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2024-05-06 07:49

1. 玄奘西行,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1)弘扬了中华文明。玄奘在天竺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情况,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2)撰写《大唐西域记》。内容丰富生动(3)翻译佛经。他将带回的657部佛经,经过19年的努力,译成汉文。玄奘的佛经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半岛文化的重要史料。译经和藏经的大雁塔成为重要的文物,至今仍耸立在古城西安。详细的回答可以查阅101教育PPT的资源库,里面有大量学科资源,自带PPT背景图。

玄奘西行,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2.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在那些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的: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经》不过260多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卓越贡献
  创立学说
  ①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研究唯识论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翻译佛经,传播学说
  另外,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他于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等)”,差不多全部译出,如上所举,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
  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玄奘门徒
  玄奘之学,博大精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
  窥基
  窥基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勤于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
  普光
  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圆测
  圆测 系新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
  法宝
  法宝撰《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著《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被视为别系.
  此外还有: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3. 玄奘西行的贡献是什么

1、编撰了《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也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2、带回重要大乘佛法。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cè,指夹子)、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3、翻译续写佛教经典。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玄奘自印度归国,在此后的20年中,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西行的贡献是什么

4. 鉴真和玄奘为中外文化交流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

鉴真东渡的时候,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法律、教育制度、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美术、乐舞、风俗娱乐甚至年中行事等带到了日本,与其他谴隋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等帮助日本从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而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各方面先进的生产资料后进入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最后又促使日本进入到了历史上辉煌的平安朝时代.
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是日本天台宗的先驱者,他带到日本的大量佛经中还有许多华严宗、真言宗的经典文籍,为日本佛教诸宗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到了近现代的1963年,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忌日之际,虽然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复交,但中日两国人们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充分的表现出鉴真在中日人们心中的价值和影响.日本人民把1963年称为‘鉴真年’.

5. 玄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是鉴真和玄奘最重要的贡献.
  故选C.

玄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6. 玄奘对于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玄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7. 玄奘西行对世界的佛家文化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对世界佛教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起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作用。
一、玄奘
玄奘,大家熟悉这个名字是来自《西游记》但实际上历史上是真的有这个人,他是唐代洛州师人,祖上还都做过官,在他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在佛教界有一定的名声,随着学问的增长,他觉得在唐朝各种学派的学说分析难以做一个定论,于是想要去天竺学习。在唐太宗时期,也就是说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取经的和尚,他的旅途花费了16年,行程则高达6.4万千米途中,还经过当时的阿富汗,印度的北方之类的地方。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其实并不允许自己国家的人跨出国门去外面旅行的,后来玄奘回国之后,皇帝就命令他写一份旅行报告,这份报告花掉了他余生的大部分的时间。

二、玄奘对世界佛教文化的影响
当玄奘到达印度之后,他是作为一名学者在印度进行交流的。并且玄奘在回国之后,还把印度的佛学全部翻译带回了中土。再回到中土的20年间,主要是在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先是把从印度带回的大小乘经论共15部1335卷进行翻译,然后是把图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12卷。玄奘这一做法,令印度的佛学在中土得到发扬,同时也将中土的佛学论调宣传到印度去,让当时的世界佛学进行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三、玄奘与《西游记》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来自吴承恩的手笔,西游记当中的唐僧或多或少有玄奘的影子,但是唐僧有三个徒弟来帮忙,玄奘却是没有任何人来帮忙,一个人走了那么远的路,为中土大唐取来了真经。可以说唐僧的人生经历是玄奘的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缩影,只是被神化化了。

玄奘西行对世界的佛家文化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8. 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

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扩展资料
玄奘西行的卓越贡献
1、创立学说
(1)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
(2)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谓“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
(3)因明:玄奘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2、翻译佛经,传播学说
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玄奘差不多全部译出,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
3、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4、玄奘门徒
玄奘之学,博大精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
此外还有: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