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2024-05-16 14:34

1. 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原因你们知道吗

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2. 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病床前无孝子”,意思是说如果家中的老人长时间患病乃至卧床不起,那么他的孩子很难做到孝顺。

原因也很简单,不过是人性使然。一个孝顺的人会对他的父母好,会为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付出,父母急病时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并没有大的危险,但又无法自理,那就会成为家庭中的隐形累赘。这句话说出来令人寒心,但事实就是如此。

父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总是为孩子着想,因此,成为了父母的孩子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儿女,他们也有自己忙碌的生活,上一代的父母就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不辞辛劳地哄着入睡,甚至不在乎他们无法自控的排泄,但当父母老了以后,成为了白发苍苍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儿女却会计较他们日渐丧失的记忆力和行动力,当然也会嫌弃他们卧床后排泄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在血脉传承的过程中,人们的爱单向地向下一代传递下去,就像老树将所有的养分给予幼苗,自己却日渐干枯,人们不会在意苍老的枯木,眼中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新木。也正是因为这样,生命才会传承不息。

好在现在医疗和养老制度日渐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请来护理照顾病人,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魔咒还有机会打破。不过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更加扎心,也同样的经典—“久贫家中无贤妻”。

虽然有些姑娘嫁人的时候不在乎对方的家境和经济状况,但这种一味追求爱情的婚姻很容易在婚后激情消退后爆发出各种矛盾。如果是一时的难关,妻子或许可以咬牙相携度过,但如果她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会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中性情大变。生活是最沉重的打击,妻子作为持家之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她只能学会牙尖嘴利地同小贩讨价还价,尖酸刻薄地挖苦丈夫没有作为,自己心里也积着一腔怨气,觉得当初看走了眼才会嫁过来。更有甚者会直接离开。

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3. 是不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来形容家里的父母和子女的一种关系的。说的是,如果家里的父母一直生病,生病的时间就了,就是一个孝子也会受不了,然后变得不孝了,就是说,对于照顾长期生病的人,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即使生病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其实这是一种俗语,一种大家经常说,但是不一定是事实的事情,说的是一种大概的普遍性的可能。 
久贫家中无贤妻是来形容夫妻关系的。说的是如果一个家里的男人不能够赚钱养家,家里的妻子也不会成为一个好妻子,说明一个家庭中,经济支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太贫穷,就会导致夫妻之间因为各种的小事儿产生问题,或者是矛盾,或者是不愉快,从而导致两人之间无法好好的相处和生活。
这两句话都是民间是俗语,其实也有很多的情况和人是不一样的。并非是绝对。主要的重点还是要说明生病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这个痛苦针对的是整个的家庭。
而贫穷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要更加的勤奋一些,更加的努力一些,让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拥有更好的生活。

是不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4. 久病床前无孝子?

贫住近邻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久病床前无孝子是来形容家里的父母和子女的一种关系的。说的是,如果家里的父母一直生病,生病的时间就了,就是一个孝子也会受不了,然后变得不孝了,就是说,对于照顾长期生病的人,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即使生病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其实这是一种俗语。
贫住近邻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穷时,如果是位有钱有势的人,即使你的亲戚中没有人住在山上,也会有人亲自上门来攀亲带故的,如果是个穷困潦倒的人,即使住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也没有任何人会搭理你,更别提会在那里认出你。


扩展资料:类似的俗语:
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意思很好懂,就是劝人不要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要有所保留,保留的成分要多于说出来的真话,说话说三分就可以了。毕竟有些话说多了容易得罪人,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对别人,特别是不是很了解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的想法全告诉他,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想什么,将要做什么,人和人之间要留有余地。
二、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意思就是金钱和财务像粪土一样没有什么价值,仁爱和正义比钱财更可贵。过去把仁爱和正义作为一个人为人的最高标准。和仁义相比,钱财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一个人切不可以为了钱财而抛弃了仁义。世俗的眼光来看,人人都爱钱财,而钱财在现在人的眼里及其重要,甚至超过了仁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大仁大义”面前钱财是一文不值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钱财买到,君子更应该更重视仁义,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三、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就是说,刚相间的时候相处的比较容易比较简单比较好,可是相处得久了就因为彼此有了些了解,就更难相处了。长期没有见面的亲友刚见面时,都会比较热情,但亲友在家住的时间长了,虽不好明说,也会有些为难。这句贤文提示我们要体谅别人,知趣而退。

5. 久病床前真的无孝子吗?

