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2024-05-04 03:05

1.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
 
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
 
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
 
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
 
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
 
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
 
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这其
 
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
 
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
.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
)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
 
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
 
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
 
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
 
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
 
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
、洋“五小”
(
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
 
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其次,中小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
 
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
 
治目的的工具。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
 
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2
.第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再次兴起了大力
 
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浪潮。并在各地经济“自成体系”的要求下,
 
各地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结构雷同的“大而全、小而
 
全”的封闭式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
 
但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除了具有与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相同的经验教训之外,还带有如下几个
 
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是在要求各地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地中小企业
 
不仅具有重化工工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重复建设、结构雷同、
“小而全”等特征,
 
从而引起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②没有解决当时日益严
 
重的就业问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上的失误,当时城市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
 
然而,重工业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资本有机构成高,吸收的就业量有限,
 
因此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解决就业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奇特的解决就
 
业问题的方式
--"
上山下乡”
。③中小企业成为复制古董,重复旧技术的典型,完全有
 
背于中小企业应在技术创新上起中坚作用的要求。
 

 
 
 
 
3
.第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走上了正确的道
 
路。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业实行承包制和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
 
过程中,压抑已久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
 
城市则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迎来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第三次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与上二次截然不同,它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
 
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产业选择,给长期处于徘徊中
 
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业问题得到极大的缓
 
解,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大的满足。之后,中小企业一直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总结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应该说是经验多
 
于教训。
 
 
 
 
 
从经验看:①一改前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违反经济规律的
 
作法,使中小企业走向了以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的正确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选择正确,这次中小企业的兴起保持了长久发展的势
 
头,道路也是越走越宽,彻底避免了前二次的大起大落现象。
 
 
 
 
 
②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避免了“上山下乡”的作法;同时还为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③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外围优先”改革战
 
略的重大成果,给我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略的重大成果,给我
 
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这次中小企业发展的教训主要有: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各地中小企业
 
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这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大战,
 
另一方面还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
 
的影响。
 
 
 
 
 
②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有些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领域,
 
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焦、炼油等领域出现了过多的中小企业(煤炭和石油开采
 
业中有些零星矿点让中小企业去开采是可以的,但这些小的资源开采企业实际上在
 
开采的后期都严重地违反了开采范围的限制,对只有大企业才能有效开采的富矿、
 
大矿进行违法开采)
,它们的过度发展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国家本已十分稀缺的
 
宝贵资源,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以上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又面临新的抉
 
择。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重化工化的任务又重新摆在了我们
 
的面前,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已显示出明显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
 
革的深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
 
的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地得到了凸现。
 
 
 
 
 
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显得尤其事关重大。
 
 
 
 
 
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两者在国民经济中有许多密切的关
 
系,又都有彼此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企业
 
体系可以被看作是一颗树:大企业是树的主干,中小企业是树的枝叶。
 
 
 
 
 
目前我国整个企业体系的现状是:主干不强、枝叶也不茂盛,二者都需要大力
 
发展。只发展主干(所谓关键的“少数”
)
,让枝叶枯萎不行;只发展枝叶,没有主
 
干的强有力的支持的也不行。问题就在于如何兼顾,让他们都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
 
优势,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企业体系这颗“树”繁荣昌盛。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是“抓大放小”
。目前,
“抓大”已有了明确的政策和
 
