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方法的盈利分析

2024-05-17 18:09

1. 财务分析方法的盈利分析

 1.销售毛利率 = 息税前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100%=(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100%2.销售净利率 = 净利润÷销售收入× 100%3.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00% 1.资产净利率 = 净利润÷总资产 × 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 100%=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次数2.总资产报酬率 = 息税前利润总额÷总资产 × 100%* 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都属于资产报酬率(ROA)3.权益净利率 = 净利润÷股东权益× 100%= 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4.资本保值增值率 =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100% 1.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00%2.成本费用利润率 =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00%

财务分析方法的盈利分析

2. 如何做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

进行股票投资的投资者在研究如何衡量股价以前。应先了解发行公司财务报表。不论买卖股票的动机,是从事投资或进行投机;不论从事交易的方式,为长线或短线交易,至少应晓得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上面各项数字所代表的涵义,如果能进一步进行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那就更能了解发行公司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了。从传统股票投资学的定义看,股价即为发行公司“实质”的反映,而发行公司的实质,就是它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最直接最方便的办法,便是从发行公司的财务分析着手。了解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及其股票价格涨落的影响,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就是投资者通过对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释,藉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告中各项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终作出投资某一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准确判断。因此,一般认为,财务分析是基本分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从这两种表中着重分析以下四项主要内容:(1)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大小,是其有无活力、管理效能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当然首先是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财务报表,先要着重分析公司当期投入资本的收益性。(2)公司的偿还能力。目的在于确保投资的安全。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看其有无能力偿还到期债务,这一点须从分析。检查公司资金流动状况来下判断;二是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方面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不同权益项目之间的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的。(3)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即进行成长性分析,这是投资者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4)公司的经营效率。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以检测股票发行公司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总之,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和周转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3. 如何做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从这两种表中着重分析以下四项主要内容:

  (1)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大小,是其有无活力、管理效能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当然首先是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财务报表,先要着重分析公司当期投入资本的收益性。

  (2)公司的偿还能力。目的在于确保投资的安全。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看其有无能力偿还到期债务,这一点须从分析。检查公司资金流动状况来下判断;
  二是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方面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不同权益项目之间的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的。

  (3)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即进行成长性分析,这是投资者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4)公司的经营效率。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以检测股票发行公司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之,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和周转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做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

4. 盈利分析怎样做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一、主营业务净利润率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
二、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又叫资产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或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和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表示企业每单位资产能获得净利润的数量,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把公司一定期间的净利与公司的资产相比较,可表明公司资产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公司在增加收入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资产净利率是一个指标,公司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资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多少与公司望量、资产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正确评价公司经营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证券分析师可以用该项指标与本型期、与计划、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开异的原因。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三、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即税后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即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后的净资产)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也是财政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评价指标。资本收益率也是资产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资本收益率的内涵可分为实收资本收益率、自有资本收益率、总资本收益率、经营资本收益率、人力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适度负债经营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过高的负债经营就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四、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重要的财务比率。
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
五、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也称普通股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减去优先股股利后与已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能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便于对每股价值的计算,因此被广泛使用。每股收益越多,说明每股盈利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获利水平,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该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
六、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每一元盈余多付买价。通常认为,市盈率在5-20之间是正常的。当股市受到不正常的因素干扰时,某些股票的市场被哄抬到不应有的高度,市盈率会过高。超过20的市盈率被认为不是正常的。很可能使股价下跌的前兆,风险较大。股票的市盈率比较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缺乏信心,不愿为每一元盈余多付买价。一般认为,市盈率在5以下的股票,其前景黯淡,持有这种股票的风险较大。不同行业股票市盈率是不相同的,而且会将常发生变化。当人们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股票市盈率会普遍下降,当人们预期公司的利润将增长时,市盈率通常会上升。此外,债务比重大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较低。
其他相关公式
权益净利率=盈余报酬率=净利润/企业股东权益=每股收益*n/每股市场价格*n=市净率/市盈率
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收益
七、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x 100%
这一指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反映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值情况。它充分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现象。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
八、销售净利率折叠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
净利,或称“净利润”,在我国会计制度中是指税后利润。
以SA公司为例,SA公司XXX年净利润为11003万元,销售收入为234419万元,则该公司销售净利率为:
销售净利率=11003/234419×100%≈4.69%
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额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公司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公司在扩大销售业务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九、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续前例,依上式计算SA公司XXXX年销售毛利率为:
销售毛利率=(234419-195890)/234419×100%≈16.44%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十、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部分的盈利能力,又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2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除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外,还有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对所有者来说,该比率越大,投资者投入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我国,该指标既是上市公司对外必须批露的信息内容之一,也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配股进行再融资的重要依据。
l 股票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年末净资产的百分比,“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
年末净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合计”的期末数。一般j如果所考察的公司不是股份制企业,该公式中的分母也可以使用“平琏产”。而作为本章主要分析对象的上市公司基于股份制企业的特征(增份时新股东要超面值缴入资本并获得同股同权的地位,期末的股东对席润拥有同等权利),采用年末净资产或年末股东权益为分母,既符合中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关于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的规定,也可以和上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按“年末股份数”的计算保持一致。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目的性。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的杜邦财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典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线,将公司在某一时期的销售成果以及资产营运全面联系在一起,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