 (一)   小时候隔壁邻居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跟我们是本家,因为个子小小的,我称她“小奶奶”。
   小奶奶的老公很早就去世了,她一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那时一个女人养大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好在两个儿子很争气, 靠自己努力“出去了”,成了让人羡慕的“城里人”。 
   开始几年两人时不时回来看看老母亲,忙了也会写信问候。小奶奶很为这两个有出息的儿子感到自豪。
   慢慢地他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连书信也要半年才能见到一封。
   老母亲挂念在外面的儿子,不时托人打听他俩的近况,请人捎信让他们抽空回来看看。儿子先是推脱忙抽不开身,后来又说交通不便,拖家带口回一次不容易,又过了两年直接没了音信。
   小奶奶不相信儿子会丢下她这个孤零零的老人不管。 逢人就说两个孩子过惯了城里的生活,来乡下吃住不习惯,不回就不回吧,心里有这个老母亲就行。 
   直到整整三年都没有一点回音,经常跑外面的人也说联系不到俩儿子了,小奶奶才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
   小奶奶不死心,隔一两个月就来我家,拿着已经起了毛边写着儿子地址的信封让我们代笔写信。
   刚开始说自己年纪大了,想多见见儿孙,见一次就少一次了。随着一封封寄出的信如石沉大海,小奶奶开始 在信中一遍遍陈述自己将他俩拉扯大是如何不易,帮他们张罗媳妇,在外安家,没想到却养了两只白眼狼,连回家看一眼都不愿意。 
   “我还能活几年,还能吃你们多少?喝你们多少?回来看我一眼哪怕死了我也安心了。你们怎么就这么狠心!”
   可惜小奶奶到死都没能如愿,两个儿子愣是近二十年没跟她联系,死后也没回来,丧事都是本家一个侄子办的。
   小奶奶的事给我的触动很大,都说养儿防老,看来她这两个儿子是白养了。
   (二)   结婚后在老公的老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新楼房旁边都有两间破旧低矮的小屋,问起原由,原来是给年迈的父母住的。
   在这里,只要父母老了,儿子不需要他们帮忙看孩子做家务了,父母就会被安排到这样的小屋住。
   平时老两口相依为命,吃穿用度都自己解决。如果哪天其中一位先离去了, 剩下的那位就只能期盼身体健康,能够体面地自我照顾不麻烦到别人 。儿孙在过年时提点东西探望一下,以表自己的一点孝心。
   村里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太在被人称赞高寿时,不住地摆手,“还不如早点死了呢,活着也是遭罪。三个儿子没一个在身边,做饭洗衣都没个人帮手,现在连水都提不动了。”
   过年时村口的张大爷突患眼疾住院,两个儿子倒是在医院轮番照顾。还没出院,大儿子在跟人谈起时就说,“ (我爸)这还有什么用呢?以后就是废人一个了。 ”
   张大娘平时在外地帮大儿子带女儿,现在想留在家照顾老伴被一口拒绝。“我那边哪能离开人?孩子上学放学都要人接送,我们上一天班也得有人做饭才行。反正爸都这样了,不照顾也没事。”
   张大娘只得放老头子一人在老家,继续帮儿子带孙女。
   (三)   前段时间琼瑶与其老公子女的一场论战再次引起人们对“安乐死”的关注。
   很多支持“安乐死”的观点认为, 与其没有品质没有尊严地躺在病床上忍受疾病的折磨,不如及早解脱,免得浪费社会资源,拖累子女。 
    病榻之前其实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镜,残酷的人性人心暴露无遗。 
