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投资理财骗局有哪些

2024-05-08 03:12

1. 微信投资理财骗局有哪些

投资理财要谨慎,打着投资理财幌子实施的网络骗局有很多,投资理财时要认准正规渠道,不要轻信网络平台上所谓“高回报”许诺,以免上当。

微信投资理财骗局有哪些

2. 最近微信上好多理财群,是骗局吗?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市民的理财需求,通过互联网仿冒或搭建虚假投资平台,分享期货、黄金、股票投资知识,并推荐受害人添加微信群、QQ群,邀请加入他的战队一起赚钱。当受害人添加这些群,深信跟着“导师”有钱赚时,他们早已盘算好通过操纵虚假平台数据,以“高收益”“有漏洞”等幌子吸引受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诈骗案例】

2021年1月18日,A市的资深股民老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表示可以退还以前购买炒股软件的服务费,于是老石便加了对方微信。随后,对方把老石拉入“龙家乐”炒股微信群,每天有资深导师在群里发布炒股信息,对方还告诉老石,要退还的服务费都在一个名叫“ICP”的App里。老石半信半疑地下载后,服务费顺利提现,他心花怒放!这时,导师告诉老石现在股市行情不太好,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了“ICP”App里,还让老石跟着他一起投资。谨慎的老石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9万元,挣了不少也能够提现,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将68万余元悉数投了进去。过了两天,正美滋滋地等待收益的老石突然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导师也把自己拉黑,就连“ICP”App也打不开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受骗了。

【反诈提示】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老师”“学员”都是托儿,理财软件都是假,只有你是“真韭菜”。请勿相信非官方网站、微信群、QQ群所提供的投资理财讯息!对各种理财产品,投资者要掌握基础的理财知识,务必通过正规途径、合法渠道进行投资!

4、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诈骗

骗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主动拨打受害人电话,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获取信任,谎称受害人涉嫌贩毒、洗钱等案件,并伪造警官证、通缉令,要求受害人将钱转至“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诈骗案例】

2021年1月,T市的小天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小天的手机号涉嫌诈骗,之后转接到了“武汉市公安局”,“吴警官”对小天说:“诈骗团伙已落网,你名下的1个手机号和银行卡涉嫌诈骗,需要你配合调查,否则就要把你名下的资金全部冻结并逮捕你。”小天听到这里已经吓坏了,赶忙按照对方指令下载了一款名为“quick-support”的木马软件,并将自己名下的贷款额度全部提现。当自己银行卡内的37.3万元被转走后,小天还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一直等“国家安全账户”返还自己的资金,直到给家人讲述之后,才恍然大悟上当受骗了。

【反诈提示】

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办案,也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更不会让群众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望采纳!

3. 微信群理财骗局是什么情况?

据央视网此前报道,近日,上海的张阿姨就误入了一个所谓的理财微信群,结果这个400多人的微信群300多人都是托。
拉张阿姨进群的人,她不认识;张阿姨坚持转账的收款人,她也不认识,因为听说该理财产品年回报率能达到100%,张阿姨就跑到银行要求汇款。银行得知发现有典型的诈骗账户迹象后,选择报警。
目前,具体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友看法:
对此,有微博网友表示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我那天还被一个炒股的骂了,说不炒股像你一样每个月存定期吗,我也不知道该说啥”,该网友表示,“我真的觉得很多炒股的,都被洗脑了”。
也有许多网友认为,“受骗的人大多因为一个‘贪’字”“不贪就不会被骗”。
不过,有网友表示,“回报率超过10%的,都很少,如果超过20%那完全就骗局啊!不要太贪心,这个世界上就没有100%回报率的东西。”
也有大V指出,“要是聊理财,一定时间范围内,一次容忍,二次警惕,三次不解释退出所谓的群”。

微信群理财骗局是什么情况?

4. "理财专家"在微信群引导投资诈骗多少人被刑拘?

“理财专家”在微信群推荐理财产品、股票,引导“客户”下载指定理财应用后在该平台投资,然后故意造成损失。不到4个月,该犯罪团伙诈骗逾3000万元。
7月13日,从上海警方获悉,6月下旬,浦东警方捣毁一个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捕犯罪嫌疑人89名,其中81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该案涉案资金达3000余万元,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浦东警方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89人。
据浦东警方介绍,近期江苏南通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诈骗团伙案时,发现其中一条指向上海浦东地区的案件线索,于是将相关情况通报上海警方。
根据线索,浦东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对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上门走访。走访中,位于周浦镇智慧园区的“上海预跃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引起了专案组的注意。
“检查中我们发现该公司存在异常经营的现象,第二天再次上门时,却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负责侦办该案的民警胡巧悦称,由于时间仓促,该公司虽然撤离,却遗留了大量物品。专案组在现场发现了众多 “话术单”(诈骗术语剧本)及通讯记录。可疑的动向以及现场的资料,都显示该公司有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重大嫌疑。

浦东警方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89人。
经警方进一步侦查,专案组很快锁定该公司实际负责人祝某(男,32岁)及总务助理陈某(女,30岁)的行踪,并发现该公司在周浦、川沙等地设有3处办公点,而且确认该公司另两处办公点仍处于运营状态且人数众多。
6月22日,浦东警方经过周密部署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抓获该公司实际负责人、法人、总务助理、财务等在内的89名犯罪嫌疑人,共缴获工作手机120余部、存储有大量被害人信息的电脑硬盘80余块及账本若干。


