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确定太阳系还存在第九行星,却为何如今还没有找到?

2024-05-17 01:18

1. 科学家确定太阳系还存在第九行星,却为何如今还没有找到?

自从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科学家就想在太阳系找到第九行星。
很多人对于太阳系的结构很模糊,太阳系可以分为三层,一部分是内太阳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阳系,有些天体就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绕太阳公园,它们构成了柯伊伯带,其他一些天体距离太阳更远,轨道平面也更为倾斜,它们构成了所谓的离散盘。而在离散盘以外,还存在一大群小天体,构成了奥尔特云,最远可以延伸到大约10万亿公里以外,有将近1光年之遥!



1988年邓肯(M.Duncan)证明,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的主要源,而奥尔特云则是长周期彗星的主要源,冥王星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



为什么说科学家几乎确定太阳系存在第九行星呢?这就和科学家发现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两颗天体有关了。
2003年11月14日,位于圣地亚哥东北部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Samuel Oschin telescope)首次观测到塞德娜,当时帕洛马山天文台正在搜寻黄道离散天体。在冥王星被列为矮行星之后,科学家以为塞德娜会代替冥王星的位置。然而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在2012年的观测结果显示赛德娜的直径为995±80千米,比冥卫一还要小。



科学家在观测赛德娜处在一个难以解释的神秘的偏心轨道中。这表明似乎有大天体扰乱了他们的轨道,而最好的解释就是在离柯伊伯带足够近的地方存在一颗大行星,它可以通过重力吸引影响柯伊伯带中的天体,但它距离内太阳系足够遥远,不会影响近日行星。
后来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假设赛德娜确实受到了这样一颗行星的引力影响,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了这颗所谓的“第九行星”可能所处的轨道,甚至预言了这颗超级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所处的方位。



后来,科学家根据模拟的轨道,在利用超大望远镜巡视天空搜寻太阳系极遥远天体时,发现了2015 TG387,这是一颗属于内奥尔特云的天体,TG387距离我们120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0倍,也相当于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大约2.5倍!
G387的轨道要比地球的公转轨道长出2000多倍。最远的时候,这个天体可以运行到距离太阳3500亿公里以外,最近的时候,它也不会靠近到太阳100亿公里以内,差不多是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它的轨道非常椭长,它需要4万年才会绕太阳一圈,2015 TG387上一次接近太阳的时候,长毛象(mammoth)和洞熊(cave bear)正在欧亚大草原上悠游漫步。



TG387的发现、轨道朝向都验证了关于“第九行星”的假设。
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Sedna),和2012年发现的2012 VP113,再加上2015 TG387,轨道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之处,这些轨道的近日点方向具有向某个特定方向聚集的倾向,这些天体距离内太阳系太阳, 根本不可能会受到8大行星的引力影响。这意味着有一颗大天体,把这些天体都推进了相似类型的公转轨道,这颗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20倍,拥有一个偏心率极高的轨道,在轨道最远处距离太阳可以达到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50倍以上。



一些科学家认为,2015 TG387或多或少帮助他们缩小了搜寻范围。他们推测第九行星的位置与2015 TG387的轨道相对,而形成重力共振,清扫并维持住这些既怪异又扁长的轨道。
那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人类还是没有发现第九行星呢?因为太阳系实在是太大了,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深入探测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像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按照旅行者1号目前17公里/秒的速度,它还至少还要飞上52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奥尔特云。而对于速度为15.4公里/秒的旅行者2号,它将会在580年之后进入奥尔特云。如果想要从奥尔特云的一边进入再从另一边穿出,还需要3万年的时间,而旅行者1号将在2025年与地球彻底失去联系。



