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2024-05-02 19:45

1.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一般标准大致包括3方面,即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标准由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要素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因其繁琐复杂,难以穷尽,如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框架构建,可分为5个业务循环,即销售业务循环、购货业务循环、生产业务循环、薪金业务循环和理财业务循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中,要素评价标准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为基础。一般标准测试的3大方面首先是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同时又是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拓展资料: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是指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是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责任主体。董事会可指定审计委员会来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职责,并通过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独立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工作,但董事会仍对内部控制评价承担最终的责任,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对外披露是管理层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董事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但其承担的责任不能因此减轻或消除。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2.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一般标准大致包括3方面,即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标准由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要素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因其繁琐复杂,难以穷尽,如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框架构建,可分为5个业务循环,即销售业务循环、购货业务循环、生产业务循环、薪金业务循环和理财业务循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中,要素评价标准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为基础。一般标准测试的3大方面首先是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同时又是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拓展资料: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是指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是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责任主体。董事会可指定审计委员会来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职责,并通过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独立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工作,但董事会仍对内部控制评价承担最终的责任,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对外披露是管理层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董事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但其承担的责任不能因此减轻或消除。

3. 如何做好内控评价

一是抓好精品审计项目工作。根据省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精品审计项目评选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合规检查、内控评价、常规审计及非现场审计等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检查效果、质量和工作水平,促进内控合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二是抓好《检查发现问题汇编》。对该行各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编,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增强员工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
三是抓好反洗钱工作。按照省行和当地人民银行关于反洗钱的工作要求,抓好当前的反洗钱工作,加强分析识别,提高可疑交易、可疑行为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四是抓好信息反映工作。充分利用《内控合规工作动态》作为辖内通报内控工作动态、交流内控管理经验、传播内控文化的平台和载体,加强与各行的信息交流,促进内控合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五是抓好技术比赛工作。按照省行要求,早行动、早准备,及时将有关内控合规网络题库中内部审计、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反洗钱和案例分析等有关内容复印分册,做到人手一份,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如何做好内控评价

4. 如何完善内控评价方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管理过程中的控制
  控制的定义。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控制的要点。1、建立标准
  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标准来自于组织目标,而不等于组织的目标。控制的标准有成本、利润、工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等。
  2、 收集数据
  获得数据是为了获得每个预定特性的度量情况。
  3、衡量绩效
  找出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工作的优劣。
  4、诊断与更正
  包括估价偏差的类型和数量并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偏差较大又影响到目标时,采取行动。
  一、控制的前提条件。
  1、计划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现偏差,需要将实际工作的进展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因此控制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即计划。计划不仅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行动路线,也为后续的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其实施问题,还要考虑后续控制工作的需要。计划越明确,全面,完整,控制越容易,效果越好。
  2、 组织结构前提: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即控制机构。在开展控制工作之前应明确界定负责评价和纠正偏差工作的机构,岗位和个人。这样不仅明确职责也清楚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3、 信息沟通系统前提: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控制工作本身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者需要不断收集相关信息,以即使判断实际工作的进展。
  二、控制的目的。1、 限制偏差的累积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现:偏差随时出现,但都在计划允许的范围,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放大,到最后会可能出现计划的失败。
  2、 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工作,使得组织活动在维持平衡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即适应环境变化,取得管理突破。
  三、控制的作用。1、是保证目标实现必不可少的活动 。
  2、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管理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3、 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组织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确保组织安全。
  4、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提供依据。
  四、控制的类型
  1、 前馈控制:实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最新信息或经验教训,预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防患于未然,对事不对人。
  2、 现场控制: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亲临现场,所实施的控制。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反馈控制: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更好的把握规律,员工考核。
  五、控制工作的重点
  1、人员 。
  2、 财务 。‘
  3、作业 。
  4、 信息。
  5、 组织绩效。
  六、控制工作的过程
  1、 确定标准
  确定控制标准的原则: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应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标准的基本特性:简明,适用,一致,可行,可操作,灵活。
  常用控制标准:定量与定性
  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确立控制对象,选择控制关键点,制定控制标准(统计性和经验判断的方法)
  2、 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质量:准确,及时,可靠适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抽样调查,召开回忆,口头报告,书面报告。
  3、 纠正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的对象
  悬着适当的纠偏措施:保持方案的双重优化,原有计划的影响,注意消除疑惑。
  七、控制的焦点
  一、人员控制(二、财务控制。三、作业控制。四、信息控制。五、组织绩效控制。)
  一、人员控制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 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 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 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 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 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 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 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 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 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 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5. 了解内部控制后,如何对内控进行评价

