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的信息分析

2024-05-02 21:17

1. 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的信息分析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全面预算在编制、执行、和评价等各阶段发挥业务管理机制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基本分析方法,对公司业务活动的目标测算和结果分析,为公司业务的全面管理提供分析支持。
  一、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开展的目的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目的是及时检查、追踪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查,切实发挥全面预算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事前规划,指通过对预算目标分析是通过对公司目标利润进行规划,以确定全年的经营与预算编制目标,配备将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未来要发生的成本、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指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确定预算执行差异额、差异率以及造成不利差异的原因,动态地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行为,控制偏差,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加强对整个经营活动事中控制,保证公司预算目标的实现。事后审查,指通过对预算执行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主体的行为结果、各种资源的效益状况和各种环境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后管理与控制,完善并优化公司下期经营目标。
  二、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开展的参与部门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以预算管理小组及公司财务部为主,各责任主体为辅,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参与。各责任主体,记录本部门全面预算执行情况,找出问题,分析本部门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出具全面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各内部利润中心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的整体运行状况作相应的内部核算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供预算信息分析所需资料。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是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各责任主体的全面预算执行信息分析工作,负责预算目标分析,汇总各责任主体预算差异报告,形成公司预算差异综合报告,对各责任主体的预算信息分析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公司财务部是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主要资料提供和信息处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并分析公司经营状况,正确评价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协助预算管理小组根据公司经营目标进行量本利分析,指导协调各责任主体运行状况的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提交的预算信息综合分析报告并对报告中涉及的重大事项作出进一步质询;对全面预算管理小组确定的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及责任部门进行审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全面预算信息分析所涉范围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范围涉及公司经营活动各领域,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执行结果评价三方面。预算信息分析范围包括公司内外部资源状况、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产品盈利情况。预算编制信息包括预算目标分析;预算执行控制信息包括预算执行差异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控制包括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以定期报告与不定期报告的形式呈现。定期报告,定期分析针对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常规项目进行的分析,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及年报,以便及时传递公司经营信息。不定期报告,针对预算执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对预算编制或调整所需信息进行的相关分析。定期报告必须报送及时,其中日报于第二日上午9时前报送;月报于月终2工作日内报送;季报:季终4工作日内报送;年报:年终8工作日内报送。
  四、全面预算信息分析采用的方法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七种方法。结构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探讨各个部分在结构上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法,即将各项报表资料中不同时期的同项数据进行对比,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趋势分析法,根据连续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因素分析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如某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互相比较,求出它们间的比率,以说明财务报表上所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财务分析的核心。边际分析法,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公司所做的贡献,用以分析确定在什么样的业务量下公司将盈利,在什么样的业务量下公司会出现亏损,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的影响。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对影响企业目标利润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预算目标分析主要通过量本利关系来分析经营决策和营销决策如何影响目标利润的实现。量本利分析基本方程式: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利用产品销售量、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分析、规划的方法。量本利分析的两个关键前提,一是正确核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费用,二是正确划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等不同的成本性态。
  在量本利关系分析中,首先通过边际贡献、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确定公司应保持的销售规模或生产规模。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公司所做的贡献,首先用于收回公司的固定成本,如果还有剩余则成为利润,如果不足以收回固定成本则发生亏损。其中边际贡献方程式: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或单价)-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方程式: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价)×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方程式: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盈亏临界点是指公司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公司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一般用业务量业来表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方程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方程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其次,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即预算目标的影响程度,以便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公司预算目标。当目标利润发生变化后,各因素应如何变化,变化多少才能达到目标利润。目标利润方程式:目标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各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变动时如何调整销量,以保证原目标利润的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预算差异分析加强对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预算差异分析主要在各预算报表的基础上,针对每张预算报表制定一个相应的预算差异分析表,在预算执行差异分析表中通过列示本期差异额、差异率、累计差异额、累计差异率等反映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分析差异,确定造成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的原因,落实相关责任部门,提出改进或巩固、推广措施。
  五、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
  各责任主体及预算管理小组应形成月度、季度、年度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以有利于公司内部的及时相互沟通并有效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包括: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六、预算分析步骤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差异,应通过逐项因素分解,找出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及时进行纠偏。预算分析步骤包括收集资料、确定差异及分析并处理差异。收集资料包括内、外部资料,其中内部资料涉及有关预算目标及其执行情况的资料,用以确定差异;外部资料包括影响预算执行结果的有关外部因素的变动信息及外部市场的可比信息,用以差异原因分析。确定差异来分,可以将销售收入预算差异分为有价差、量差两部分;可以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差和量差;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可分解为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制造费用差异,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及总体预算差异。分析并处理差异包括内部引起的预算差异处理原则。按可控性原则分清责任,评价业绩,实行奖惩,确定改进措施;按可控性原则分清责任,评价业绩,实行奖惩,确定改进措施;若变动是长期趋势,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应据此调整下期预算;根据责任归属的确定,按照风险权益对等的原则来处理。