很多星球的发现,都是先计算,在观测,比如谷神星的发现。1776年,德国的一位数学老师戴维·提丢斯曾推算出了各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例为:0.4,0.7,1,1.6,2.8,5.2,10,19.6……(a=(n+4)/10,其中n = 0, 3, 6, 12, 24, 48……)这一规律后来被称为“提丢斯—彼得定律”。
然而研究者们发现,数字“2.8”没有与它对应的行星。难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天体吗?后来数学家高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运算定律算出了它的运动轨迹。在高斯的预测之下,1801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了谷神星。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巡天项目,除了探测宇宙加速膨胀机理,还有就是寻找第九行星,对那些遥远的星系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分析,搜寻那些非常缓慢移动中的天体。说不定在哪一天,随着天文学家继续搜寻,第九行星就此浮出水面。
第九行星将会让人类重新审视太阳系,对于人们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如果能发现它,它很可能会以一位希腊或罗马神祗的名字命名,与太阳系其余天体命名的方式一致。

科学家确定太阳系还存在第九行星,却为何如今还没有找到?

2. 太阳系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何人类找不到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范围的扩大,科学精神的逐渐确立,我意识到小时候相信的离奇故事都是伪科学。在所谓的外星题材科普读物中,伪科学作品泛滥,对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害无益,虽然这颗行星还没有被定位或观测到,但它的引力对太阳系外的影响可以用特殊的方法观察到。就引力而言,内太阳系是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环境。虽然并不总是这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太阳系逐渐稳定下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与此相反,外太阳系仍然处于混乱之中。外太阳系有大量的物质通过引力不断影响其他物质,导致这些物质形成一些非常奇怪的高度椭圆轨道。这种相互作用是彗星有规律地进入太阳系内部的原因。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塞德娜,在一个无法解释的神秘的偏心轨道上,其他天体,如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12 VP 113,与塞德娜的轨道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很显然的一个问题,说明似乎有一个大天体在扰乱它们的轨道,最好的解释是有一个离柯伊伯带足够近的大行星,可以通过引力引力影响柯伊伯带内的天体,但离内太阳系足够远,不会影响最近的行星。更多轨道能够反映第九行星存在的天体不断被发现。如果再发现两三颗行星,从统计学上来说,第九颗行星的可能性是可以确认的。如果再发现10-20颗行星,第九排恒星的位置可以通过它们的轨道来确定。但也有可能我们已经找到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如果你问一些知识分子,外星人存在吗?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他们存在并生活在火星上。

3. 为什么科学家苦苦寻觅的太阳系第9行星为什么至今寻而不得呢?

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很多科学家都在苦苦寻觅太阳系外层的第9行星,但至今却依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第9行星真实存在吗?它在跟我们玩躲猫猫吗?还是它原本就不存在?
太阳系外层黑暗的深处

200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神秘奇特的塞德娜。塞德娜有冥王星一半的大小,但它却沿着一条奇特的椭圆轨道运行。它绕太阳一圈需要11000年,离太阳最近时距离有76个天文距离,最远时有900个天文距离(1个天文距离是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即149597870.691千米)。
塞德娜的运行轨道如此奇特,科学家们很是好奇,并产生了疑问。塞德娜沿着如此巨大的轨道运行,怎么没有逃离太阳系?
后来,科学家发现,像塞德娜这样的小行星数量很多,它们沿着差不多的椭圆轨道运行。它们的分布,很显然,不是随机事件。科学家认为,应该有第9颗行星吸引着它们。
第9行星至今寻而不得
为了解释天王星的轨道,天文学家计算出应该还有一个未被发现的行星对它的轨道产生了影响,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他们预料中的海王星。
同样的逻辑,科学家根据塞德娜和与它类似运行小行星的轨道,计算判断太阳系应该有第9行星的存在,但却至今还没有发现它。当然至今还没发现它,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根据计算,它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从地球上观测,它会非常小非常暗。
科学家们相信,在未来10年时间内,他们可以发现太阳系第9行星。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他们已经绘制出了第9行星的轨道图,如下图标黄的轨道。下图中小行星紫色的轨道线主要是受到第9行星的引力影响,绿色的轨道线主要是受到海王星和第9行星的双重引力影响。

科学家结合计算机模拟数据,推测第9行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5倍左右。

在太空宇宙的探测、开发、利用上,人类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但我们都知道,婴儿会一步一步长大的。

为什么科学家苦苦寻觅的太阳系第9行星为什么至今寻而不得呢?

