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5-18 20:33

1. 中国经济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2017年中国领导人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报道称,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今年的地方两会,多地在部署工作时,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一些省份淡化GDP增长目标,更加重视生态环保等体现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山西调整GDP增长率,但是对约束性指标的要求毫不放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9%。重庆计划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广东将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珠三角煤炭减量管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重庆将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
分析人士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来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这要靠绿色发展去实现。

中国经济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如何实现?

据报道,日前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微观基础,企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供给主体,唯有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效率,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报道称,从1978—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飞速增长,中国社会经历了数次创业高峰,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一大批民营企业拔地而起。在《财富》杂志去年发布的全球500强的榜单中,有115家中国企业赫然在列。

但也要看到,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提供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企业,主要是以规模取胜。这说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具有路径依赖的惯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谓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投资收益率和要素使用率的提升,不需要太大的投资规模和要素投入,就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合理增长。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3. 我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依靠的正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方面取得进展,提高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说,IMF对于中国更加重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感到鼓舞,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加快一系列改革,包括进一步提升消费、促进竞争等改革举措。他还对中国最近宣布的一揽子开放政策表示赞赏,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4. 中国经济应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25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三个维度。

报道称,该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而是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高质量的目标、思路和政策举措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认识的深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此外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有效防范社会各种风险的前提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符合实际,符合规律,是大势所趋。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

5. 我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要深化土地、劳动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拓展资料1、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而是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高质量的目标、思路和政策举措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认识的深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此外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有效防范社会各种风险的前提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符合实际,符合规律,是大势所趋。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我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6. 中国经济如何跑好高质量发展?

3月8日电,018年到2050年中国经济的“马拉松”怎样才能跑得好、跑得漂亮?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8日建议关注三点:严防重大波折、不断提前解决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基本问题、善于用好正常的经济波动。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当天在北京举行。李稻葵作大会发言,以马拉松为比喻,谈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稻葵指出,首先,“绝不摔跤、崴脚、岔气”,严防重大波折。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实体经济负债规模较大,且隐含较多不良负债,应利用好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时机,及时清理。二是中国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太强,会导致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较差。要从根子上改革,调整金融产品结构,引导储蓄者直接持有流动性低一点的债券或其他金融证券,提升金融稳定性。此外,重大波折也可能来自于中国经济的供应链对外依赖度非常高。要从现在开始,适当减依赖度、增多元性、增储备。
其次,“边跑边提前补水”,不断提前解决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基本问题。例如劳动力素质问题。要具有前瞻性地加大教育投入,尤其初中以及高中阶段基础性教育,不仅提高数理化等硬知识,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技术所难以复制的人文社会等综合软素质。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短期应适当地鼓励人口生育,更重要的是要有彻底的思维转变;老龄人口有“含金量”,应通过改革,鼓励他们自愿参与社会劳动,化压力为动力。

第三,“利用好马拉松路线的上坡、下坡”,善于用好正常的经济波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加强监管,帮助金融体系“排毒”,提高效率;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多做一点公共投资,多补短板。

7. 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当美国和欧洲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的时候,虽然2011年1-8月中国GDP的不俗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但是中国国内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却也让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很强的担心。这种担心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经济发展方式迟迟得不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立足于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什么时候、在什么节点上将会出现逆转?其次,为什么中央政府大力倡导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会遇到如此大阻力,以至于整个“十一五”时期,这种要求都停留在宣传和口号阶段? 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定义于社会各界致力于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结果,那么再去理解今天在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就会容易的多。
我们知道,目前很多人都把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归功于在特殊体制下,政府主导经济的结果。不幸的是,虽然这种模式或者结果在短时期里确实产生了很积极的效果,但是同时它也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祸根。最典型的解释就是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提出的诺思悖论。它描述了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扮演的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关系:“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以我们目前的处境为例,由于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几乎都是“粗放式”增长,虽然GDP增速惊人,但是在我们的经济体系或者说工业产业中,从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到广大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凡是在创造GDP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产业,无以例外的都是以牺牲和浪费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购买资源和治理环境的成本开始大幅度上升的时候,过去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后果,就开始不断凸显。而当危机来临时,采取刺激经济的最有效方法:广发货币,更是加剧了“粗放式”经济集中释放恶果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方面,除中国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能够跳出诺思悖论的怪圈。
其实,在应对诺思悖论方面,我们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强调的立足社会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本应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论,但是,遗憾的是在执行方面,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消极应付的执行能力,使得它们并没有被认真实施。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考评体系外,政绩观、部门利益、地区利益以及官员的个人升迁等问题,都需要全面予以调整和改变。
由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从政府角度出发,在全社会率先建立起一个以开放创新、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具体内容是,首先,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开放和高效的政务状态。开放是为了更好地为各路资本的进入,提供便利的条件;而高效则是现代市场经济衡量政府能力的基本要求。其次,为真真切切地鼓励创新,社会各界要对创业失败者予以足够的宽容,只有拥有一个能够为失败者提供重新站起来的社会环境,中国才能够出现更多的华为、海尔,乃至于苹果。
又因为新兴市场和成长型企业,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创新能力的载体,而能否出现更多、更具活力的创新载体,又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支持力度的大小,因此,只有在政府服务到位和社会环境更加宽松的环境下,以企业为主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动力,才会更加强劲。在这里保持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和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要比简单地整天把发展绿色环保挂在嘴边重要的多。
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为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无论是保持开放的经济结构,还是支持企业不断追求持续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以政府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保持长期的战略眼光,立足于政策的制定,坚决放弃以追求短期效应为主要内容的同质化和低水平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是我们在摆脱诺思悖论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8.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2020年,深圳率先迈入5G时代,成为全球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中国扮演的是一个跟跑者、并跑者的角色。今天,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在5G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上的领先,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已经成为领跑者。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小到大、从大到强,5G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进程。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

注意。
经过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同时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长期维持高达9.8%的经济增长的国家。但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发展失调等问题突出。
因此长远来看,中国还要保持像前30年那样长期高达10%的高速经济增长,缺乏可能性和现实性。而转向适度增长,是中国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