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2024-05-01 12:56

1.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使我感受颇深的是吴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她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讲座,晚上记心得。还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论工作多忙,吴老师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其次,是吴老师积极拜访名师,探索教育的真谛。她虚心向马芯兰学习,为了学到马老师的“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最终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改革之路。而且,她也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甚至还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我觉得这也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一点。
    
    拜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真是要有“人格做背景”,要有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 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
    
    心灵震撼之余,我又上网研读了关于吴正宪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还把它整理到自己的博客中。并暗自告诫自己,从现在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依托自己的专业,学习相关技能。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2.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900字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最近我认真品读,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漫漫教学路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挑战自我,《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她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博采众长,创立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趟出一条当代教师成功之路。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吴老师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也令我折服。这本书共分四部分,“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让我深切的感悟到一位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所在。
  
   “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使我领悟到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大家眼中的吴老师”是我从侧面感悟到吴老师的成功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她用心去拥抱生活,她用爱去托起事业,她用情去绘画风采。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中反复品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生的感觉,一种向上的活力。因而忍不住心中萌动的情感,稍作整理与大家共勉。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 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环节深深地吸引学生,也吸引着无数的老师的目光。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这正是吴老师教学设计艺术高潮迭起性的体现。另外,吴老师列举的课例——《千以内数的认识》的设计也独具匠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高潮迭起,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挥洒的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看了吴老师的实录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吴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课一开始吴老师问:“大家说玩好还是上课好?”老师的本意是借学生说“玩”引出游乐场,但孩子却说:“上课好”。吴老师巧妙地一引:“我认为玩不错,上课好不好呢,你们需用心体会,40分钟后再告诉我,好吗?”话语不多,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

3.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

  寒假期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教师之路上走的更远,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补充自己,把自己这一桶水装的更多。这个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教好数学的书籍《跟吴正宪学教数学》。
  
   在这本书的`开头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剔透初心,宁静致远。师法自然,大道至简。由这几句话我都能想到吴正宪老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让人不禁敬佩,更是心神向往她的课堂风采。
  
   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她的一些教学片断,低段教学充满生趣,活泼又自然,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中高段的教学逻辑性很强,而且每一节课都给足了学生认真思考的空间,给予他们课堂上的精神自由,这让孩子们更愿意,也更能够在课堂上开心地去学习。而且课堂上经常会展现一些数学上的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老师一起去发掘知识。试问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
  
   读完此书我受益颇丰,无论处于高段还是低段的教学都能够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并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够融会贯通的,主要还在于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前行,才能够有所收获。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

4.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1     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从教四十余年教育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其中也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案例和故事,可以供一线的教师学习和思考。全书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可能是数学老师的原因,全书的文章板块还是非常地清晰,下面我也从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完以后的感受。在这一辑当中,吴老师介绍了一些教学的体会和建议。比如在课堂上要学会“留白”,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要非常认真地对待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每单元的第一节课、每节课的导课、第一次检测;“鲇鱼效应”告诉我们,在小学合作学习中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促使合作更加有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等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方面,书中特别强调了动手实践操作对于激活经验的重要性,在对比交流中促进反思,在科学探究中求真。“做数学”是现在数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主要也是强调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需要经历“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缺少体验的经验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关于对比交流其实前面部分已经有说过,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不急于否定,而是大家讨论找到正确答案以后,让错误的同学再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此时是对错误的再认识。面对错误,我们需要明白,错误的价值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学生在错误中得到启迪,在对比中反思,完成自己成长。
     在思维方面,如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呢?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大胆质疑和挑战、形成敢提问、善提问的学习品质;在数学课堂上,对于问题有不同答案是,通过制造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我们需要注意,在设计思维训练题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2     当拿到《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心里非常高兴。吴老师作为数学界的.专家,她的书中会提到哪些教学上的建议呢?而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又做到了几点呢?带着疑惑,我走进了书中。
     本书中,我看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宽容、理解、尊重和爱。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后进生,本来由于成绩不好就容易引来同学们另类的眼光,此时的他们如果再被老师遗忘,那该是多么失落的一件事情啊。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尊重给予他们,给予他们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吴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的内心就像花瓣上的露珠那般剔透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在学生面前,如果你只知道权威,幸福就会远离你!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表扬、鼓励,都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很多时候把课堂中的“空白”给了思维反应快的孩子,或者用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没有顾及到那些还没来得及思考或者遇到困难的学生。吴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善于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教师先不说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在思考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要善于在思考方面的留白,给学生分析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判断,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会逐渐提高。教师要善于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为学生留有思考、反思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也会减弱。
     整本书中透露着吴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数学教学的执着,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感悟,很感谢吴老师把她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里面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吴老师自己亲身经历的、还有聆听其他老师的一些经典教学片断,上课的精彩环节,教育教学案例和故事,这充分说明吴老师是一个有心的教育者。我被她那颗爱生之心,智慧地教育教学方法深深折服。向她致敬!