4. 太阳系存在九号行星吗?科学家为什么找不到?

太阳系目前已经发现了八颗行星,但是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外围区域,很有可能存在第九号行星。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在太阳系外围,存在轨道异常的天体,这意味着太阳系外围区域存在未知的大质量天体,根据引力计算,未知天体的质量应该是地球质量的10倍。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围观测到数颗受到未知引力作用的天体,但是这些天体并不能确切指出引力源的位置,天文学家至少需要找到数十颗类似天体,才能判断大质量天体的位置。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海王星是一颗被计算出来的行星,但是九号行星的计算却非常复杂,难以实现。
  
 一方面,九号行星的位置非常接近太阳系的外围边缘,因此天体观测具有较大的误差和难度;另一方面,天文学家预测的九号行星轨道,具有非常漫长的周期,因此九号行星很有可能会长时间停留在无法被地球观测的位置。
     
 根据轨道异常天体的数据进行计算,科学家虽然确定了九号行星的大致轨道,但一直没能观测到九号行星。
  
 如果九号行星存在,那么九号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日距离的450倍,是一颗非常遥远的行星。
  
 由于天文学家一直没能观测到九号行星,因此也有很多人对九号行星的数据和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也有科学家指出,九号行星或许并不是一颗星球,而是一个黑洞。
     
 九号行星的猜测一直没能进行实际观测,让科学家提出了新的猜想——引起太阳系外围天体轨道变化的大质量天体,可能是一颗小型的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是天文学家猜想的天体,与超大质量黑洞相同,原初黑洞是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黑洞,并没有经历恒星期,而是在初期宇宙物质能量密集的时期直接产生。
  
 由于科学家计算出太阳系外围的大质量天体大约是10倍地球质量,如果该天体是原初黑洞,那么只有柚子大小,自然难以观测。
     
 原初黑洞的猜想,对九号行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但是迄今为止,原初黑洞只是理论上的天体,科学家没有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发现过原初黑洞。
  
 目前已经确定存在的黑洞类型,只有恒星死亡产生的普通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原初黑洞理论是否正确,还缺少确凿的证据。
  
 维拉·鲁宾天文台计划在2022年对太阳系进行大面积的观测 探索 ,如果大质量天体是一颗行星,那么维拉·鲁宾天文台大概率可以找到九号行星;如果大质量天体是原初黑洞,维拉·鲁宾天文台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但是有可能发现潜在的证据。
     
 科学家一直都在不断 探索 宇宙,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中,依旧存在很多谜团。
  
 冥王星虽然被剥夺了行星标签,成为了矮行星,但是科学家依旧在不断寻找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并且已经发现了蛛丝马迹。
  
 或许等到2022年,太阳系的行星,又将成为“九大行星”。

5. 太阳系到底有几颗行星?科学家认为,“第九行星”或不存在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议上,天文学家们以投票的方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从行星的行列里除名,从此,整个太阳系确定为恒星太阳和八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构成。不过,天文学家们又发现,太阳系的遥远区域有许多天体的运行轨道,被一颗尚未确认的行星引力所扰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支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海王星的外围存在着一颗神秘行星,他们把这一神秘行星称为“第九行星”、“行星九号”或“行星X”。
  
 不过,天文学家们尚未获得“第九行星”存在的直接证据,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进行研究(比如观察柯伊柏带的小行星轨道数据),他们认为“第九行星”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4倍、质量大约是地球10倍,距离太阳有700个天文单位。然而,剑桥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对“第九行星”的存在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海王星轨道之外探测的信号并不是一颗神秘的未知行星,而是数颗小天体构成的盘状结构,其总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倍左右。
  
 
  
 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博士生安特拉尼克.塞飞利安(Antranik Sefilian)认为,“第九行星”这一假说比较有趣,可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无法探测到它的踪迹呢?他和同事们觉得,与其猜测“第九行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和奇异的轨道,不如简单的设想海王星的轨道之外有一个小天体构成的圆盘状结构。
  