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的信息分析

2. 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的信息分析

一、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开展的目的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目的是及时检查、追踪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查,切实发挥全面预算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事前规划,指通过对预算目标分析是通过对公司目标利润进行规划,以确定全年的经营与预算编制目标,配备将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未来要发生的成本、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指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确定预算执行差异额、差异率以及造成不利差异的原因,动态地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行为,控制偏差,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整个经营活动事中控制,保证公司预算目标的实现。事后审查,指通过对预算执行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主体的行为结果、各种资源的效益状况和各种环境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后管理与控制,完善并优化公司下期经营目标。 二、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开展的参与部门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以预算管理小组及公司财务部为主,各责任主体为辅,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参与。各责任主体,记录本部门全面预算执行情况,找出问题,分析本部门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出具全面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各内部利润中心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的整体运行状况作相应的内部核算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供预算信息分析所需资料。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是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各责任主体的全面预算执行信息分析工作,负责预算目标分析,汇总各责任主体预算差异报告,形成公司预算差异综合报告,对各责任主体的预算信息分析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公司财务部是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主要资料提供和信息处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并分析公司经营状况,正确评价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协助预算管理小组根据公司经营目标进行量本利分析,指导协调各责任主体运行状况的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提交的预算信息综合分析报告并对报告中涉及的重大事项作出进一步质询;对全面预算管理小组确定的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及责任部门进行审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全面预算信息分析所涉范围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范围涉及公司经营活动各领域,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执行结果评价三方面。预算信息分析范围包括公司内外部资源状况、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产品盈利情况。预算编制信息包括预算目标分析;预算执行控制信息包括预算执行差异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控制包括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以定期报告与不定期报告的形式呈现。定期报告,定期分析针对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常规项目进行的分析,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及年报,以便及时传递公司经营信息。不定期报告,针对预算执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对预算编制或调整所需信息进行的相关分析。定期报告必须报送及时,其中日报于第二日上午9时前报送;月报于月终2工作日内报送;季报:季终4工作日内报送;年报:年终8工作日内报送。 四、全面预算信息分析采用的方法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七种方法。结构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探讨各个部分在结构上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法,即将各项报表资料中不同时期的同项数据进行对比,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趋势分析法,根据连续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因素分析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如某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互相比较,求出它们间的比率,以说明财务报表上所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财务分析的核心。边际分析法,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公司所做的贡献,用以分析确定在什么样的业务量下公司将盈利,在什么样的业务量下公司会出现亏损,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的影响。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对影响企业目标利润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预算目标分析主要通过量本利关系来分析经营决策和营销决策如何影响目标利润的实现。量本利分析基本方程式: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利用产品销售量、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分析、规划的方法。量本利分析的两个关键前提,一是正确核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费用,二是正确划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等不同的成本性态。 在量本利关系分析中,首先通过边际贡献、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确定公司应保持的销售规模或生产规模。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公司所做的贡献,首先用于收回公司的固定成本,如果还有剩余则成为利润,如果不足以收回固定成本则发生亏损。其中边际贡献方程式: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或单价)-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方程式: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价)×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方程式: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盈亏临界点是指公司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公司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一般用业务量业来表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方程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方程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其次,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即预算目标的影响程度,以便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公司预算目标。当目标利润发生变化后,各因素应如何变化,变化多少才能达到目标利润。目标利润方程式:目标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各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变动时如何调整销量,以保证原目标利润的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预算差异分析加强对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

