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的宗教背景和旅游价值是怎样的?

2024-05-12 05:40

1. “大三巴牌坊”的宗教背景和旅游价值是怎样的?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宗教背景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
大三巴牌坊(5张)
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
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
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旅游价值
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许多澳门人结婚时喜欢在此留下张婚纱照以作纪念。

“大三巴牌坊”的宗教背景和旅游价值是怎样的?

2. 大三巴牌坊的宗教意义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3. 大三巴牌坊的建立背景

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曾浴火重生。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中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葡萄牙医生戈梅斯也从澳门将“种牛痘”引入中国,医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在这里对即将进入东方的传教士进行东方文化的培训。澳门回归后,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广场、石坊上,几乎天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澳门各界人士在这里集会、高歌。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三巴,迎来了她辉煌的新生,见证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澳门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前壁,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建立背景

4. 大三巴牌坊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

大三巴牌坊前身为圣保禄教堂前壁。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圣保禄学院成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圣保禄教堂奠基,其附属于圣保禄学院。明崇祯十年(1637年),圣保禄教堂落成。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圣保禄学院结束。圣保禄教堂坊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6日,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只留下一堵门壁。 1990年至1995年间,澳门政府在昔日圣堂的地点进行了维修工程,并建成了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摘要】
大三巴牌坊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提问】
大三巴牌坊前身为圣保禄教堂前壁。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圣保禄学院成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圣保禄教堂奠基,其附属于圣保禄学院。明崇祯十年(1637年),圣保禄教堂落成。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圣保禄学院结束。圣保禄教堂坊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6日,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只留下一堵门壁。 1990年至1995年间,澳门政府在昔日圣堂的地点进行了维修工程,并建成了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回答】
大三巴牌坊(葡萄牙语: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别名圣保禄大教堂遗址,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花王堂区炮台山下。大三巴牌坊前身为保禄大教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6日被大火焚毁,仅余下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和镶嵌较为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前壁遗址为23米宽,25.5米高,为巴洛克风格,以花岗岩建成,上下共分五层。  2005年,大三巴牌坊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21栋建筑物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回答】

5. 大三巴牌坊的历史街区

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它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大三巴牌坊的历史街区

6. 大三巴牌坊的历史沿革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粤语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教堂成为遗址之后,因前壁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加上“圣保禄”从葡文(São Paulo)音译成中文,说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称谓。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并有明显东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巧夺天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于稍后完成。建筑风格上,大三巴牌坊属于矫饰主义风格,且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风格。 圣保禄教堂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号称“东方梵蒂冈”,附属于圣保禄学院。学院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从1594年成立至1762年结束期间,不少访华的外国传教士来修读中文,令学院成为这些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重要传教基地,对推动欧洲和中国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无可比拟的卓越作用。大三巴还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列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展,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