 研究团队模拟了跨海王星天体和大型外部行星的关系,得出一个不同于“第九行星”假说的结果,发现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存在着多颗小天体构成的巨大圆盘状结构,基于这一模拟的结果,他们就可以解释海王星轨道之外不同寻常的奇特集群轨道了。安特拉尼克.塞飞利安说,只要把“第九行星”从太阳系的模型中移除,换作大量小天体分散在广阔的太空区域,那么,天文学家们在一些跨海王星天体上看到的偏心轨道现象,就可以得到解释了。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确定了巨大圆盘状结构天体的质量参数、它的圆度以及它的方向渐变过程等等,安特拉尼克.塞飞利安说,若这个新的假说成立,则巨大圆盘状机构天体的总质量必须是地球的几倍、甚至是10倍左右。不过,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于,天文学家们从太阳系的内部观测这一巨大圆盘状结构天体时,无法一次性的观察到整个圆盘状结构。
  
 安特拉尼克.塞飞利安认为,通过观察其他恒星周围的类似柯伊柏带的天体,以及分析行星的模型,天文学家们会发现大量的天体残骸。也许“第九行星”假说和“巨大圆盘状结构”假说是一并成立的,即同时存在着“第九行星”和一个巨大的小天体圆盘,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天文学家们必须收集更多的证据。

太阳系到底有几颗行星?科学家认为,“第九行星”或不存在

6. 太阳系内第九颗行星 到底是找不到还是不存在?

