影响。有的大学课程计划不得不进行调整,通过减少课程开设以降低成本。如美国的一些黑人大学和学院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有的州提议合并一些大学以降低行政管理开支。[16]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公立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是个大赢家。因为尽管社区学院学费也在上涨,但比起四年制学院和大学,它的学费仍然是最低的。许多州都报告2008年秋季入学时社区学院的入学人数开始超过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的入学人数。如在印第安纳州,承担社区学院功能IvyTechnology College系统的入学人数首次超过了Indiana University系统,成为印第安纳州入学人数最多的高等教育机构。[17]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够作为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赢家并不完在于它的低价优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在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有比较发达的转学制度。迫于目前经济压力,许多学生选择了就读社区学院,但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则可能立即转学到四年制学院和大学。但这也说明,社区学院是个最具有大众型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它的收费低、学时短、课程灵活、入学方便,确实为大众入学提供了便利。

P2^ dS {*\v(iTD
在这场危机中,各大学都明确提出了优先保证大学入学的策略,普遍表示将增加对学生的资助。如普林斯顿大学将增加300-400万美元的学生资助,从而对学生的资助额可能达到8600万美元。据耶鲁大学的报告,2009年各项计划基本上按照原计划执行,但其为期10年的16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做一些调整。[18]康乃尔大学虽然学费从5000美元调高到7500美元,但同时增加了对学生补助额度。[4]一般而言,最能够反映大学是否受到经济形势影响的是大学的招生情况。但从招生情况看,那些选择性强的大学几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赢家。据《纽约时报》报道,在许多大学实施“早期决定”(early-decision)的招生中,生源情况好像没有什么消极影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情况也是出乎许多大学预料。如Wesleyan大学的“早期决定”申请者就增加了40%,这使他们负责招生的人大感意外。他们的解释是:因为现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所以人们希望获得一个稳定教育机会。其他大学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如Dartmouth,Middlebury,Bowdoin三所选择性很强大学的“早期决定”都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而Haverford增长了14%,西北大学增长15%,Pomona增长了20%。[19]但有些大学虽然在“早期决定”阶段比往年情况要好,但总体招生情况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如St.Olaf College在截止日结束前申请人数增长了50%,而总体招生中申请人数却下降了30%。[20]这大概能够说明早期行动计划比较有利于无经济担忧的学生。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发表文章-论文写作-权威期刊0R-Q \ W5M2Vr1V-mJ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发表文章-论文写作-权威期刊.j.D3lV G4w%e [QV

1]9J/Z[0|G9Q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早期决定”项目一直来颇受争议,人们指责这个项目只对有钱人的孩子有利,因为这些孩子往往都不需要考虑经济资助问题。为此哈佛、普林斯顿和弗吉尼亚等几所大学都已经取消了这个项目。现在早期申请入学计划已经变得多样性了。如MIT实行“非绑定的早期行动计划”(nonbinding early action),它与“早期决定”的区别在于你即使选择了该学校,也可以不来,而“早期决定”要求你一旦选择并被录取就必须来。MIT这一行动计划的申请者比去年增长了25%。但该学校招生负责人解释说,该增长的一半贡献归功于实施了伙伴计划,即MIT与一个非赢利组织Questbridge合作,该组织负责联系那些低收入但成绩优秀的学生申请该行动计划。斯坦福大学则实行“单一选择早期行动计划”(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即学生必须承诺只提交了唯一的早期入学申请。而有的大学则废除了“早期行动计划”(early-action)而实行“绑定的早期决定计划”(bandingearly decision)。[19]

C Bh2y.g G/S[%p M
三、美国社会对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反响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发表文章-论文写作-权威期刊b4]2QC,L"onbR

如上所述,大学学费是反映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影响程度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对此美国舆论各界反映不一。如《纽约时报》在2008年11月21日的A18版报道了佛罗里达州15所公立大学学费要涨15%的消息。该州州长Charlie Crist在此之前一直是反对涨学费的,这次却提议立法机构增加学费,他说这样可以弥补近两年来的财政削减带来的影响。他的理由是现在本州的学费平均才4000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6500元,即增长15%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他估计该计划能够使大学经费在7年内增长15亿美元。他的这些言论马上得到了大学校长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正在抱怨近两年来2亿多的财政削减,为此他们不得不“减少班级、取消专业和停聘教员”(pare

