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24-05-06 13:03

1.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香港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政府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香港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香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香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之称的香港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香港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香港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香港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政府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政府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和黄金期货,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香港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香港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香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香港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香港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 香港的金融风暴在哪一年?


3. 香港哪一年开始有股市的?

香港的证券交易历史悠久,早於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已出现,但到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会(The Stockbroker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成立,香港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1914年2月21日,该会易名为香港股份总会(Hong Kong Stock Exchange)。1921年10月1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Hong Kong Sharebrokers' Association)注册成立,结束香港股份总会垄断的局面,会员大多是被香港股份总会排挤的经纪,华人更占大多数,属香港第二间交易所。此外,更有香港股票及经纪社(1924年),加以香港汇兑经纪会所(年分不详),但此两间交易所均於三十年代初倒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股票经纪会和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於1947年3月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Limited),俗称「香港会」。

香港哪一年开始有股市的?

4.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扩展资料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参考资料: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5. 香港1987年发生股灾 当时最大跌幅是多少

1987年香港股灾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引发的全球股灾,导致香港股市下跌的事件。恒生指数在这次股灾一共跌了四成。香港恒生指数在当日下跌超过400点。
由10月1日3949.73点计,恒生指数辗转下跌至12月7日的1876.18,共下跌52.5%。

香港1987年发生股灾 当时最大跌幅是多少

6. 香港1987年股灾,恒生指数最大跌幅是多少

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突然大幅下跌。亚洲股市在随后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现恐慌性抛售,香港恒生指数在当日下跌超过400点。
在此情况下,当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在获得当时财政司同意下,宣布香港股市停市4天,至10月26日重新开市。这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的唯一停市。结果10月26日当日,恒生指数再下跌超过【1100点】,而股灾亦促成证监会之成立。
10月1日恒生指数最高点是3949.47,1100点跌幅已接近3成。

7.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8. 香港是哪年有股市的?刚开始有哪几家上市公司?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

1866年 非正式证券交易市场成立。
1891年 香港经纪协会成立,证券交易市场正式开始。
1914年 香港经纪协会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
1921年 香港第二间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会成立。
1947年 两所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合力重建二次大战后的香港股市。

60年代银行风潮令不少公司被迫减少向银行借贷,转向股市集资,从此活跃了香港股市。
1969年 远东交易所成立。

70年代 港股於73年创1774.69点新高后74年暴跌至150.11点。同期两间证券交易所成立。
1970年 金银证券交易所成立。
1971年九龙证券交易所
1973年 大市於3月9日创出1774.69点新高后,因假股票及石油危机而大跌至1974年的150.11点。
1976年 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让投资者可透过逾130家交易所参与者买卖期货及期权合约。

80年代 港股经历三次大起大落,分别於81年、87年及89年。同期四间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
1980年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
1981年 物业市道强劲带动港股见1810.20点的高位,但由高通胀带来的高息潮使香港地产陷入低潮,加上97回归问题使港股大跌至1982年12月的676.3点。
1984年 中英草签了中英协议,物业市道复苏,出口转旺及中国大陆开放,带动香港经济,港股重拾升轨。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九龙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合并,并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同年港股冲破73年及81年高位。
1986年 10月1日港股见3968.7点高位后因美国股灾及香港停市,港股大挫至12月的1973.96点。
1987年至89年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年中港股升至3329.05点,其后因突发事故而下挫至2022.15点。

90年代 港股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分别於93年及97年。98年港府更因抗衡炒家操控本港金融市场而入市购买逾千亿蓝筹股票,令恒指由6454点反弹。
1990年 港股7月见3559.89点后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而下跌。
1991年 11月后中英达成新机场备忘录,港股因海外资金相继入市而逐步上升至92年8月的9239.67点。
1992年 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投入服务。
1993年 外资大量涌入,恒指急升12599点。
1994年 17间上市公司股份可沽空买卖。同年因美国突然加息,外围债券市场下跌及部份资金撤离香港,令恒指挫40%至接近6900点。
1995年 期权交易市场成立。同年美息见顶及香港公司盈利回升,港股亦回升。
1997年 恒指见16820点新高后,因国际炒家狙击港股汇而急挫五成,港息更一度抽高至300厘。
1998年8月 港府入市干预,买逾千亿蓝筹以抗衡炒家操控港股、汇市及息口,令港股反弹至00年初的18000点。
1999年 创业板股票市场於年底成立。

千禧年 港股升至18000点后回落至现时的12000点水平;创业板指数更跌至7月份的239点新低。
2000年中 香港联合交易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实行股份化后,与香港中央结算合并成为香港交易所,并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上市编号:0388)。同年由於加息、原油价升及科网股泡沫爆破,港股由18000点下跌至14000点水平后於14000点至16000点之间徘徊,创业板则由3月份的逾千点高位下降至年底的300点水平。
2001年 美国经济放缓拖累本港经济,加上 “911事件”发生,令港股由年初的16000点水平持续下跌,最低跌至8894点。
2002年 美经济自谷底大幅反弹,於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按季录得6.5%的增长,带动港股一度升至12000点水平。惟其后受美经济增长减慢甚至有机会陷入双衰退的危机,加上美会计丑闻不断,美股道指於7月跌至7533点低位,港股亦回落8772点低位。
2003年首8月  恒指因SARS疫症肆虐本港而跌至8332点低位,其后大陆放宽国内人士到港旅游的限制及推出CEPA等多项利好政策,令恒指大幅反弹至万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