 不知不觉,距离上一次在太阳系内发现行星已过去了170多年。如果能在太阳系内发现新的行星,或许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事。
   不过,自1846年海王星被发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人再去寻找新的行星,因为能找到的机会十分渺茫。
   近些年,关于太阳系内神秘行星的讨论变得热烈。有天文学家表示,在太阳系的边界上可能藏着一颗行星——行星九。如今,已有文章讨论了它可能是何种模样的细节。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还计算出了“行星九”不存在的概率为0.002。
   为什么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一定存在“老九”?如果存在,它是什么模样,又身处何方?
    奇特天体现身太阳系边缘 
   实际上,从概率上讲,在太阳系内发现新行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来对太阳系这片区域做一个摸查。假如在海王星到太阳之间的范围存在新行星,那么依靠现有观测条件是可以看到的,但现实是,天文学家们并没有观测到。
     直到2014年左右,天文学家陆续在柯伊伯带(海王星轨道之外黄道面附近的区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天体,它们具有很大的轨道半长径(几百个天文单位)。对此,有人解释道,这种情况是海王星引力散射作用导致的。
   但是近5年,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另外一些奇怪的天体,它们不仅轨道半长径很长,而且近日点距离也很大,超过了40个天文单位。另外,这些天体的近日点方向基本指向同一个方向。如果是海王星或其他行星的散射作用,这些天体的近日点距离应该是比较小的。而在大行星的摄动作用之下这些天体的近日点方向也应该逐渐弥散。
   一直以来,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被称为“冥王星杀手”,因为他的研究对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起了直接作用。但也正是他,计算出“行星九”不存在的概率为0.002。如今,太阳系似乎有望重新拥有第九大行星,但这一次,“老九”不是冥王星。
   2016年,迈克·布朗和同事康斯坦丁·巴特金发现,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6颗天体出现了奇怪的运行轨道,它们就像6块以不同速率运转的钟表。但无论何时去看,这些钟表指针都在相同地方。天文学家认为,这一现象碰巧发生的可能性为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两人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颗真正的行星”在发挥引力作用。
   是否有可能是暗物质的作用呢?周礼勇表示,太阳系附近暗物质的密度很低,所以不可能是暗物质的影响。
   “最初,这样奇怪的天体并不多,所以很多人会反对存在‘行星九’的说法。然而,随着近几年不断有新发现,‘行星九’存在的统计学显著性逐渐提高。”周礼勇解释道。
    直接观测到“老九”有难度 
   目前虽然未能直接观测到“行星九”,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推测它的存在。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估计行星的位置,并提出了“行星九”的一些基本参数。比如,“行星九”的轨道半长径是200至800个天文单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10倍,轨道偏心率是0.2—0.5,轨道倾角是15°至25°。
   但“行星九”扑朔迷离,用望远镜“锁定”它相当困难。周礼勇解释道:“因为现在的参数很有限,而且,关于“行星九”的位置定位并没有足够精确,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假如这颗星真的存在,由于身处遥远的太阳系边缘,那么它肯定十分暗淡。”
   视星等,是指可见光波段所看到的星体亮度,根据传统定义,其数值越大越暗,反之则越亮,而且其取值可以是负数。视星等既与星体的发光能力(光度)有关,也与星体与观测者的距离有关。因此,暗弱、甚至本身不发光的星体可以拥有很低的视星等值,如满月时月球的视星等约为-12;而发光能力很强的星体却可能因为与地球之间遥远的距离而有着很高的视星等值。根据“行星九”的大小、反照率以及与地球的距离推测,这颗神秘行星的亮度约为22等—24等。
   周礼勇坦言,要在天空中很大一片区域去寻找一颗遥远的天体,并不容易。
     高健补充道,如果“行星九”距离太阳很遥远,那么它属于气态巨行星的可能性很小,毕竟现已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大多是冰质天体。
   除了观测手段,也有人通过理论手段寻找“行星九”。周礼勇介绍道,根据行星的摄动理论,如果“行星九”存在,除了对周围的小天体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其他行星,比如木星。
   因此,科学家利用比对行星历表的方法去寻找“行星九”。“但目前的观测精度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行星九’的存在。”周礼勇表示。
    存在与否学界尚无定论 
   不过,科学家正在考虑用其他方案寻找这颗行星。比如,通过下一代CMB(宇宙微波背景)实验。宇宙微波背景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古老的光,记录着有关宇宙的 历史 信息。通过望远镜和超级计算机解析其微妙的特征,宇宙学家已经获得了关于宇宙属性及其 历史 的见解。
   周礼勇表示,有不少研究人员对“行星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的这批具有特殊轨道的小行星,样本数过少不足以说明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以现有的机制,很难理解“行星九”存在的合理性——为什么一个体积庞大的行星会离太阳如此遥远?
   “因为离太阳越远,物质密度越低,演化速度也越慢,所以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能孕育出一颗体积庞大的行星。”周礼勇解释,如果“行星九”是一颗从外部飘来的流浪行星,对于俘获它的机制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释。
   “说实话,我不认为‘行星九’存在,顶多是大一点的海王星外天体。”高健表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雅各布·弗莱西格也认为“行星九”并不存在,而是一群小天体共同产生作用,致使周围出现轨道奇特的小天体。但为什么有这样一群小天体呢?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解释。
     “寻找‘行星九’或许可以满足人类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当然如果真的发现‘行星九’,会对太阳系形成理论带来挑战,特别是如果这个‘行星九’个头够大的话。”高健说。

7. 发现第九大行星?科学家:找了100多年,却可能一直藏在太阳系内

据一篇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的论文显示,人类搜索了一百多年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早已被发现,而且它可能一直隐藏在科学家的眼皮子底下,大家却视而不见?
     
 第九大行星是一个百年之谜,自从 1930年2月18日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后,太阳系内的成员尽管规模有所扩大,但没有一个天体够得上行星的级别,而在2006年IAU将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后,搜索第九大行星就成了很多天文学家一蹴而就的梦。 
     
 伦敦 帝国理工学院的迈克尔·罗文-罗宾逊 (Michael Rowan-Robinson)就一直为此努力,他从浩如烟海的太阳系行星搜索 历史 资料中锁定了一份1983年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收集的数据。 
     
 他从中发现了“第九大行星”的潜在候选者,迈克尔认为,他查询到的资料非常值得检查,根据卫星获取的资料,他发现在1983年6月、7月和9月间,有一个移动的光点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行星在绕日运动,尽管它的轨道很远,移动很慢,但在相隔数月的底片上还是能看到它的移动。
     