措施,而且经过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放小”如何做,还有待我们认真的
 
思考。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发
 
展好的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我们将提出如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长达9.4%,为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美国的3倍多、欧洲的4.5倍、日本的5.4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又成为承载着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任务最直接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03年末,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36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1.国有及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9.6万户。其中,按照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19.4万户,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见表1);实现总产值9.34万亿元,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65.6%。与1998年相比,2003年中小工业企业在家数累计增长23.3%的同时,实现总产值增加近1.35倍(见表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公司型企业法人家数也不断增加。截止到2004年,在19.6万户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达到32919户,占16.78%;实现总产值4.46万亿元,占比达31.35%。 2.成长性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在19.4万户中小企业中,截止到2002年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共有8万家,占41.4%。这当中,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按照GEP评估方法,对1.26万户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中小企业样本进行评估,有2933家企业被评为具有成长性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占全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3.6%。此外,按照国家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27500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21.4%,仅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就达32857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2360家;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12.49万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达61597家,占全部民营科技企业的49.23%。 二、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一,各地相继出台了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措施。目前,全国有23个省、市设立了中小企业局,负责中小企业的发展协调工作,相继出台了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措施。如安徽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20条意见》;天津市《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等。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省、市、自治区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资本市场与利用外资、招商引资和发展农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继制定了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上海市出台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七条举措;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广东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第三,中小企业服务工程建设呈现体系化趋势。如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扶持、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江西省推进了中小企业五大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五大服务平台。 第四,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措施相继出台。如北京市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为入围企业提供信用评估、贷款担保等方面的便捷服务,目前已有237家中小企业由担保公司担保获得了近13亿元的银行贷款。 第五,实施重点工程为资本市场输送后备资源。如安徽省计划实施的“1355工程”,即从2005年起,重点扶持100户优势中小企业,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30个产业集群、50个创业基地,经过3~5年的努力,争取中小企业GDP总量接近全省的50%。同时,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陕西等许多地区通过建设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方式,孵化、培育、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发展。 第六,加强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领导和规划。一些地区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领导小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等,统一协调公司股份制改造、境内金融市场发展和拟上市公司培育、初审及推荐工作等有关事务。在此基础上,依据建设证券强省、证券大省的战略部署,各地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出了规划。如河南省提出,要抓住中小企业板推出的有利时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通道;浙江省要做大做强“浙江板块”,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超1000家,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比2002年底翻一番。 第七,出台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扶持奖励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对企业、企业管理者或股东等的具体奖励措施,调动一切资源,优化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环境:一是实施土地出让金及其他收费优惠政策;二是实施税收优惠或返还政策;三是实行财政补贴或奖励;四是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支持;五是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六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担保问题、人才问题、管理层的激励问题、资产损失等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第八,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与培育工作已逐渐展开。中小企业板启动以来,仅深交所会同各地证监局、政府部门就联合举办了25期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有1500多家企业6500多人次参加。湖南省启动了“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深圳市政府提出了“2110工程”,计划在今后3年内实现每年重点组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进入普及培训期,100家以上基本具备条件的优质企业进入上市推荐培育期,10家以上优质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培育期。 第九,海外上市成为各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各地政府对海外上市积极性较高,如江苏省制定并推出了“W3100计划”,即在3年内争取使江苏省的境外上市企业数达到100家。无论是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还是在东北、西北许多偏远省份,有相当一批企业对到海外上市感兴趣。如对深圳民营经济50强的上市意愿情况进行的调查,在25家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中15家希望赴海外上市。    摘自省技术市场网

3.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
  
  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
  
  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
   
  
  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
  
  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
  
  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
  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
  
  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
  这其
  
  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
  
  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
  .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
  )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
  
  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
  
  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
  
  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
  
  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
  
  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
  、洋“五小”
  (
  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
  
  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其次,中小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
  
  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
  
  治目的的工具。
  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
  
  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2
  .第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再次兴起了大力
  
  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浪潮。
  并在各地经济“自成体系”的要求下,
  
  各地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结构雷同的“大而全、小而
  
  全”的封闭式的国民经济体系。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
  
  但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除了具有与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相同的经验教训之外,还带有如下几个
  
  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是在要求各地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地中小企业
  
  不仅具有重化工工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重复建设、结构雷同、
  “小而全”等特征,
  
  从而引起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②没有解决当时日益严
  
  重的就业问题。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上的失误,当时城市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
  
  然而,重工业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资本有机构成高,吸收的就业量有限,
  
  因此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解决就业的作用。
  从而导致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奇特的解决就
  
  业问题的方式
  --"
  上山下乡”
  ③中小企业成为复制古董,重复旧技术的典型,完全有
  
  背于中小企业应在技术创新上起中坚作用的要求。
  3
  .第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走上了正确的道
  
  路。
  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业实行承包制和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
  
  过程中,压抑已久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
  
  城市则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迎来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第三次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与上二次截然不同,它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
  
  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产业选择,给长期处于徘徊中
  
  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业问题得到极大的缓
  
  解,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大的满足。
  之后,中小企业一直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总结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应该说是经验多
  
  于教训。
  从经验看:①一改前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违反经济规律的
  
  作法,使中小企业走向了以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由于产业选择正确,这次中小企业的兴起保持了长久发展的势
  
  头,道路也是越走越宽,彻底避免了前二次的大起大落现象。
  ②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避免了“上山下乡”的作法;同时还为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③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外围优先”改革战
  
  略的重大成果,给我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略的重大成果,给我
  
  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这次中小企业发展的教训主要有: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各地中小企业
  
  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这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大战,
  
  另一方面还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
  
  的影响。
  ②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有些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领域,
  