*_]3|&a9{ x-U&x}
class,eliminate some majors and layoff instructors)。他们认为现在学费太低了。如北佛罗里达大学校长John A.Delaney就说,现在的学费还没有一个4岁孩子日托的费用高,因此称现在的大学学费太便宜了。当然涨学费对正在就读和将要入学的学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记者采访的一名享有棒球奖学金的免费生就说,“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此时再涨学费的话就让人更难接受教育了”。而另一个三年级女生则说,如果涨学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话她也愿意接受,因为财政削减使一些课程被砍掉,她不得不推迟她的学习计划。[21]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发表文章-论文写作-权威期刊5}C/dZ9D9A{p

威斯康星大学的一名政治学学者从学费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下一个危机就是高等教育的危机,因为学费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收入增长的若干倍,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22]。《纽约时报》2008年12月3日A17版公布了一个题为《大多数美国人将供不起上大学》的研究报告,称大学和学院学费从1982到2007年增长439%,而平均家庭收入只增长147%(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2008年四年公立大学的花费占一个家庭平均收入的28%,而四年私立大学则占76%。对于最低收入家庭的20%学生而言,公立大学学费占家庭开支则从1999-2000年的39%上升到2007年的55%,社区学院的这一比例则从40%上升到49%。目前处于收费低端的是社区学院,学费平均3200元,高端的私立大学则平均为33000元。报告预计到2036年,学费将从占家庭预算的11%将上升到24%,这些都不包括住宿和食杂费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对学费上涨是持否定态度的。

'm+a`0h+Nil6w4D
在这次经济危机当口,美国舆论也对高等教育究竟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展开了讨论,有的主张根据全球化、市场化、私有化的形势认为高等教育就是要走私人化的道路,从而反对政府或纳税人出钱来支持高等教育。同时也有人对这种论调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关于市场化的神话。[5]当然批评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的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上,认为大学应该改善经营,加强管理,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非常有趣的是,金融危机也改变了大学的政治生态,集中体现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上。正是由于金融危机激发了大学校园的政治参与热情,今年美国参加投票人数创下了30多年来的新高,可以说奥巴马的胜利与大学师生的广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次选举也间接地表达了人们对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政策的不满。

H| PB a3Ci)zK

需要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在线等

4. 华尔街金融风暴论文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

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

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anche)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 金 "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对冲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1.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对冲基金就赚得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对冲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对冲基金之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

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 AIG 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

1 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对冲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

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

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 " 聪明 " 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

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

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

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

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

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

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

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

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阿?贷款公司倒闭,

对冲基金大幅亏损,

继而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

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

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

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

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


终于华尔街也撑不住了

要挟政府赶紧救市

政府救了这边救不了那边

忙得焦头烂额,最后经过华尔街大头Paulson的鼓吹

当然Paulson这个人就是高盛的原CEO

在做财政部秘书长之前卷了公司5亿美元

当然啦,他早就知道次级债的事情

要不然能退休的那么干脆吗

这下好了,但是虽然他退位了

可是华尔街的一堆朋友呢

当然好好好的救啊

要不然对不住这么多年的感情

可是怎么救呢

只好威胁政府了,拿出美国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

政府当然不爽阿

可是Paulson果然不愧是做了N年最强投行的CEO

口才一流,把那些政府官员,总统,两党领袖侃晕了

不救不行啊

终于Bush出来说话了

当着全美国的面,说了14分钟MBS(Mortgage Back Security)

谁知道这14分钟美国人的智商能够懂多少

反正不管怎么说,Bush终于忍不住了

参议院加班加点

连周末都没有的赶协议

终于在这周赶了出来拿给众议院


众议院的人也不知道这些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他们都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呢

民众投票阿,他们都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为了保住议员的任职

只能投反对票了咯

结果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投票结果出来以后互相怪罪

谁也不敢得罪华尔街


这下投资者和华尔街吓倒了

那些大银行为了保证这个能通过做了多大的努力啊

周末搞倒了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惠银行)