  迈克尔对 这个天体移动的路径以及扰动经过计算后认为,其质量大约为地球的5~10倍,而距离则是日地距离的800倍,也就是1200亿千米左右,这个距离实在有些远,不过以广义太阳系直接接近一光年计算,毫无疑问仍然还在太阳系。
     
 但同时迈克尔称,也不能排除它可能是银河系内星云的影响,另外佐证还需要来自泛星望远镜( Pan-STARRS )对预测其位置的天区观测后分析的结果,假如被证实,那么这可能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天文界除了引力波以外最伟大的发现。
     
 但比较可惜的是,泛星望远镜的数据还需要持续分析,就暂时而言还没有产生比较积极的结果,尽管如此,迈克尔的理论仍有可能!
  
 第九大行星搜索可能人类 历史 上对单一天体搜索时间最久,参与科学家最多的项目了,不过这事情得从威廉·赫歇尔开始说起,因为大家在比对他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时发现实际位置总是和计算位置差那么一丢丢。
     
 起了疑心的科学家们不信邪,怀疑有一颗行星在影响天王星的轨道,果然奥本·勒维耶通过其人肉计算机算出了其轨道,将数据交给柏林天文台后果然发现这位置有一颗行星,这就是海王星。
     
 所以同样的套路,海王星的轨道又莫名其妙的经常不在计算位置,所以科学家准备如法炮制计算第九颗行星的位置,但这次失灵了,只能求助望远镜搜索,从勒维耶1846年算出海王星开始到汤博1930年发现冥王星相隔了80多年。
     
 此后天文界兴趣转向了星系,宇宙大爆炸理论,微波背景辐射以及脉冲星和射电与红外天文领域,当再一次想起来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再次投入精力搜索“第十大行星”,而且技术也进步了,计算机可以代替肉眼搜寻,果然发现了一大堆和冥王星差不多的天体。
     
 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位置就是这样不保的,因为和它差不多的天体实在太多,总不能11、12....这样往下编排吧,所以2006年的IAU大会上干脆就将冥王星踢出行星领域,归入新划分了一个矮行星领域。
     
 第九大行星搜索?
  
 其实也难怪当年的“第十大行星”那么难找,因为外面有一大堆天体在引力干扰,超级计算机也是算不准的,所以冥王星被踢了,第十大又变成第九大了。
     
 找不到是事实,但科学家却提出了多种可能,比如  尼比鲁(Nibiru)、涅墨西斯星(Nemesis,又译复仇女神星)、堤喀(Tyche)等理论,但在NASA的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望远镜从未观测到疑似第九大行星的迹象,这些提出的理论也仅仅流传于天文爱好者的口中。  
     
 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一个理论是  英国杜伦大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舒尔茨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杰姆斯·恩温提出的,他们认为既然NASA的WISE望远镜找不到,第九大行星可能就是黑洞,并且还计算出了其质量约为地球的5~10倍,而其史瓦西半径只有葡萄柚大小。  
     
 很难想象太阳系的后院隐藏了一个黑洞,相信很多朋友都被这个理论给吓坏了,毕竟黑洞啥都吞吃,要是闯进太阳系,就算不吞掉太阳,那么其引力导致的太阳系混乱,大量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将进入内太阳系,地球末日即将来到。
  
 当然黑洞理论提出后,也就在媒体界热乎了一阵,毕竟这个原初黑洞(小于奥本海默极限的黑洞,只能来自宇宙大爆炸初期诞生)理论实在太扯了,连天文爱好者都无法相信。
     
 因此这次大家也是怀疑这位迈克尔先生的理论,他的资料居然来自“天文考古界”1983年的红外卫星IRAS,相信这颗卫星的年龄比很多读者的年龄都要大,而且当初的红外CCD感光成像技术能和现在比?那个资料靠谱不靠谱,至少种花家是心存疑虑的。
     
 祝伦敦 帝国理工学院的迈克尔·罗文-罗宾逊好运,不至于一腔热血化为乌有! 
  
