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越详细越好,知道的请告诉下。谢谢

2024-05-17 09:36

1. 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越详细越好,知道的请告诉下。谢谢

首先在此次金融动荡之前东南亚国家包活韩国等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而且这些国家都有一致特点: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例。 因为他们本国经济系统薄弱,盘子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系统是不稳定和薄弱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首先泰国的泰铢大幅度下滑,原因是金融大鳄索洛斯从国际游资那里不知怎么弄来了大笔的钱(可以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相比),然后大量抛售泰铢购进美元,从此开始了连锁反应,泰国本来想努力控制局面,但央行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对,人是很容易受鼓动的,心理雪崩效应,泰铢最终崩盘。 这样造成该国的出口额大幅度减少,原材料能源等又没有外汇购买,因为东南亚国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类似操作,最终全面货币贬值。后来到了严重时期,中国,韩国,香港的出口都受到很大影响,你可以查一下我国那年的出口额,很惨。香港本来在劫难逃,因为它也是严重依赖进出口的独立金融体系,最后是中央政府借款几百亿(美元)才挺住了。当时朱镕基总理向国际作出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无论花多大代价,就是因为这个是连锁的,人民币贬值了可以改善出口压力,但会损害更多的国家。 ps: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民币还是挺住了,从此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声名鹊起,在当地旅游很多人直接收人民币的,而不是美元一枝独秀了。当然这次金融风暴破坏巨大,通货膨胀,经济负增长等等。

记得采纳啊

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越详细越好,知道的请告诉下。谢谢

2.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为什么能挺过来?

原因:因为1997年的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特区政府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的抛售压力,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

扩展资料:
世界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今天终于知道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4. 1997香港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

1997年9月下旬至 10月,以索罗斯控制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空头开始对港元进攻。他们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卖空股票获得大量港币,在外汇市场卖出港币,买入美元,使得港币需求小于供给,于是贬值。只要港币大幅度贬值,就可以将部分手中的美元换回港币,还清那些以港币为计量单位的资产,这样剩余的美元就是利润。

香港政府为了提高国际投资客的借贷成本,选择了一个不算明智的策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港府急剧增加货币市场同业拆解利息,货币市场同业拆解利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卖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5. 1998年香港成功地抵制了亚洲的金融危机,说说香港为什么能保持稳定繁荣呢

19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
   其次是多年来中央的支持,如自由行、泛珠合作、香港工业品进口内地免税、支持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性行为等,以维护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

1998年香港成功地抵制了亚洲的金融危机,说说香港为什么能保持稳定繁荣呢

6.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从1997年七月二日泰铢大幅贬值开始,像连锁反应一样,东亚各国发生了剧烈的金融风暴。它席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韩国、日本、星加坡、香港。台湾则受到轻微影响。亚洲主要的自由兑换货币全面贬值,港元虽坚守与美元联系汇率不变,但香港股市、房市惨跌过半,百业萧条。中国大陆因为尚未实施自由兑换货币制度,所以当时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影响是后来慢慢渗透进去的。 经过专家的对照分析和研究,人们大体获得了如下共识:东亚金融风暴之成因主要是由於这些国家信任人际关系而不信任制度,信任过度监管的强力政府而不信任市场。由於缺乏规范的金融控制制度和机构,中央银行贷款给亏本的国营企业或家族、亲朋好友企业而面临破产,因此无法按市场需求去分配外来资本,并且缺乏对经济和政治起监督作用的新闻传媒(如马来西亚、星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危机正是这些国家制度性积累的后果。

7. 香港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

香港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直接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1、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2、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3、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4、深层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5、根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6、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香港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