周一搞倒了Wachovia(美联合银行)

结果还是没通过

那叫一个苦恼啊

这下美国政治也乱了套

没办法啊

5. 关于“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论文怎么写

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关于“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论文怎么写

6. 200分!金融风暴中涉及花旗银行的内容。

金融风暴中的花旗银行

2008年09月18日 来源:多维网论坛
http://www.my6699.com/TabId/2101/Default.aspx

又是一个令花旗银行难堪的日子,2008年第二季财报7月18日公布花旗净亏22亿美元。曾 成功予警花旗将大幅降低红利而一举成名的女分析师维特丽 (Meredith Whetley)虽然没有象上季度那样给花旗作营利予测,但这样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自从次贷魔咒缠身以来, 花旗在2007年第四季度减记181亿美元, 结果造成近200年历史上最高季度净亏98亿美元。而后又在2008年第一季减记了120亿并净亏50亿美元。第二季度34亿美元的减记相对较少, 然而在2007年底花旗共有550亿美元次贷债卷, 那么花旗应还有200多亿美元悬在头上。另鉴于复杂的经济走势 -- 石油,信贷,就业,房市,和通涨等等, 华尔街分析师宣称, 花旗在个贷和信用卡方面的坏账将会逐渐显现,可以预料2008下半年和2009年的道路仍将充满荆棘。 近半年来花旗股票日交易量牢据华尔街榜首, 股价从2006年12月每股57美元一直跌跌不停, 到2008年7月初仅存16美元上下。

普林斯(Charles Prince) CEO生涯嘎然而止
这家创始于1812年的银行应该是美国金融的旗舰。其金融产品覆盖众多领域,从消费者金融到企业金融,从信用卡业务到投资业务,几乎无所不有。其有38万雇员分布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花旗银行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外国银行。作为历史上第一家开拓中国市场的洋行,1902年就在上海挂牌营业, 由于政治因素40年代末撤出大陆后, 于1984年又作为第一家外资银行重返中国。

得益于多元化的地缘分布及产品配置,花旗的营利记录始终是同业中的娇者。就在一年多前的2007年第二季度,当时的CEO普林斯(Charles Prince)自豪地宣布了史上最好的季纯利-62亿美元。这位在花旗效力了20多年的企业侓师是前犹太老板CEO威尔(Sanford Weill) 多年的忠诚副手和法侓顾问, 在多次兼并战役中, 赢得威尔的赏识。自从普林斯2003年10月被威尔力荐为CEO以来,此时可以说是普林斯CEO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身材高大的侓师具有无比的口材,他的演讲象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清淅明快并富有说服力。可叹好景不长,次贷危机在2007下半年开始凸显, 花旗帐上的次贷债卷市值迅速蒸发, 对普林斯执掌能力的怀疑从四面袭来, 花旗股价开始有跳水苗头。

董事会当机立断作出的决择是弃普林斯保花旗保股价。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华尔街有消息称花旗董事会将于周日召开紧急会议。果然,下个周一早上普林斯发表声名,承
担失败责任并引疚辞职。虽然花旗给他的金降落伞(辞退补偿)应该在1亿美元以上,但如此暗然出局是任何CEO的恶梦。华尔街对普林斯的功过评价还算公正, 在花旗近10几年的迅猛扩张兼并后,有些交易员和部门的行为近乎走钢丝。花旗在欧州,美国,和日本陆续遭受巨额罚款, 美国银管委甚至不允许花旗在纠改之前做任何兼并。走马上任后,普林斯以其侓师的得天优势,迅速亡羊补牢并规范制约机制。据传在日本他曾以标准的日式鞠躬行道歉礼。然而就象有些分析师谈的那样,他经验丰富并富有智慧,但花旗太大太复杂,他缺乏驾驭花旗的全方位灵性。威尔传下CEO交椅时也稍有担心,他采取了两个制衡措施,自己任董事长并提拔老资格的威鲁斯泰(Robert Willumstad)为COO。但不长时间,象所有CEO一样,普林斯开始不依赖威尔而做自己的决策,后来牢骚满腹的COO威鲁斯泰也于2005年离开花旗。更令人瞠目的是,花旗竟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未任命COO。显然董事会迁就了普林斯,以为这样能让他更好地统筹决策。可想而知,没有COO来运作这样个大摊子,该何等疲惫。后来财务支出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花旗投资人和华尔街对此提>>
出他们的担忧。至此普林斯才任命他多年的朋友渣斯(RobertDruskin)为COO。然而为时已晚,次贷危机给了普林斯致命一击。