 参考:
  
 https://arxiv.org/pdf/2111.03831.pdf

发现第九大行星?科学家:找了100多年,却可能一直藏在太阳系内

8. 有人说太阳系还有第九大行星,人类没有发现,这是真的吗?

      太阳系第九行星的想象图。这可能是一颗大约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但由于距离遥远,目前还没有被发现。
  过去几年来,关于太阳系最外层区域存在一颗新行星(而且体积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学家和公众都十分好奇。但是经过多年的搜寻,天文学家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发现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吗?目前仍没有定论。
  幽暗的太阳系边缘
  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试图对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进行研究,但发现的问题要比结论多得多。其实这也不难想见,因为对该区域的天文学研究充满了挑战:首先,天文学家要寻找的天体可能非常小;其次,这些天体距离我们也非常遥远,使得它们很难被发现。
  在1930年基本靠运气发现冥王星之后,人类对太阳系最外层空间的了解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92年情况才有所改变。这一年,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第一个外海王星天体。这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残留的一颗冰冻小行星(15760 Albion),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懒洋洋地绕着太阳旋转。
  从那以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了数千个这样的天体,并不断地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再分类。接下来,我们将关注一类被称为“极端海王星外天体”(extreme trans-neptunian objects,简称eTNOs)的神秘天体。
  200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奇特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塞德娜(Sedna)。这是一颗小行星(编号为90377),体积很大,大约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而它最奇特之处是具有非常极端的公转轨道。据计算,塞德娜的公转周期约为11400年,相当于有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两倍。赛德娜的公转轨道是一个离心率很大的椭圆,近日点约为76个天文单位(AU,一个天文单位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远日点则超过900天文单位。
  赛德娜太奇怪了。有天文学家认为,它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外海王星天体中最重要的一颗,了解其特殊的公转轨道将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第九行星
  在天文学家看来,赛德娜的轨道实在太奇怪了,必须有某种合理的解释。如此巨大的、近似行星的天体为何会具有跨度如此之大的轨道,而没有被完全逐出太阳系?
  也许在太阳系更外层的地方,还有别的什么东西一直在牵制着塞德娜。近年来,一些天文学家开始注意到其他一些特别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具体而言,这些天体有着相似的轨道——大致相同的椭圆率,而且这些椭圆轨道往往聚集在一起。
  想象一下,当我们随便拿起一朵花进行观察时,通常情况下,花瓣会均匀地分布在花朵周围;但是,如果你看到花瓣一簇簇聚在一起,那可能就意味着发生了某种特别的情况。这些奇怪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也是如此:没有理由认为这些轨道是随机的。一些天文学家声称,最好的解释是一颗新的行星——即第九行星——正在塑造和引导着它们的轨道。

       这是个不错的论点。海王星的发现正是由于天文学家无法解释天王星的轨道,因此这个推论有历史可循。后来,天文学家发现了更多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同样具有奇特的椭圆轨道,并聚集在一起。
  然而,尽管声称存在第九行星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但天文学家仍没有拍摄到它的图片。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它的体积会很小(相对而言),而且非常遥远,很难被发现。
  与此同时,其他天文学家也加入了讨论,认为这些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其实并不特别。我们之所以觉得奇怪,可能是由于调查设计和执行的方式,使我们更有可能看到具有这些奇特轨道的天体,而不是那些有着正常轨道的类似天体。换句话说,这些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并不是由太阳系外层的某个神秘实体控制的。它们的轨道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它们如此与众不同只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还太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很难把第九行星的存在与目前所了解的太阳系形成过程联系起来。当然,天文学家还是可以将第九行星纳入太阳系,比如说,可以认为这是一颗被“弹射”出去的行星内核,或者是被捕获的流浪系外行星。但是,情况越复杂,解释就越难以成立。
  因此,在获得这颗行星的确凿图片之前,天文学家还需要寻找其他证据,来解释外太阳系这几颗冰冻小行星的“任性”轨道,而寻找第九行星的工作也仍将继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