经审讯,祝某等人交代了自2018年3月起,该团伙在上述三个办公点,由话务员拨打电话拉“客户”进微信群,然后假冒讲师、专家、主播推荐理财信息,引导“客户”扫二维码下载名为某金业的客户端,然后在这一平台上投资黄金期货,并故意造成损失的作案经过,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
“吸引有投资意向的客户进入微信群后,群里专业的’讲师’团队会经常向’客户’推荐股票、理财信息,取得信任后,再引导他们下载某金业App,”胡巧悦说,所谓某金业App平台受犯罪团伙操控,受害人投资后资金便进入犯罪团伙控制中。
上海警方表示,截至6月29日,该案中祝某等81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

5. “理财大师”全靠演,微信群里都是托,理财骗局如何避坑?

理财必须走正规渠道而不是听信微信群中的各种消息。媒体报道了一起案例,一位女士加入了一个理财期货交流群,群主不时会发布理财买期货的信息,而其他群成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晒出自己赚钱的收益图,慢慢的这位新加入的女士,也开始相信了这个群主。并且按照这位群主的教导,下载了一个软件,在上面充值了不少的钱。但该女士发现,自己充值之后,并没有赚钱,反而是亏了不少。但群里面的成员却一直在发各种赚钱的图片,这让当事人感到疑惑。

最后陆陆续续当事人投了一百多万,才发现自己可能是受骗了,所以直接选择了去报警。警方经过查询后,发现软件上的账户,根本不是正规购买期货的账户,当事人充进入的钱,全部转到了其他账户中,并没有购买对应的期货,最终,警方根据群中的信息,将犯罪分子一举抓获。

最后经过调查才发现,里面除了这位女士,其他人全部都是骗子,专门来骗钱的,包括各种截图也都是伪造的,根本不能相信。不过还好,当事人及时报警,这笔钱最后还是追回来了。这也提醒大家,理财要谨慎,一定要走专业的渠道。

参考资料:
经过数月的调查,南京警方最终锁定了诈骗团伙,今年4月,民警赶赴江西南昌抓获了21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资金110万元、高档汽车一辆。 在抓捕现场,民警发现每个犯罪嫌疑人手里都有好几部手机、拥有多个微信账号。 
民警高原:一个微信群里面大概有一百多人,实际上这一百多人,只有一个到两个是真正的受害人,剩下的全部是他们公司员工扮演的。每个员工可能有10个到20个微信号,在群里面发消息,去配合这个老师。他们会在群里面发一些证明投资赚钱的图片,不管老师说什么,这些员工扮演的学员在群里面都会捧着老师说,顺着老师的方向去说,说老师讲得对。

“理财大师”全靠演,微信群里都是托,理财骗局如何避坑?

6. 为什么微信群有人投资赚钱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市民的理财需求,通过互联网仿冒或搭建虚假投资平台,分享期货、黄金、股票投资知识,并推荐受害人添加微信群、QQ群,邀请加入他的战队一起赚钱。当受害人添加这些群,深信跟着“导师”有钱赚时,他们早已盘算好通过操纵虚假平台数据,以“高收益”“有漏洞”等幌子吸引受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诈骗案例】

2021年1月18日,A市的资深股民老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表示可以退还以前购买炒股软件的服务费,于是老石便加了对方微信。随后,对方把老石拉入“龙家乐”炒股微信群,每天有资深导师在群里发布炒股信息,对方还告诉老石,要退还的服务费都在一个名叫“ICP”的App里。老石半信半疑地下载后,服务费顺利提现,他心花怒放!这时,导师告诉老石现在股市行情不太好,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了“ICP”App里,还让老石跟着他一起投资。谨慎的老石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9万元,挣了不少也能够提现,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将68万余元悉数投了进去。过了两天,正美滋滋地等待收益的老石突然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导师也把自己拉黑,就连“ICP”App也打不开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受骗了。

【反诈提示】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老师”“学员”都是托儿,理财软件都是假,只有你是“真韭菜”。请勿相信非官方网站、微信群、QQ群所提供的投资理财讯息!对各种理财产品,投资者要掌握基础的理财知识,务必通过正规途径、合法渠道进行投资!

4、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诈骗

骗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主动拨打受害人电话,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获取信任,谎称受害人涉嫌贩毒、洗钱等案件,并伪造警官证、通缉令,要求受害人将钱转至“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诈骗案例】

2021年1月,T市的小天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小天的手机号涉嫌诈骗,之后转接到了“武汉市公安局”,“吴警官”对小天说:“诈骗团伙已落网,你名下的1个手机号和银行卡涉嫌诈骗,需要你配合调查,否则就要把你名下的资金全部冻结并逮捕你。”小天听到这里已经吓坏了,赶忙按照对方指令下载了一款名为“quick-support”的木马软件,并将自己名下的贷款额度全部提现。当自己银行卡内的37.3万元被转走后,小天还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一直等“国家安全账户”返还自己的资金,直到给家人讲述之后,才恍然大悟上当受骗了。

【反诈提示】

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办案,也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更不会让群众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