潘迪特 (Vikram Pandit)临危受命>>
2007年12月, 花旗董事会宣布潘迪特(Vikram Pandit)出任CEO。潘迪特的经历是第一代移民典型的美国梦。今年51岁,出生于印度中产富裕家庭, 16岁来美读书,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MBA,和金融博士。在任教于印第安那大学后,加盟摩根斯坦林, 逐步升任至机构证卷负责人。2005年, 由于理念差异, 被当时的CEO珀赛尔(Philip Purcell)解雇。怀材不遇的潘迪特从摩根斯坦林拉出一些志同道合者,创立一对冲基金。2007年7月花旗以8亿美元买下他的对冲基金, 他也由此进入花旗。2007年10月潘迪特被普林斯指派来收拾次贷的烂摊子, 普林斯是指望潘迪特在对冲领域的才干能使花旗度过这个难关。但上帝没给普林斯多少时间,1个月后普林斯被迫辞职。满脸书生气略带印度口音的潘迪特也决未料到, 又一个月后这个烂摊子鬼使神差地把他推到了CEO的大班椅。

作为规范程序,在普林斯辞职后花旗董事会组成CEO选任小组。对花旗来讲,理想的CEO应具备多方面金融领域的经验。然而进入小组视野的外部候选人中,有几位现职大银行或投行的CEO都是立刻婉拒了小组的橄榄枝。有一位经仔细权衡后,选择去了美林证卷。的确,花旗的现状让人信心不足并缺乏诱惑。其实花旗内部有一最佳人选-克林顿时期财>>
政部长鲁宾(Robert Rubin)。但他曾发誓不任金融公司CEO, 只作决策咨询。在那个周日,鲁宾不情愿地担任了临时董事长。关于花旗次贷损失的责任,作为当时花旗执行委主席的鲁宾说他不知花旗次贷债卷的运作情况, 而他的2007年薪为1730万美元,仅次于CEO。

在外部人选中,也有一人与众不同-摩根大通CEO兼董事会主席戴蒙(Jamie Dimon)。这个戴蒙可是花旗的元老。曾随CEO威尔一起打下花旗的天下。但他于1998年11月离开花旗,闲赋一年半后出任美国第一银行CEO,后通过兼并成为摩根大通CEO兼董事会主席。这位从小随希腊移民祖父在华尔街闯荡的哈佛商学院MBA,由于不满威尔把CEO的宝座给了普林斯,一气之下忿然离开。当他出任第一银行CEO时,从自己钱包里掏出2000万美元交给公司以表破釜沉舟之志。虽背负裁员CEO之恶名,蓝眼睛身材不高的戴蒙是华尔街最有才华的CEO之一。就拿眼前的次贷危机来讲,利用短期借款,来操作次贷债券获高回报是华尔街近年来的惯用作法,只是花旗陷的过深而以, 而机警的老江湖戴蒙闻到暴雨前的潮>>
湿, 他执掌的摩根大通尽力脱身,损失相对小的多。2008年至今,美股银行指数跌36%,而摩根大通股价仅降24%。但CEO选任小组还是放弃了争取他的想法, 原因令人浮想。恐怕是花旗与美少数民族的不解之缘,最后潘迪特进位成功。 

路在何方>>
银行评级的核心指标之一是资金对总资产的比值,一般要在6%以上。为免降级和恶性循环, 花旗的首要动作是提高现金注入。这种时刻,多年的信誉沉积使花旗从中东和亚州很快获得300亿美元,又以增发普通股筹集105亿美元。另外,出售一些非主营业务拿到数百亿美。在节流方面,花旗降低分红41%。到2008年4月底,花旗的资金对总资的比值已达8.5%。这一组合拳下来,潘迪特才出了口长气。但潘迪特并不想恐慌性抛售花旗帐上所有的按揭债卷, 如果售价过低, 那不是他的最佳方案。 