   更有人觉得与其让人性面对生死残忍考验,不如认真想想安乐死,没准儿真的可以“一死解千愁”。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或许这些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不说久病了,就像前文中的小奶奶,八十多岁还能自己洗衣做饭,不过是想多见见儿孙都不能如愿;7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帮儿子带小孩做饭,却在需要用2个小时买菜时被儿子嫌慢。老母亲只能自己委屈地说,“我走不快了,我走不快了啊。”
    现在的人似乎只会在朋友圈表现出自己的孝心;仅仅在母亲节才能想起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只有看到“你养我小,我陪你老”时才会心中一紧,然后想想父母的付出,随之又抛在脑后。 
   不禁怀疑,久病床前真的已经没有孝子了吗?
   幸好,身边还有一个让我相信“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例子。
   (四)   奶奶在我读初中时得脑血栓,到现在近二十年。好在她坚持每天锻炼,快九十岁仍可以拄着拐杖自己进出。
   爷爷在十几年前得老年痴呆,再加上冠心病等症状导致大小便失禁。
   自爷爷病重,爸爸就搬去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以方便照顾老人起夜。虽然垫着老年尿裤,仍免不了弄脏衣服被褥,爸爸就在白天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洗洗刷刷搞干净。
   爸爸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帮手,照顾老人的活都他一人干。
   奶奶总是说, “你爸轻松了大半辈子,现在算是被我俩栓住了,哪儿都去不了。” 
   到几年后爷爷去世时,爸爸谈起最后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回家安养,“那个时候我心里还说呢,他再在床上躺几年,我再照顾几年,也算是养老送终了。没想到走的这么快。”言语中仍有不舍。
   送葬时爸爸哭得很伤心,奶奶说,“你爷爷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前总挑你爸的刺儿(毛病),现在走了你爸也舍不得, 他没有爹了 。”
   爷爷过世后奶奶说自己能行,晚上不用爸爸照顾。爸爸没听,一直在晚上陪着奶奶睡,到现在又是八九年过去了。
   (五)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守孝三年”,现在更多的却是 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供读书帮买房带孩子,等他们年老做不动的时候却被嫌弃没用了 。
    是我们失去了尽孝的能力还是压根就没想过要回报父母? 
   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多大呀,供房供车供孩子,还要负担四位老人,哪里受得了?
   事实是,房子首付是父母凑的,孩子是老人帮忙带的,老人要么有退休金要么有养老保险,除非突患重大疾病,在经济上很少需要孩子承担,没准还会倒补贴孩子。
   有人说,年轻人正是拼事业的时候,难道放着大好的前程不奔跑回家伺候父母做孝子吗?
   其实有哪个父母忍心让在外面拼搏的孩子牵挂,只有到了病倒在床才会告诉你“我真动不了了。”
   有人说,看着老人在病床上每天遭受疾病折磨毫无尊严,还不如被安乐一死了之,免得把年轻人拖垮。
   网友Distance说出了我的心声: 每个人都不能决定任何生命的去留。 倘若父母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无数孤独的日夜,面对孩子发烧、生病住院、上学、青春期叛逆到成年后帮子女带孙这些琐事时,也觉得特别疲惫,是不是也可以剥夺这些生命活下来的权利?你觉得为老人牺牲了很多时间和机会,难道曾经的他们没有为你牺牲很多东西吗? 老人想活的欲望为什么那么强烈,只是因为世上还有他们对爱的人那份牵挂吧。 
    愿每个人都生有可恋,老有所依。 