  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焦、炼油等领域出现了过多的中小企业(煤炭和石油开采
  
  业中有些零星矿点让中小企业去开采是可以的,但这些小的资源开采企业实际上在
  
  开采的后期都严重地违反了开采范围的限制,对只有大企业才能有效开采的富矿、
  
  大矿进行违法开采)
  ,它们的过度发展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国家本已十分稀缺的
  
  宝贵资源,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以上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又面临新的抉
  
  择。
  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重化工化的任务又重新摆在了我们
  
  的面前,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已显示出明显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
  
  革的深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
  
  的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地得到了凸现。
  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显得尤其事关重大。
  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两者在国民经济中有许多密切的关
  
  系,又都有彼此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作用。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企业
  
  体系可以被看作是一颗树:大企业是树的主干,中小企业是树的枝叶。
  目前我国整个企业体系的现状是:主干不强、枝叶也不茂盛,二者都需要大力
  
  发展。
  只发展主干(所谓关键的“少数”
  )
  ,让枝叶枯萎不行;只发展枝叶,没有主
  
  干的强有力的支持的也不行。
  问题就在于如何兼顾,让他们都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
  
  优势,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企业体系这颗“树”繁荣昌盛。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是“抓大放小”
  目前,
  “抓大”已有了明确的政策和
  
  措施,而且经过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放小”如何做,还有待我们认真的
  
  思考。
  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发
  
  展好的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我们将提出如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4.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拾遗补缺:中小型企业在满足顾客对某些产品的少量需求或特殊需求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2、就业蓄水池:中小型企业对于劳动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不像大型企业那样严格,因此能吸收大量劳动力。
3、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竞争的压力促使中小型企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各种市场缝隙,从而使不少中小型企业成为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规避风险,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航信软件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
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 ,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中小企业的特点:
1、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2、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3、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5.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中小企业现状: 
1、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通常以成熟技术为主;大部分技术成果属 
于再次开发,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少。客观上是因为利用国外成熟技术的新产品容易得到市场认可,而自主创新技术受市场开发能力的限制,进入市场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在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中,模仿技术和购买专利技术这类利用外部技术来源的比例较大,自主研究开发和联合开发较少,购买国外专利的数量也远大于购买国内专利的数量。这种一味模仿、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进入门槛不高,很容易陷入“模仿别人又被别人模仿”的境地,长期处于市场追随者甚至落伍者的地位,从而导致企业的产品市场空间狭窄,经营环境多变,随时可能被淘汰。 

2、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 
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入水平低。我国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创业企业,大都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长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产品的,一旦投入生产后,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很少。以中小型高技术企业为主的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例,这两个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2.5%,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这一比重普遍都在20%以上。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尚待解决 
研究开发投入水平低,虽然与资金来源有关,但更与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产权制度有关。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仍是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主体。由于脱胎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它们与母体的产权关系往往难以理清。随着这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必然极大地制约企业的投入水平和创新热情。近年新成立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虽然开始按照公司制或合伙制的企业制度组建,产权大多是明晰的,但尚缺乏解决合作伙伴之间矛盾的技术安排,往往导致不少企业“散伙”或另起炉灶。这表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新的企业制度尚需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才会变得完善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激励技术创新的作用。 

4、创新产业群还未形成 
技术创新需要合作,如果中小型高技术企业之间联系松散,就谈不上供应链关系,更难以出现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网络关系。像北京中关村这样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科技园区,也只是拥有许多高技术企业而没有形成具有有机联系的高技术产业,在世界高技术产业链条中还没有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中心。至于全国其他一些园区,为了保证有一定的企业数量,一些科技含量很低、远远达不到高新技术标准的企业也得以入驻,使得这些园区几乎蜕变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普通工业园区,基本丧失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6.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有什么特点

