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需要更多软实力

2024-05-16 14:29

1.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需要更多软实力

提 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实力支撑作为硬实力的灵魂和延伸,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先行示范区”的重新定位要求深圳重视发展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同时,也要重点培育发展软保障、软支撑,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圳要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除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等硬条件外,深圳需要更多在良法善治、人文精神、公共文明等方面的软实力支撑。
1.
实力“硬核”是形,魅力“软件”是神
一个城市,一千个人看,它就有一千种样子。若要科学地去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用从多方面多维度的指标,它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科技创新、硬件设施等等;所谓软实力,是指营商环境、文化氛围、人文素养、法治水平等等。硬实力是城市的形,它铸成了城市的筋骨肉,“硬核”指标充分展示着城市自身实力过不过硬。而软实力更像是城市的灵魂,它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数据指标未必能一眼看得出来,却一样体现着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实力。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看得见的硬实力差距可能会缩小,但软实力对于促进城市升级、提升城市魅力的影响与作用却会越来越突出。到那个时候,一提起某个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不再是什么高楼大厦,而是这里的人物、气质和精神。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囿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局限,城市主政者和市民往往更看重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营造。一座有内涵的城市,一座有血有肉有气的城市,离不开其内在“软件”的驱动作用,建造一座城市并不难,难的是打造成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软硬结合、形神俱在”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真正实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要体现出魅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发自内心向往的居住地,真正成为“示范区”,则不但有“数字服人”,还要有“故事动人”。“数字”就是各项反映了经济发展、产业优化、民生建设等方面的指标,“数字”上去了就可以在各类城市排名、评奖活动中名列前茅,通过“硬杠杠”、可对比的指标体现出深圳与其他城市相比的先进性。“故事”就是在市民身边、在城市到处可见的一个个暖心故事,包括地铁上陌生人之间的体谅,高铁站里举手之劳的帮助,对清洁工人的问候招呼,街坊邻里之间的关怀,职场同事之间各退一步,诸如此类。这些“故事”在统计上“难以计量”,不能转化为城市“报表”上的光鲜数字;在市民情感上则是“不可计量”,对于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满足感有着硬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浸润在市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内洋溢在市民内心深处,要发挥城市魅力、在心底激发人民对一座城市的向往,“故事”作为城市的软名片有着“硬名片”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可以依靠硬件的建设、项目的实施迅速提升,而“故事”则需要长期、全方位“软建设”来孕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正式发布,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实力支撑作为硬实力的灵魂和延伸,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先行示范区”的重新定位要求深圳重视发展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同时,也要重点培育发展软保障、软支撑,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2.
良法善治是基础性“软件”,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营造
《意见》提出要让深圳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成为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良法善治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城市管理趋向文明的制度化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当然要做好表率。法治是一个社会和一个地区平稳高效运转的基础性软件,相当于一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其他功能性软件需要嵌入和安装在这个系统中才能运作起来,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例如,高端产业的发展对于法律环境的依赖程度特别深,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法律妥善保护知识产权,金融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法律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
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需要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但要求司法机关的依法审判、廉洁透明、高度专业,更要求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一是以法律为准绳制定细化的工作守则,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二是明细的工作守则向社会公开,实现管理工作的透明和可预期性,三是通过严格的监察机制保证工作守则得到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途径。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对政府工作的要求比过去要高很多,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换成“权力在民”的服务观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
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也是打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的法治建设,是每个市民合力的结果。如果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不起作用,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法治社会的形成需要全面普法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进行,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新氛围,实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有着推动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全体市民强化法律意识、遇事尊法守法的良好条件。综合来看,深圳社会的现代化水平高、市民平均教育水平高,能普遍接受法治观念,这为深圳避免陷入乡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种种陈规陋习和“潜规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深圳市民的来源广泛、文化多元、流动性强,这为突破熟人社会当中错综复杂的人情网络,为防止“人情干扰法治”“人情替代法律”提供了很好的现实环境。
3.
人文精神滋养心灵,彰显城市文化厚度,要有针对性地培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意见》中要求深圳成为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较为发达,文化事业在建设发展下也渐渐亮点纷呈。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事业,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两者协调发展,为深圳打造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城市文明。
提升城市文化素养,一个重要的呈现就是市民的阅读习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的外在体现。
深圳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要充分发挥“先行示范”的作用,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经验。深圳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市场化水平高,市民面对的竞争压力大、物质诱惑大、知识更新需求紧迫,这容易让人沦为经济动物。在深圳市民平均教育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市民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弘扬,使得市民对于人文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形成平衡,既有利于市民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生的丰富,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通过深入社区的讲座、沙龙、音乐会、人文技艺培养等途径,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尤其是注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需要正视现代社会中精神类疾病高发的普遍现实,大力推进心理咨询、精神治疗机构的建设,通过专家讲座、社区宣传活动、病友互助交流、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市民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建设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
文化建设还能与经济发展相配合,深圳作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龙头城市,很有必要培育相应的“工程师文化”,使得产业优势与文化优势互相促进,大力促进商业性或公益性的、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交流场所,打破公司之间的壁垒,为行内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提供条件,包括前瞻性的想法、工程技术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生活安排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培育“工程师文化”,促进技术外溢,改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环境”;引致工程技术人员在交流过程中互相激发、碰撞出心灵感,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分享行业发展机会信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深圳的“人才储水池效应”。
4.
公共文明体现城市的“素养”,需多方综合提升
社会公共文明和市民公共素质是城市的基本“素养”。公共文明素质是一张活的城市名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离不开以道德素养为基础的公共文明素质。深圳市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较高,这为提升公共文明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城市内部产业层次参差,市民在教育水平和意识观念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要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性的帮扶、社会人文关怀等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深圳市民,自觉接受市民的行为规范。
专业精神的培育也是公共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深圳在过去四十余年创造了“深圳奇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速度之快让世界瞩目,但发展极快也导致很多人急功近利,缺乏精益求精、严谨负责的专业精神,这并不是深圳自己的问题,而是各个地区在经济起飞时期普遍存在的阶段性现象。深圳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作用,突显出社会主义的综合优势,不但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还应该在专业精神方面昂扬于世界,培养各行各业敬岗爱业、不以岗位论尊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自律负责的精神。
义工文化和志愿精神是城市公共文明的重要内容。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移民身份决定了人们精神上面临着两重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是城市经济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却由于背井离乡缺乏情感倾述,对于精神追求需求迫切。义工精神为他们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了口音、地域的差异,义工服务者在工作中做着自己的贡献,为深圳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获得精神满足感。此外,义工文化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市民培育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通过义工楷模效应,打造奉献无私的和谐社会。如今,每逢深圳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志愿者的身影已随处可见,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文明,传承义工文化。未来深圳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义工文化建设,并且加强宣传号召,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义工服务,为全国义工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加速器和楷模的作用。
(许德友: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赵子乐: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王梦菲: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需要更多软实力