8. 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大萧条之后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事件。 
   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还尚未发展成熟的金融国家,成功抵御住了这次金融危机。
   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才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对于金融整个国家不仅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甚至对于金融相关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那为何几乎没有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动的中国,反而积极地参与到稳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呢?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大爆发发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在许多资料中香港特区政府是拯救香港战场的主力军, 而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1997年6月,香港正式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由于双方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是两种经济并行的制度。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来说,香港由于长期在应该的殖民统治之下,其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在国际舆论中也出现了许多唱衰香港经济发展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能否保障香港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的质疑。
      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的四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称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亚洲四小虎”,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危机。
    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首次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随机交叉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到了周边的俄罗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列。
      实际上,对于当时在国际 社会 中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发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时候,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疑应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金融危机的根源大都是外资在作祟,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资本做空各国货币,各国则通过汇率下降,货币接连贬值以此应对金融危机。 
   当时的中国由于自身落后的金融资本和手段暂时无法应对欧美资本的全面攻击,中国根本不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根本没有外资融入,国外资本无法做空中国市场。
      然而当时的香港以9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五,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政府只负责对利率负责。
   金融体量不是十分强大的香港符合欧美资本抄家狙击的目标,因此当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动涉及到香港的时候,中国就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之下,首先是泰铢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机攻击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泰铢大幅度贬值之后,货币贬值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许多国家,引发了一连串连带效应,各国货币接连贬值。
        当时随着新台币的币值浮动,对港元的狙击加剧,从1997年10月23日开始,银行拆息利率暴涨,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也在4天内暴跌了将近23%。  
   对于国外资本炒家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背水一战, 从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绝不屈服,不惜倾尽全力稳住香港的汇率和股票市场。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入市场进行了有利干预,守住了索罗斯的第一次抛售港币的进攻。
       到1998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炒家们卷土重来,大规模向中国香港进攻,香港股市十分低迷,排在门外兑换美元的人越来越多。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价格,联合三家券商,不问价格疯狂吸收大蓝筹和期货,恒生指数接连上升,稳住了港币价格。
    香港政府虽然成功抵抗住了索罗斯的第二次疯狂侵袭,但损失巨大。 第三次攻击也是欧美资本抄家和香港的最后博弈阶段,其中中央政府的支持对于香港能够抵抗住最后阶段的冲击起到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早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中央政府将当时净值为1971亿港元的土地基金交给香港特区政府经营。 
   因此比起其他国家,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除了本国或地区面上可查的数额之外,还有尚未公开的部分。
   根据当时的数据资料显示,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高达2000多亿美元  ,这也是为何索罗斯会在香港战场上吃了暗亏的部分原因所在。
       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变的政策,市场对于汇率等因素的变化反应十分迅速和灵敏。 
   加上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香港,香港政府为了稳定港币没有丝毫犹豫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这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而对于中国大陆在此次危机中所承担的角色,有资料显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某一场会议中曾发表一些言论:
     “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一项最重要的基本优势,就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助推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前,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香港和大陆之间的“一国两制”政策弊端多于利处,甚至预计中央政府会进行多方干预,香港会因此丧失主动权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事实表明,香港经济运作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显得更加可贵。 
   在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大陆之后,香港享有的自主权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并且中央政府明确表示,  “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做的事情,并且对于香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充满信心,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央政府更愿意施予援手”。  
       在索罗斯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攻击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放手去搏”的态度。 
   中央政府永远会站在香港特区政府身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支持和保障香港的汇率制度。
   到最后博弈的关键阶段,中央政府派出了当时的央行副行长到香港特区政府,商议中国人民银行向香港进行注资,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强有力的后盾。
    至此,此次金融危机中香港宣告成功,索罗斯在香港战场上亏损了大量资本。 
      其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不是轻易作出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向受到冲击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及时的外汇援助。
    当时对于仅存的中国,国际舆论并不看好,认为人民币也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存续。 
   1997年,中国经济原本就处于“试探性”的开放发展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口增长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率增多。
      尤其是国内出现了重大灾难,实际上经济发展并不向好,因此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中央政府实际上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的。
    而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是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贬值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在香港特区政府奋力一搏的时候,中央政府坚守住人民币不贬值,也是为了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为香港特区政府抵抗索罗斯做空港元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于香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守住了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内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有力的保障了此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节点上,波及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以香港为做空目标的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面临的第一个艰难的挑战。 
   中央政府需要以实际努力证实“一国两制”制度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实际作为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中央政府做出的承诺必然会得到实施,中国有能力带领和保护香港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战场从1997年一直持续到了1998年,其中不能忽略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守住香港金融市场做出的努力和背负的重担。
    在许多国家无法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接连贬值的时候,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背水一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 
   有人认为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的香港战场中实际上是没有“出手”的,一方面考虑到当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金融市场发展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在一个层级,许多香港特区政府采取的策略,中国大陆是插不了手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金融市场的制度层面都是远远由于其他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的。 
   也就是说, 香港金融市场本身就具有多于其他国家的一层保障 ,因此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与国际资本炒家的对抗中,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最终也成功了的原因。
   但对于将中央政府在香港此次成功度过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全数抹杀的说法也绝不可取。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香港特区政府可以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是因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兜盘的底气。 
   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在国际 社会 中表明必要时会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帮助,当时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还不够成熟。
   但一方面中国大陆方面由于封闭金融市场,较少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甚至于即便中国大陆加入战场,一些国际资本炒家也无法通过操控货币来将人民币做空,当时的中国大陆还尚未实行资本层面的人民币和美元的自由兑换。
    因此“中国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的发展”此类说法存在合理之处。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金融危机对于香港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中国大陆,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之际,稳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度过此次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香港虽然在1997年才回归祖国大陆,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一直都存在,中国大陆在香港的中资机构、银行以及一些股票不仅是此次危机中中国大陆方面援助香港的重要渠道。如此大体量的筹码也是震慑国际资本炒家的重要资源。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中央政府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底气所在。 
      香港保卫战的获胜,是香港自身金融发展的积淀和支持以及中央政府“作为后盾”的信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大陆在香港成功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中作为坚实的后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根本上还是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积淀以及强有力的应对政策。 
       中国之所以必须要顺利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为了香港,也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这是中央政府对于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即便香港金融市场没有遭受巨大冲击,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也会积极参与到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这是中国的担当和责任使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