古往今来,或政或商,多要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路,谁都把自己所信任的人放在关键部位,潘迪特也不例外。他的第一步是业务结构重组,例如把原先的消费者集团部门重组为消费者银行、全球信用卡两个部门,并将以业务划分部门方法改为按地区划分,设立美加,拉丁美州,非洲,欧洲和亚太部等。潘迪特认为这样可减少官僚环节加快决策过程。接下来,几个伦敦加拿大的银行家和一些原来在摩根斯坦林的熟友进入花旗高管层。潘迪特具有东方人的宽容,对原高管未实行大清洗,除个别严重失职者被解职外, 多未受大冲击。原消费者集团有两个CEO, 犹太裔艾波(Steve Freiberg)负责北美,印裔邦咖 (Ajay Banga) 掌控国际业务。重组后艾波为全球信用卡CEO,邦咖为亚太区CEO。这样的安排对艾波也不算难堪,他原来就是北美信用卡CEO。而邦咖就有被贬之嫌,好在亚太区的金融业正处于空前膨胀增长期,是这位佩戴包头巾的锡克教徒建功立业的良机。 

花旗可能会出售更多的非战略核心业务,潘迪特认为四个部门构成花旗的战略核心:信用卡,财富管理,企业金融,和投资。这四巨头在全球金融界各自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具有强烈投资风险意识的CEO,潘迪特会倾向于避开风险,这有别于花旗以前的策略。但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是金融界的定则,这是又强调高回报比(ROA)的潘迪特面对的挑战。如何优化资金投放,在何处增减资金将是考量他智慧的难题。 

目前,潘迪特的另一重点是重塑企业文化和继续减支。花旗雇员特别是中高层拥有公司股票,近一年半以来花旗股票如蹦极般从57美元跌到16美元,毋庸置疑员工士气低落。另外花旗集团是通过多次兼并收购而成,没有一个传统共享的企业文化。加之部门与部门, 甚至本部们之间极其分散,有时员工在一起协同工作多年都不曾见面,全靠电话会议沟通, 这当然会制肘企业文化的构建。当然重塑企业文化这步棋是一软招,没有多少可衡量的硬指标, 但这是美国CEO的必读课。相对而言,节省开支到是当务之急, 机构庞大极易造成臃肿和效能低下。精明的潘迪特知道在信贷危机未解之前,现金流和收益的增长不会很大,但如能提高效益减少支出仍可增大益价比(P/E),从而推动股价上张, 必竟股东利益是CEO的终极目标。

从次贷危机 - 到信贷危机 - 演变为全方位金融危机
这次由次贷风暴引起的金融危机让华尔街遭受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打击。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奖给了认沽权证,如果有最差诺经奖的话, 抵押贷款债卷及衍生物, 这所谓的金融创新应当之无愧成为侯选。

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全球金融机构已作出了约4000亿美元的资产冲减或损失;
2007年底由于次贷造成巨额减记, 花旗和美林的CEO被迫辞职; 

2008年1月美国最大的住房按揭贷款银行Countrywide无奈被美州银行宣布吞并;

2008年3月贝尔斯登陷入财务困境,由于担心这个第五大投行的崩溃会在华尔街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可怕的金融灾难,美联储紧急调拨290亿美元协助摩根大通接手贝尔斯登。 这是美联储有史来破天荒第一次援手投资银行, 此举后来受到国会的调查听证;

美联储已陆续向金融市场投放9800亿美元的流动金,以舒缓迟滞的流动性; 

2008年7月11日, 抵押贷款公司IndyMac Bank 被美监管机构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银行倒闭案, 其接管成本介乎40亿至80亿美元,可能是历来收购银行成本最高的一宗;

2008年7月13日,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在两天的紧急磋商后,宣布对已陷入资不抵债两大半官方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贷美)采取紧救措施, 财政部提高对两房贷机构的信用额度,并承诺在必要时政府将出资购买两大房贷机构股票并出借资金,美联储也表示将给予两大机构特别融资待遇。两大房贷机构占美国按揭业半壁江山, 身系5.3万亿美元资产, 约等>>
于美国GDP的35%, 两家企业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影响力远大于贝尔斯登。如果这两家公司垮台,极度疲软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而美国的金融体系也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危机早已从次贷领域,演变为整个金融市场的危机。有分析师称可能有近300家银行会倒闭。