传统行业——中小企业行业特征和融资策略 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该类企业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经营风险较小,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技术含量一般.因此其在融资风险上可选择较高的融资风险,即可以确定较高的负债率。但由于劳动力是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可用于债权保全的资产严重不足,致使债权方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性而向中小企业索要抵押物时常常使它们陷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因此在确定负债融资方式时要有所选择。
按照我国对企业的定义,年营业额在五个亿一下的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上占了绝大部分,解决了绝大部分的就业,但是在整个经济比重中的比例中却很少。
一般地说,大型企业的战略管理通常有一个明确的、正式的过程,有专职的高层成员通过战略管理赖组织企业运作,并对复杂、动态的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企业的规模因素,导致大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同中小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战略一般很少试正式的,有时甚至可能是隐性的、非明确的战略。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小企业的战略具有以下特征:1、战略通常是突发形成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制定的,战略过程通常由危机驱动。2、属于直觉经验型战略,受到企业家个人的个性、价值观和志向等影响。3、战略计划的制定过程、战略文件和实施过程通常是非正式的,有一定的随意性,对中小企业来说,战略计划通常类似于规划的决定过程。4、长期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很小,而短期计划的作用很大,因此一般不重视长期战略,而只关注短期战略和计划。5、战略制订者只与利益相关者交流,而不与员工进行交流,企业的战略过多地体现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员工对企业的战略关心程度非常有限。6、企业的历史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战略倾向,企业越成功,其战略意识和战略选择越明确,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7、战略决策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私人,战略决策经常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并不采取反馈和评价,战略体现更多的灵感和灵机一现,对环境的把握缺乏辨证性。8、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有限,中小企业不是和运用大企业普遍应用的组织结构。在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组织并无结构或者组织的结构是非正式的,当企业发展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组织结构才成为必要,企业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再造的考虑较少。9、战略是灵活的,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的战略期限通常相对较短,这样能够灵活地利用将来的机会或者规避外部的威胁。
从战略结果上来看:中小企业的战略具有良好的应变性,对环境提供的机会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则表现出无能为力;企业的战略具有阶段性,而没有前瞻性和全局性,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不明确,同环境的风险有很大的关联性;企业战略过多的受到企业历史的影响,而对战略的未来性关注程度不够;战略实施较少考虑企业再造或流程重组;企业的战略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较浅层次的,深层次的战略比较模糊;企业的战略同企业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的关联。

7. 我国为什么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在我国整个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到08年底,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将支持中小企业定义为 准政策性业务十分必要。一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 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 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特别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更具有重大意 义。实际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关各方必须为此而努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是鉴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复杂性,今后的重点是有关各方要继续出台更多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系统 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个需要政策大力支持的工作,特别是我国真正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才是近两年的事,起步较晚;虽然近两年,从政府到金融财政科 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政策出台 的好像理由不充分,根据不明确,力度不够,以至于有关各方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定义为准政策性业务,也许是今后继续出台有关政策的前 提,是出台其他政策的“一把钥匙”。  
      三是我国金融机构虽然都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但仍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首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基本上都进行了商业化经营改革,把 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标,但同时金融机构也要讲求社会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支持国家要求、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中小企业 发展问题;其次,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国有大银行的支持;离开国有大银行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由于中小 企业贷款费时、费力、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如果不给国有商业银行一个明确的说法和理由,就无法真正调动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第三,为了支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近两年,银监会要求所有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并要求对中小企业贷款要实现“六个突破”,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定价 机制,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实行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等,这实际上已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内的一个准政策性机构,是一个准政策性的制度 安排和要求,从而为做好中小企业这一准政策业务打下了基础。  
      四是国外经验。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来看,在高度重视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有关配套政策的推动及落实:或成 立专门金融服务机构,或拿出专门资金支持,或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利息补贴,或政府提供担保,或减免费税,或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担保基金,大力发展针对 中小企业的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租赁融资、创业版市场等融资方式,这些都含有相当的准政策性质,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定义为准政策性,有以下好处:一是 有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工作思路,增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观念,进一步提高对支持中小企业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有利于政府、财政、税务、科技等 相关单位出台更多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顺利运作,以便于其创新经营机制,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 和金融工具,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解决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自身商业化经营的矛盾,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四是有利于更好 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为什么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8. 有谁知道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简要如下:
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重点目标,对应各自主要的工作重心。
一、创业阶段:
重点目标:生存;
规范程度:不规范;
集权程度:个人集权;
领导风格:家长式;
奖励方式:主观印象;
重点内容:作业技能从无到有、经由熟练到精通的提升和突破,创造并满足客户需求,形成技术原始积累。焦点:技术突破。
二、整合阶段
重点目标:成长;
规范程度:初步规范;
集权程度:上层集权;
领导风格:权威指令;
奖励方式:主观印象;
重点内容:经验传承,由一生十,优化整合作业流程并付诸实施,作业技能最优化的普及。焦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三、规范阶段
重点目标:稳定;
规范程度:规范化;
集权程度:有控制的分权;
领导风格:分权;
奖励方式:正规考核+奖励制度;
重点内容:稳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工作质量的尽善尽美,持续量产的品质保证。焦点:作业管理。
四、精细阶段
重点目标:完善;
规范程度:细节规范化;
集权程度:有控制的分权;
领导风格:参与;
奖励方式:正规考核+奖励制度+团队;
重点内容:持续改进与创新,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优的产品,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焦点:持续改进与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