5. 如何做财务分析

如何做财务分析,说起来还挺多的,简略说几点:
一、不能就表分析,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资产负债表的存货,要知道其构成,是材料多还是产成品多,产成品中哪些是积压的,等等;如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哪些产品销得多,哪些产品销得少,各自的利润率是多少,等等;都要知道什么样、为什么。
二、要三大报表结合分析。这三大报表有着会计原理和会计制度所决定的天然的联系,除了直接可以看出的勾稽关系的联系,还有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才能看出的联系,要把这些联系的变化分析出来。
三、分析要深入,要找出原因。知道变化只是第一步,为什么变化更需要知道,这样才能发挥分析的作用。
四、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要根据分析结果和原因的探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何做财务分析

6. 如何做财务分析

1.分析报告的使用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的深度、宽度、选取的指标、分析的结构等都是不同的,受众的层次往往与分析的宽度、深度等成反比。

受众是外部投资者,例如上市公司的年度业绩分析之类,通常是一些关键指标的展示,具体变动原因涉及较少。面向董事会、管理层的分析会更细致些,管理层级越往下,分析就会越深入。这和受众的关注点是密不可分的。
2.分析目的,可以分四个层次。说明现状,阐述事实;对比目标,查找差异;解释差异,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
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20亿元(说明现状);同比增长20%、完成预算115%(对比目标);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回暖,销量及价格回升(寻找原因);建议公司应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出建议)。
在一个分析报告中,通常这四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个人认为很多时候作分析不一定非要以提出建议为目标,说明现状、解释差异也同样重要,尤其在一些集团化公司里面,能把事情清晰、完整、准确的呈现出来就已经是很困难的工作了,而且很多时候一旦认清了现状,解决方案也呼之欲出了。
3.分析素材,指分析中要用到的数据。在国企做财务分析,感觉数据质量是个大问题,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准确或缺失、数据维度少等,这些对做专题性的、深入挖掘性的分析是个极大的阻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个人认为数据的标准、规范、准确、完整,是决定分析报告质量的基础的基础。数据的获得一方面是要靠日常的积累,尤其是外部的宏观、行业、市场、对标单位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财务、业务的管理基础,能否及时、准确的统计、上报所需要的数据。
4.分析方法。很多介绍财务分析的文章里对这些都有很详细的阐述,个人认为主要注意分析框架的搭建、分析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的具体思路。
分析框架的搭建,通常是有定式的。一般在企业里是沿着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公司总体情况、细分板块情况、板块内公司情况、具体指标等,具体就看报告对象、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的分析重点。如果是定期分析报告,很多公司里都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照做就行。如果是专题性分析报告,就要具体分析了,一般也无外乎描述情况、对标差异、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这几个方面。
分析结果的展示。分析报告“漂亮”与否就看如何展示了,比如语言如何组织、图文如何搭配、色彩如何使用、报告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等。这个如何做就见仁见智了,取决于报告对象的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看数据、看细节、看图,有的人喜欢看观点、看整体、读文字,没有固定的模式。
分析的具体思路,属于不断问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从表象推导出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分析2015年收入情况。
问题一,2015年收入是什么样的?回答:收入20亿。
问题二,收入与上年、预算相比如何?回答:同比增20%,完成预算115%;
问题三,这个收入是高、是低,是好、是不好?判断标准是什么?回答:同比增幅较大,完成预算较好,这是基于上年、预算的标准。
问题四,如果对比同业公司,如何评判收入情况?回答:同业公司平均增长30%,我们增幅落后于其他公司。
问题五,为什么会落后?是由于售价低,还是由于市场占有率不足?
问题六,如果是售价低,是由于品质问题,还是由于公司采取了薄利多销的策略问题?
问题七,如果是品质问题,能否提高品质;如果是薄利多销,是否实现了销量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提升;
等等类似的问题,不断的深入、挖掘,从财务数据的表现中,寻求业务、公司战略等的驱动因素,从财务到业务,从表象到实质。
这几个方面,对象、目的、素材、方法,是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可能与很多分析教材中有很大不同,仅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说一下对财务分析这个工作的认识。
可以说,财务分析是一项层次高、要求高的工作,设置了专职岗位的通常都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司。做好财务分析,需要对财务业务的深入了解、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数据极高的洞察敏感、数据的深入挖掘能力、极强的报告沟通能力等等。一篇好的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逻辑、详实而简明的论据、清晰的结论、对使用者有实质帮助的建议等。