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信息

出版社:作者:出版日期:2009.3开本:16开页数:340定价:58.00元(附1CD)本书从企业全面预算的实务层面出发,系统介绍了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各环节的最佳操作方法,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概述,年度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反馈,预算调整, 预算考核,预算信息化,全面预算最佳实践和全面预算管理操作模板,各主要环节都配以典型的企业实例展示。作者简介吴昌秀先生,北京诺亚舟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咨询总监,精通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及财务信息化领域的前沿理论,熟悉成长型民营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内部管理。曾参与了包括中国兵器集团、京城控股、烟台万华、北汽福田、山东京博集团、中国煤炭地址总局等单位的咨询项目,在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化、预算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信息

4. 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务必高度重视。
  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其次,要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互不买账的现象发生,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
  2、力求精细规范。
  预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准,如果预留空间过多、弹性过大,在具体操作中就容易被钻空子。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合理翻译。将专业化的预算语言翻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说法,各部门对号入座,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对各项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测算,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有效。
  二是要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员工的激励。
  三是要划分责任。改变以往财务包办预算的状况,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划分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激励员工严格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3、强化结合到位。
  把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贯标相结合。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要求,该做的必须写到,写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有效,有效的必须坚持,坚持的必须控制,控制的必须记录,记录的必须分析,分析的必须改进,能够逐步实现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过程控制,避免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二是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标杆管理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通过先确定奋斗目标,再合理测算企业的营销计划、费用支出水平、投资规模等经济活动事项。三是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绩效考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应把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实现预算考核的科学量化,并将预算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与员工劳动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由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网络财务、财务分析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的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内涵;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谨防监督疲软。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与监督。企业应制定内部预算审计实施办法,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奖惩等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真正做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充分发挥内部预算审计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应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通过事前监督用法规制度量,事中检查用标准规定卡,事后问效用绩效机制考,把资金运行控制在制度之内,把预算执行控制在监督之内,把预算弹性开支变成刚性约束,真正让预算执行力硬起来。

5. 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务必高度重视。
  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其次,要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互不买账的现象发生,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
  2、力求精细规范。
  预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准,如果预留空间过多、弹性过大,在具体操作中就容易被钻空子。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合理翻译。将专业化的预算语言翻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说法,各部门对号入座,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对各项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测算,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有效。
  二是要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员工的激励。
  三是要划分责任。改变以往财务包办预算的状况,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划分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激励员工严格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3、强化结合到位。
  把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贯标相结合。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要求,该做的必须写到,写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有效,有效的必须坚持,坚持的必须控制,控制的必须记录,记录的必须分析,分析的必须改进,能够逐步实现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过程控制,避免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二是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标杆管理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通过先确定奋斗目标,再合理测算企业的营销计划、费用支出水平、投资规模等经济活动事项。三是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绩效考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应把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实现预算考核的科学量化,并将预算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与员工劳动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由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网络财务、财务分析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的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内涵;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谨防监督疲软。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与监督。企业应制定内部预算审计实施办法,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奖惩等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真正做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充分发挥内部预算审计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应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通过事前监督用法规制度量,事中检查用标准规定卡,事后问效用绩效机制考,把资金运行控制在制度之内,把预算执行控制在监督之内,把预算弹性开支变成刚性约束,真正让预算执行力硬起来。