5.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吴正宪老师一直是我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最崇拜的偶像,超级喜欢她上课的风格,更钦佩她身上的教学魅力。因为喜欢她、崇拜她,就一口气买了她的整套书籍。平时看书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读书习惯也不是很好,偶尔没事儿就看几章节,就被吸引了。吴老师把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下来,为我们年轻的老师点亮了教育的方向。概括起来吴老师给青年教师三个字:“爱、勤、创”。
  
 吴老师在书的前言部分,把这留给青年老师的三个字“爱、勤、创”做了分析。简单的总结: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让我带着这三个字走进书里,去寻找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
  
  
 感谢吴老师的团队,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整理成这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故事。读到每个案例的时候,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像其它教学理论的书那么枯燥,每个教育案例的后面都渗透给我们一个教育的理念思想。这里我就针对自己读后的收获。
  
  
 第一个方面,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备透学生。吴老师在备教材中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利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把小学1—12册的数学教材,完整系统的进行学习,对她后面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面,她又研究学生心理学,在每一节数学课的设计中,她都会考虑到孩子们的情绪。
  
  
 第二个方面,善良的含义:理解、尊重、博爱。理解孩子的想法,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跟孩子们相处的必要之道。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要尊重孩子。
  
  
 第三个方面,数学课堂最终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在给学生的童年烙上数学印这个章节内,吴老师参加同学聚会回来的感受,是那个学生的一段话“是吴老师给了我自信,当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时,只要想到您,我的心中便会充满力量,我把您当成一生的领航者”,也是我在教师生崖中追求。不但是数学知识上的教育,还要不断努力的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以自己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我会像吴老师一样,用心的去爱这份职业,爱我遇到的每一个孩子。在教育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去感受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6.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

0904-狗尾巴草《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p1-66
  
  
 第一辑,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这一章从做一个善良的使者、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勤奋成就美好等九个方面作出说明。
  
 教学的任务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教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教学本质和教学价值的形式,并展现给学生。
  
 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勤奋进取中得到的,要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花别人不肯花的时间,要下别人不愿下的功夫,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第二辑,真心与儿童做朋友。本章包括了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悦纳孩子的不成熟等。
  
 信任→赞扬→真爱→方法
  
 错误是伴随学生成长出现的,努力读懂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新的课堂资源加以开发时运用时,会对师生共同成长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更生动的解读。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让我们用真心、真诚、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7.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放假期间,我阅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只看了一部分,还没有看完,书中结合了很多课堂实录和案例加以解释,所以这本书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一直很喜欢吴老师,吴正宪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与其说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倒不如说是吴老师用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一线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2、真心与儿童做朋友。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可能是数学老师的原因,全书的文章板块还是非常地清晰,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吴老师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底蕴、优雅的数学课堂以及她几十年如一日对数学教学事业的孜孜追求,都深深感染着我。而在这本书中,吴老师用四个部分来向教师朋友们诉说着三个字——爱、勤、创。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同时,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她说过“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合上书本,我仍然细细回味,从一个16岁就踏上三尺讲台的小女生,到如今成为数学教学的大师,若不是有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痴迷,怎么能够在教育生涯上越走越远呢?
  
 吴老师首先是一个钻研教材改革的实践者。感动在于她用自己的智慧与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她成功帮助了学生在心中种植枝繁叶茂的小学数学之“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脑中有“树”,心中有“数”,教学有“术”。
  
 其次,吴老师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轻松和谐的氛围,是充满激情的对话,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吴老师重视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这些都是从读懂学生开始的,而要做到读懂学生,就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才能被学生喜欢,做学生的朋友。不放弃每个学生是她教学最大的特色。她的课堂不以胜败论英雄,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她允许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掌握和吸收知识。
  
 通过学习吴老师的智慧与经验,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从读懂孩子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在教育路上幸福地行走。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8. 读《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在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好习惯习得好品质更重要。
  
  
        这是吴正宪老师多年研究后的成果,也是多少莘莘学子期待的愿景,更是如何减负的一个无法取代的方法。从教这么多年以来,缠绕在耳边最多的就是减负,师生减负,轻松学习。对于老师来说,从来就没想过减负从何入手,看似简单的课程搬到课堂就会变成登山之困,为何如此,心知肚明。教的乏味,学的枯燥,做题无数,收效甚微,如此日复一日,数学成了负担。在多年的课改研究中,我们在改变,希望数学中有乐趣,却没有典范,习题精选,结果却成效甚微,所以越是用力教,做题越多,题越多,孩子学的越乏味,所谓愿景成了理想之国。
  
        2019年1月份,我们有幸去包头聆听了几堂心灵盛宴,从名师们的课堂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我们的课堂没有故事,课堂上过于严谨,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注重语言的表达胜于知识结构的建立,每节课重知识又胜于思维训练,有时候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又高于过程。总之,与名师课堂比起来,感觉自己的课堂就是教课本,而非知识能力。所以我在想,每一个知识都有一个网,若从每个网的每一个节点入手,明确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逐渐建构,学生头脑中还会是锻炼无层次的吗?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下,故事层层铺入,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猜测、观察、推移、实践......孩子还会感觉数学枯燥吗?
  
        假期我们又幸得此书,更是让我感觉如获至宝。也许自己是个爱看故事的人,所以,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竟是吴老师的成长生涯。一个16岁的小姑娘,带着无限热情,捧着无尽的梦想,走向讲台。看着似懂懵懂而活力四射的照片,我几乎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从最开始的照本宣科,到拜师学习,再到课改课研,彻底的从教书匠变成研教学。其中走了多少心酸,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是无法想象的。命运从来不会辜负勤奋之人,也不会忽略不断进步之人,所以,在这条不平凡的路上,总会幸得恩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不遗余力的努力;为了未来的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更为了美好的东西永留心间。