2. 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中国使出“关键一招”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王恩博)在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关键一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北京专家认为,此举将成为深圳先行示范,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
今年是上述改革试点的起步之年。《方案》提出,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此后,在2022年和2025年,亦有相应阶段性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中央此番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的最新实践,根据授权开展相关试点试验示范,有利于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不过,承担这一重要历史使命,深圳还须应对诸多挑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直言,中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市场,但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领域与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差距较大。深圳在经历持续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后,也面临日益增多的要素条件约束,如土地、人工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现有要素支撑下的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减弱,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情况,《方案》明确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完善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劳动力流动制度;支持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要素特别是中高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还依托于高标准、高质量的制度政策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是深圳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王一鸣注意到,《方案》要求深圳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等。这将促进深圳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以及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眼下深圳正不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而如何同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一个更大范围、更具战略性的问题。
刘世锦表示,近年来,深圳在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的水平上,仍能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时力争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碳排放达峰目标,在全国城市发展中走在前列。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人力资本提升、资源环境容量和城市扩展空间受限制约持续增长等挑战,“深圳必须在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上下一盘很大的棋”。
适应上述需要,《方案》要求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如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支持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在教育方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同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也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对此,官方明确将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等。
改革的目标、重点、政策确定后,改革的机制至为重要。《方案》落地后,顶层设计与基层试验如何做到有机结合?
“真正的改革是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而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试错过程”,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中速稳定增长期,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哪些行业、哪些地方能够率先突破,哪种办法切实管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去参与试验,给出较大试错空间,好的体制机制政策在此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