剑指美国金融政策>>
鉴于危机愈演愈烈,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 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奇 (Ben Bernanke)2008年7月10日在国会呼吁改革金融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督,并建立一个可处理大型金融公司倒闭的金融体系。

伯南奇和保尔森2008年3月对贝尔斯登的承救引出两个问题, 其一是有批评指出这是用纳税人的钱丞赎风险投资公司,进而变相鼓励冒险。“这不是我想再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一开始就要做的事情。”伯南奇在国会解释。这位前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和经济萧条问题顶级专家的意思是我别无选择。

此后,他们一方面督促金融机构迅速融资解困,并向金融市场提供低息贷款。但此非治本之计, 因此他们向国会建议整合现有金融管理机构,改变目前对投资银行与其他大型证券交易商监管乏力的状况, 并建议赋予美联储更多的职权,使其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资料,在类似贝尔斯登事件出现时能够介入。保尔森还指出,银行要为自己的风险操作承担责任,大的金融机构也会倒闭。 

多年来,美联储主要行使美国货币政策制订者的职能,财政部将提交的新方案要求给予美联储执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的更广大职权。但人们都知道这类的立法需要时间,今年又是总统大选年,所以不奢望新法规会很快出台。 

伯南奇和保尔森在三月份的精湛配合,堪称经典佳作。保尔森原为著名投行高盛的CEO,这位哈佛商院的MBA具有丰富的金融实战经验, 他与经济学者伯南奇的合作乃史上罕见的珠联璧合。如果他们未当机立断以290亿美元促成摩根大通接手贝尔斯登,而是与白宫国会进行漫长协商,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的金融形势十分紧张。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国会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举动,作为保尔森上司的布什总统也只知个大略。布什在当时一个安抚媒体的讲话中说: “保尔森周末也在工作…”。

最初的协议是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买下贝尔斯登, 后来摩根大通CEO戴蒙主动提价到每股10美元,总价10亿美元。此收购方案随后获贝尔斯登股东投票批准。有评论指出,贝尔斯登在曼哈顿的地产就值10亿美元,戴蒙捡个便宜。可这个便宜当时愿捡的人廖廖无几,没什么竞争戴蒙就那下这庄生意。这里的风险在于, 美联储提供290亿美元可能不够了结贝尔斯登的债务。 

华尔街虽人材济济,但这个风险帐确实很难推算,金融衍生物的魔方在信贷危机中无法复原。债卷违约保险(CDS,金融衍生物之一)市场庞大,2007年已达62万亿美元。债卷违约保险与次贷债卷紧紧相依相生,如果说次贷是一枚巨型炸弹,那债卷违约保险就是核弹。而贝尔斯登就是一幸运参与者。债卷违约保险市场如崩溃的话,美国金融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伯南奇和保尔森深知这可怕的一幕,他们目前一系列稳定金融系统的操作, 正是出于对这些深层次金融灾难的担忧。 这也同时使他们反思美国金融体系的缺陷,迅速向国会建议整改金融监管法规。

和花旗相比,贝尔斯登所持有的债卷违约保险的数量是小巫见大巫。花旗是债卷违约保险的大玩儿家,截止2007年花旗持有近4万亿美元的债卷违约保险。在振荡的金融市场中, 房利美与房贷美陷入困境的噩耗无疑对花旗又陡添额外压力。但花旗毕竟不是贝尔斯登, 相信这艘经历了200年风浪的金融旗舰能依其特有的品性驶出这场金融风暴。(完)

7. 200分高分寻找介绍历史上金融危机的书籍

有一本叫做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四版)的书,你可以看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200分高分寻找介绍历史上金融危机的书籍