7. 如何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虽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审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恰当性,他们的工作只是为报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经过审计,并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不恰当性。这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如何做财务分析?

8. 如何做财务分析?

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包括直接材料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对于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目前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分析法,然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只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绝对数,因此它为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的信息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本文采用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一方面,可以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总差异,不仅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绝对数,而且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相对数;另一方面,还可以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平均差异。因此,它可以为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信息。
一、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标准成本分析法
根据标准成本分析法,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二、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
1、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总指数分解成各构成因素连乘积的指数体系,它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数或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若干因素指数乘积等于总量指标变动的总指数,若干因素影响值之和等于总量指标之差。从实质上看,标准成本分析法把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分为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这两种类型,其理论根据是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变动导致变动成本偏离标准而产生产品变动成本差异,这说明标准成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事实上,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更加全面、更加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总差异,不仅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而且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相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只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其二,企业可以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通过调整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来调整成本差异指标,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的目标成本控制计划,使产品成本有利差异尽量增加,不利差异尽量减少。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对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多大帮助,它容易使企业仅以标准成本为目标,缺乏超越标准,增加有利差异的动力;其三,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平均差异,并可以计算出由于成本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差异与由于成本水平变化而产生的水平性差异的相对数与绝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无此功能;其四,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方便、易懂。
限于篇幅,本文仅通过分析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来对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和标准成本分析法进行比较。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中,产品总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有个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与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两种类型,为了不失一般性,这里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了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我们把产品变动成本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比作为成本差异总指数,并用q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用量、人工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所耗实际工时,p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价格、人工实际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q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用量、人工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p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价格、人工标准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这样,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
相对数:成本差异总指数=数量差异指数×价格差异指数,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1)
绝对数: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即
∑q1p1-∑q0p0 =(∑q1p0-∑q0p0)+(∑q1p1-∑q1p0) (2)
2、产品变动成本差异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由于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生产一种产品或多种产品,因此,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在分析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限于篇幅,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例题的基本资料请参见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第194—199页的例8-4、例8-7、表8-6、表8-7(罗飞.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在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由于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分析法,因此,该例题只计算出了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相对数。本文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根据模型(1)、模型(2),可以为该例题计算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表 
差异项目 相对数(%) 绝对数(元)
由于实际用量对标准用量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5.53% 1700
由于实际价格对标准价格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31% 425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06.92% 2125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9.64% 1480
由于实际工资率对标准工资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22% 206
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 110.98% 1686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97.83% -600
由于实际分配率对标准分配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48% 400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 99.28% -200
根据表1中的计算结果和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进一步得出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结论为:由于直接材料实际用量比标准用量增加,使直接材料成本产生了5.53%,即1700元的不利差异,而由于直接材料实际价格比标准价格上升,使直接材料成本产生了1.31%,即425元的不利差异,两者对标准偏离的共同影响使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产生了6.92%,即2125元的不利差异;由于直接人工实际工时比标准工时增加,使直接人工成本产生了9.64%,即1480元的不利差异,而由于直接人工实际工资率比标准工资率上升,使直接人工成本产生了1.22%,即206元的不利差异,两者对标准偏离的共同影响使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产生了10.98%,即1686元的不利差异;由于实际工时比标准工时减少,使变动制造费用产生了2.17%,即600元的有利差异,而由于实际分配率比标准分配率上升,使变动制造费用产生了1.48%,即400元的不利差异,两者对标准偏离的共同影响使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产生了0.72%,即200元的有利差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