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6.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开展的目的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目的是及时检查、追踪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查,切实发挥全面预算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事前规划,指通过对预算目标分析是通过对公司目标利润进行规划,以确定全年的经营与预算编制目标,配备将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未来要发生的成本、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指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确定预算执行差异额、差异率以及造成不利差异的原因,动态地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行为,控制偏差,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整个经营活动事中控制,保证公司预算目标的实现。事后审查,指通过对预算执行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主体的行为结果、各种资源的效益状况和各种环境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后管理与控制,完善并优化公司下期经营目标。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补充
1、统计方法在会计方面的应用
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核算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也就是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也就是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
在管理会计方面,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可见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
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和长期趋势预测法。再如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中运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
2、会计资料在统计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使会计信息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能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并使会计信息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以及账账、账证、账实相互一致,为会计信息严肃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方面多借鉴会计核算数据,宏观统计核算在核算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3、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会计与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困扰统计工作的主要难题是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差。同样,会计也缺少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快统计、会计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有必要实现统计与会计的融合和交流,更好地实现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互补。

7. 请教: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显现了预算管理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抓手作用,真正体现了企业管理以财务为中心、财务管理以预算为主线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是培养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培养的正是企业预的能力和算的能力。企业通过对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全面预算和控制,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增强企业活力,锻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干部职工队伍,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三是养成良好风气的有效途径。先预、再算、后花,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规范意识的体现。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狠抓预算执行力,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良好风气,真正把外在约束变成内在动力,使控制成本、厉行节约成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成为培育企业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颇。
烟草行业实行预算管理以来,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的思维模式,甚至不少同志认为抓预算管理就是财务抠门。尤其是有些领导干部对预算工作不理解,有抵触心理,认为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造成了影响和阻碍,从而利用职权影响力打压了预算工作的有力开展,最后往往是重预算而轻管理,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2、专业性太强,编制不科学。
在以往预算编制中,财务部门将各类预算指标完全以会计科目为指标,照搬照套逐级下发到各企业,导致绝大多数人员面对多张预算报表不知所措,于是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唯恐数字不大、金额不够,结果是指标填写混乱,预算编制宽余,从而导致预算执行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将预算的标准放松,使预算成了数字游戏。还有些单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干脆还是由财务部门大包大揽,编制如此不科学,脱离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影响了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业绩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执行力不够,刚性作用不强。预算刚性是指通过硬约束,使员工明确知道预算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粗放型的预算管理中,单位一年要花多少钱,员工不知道,领导不知道,就连财务科长心里也没数,想用就用,哪要用就用,花到哪算哪,花多少算多少。而且,如果财务部门未能履行把关控制的工作职责,未能做到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该项目入账,甚至有时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靠行政长官式、命令指挥式随意更改、任意变通,那么预算再科学合理、再细化量化,也无异于纸上谈兵,导致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4、信息化手段滞后,预算工作效率不高。预算管理是一个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的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由于没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不能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实时监控,手工状态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如预算编制耗时长、成本高,预算编制难以实现各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数据共享,预算执行、控制与编制脱节等,导致预算工作效率不高。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务必高度重视。
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其次,要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互不买账的现象发生,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
2、力求精细规范。
预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准,如果预留空间过多、弹性过大,在具体操作中就容易被钻空子。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合理翻译。将专业化的预算语言翻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说法,各部门对号入座,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对各项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测算,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有效。
二是要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员工的激励。
三是要划分责任。改变以往财务包办预算的状况,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划分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激励员工严格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3、强化结合到位。
把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贯标相结合。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要求,该做的必须写到,写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有效,有效的必须坚持,坚持的必须控制,控制的必须记录,记录的必须分析,分析的必须改进,能够逐步实现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过程控制,避免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二是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标杆管理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通过先确定奋斗目标,再合理测算企业的营销计划、费用支出水平、投资规模等经济活动事项。三是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绩效考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应把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实现预算考核的科学量化,并将预算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与员工劳动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由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网络财务、财务分析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的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内涵;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谨防监督疲软。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与监督。企业应制定内部预算审计实施办法,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奖惩等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真正做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充分发挥内部预算审计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应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通过事前监督用法规制度量,事中检查用标准规定卡,事后问效用绩效机制考,把资金运行控制在制度之内,把预算执行控制在监督之内,把预算弹性开支变成刚性约束,真正让预算执行力硬起来。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企业竞争能力、养成企业良好风气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这一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