3. 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中国使出“关键一招”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王恩博)在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关键一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北京专家认为,此举将成为深圳先行示范,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
今年是上述改革试点的起步之年。《方案》提出,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此后,在2022年和2025年,亦有相应阶段性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中央此番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的最新实践,根据授权开展相关试点试验示范,有利于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不过,承担这一重要历史使命,深圳还须应对诸多挑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直言,中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市场,但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领域与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差距较大。深圳在经历持续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后,也面临日益增多的要素条件约束,如土地、人工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现有要素支撑下的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减弱,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情况,《方案》明确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完善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劳动力流动制度;支持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要素特别是中高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还依托于高标准、高质量的制度政策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是深圳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王一鸣注意到,《方案》要求深圳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等。这将促进深圳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以及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眼下深圳正不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而如何同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一个更大范围、更具战略性的问题。
刘世锦表示,近年来,深圳在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的水平上,仍能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时力争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碳排放达峰目标,在全国城市发展中走在前列。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人力资本提升、资源环境容量和城市扩展空间受限制约持续增长等挑战,“深圳必须在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上下一盘很大的棋”。
适应上述需要,《方案》要求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如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支持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在教育方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同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也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对此,官方明确将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等。
改革的目标、重点、政策确定后,改革的机制至为重要。《方案》落地后,顶层设计与基层试验如何做到有机结合?
“真正的改革是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而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试错过程”,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中速稳定增长期,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哪些行业、哪些地方能够率先突破,哪种办法切实管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去参与试验,给出较大试错空间,好的体制机制政策在此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

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中国使出“关键一招”

4. 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

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有利于为其他城市发展树立典范和标杆,形成各大城市之间对标追赶、竞相发力的新格局;有利于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有利于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和新方略。\r\n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下辖的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城镇人口1302.66万人,城镇化率100%,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r\n更多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b2d2b161583063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5. 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

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有利于为其他城市发展树立典范和标杆,形成各大城市之间对标追赶、竞相发力的新格局;有利于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有利于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和新方略。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下辖的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城镇人口1302.66万人,城镇化率100%,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
更多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b2d2b161583063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深圳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

6.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7. 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全面提速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一年后,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目标,深圳今年会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2022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探索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土地管理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探索方向。
为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方案》明确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
“过去深圳房价快速上涨,主要原因是人们相信深圳土地供应不足以满足庞大的人口住房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投资。但实际上,深圳的土地供应不足,除了地理条件限制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限制。大量的小产权房、农民房、城中村、厂房宿舍不具备上市流通的条件,无法形成有效的住房供应。这一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每年50万人口流入的背景下,单单只依靠少量的商品房,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对此,政策赋予了农地转建设用地更大权限。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政策类似规定使得后续深圳在获取增量属性的建设用地方面有更大的权限。此类做法实际上对于一些建设用地紧缺的城市是有启发意义的,类似规定能够减少土地征收征用的时限,促进相关土地市场的改革,最终增加土地供给的规模和提高效率。”
同时,《方案》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
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完善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土地市场服务监管体系。试点实行土地二级市场预告登记转让制度。
许小乐认为,《方案》优化增量土地与存量土地的循环利用。一些闲置、低效工业厂房仓库将能够转化为住宅用途,使工改租、商改租更为顺畅。另一方面,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扩大城市圈的资源合作利用方式,从城市圈外部获得可用资源,将惠及周边城市。两者一起真正丰富深圳的土地供应。
拓宽特区立法空间
除了土地管理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所在。
《方案》明确,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按程序赋予深圳在干部和机构管理、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等方面更大自主权。探索完善行政争议多元解决机制,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
同时,支持深圳扩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依法制定经济特区法规规章。
去年《意见》对于特区立法权的表述就曾引起关注。《意见》提出允许深圳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深圳自1992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授予“特区立法权”以来,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截至去年8月,共制定法规229件,现行有效法规168件,其中经济特区法规130件。
“深圳特区立法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完善经济特区立法,也是在落实此前《意见》精神,继续通过经济特区立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继续解决新领域落地与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深圳聚焦“法治城市示范”,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深圳出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加快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法规。
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知识产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深圳在最新的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跃居第一。《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将深圳打造为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具体来看,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完善互联网信息等数字知识产权财产权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健全证据披露、证据妨碍排除和优势证据规则,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在部分知识产权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实施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
“首先,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科技融合的前沿阵地,已经具备了知识产权标杆城市的外部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优势;第二,深圳营商环境在国内首屈一指,司法执法环境也在全国领先,也已经具备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保障优势。”孙志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此外,深圳特区属性决定了其在法律制度制定和适用具备了其他区域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具有制度层面上可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制度优势;其毗邻香港,近年来也允许特定案件特定区域香港法律适用,因此在融合英美法系和内地法系各自优点方面具有地域上融合优势。
孙志峰认为,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如果这一体系在深圳取得良好效果,无疑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带来相当价值的影响。”

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全面提速

8. 深圳先行示范区代表什么?

深圳先行示范区代表深圳迎来了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标志着深圳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下辖的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被誉为中国硅谷。\x0d\x0a更多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代表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be586161582616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