久病床前真的无孝子吗?

6. 为什么“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是糖北北的第82篇文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再好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候,严重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这是古人对当时现象的总结,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样呢?
  
 首先,病重卧床的人是需要人照顾的。而照顾人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古往今来,这三样缺一不可。
  
 有时病人躺久了,清醒的会有情绪,不管是什么病,躺上三天,心境完全不一样了。更何况那些需要一直躺着的。他需要哭、打、喊、咒骂,各种方式去发泄他的情绪。而照顾者需要不断 承受这些情绪,还要去开解病人。有人说,那那些不清醒的,不挺好的,没有这些问题。可是躺着不能动的,他的吃喝拉撒照顾者需要全包,而且因为他不能动,照顾者要全部自己完成所有的事。帮他翻身,换衣服,擦pp,洗澡,喂他。想想,假如一个二十斤的小孩,可以轻而易举就帮他穿好衣服,洗好澡了。假如是一个100斤的,120斤的,150斤,甚至是200斤的人呢。别说换衣服,抬一条腿起来都是艰巨的。而且要天天做,有几个受得了?
  
 像我们很多人,都是工薪阶层,或者是手工人,手停口停。有一次,我一个朋友给我算过一笔账。正常上班,一个月假如拿五千。包括全勤奖、绩效、基本工资等等都在里面。如果请假,全勤奖没了,积极奖没了,年底优秀员工奖没有了。请假一次,损失太大了,根本伤不起。他说,没事根本不敢请假。而照顾人是需要时间的。
  
 有的人说,那大不了就不干了,人比较重要。可是躺着医院,是需要花钱的,手停口停的人,怎么办?就算躺在家里,那没有了经济来源,喝西北风吗?也有人说,那家里也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呀。2+1+4的家庭不少吧,四个老的六七十的,小的一两岁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劳动力的,而且也见过不少。
  
 说实在的,撇开感情讲,要真的做到“孝”,“久孝”,真的有点难。生活所迫,很多人也不想的。
  
 那怎么办?其实我们国家已经很不错了,全民医保,让人有钱看病了。医保真的很重要,就是保命的,保自己的,保全家的。
  
 当然,这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赚更多的钱。毕竟现在也有很多专护、看护等辅助的。
  
 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我们自己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的。如果是父母照顾生病的孩子,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而我们做的远比他们少的多。所以还是少找借口,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做到问心无悔才是。

7. “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做才算孝?

 老年人生病之后社会功能减退,心理上也处于退行状态,自我评价可能会降低,感觉不如别人了。为此自卑、自责,接受不了自己患病的现实。
  同时,“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反映出患者家属的状态。老人在患病初期,儿女也许能理解和接受,会非常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但如果老人不幸患上了慢性疾病,儿女们无论如何付出,也看不到病情的缓解,他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劳的,容易抑郁。
  “久病床前有孝子”。其实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老年人生病之后,特别是患上了比较难以治愈的慢性病,长期需要别人照顾时,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要进行自我调整,能平静地看待人到暮年、疾病难免的规律,接受患病的现实,并在现实条件下努力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对于子女来说,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也要关照好自己,及时清除自己的负性情绪。家人与病人之间要多进行沟通,有什么不愉快要及时地解开“小疙瘩”。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尽量让家属轮流来照顾老人,不要让一个人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照顾病人;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照顾老人,那最好给照顾者适当放个假,比如一周休息一到两天,这一两天换个环境,放松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去逛逛街,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去公园散步,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 (BenXi)

“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做才算孝?

8. “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做才算孝?

“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说子女都不孝顺。家里有因病长期卧床的老人,都有体会,确实难以长期如一日的坚持在床前伺候老人。病在父母身上,痛在子女心上,父母无休止地呻吟,咳嗽,拉屎拉尿,呕吐,洗洗涮涮的,还有更让子女无法忍受的是,父母绝望,无助,渴望子女想办法挽救他们的生命的眼神!知子莫于父,反过来说,知父其于子,母子连心啊!父母的痛苦和绝望,时刻让子女撕心裂肺,让子女无所适从!子女也时刻生活在自责当中,为什么没本领挽救或延长父母生命?面对这样的父母,子女们真想自己替父母去死,找个地缝钻进去!如果是独生子女,恐怕是要被逼疯的。
子女有赡养父母亲的法定义务和道义。如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完全靠子女伺候不现实。子女有工作要干,有孩子要抚养,还有其他社会活动等等。不要苛求子女长期守在父母床前。子女可以将父母送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或安贞医院,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去探望父母,陪伴父母。子女可以请保姆或家庭护工照顾失能老人,对父母也是一种孝道。子女要用心来照顾父母,不能嫌弃父母,不能惹父母生气,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父母的今天,就是子女的明天!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都要为自己养老早做打算。除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之外,还要为自己留下养老基金,医疗基金。不要过早将财产过户给子女,不要生前赠予子女,要让子女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