你好!了解内部控制后,如何对内控进行评价的回答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包括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有利于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获取的证据能够为形成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提供合理保证;证据的适当性是指获取的证据与相关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关,并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实际状况。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般程序为:设置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企业应当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摘要】
了解内部控制后,如何对内控进行评价【提问】
你好!了解内部控制后,如何对内控进行评价的回答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包括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有利于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获取的证据能够为形成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提供合理保证;证据的适当性是指获取的证据与相关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关,并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实际状况。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般程序为:设置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企业应当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回答】
拓展: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回答】

了解内部控制后,如何对内控进行评价

6. 如何完善内控评价方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管理过程中的控制
  控制的定义。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控制的要点。1、建立标准
  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标准来自于组织目标,而不等于组织的目标。控制的标准有成本、利润、工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等。
  2、 收集数据
  获得数据是为了获得每个预定特性的度量情况。
  3、衡量绩效
  找出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工作的优劣。
  4、诊断与更正
  包括估价偏差的类型和数量并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偏差较大又影响到目标时,采取行动。
  一、控制的前提条件。
  1、计划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现偏差,需要将实际工作的进展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因此控制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即计划。计划不仅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行动路线,也为后续的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其实施问题,还要考虑后续控制工作的需要。计划越明确,全面,完整,控制越容易,效果越好。
  2、 组织结构前提: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即控制机构。在开展控制工作之前应明确界定负责评价和纠正偏差工作的机构,岗位和个人。这样不仅明确职责也清楚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3、 信息沟通系统前提: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控制工作本身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者需要不断收集相关信息,以即使判断实际工作的进展。
  二、控制的目的。1、 限制偏差的累积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现:偏差随时出现,但都在计划允许的范围,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放大,到最后会可能出现计划的失败。
  2、 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工作,使得组织活动在维持平衡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即适应环境变化,取得管理突破。
  三、控制的作用。1、是保证目标实现必不可少的活动 。
  2、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管理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3、 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组织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确保组织安全。
  4、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提供依据。
  四、控制的类型
  1、 前馈控制:实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最新信息或经验教训,预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防患于未然,对事不对人。
  2、 现场控制: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亲临现场,所实施的控制。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反馈控制: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更好的把握规律,员工考核。
  五、控制工作的重点
  1、人员 。
  2、 财务 。‘
  3、作业 。
  4、 信息。
  5、 组织绩效。
  六、控制工作的过程
  1、 确定标准
  确定控制标准的原则: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应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标准的基本特性:简明,适用,一致,可行,可操作,灵活。
  常用控制标准:定量与定性
  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确立控制对象,选择控制关键点,制定控制标准(统计性和经验判断的方法)
  2、 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质量:准确,及时,可靠适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抽样调查,召开回忆,口头报告,书面报告。
  3、 纠正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的对象
  悬着适当的纠偏措施:保持方案的双重优化,原有计划的影响,注意消除疑惑。
  七、控制的焦点
  一、人员控制(二、财务控制。三、作业控制。四、信息控制。五、组织绩效控制。)
  一、人员控制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 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 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 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 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 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 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 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 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 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 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7.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8. 内控评价报告

根据《评价指引》第二十一条和二十二条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对外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董事会声明。声明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保证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进度安排,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
3.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说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4.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描述内部控制评价所涵盖的被评价单位,以及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事项,及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如有所遗漏的,应说明原因,及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完整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描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遵循的基本流程,以及评价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6.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描述适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声明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或做出的调整及相应原因;根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确定评价期末存在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7.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对于评价期间发现、期末已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说明企业有足够的测试样本显示,与该重大缺陷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且运行有效。针对评价期末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及预期效果。
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对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出具评价期末内部控制有效结论;对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不得作出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并需描述该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可能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相关风险。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发生重大缺陷的,企业须责成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予以核实,并根据核查结果对评价结论进行相应调整,说明董事会拟采取的措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