8.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1500字左右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警示 2007年8月10日伴随美国股市的再度下跌,年初已经显露的美国次级债问题进一步急剧恶化。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下降,次级债市场爆发恐慌乃至危机征兆,连带金融市场价格也呈现出全面调整的局势。美国股市带动全球股市下跌,石油、黄金价格微幅随从向下,美元汇率稳定上升。错综复杂的价格变化导致美国次级债恐慌心理扩大,全球经济金融面临调整。 美国房地产次级债问题被夸大,实际影响低于网络泡沫冲击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市值蒸发数量扩大,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引发的危机或许还远不止如此。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指出,即使全球股市近期反弹,但前方将有更多的跌幅在等着市场。罗杰斯表示,将一直且依旧做空美国投资银行股,以及建筑类股。华尔街特立独行的投资银行新秀贝尔斯登首席财务官莫利纳罗也认为,目前美国贷款市场的混乱是他入行22年来最严重的。如果美国股市继续下跌,这些推出来的资金将会流向哪里?答案是流向其他能够带来更多回报的领域。如果以投资品类来说,这个地方可能是商品;而如果从地域上说,这个地方的首选无疑是中国。所以,可以预见,如果美国股市持续下挫,我国控制热钱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而资产的泡沫则将进一步被扩大。但是其实美国经济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改变或衰退的可能也较小。此次房地产问题引起的次级债问题的恶化影响远低于2000年的美国网络泡沫:一方面是两者性质不同——传统经济产业与新经济产业在泡沫作用与影响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与冲击,传统经济危害速度和伤害力度要小于新经济、高科技,而目前的房地产风险在可控之中,并非无法可治;另一方面是两者表现层面不同—— 目前美国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局部因素,而当年的美国网络泡沫是一个整体效应,而两者之间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力或份额主导也有明显差别,单一股指作用(纳斯达克指数)与成份股参与(房地产类别)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美国经济的敏感在于政策的“炒作”,在于政策需求调节的“诱导”。美国经济如此大块头的经济体问题恶化,需要时间和条件,而非简单恶化言论所为,这些炒作目前对于美国经济是利多弊少。 当前金融市场估计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损失可能会高达3000亿到6000亿美元,间接影响则可能蔓延到整个房地产业,导致全美房价重估。如美国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表示,截至今年6月3O日,该公司可获得的流动性资金来源达到1 865亿美元,在全部流动性资金来源中,包括商业票据等在内的“高可靠性”短期融资总额达462亿美元。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逐向整个抵押贷款市场蔓延,全国金融公司股价2007年年初以来已下跌了37% ,但银行类股票价值依然上升12.7%。摩根±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指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像当年的互联网资产泡沫已比当年大了许多,它将是刺破泡沫的针。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赞则同这种观点,7月中旬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年中经济评估听证会上伯南克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的损失估计在50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目前美国次级按揭问题是局部现象,美国的失业率很低,低于5% ,通胀保持在2%,新的就业机会不少,只要收入不下降,个人收入是在上升的,对大多数按揭贷款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偿还债务的,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全球经济失衡以及金融交错最直接的结果已经不会再重复过去金融危机的模式,即以货币和资产价格起落形成的体系与机制的失控或失效。当今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的模式下,将会产生信用失控而摧垮市场信心,导致价格暴跌。如美国经济在前提不变以及美国企业盈利不变的条件下,美国股市却连续3次大幅度下挫。一方面是暴跌的时间段愈加频繁;另一方面暴跌的周期缩短。虽然对美国经济并没有形成实质的冲击,但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却在下降,即悲观论点占据主导,这其中有美国政府政策的人为因素,而实质是在信心心理上形成舆论与导向,并通过市场调节经济问题与矛盾。作为美国成熟经济与主导经济模式,其这样做的结果是利好自身,而干扰或破坏别国的政策与策略把握,扰乱思路与判断,以信心心理失衡达到信用信誉的失控。 次级债蕴涵新型金融危机的风险 美国次级债爆发时机与本意是美国借助市场调节的战略筹划与技术设定,主旨在于调节股市和经济,解决自身问题需要意愿突出。因此,全球次级债风波的扩大是美国的初衷所没有预料到的。而市场技术与价格周期因素,使投资与投机也顺势随从和顺应美国需求,加大了自身技术性修正,包括股市、汇市、金市、油等价格在内全面性调整的扩大。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呈现除美元汇率之外的普遍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