请教: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8. 企业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就目前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建议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即利用预算体系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财务资源以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调节和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完成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提升其战略管理能力,战略目标可以通过全面预算予以量化;其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设定了一些合理的业绩指标,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结果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实施全面预算有利于提高企业运用资源的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第四,推行全面预算可以使企业有效地管理经营风险并能够节约成本;最后,全面预算可以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更为密切。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陷阱
  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于理解存在片面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多企业编制预算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在编制完成之后对其置之不理,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严格遵循企业的预算,致使预算成为一种摆设。
(三)全面预算等于财务预算。全面预算很多人认为只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拟定,在执行时也仅需财务部门进行控制。但是全面预算它涉及业务、资金、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并非靠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四)全员参与困难。全面预算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员参与。但实际管理中,职工们认为预算只是一个计划,是领导层的事,从根本上忽略了预算目标其实要靠全体员工齐心合力才能达成的这样一个理念。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措施(一)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运用价值链进行分析,确定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去除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以分清各种事件的轻重缓急,最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最好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即先由管理层提出企业总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分目标,然后各个部门根据管理层的一级原则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预算,预算委员会对各个分部门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之后再反馈给各个部门,如此反复,形成真正符合实际的,有执行力度的最终预算。
(二)提高预算执行质量。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在执行时,首先要实行责任制度。本着“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经营责任。将相应的指标归属到相关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指标,防止责任转移;其次在执行时要注重信息的反馈,鼓励员工进行信息反馈,以使现实情况与预算情况的偏离达到最小;最后要注意预算执行过程中灵活性的程度。预算执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灵活处理,但是,这不能影响到预算过程本身的严肃性。预算指标一经确定,除非外部环境或企业的战略决策确实发生变化,不然不能随意做出调整。
(三)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全面预算若由少数人来制定经营目标,有时很容易脱离实际,特别是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经营领导很难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这时制定的目标有可能与现实存在差距,并且,若由少数人编制预算,会不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导致执行效率比较差。所以,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民覆盖的系统工程,企业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中来。在全面预算执行时,可以将执行情况与各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分明,让职工与企业形成统一的责任共同体,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全面参与预算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将预算体系结合数据进行系统集成,为企业预算的执行过程提供一个协同工作平台,让企业各个部门在该平台上共同参与预算的制定以及执行过程,这样可以规范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降低预算的执行成本,提高预算的参与程度。
(五)创造有利于预算全面实施的企业环境。企业在推行预算管理时,企业治理结构等内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的成败。所以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利于推行预算的优良环境,具体来说,应当具备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权责机制;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规范、严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大困难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薄弱、业务流程混乱;第三,企业领导者要有决心推行预算工作,全面预算强调全员参与,但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的组织以及带动作用;最后,要建立综合考评和动态考评相结合的制度。所谓动态考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及时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确认,然后进行责任处理。综合考评是在期末时对各责任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评要和动态考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预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结论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包括预算方案的编制、执行、控制以及分析和考核各个环节,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以发挥“控制依据、有效监控、配置资源”的作用,不仅需要领导者的有效组织,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避免编制模式化、执行形式化等误区,积极创造有利于全面预算执行的经济环境,使全面预算真正成为企业理财的一把金钥匙。
王彦.我国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及分析.西部财会.2010(10)战重庆.浅析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1(2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